分享
专题05 古诗词阅读(解析版).docx
下载文档

ID:2803967

大小:48.39KB

页数:17页

格式:DOCX

时间:2024-01-03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专题05 古诗词阅读解析版 专题 05 古诗词 阅读 解析
更多资料添加微信号:DEM2008 淘宝搜索店铺:优尖升教育 网址: 专题05 古诗词阅读 ★知识划重点★ 古诗词阅读题大体上可分为五种类型。题型应对策略如下: (一)品味炼字类 解析方法: 这类题主要考查我们对精炼词语的感悟能力。解答时要抓住诗歌中关键词语来点评,可以从词性、色彩、修辞以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去把握它的内涵。值得提醒的是分析时要结合全诗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去回答,不能孤立地谈这个词的作用。 (二)名句赏析类 解析方法: 这类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诗歌中被后人传诵的名句的理解和赏析能力。这类题多为开放题,答案不要求统一,要掌握常见的鉴赏评价的角度:能指出写景特点(如景物的色彩、近景远景的结合等)或采用的修辞手法(如拟人、比喻等)或用词的生动形象等,并且还要说出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或给人怎样的启示和思考。 (三)主旨情感类(思想感情) 解析方法: 这种题型主要考查我们对诗歌的主题思想和情感态度的领悟。解答这类题要用一句话概括诗歌形象的特点,并根据所描绘的形象特点及作家的风格(豪放、婉约、沉郁顿挫)来推断诗人的情感态度。初中阶段所学诗歌情感大体可分为:离别思念、爱国思乡、友情、爱情、热爱大自然、关心民生等。 (四)想象描述类(描述画面、意境) 解析题方法: 这种题型主要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对所描述画面的想象。解答这类题目要在读懂诗歌、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发挥联想和想象,扣住画面,抓住形象,用生动、流畅的语言加以描述,不能偏离诗歌的意境、主题和诗人的情感。 (五)表达技巧类(写作手法特点、修辞、表达方式等) 解析方法: 这种题型主要考查我们对诗歌表现手法的赏析和领悟。首先要了解常见的表达技巧,鉴赏时要准确指出诗中运用的修辞方法(或表现手法或抒情方式),然后结合诗句和具体词语作分析,分析时要指出这种表达技巧表现了什么内容,抒发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练习划重点★ 一、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学习诗歌应该从朗读入手,你认为画线句中最应该重读的是哪一个词语,请说说你的理由。 2.简要概括诗中“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并分析其作用。 【答案】 1.示例:我认为最应该重读的是“怒号”,一个“怒”字把秋风拟人化了,读的时候好像听到秋风咆哮,风势极猛,声音极大。 2.诗中描绘了一幅阴沉凄冷的画面;渲染出了阴暗、凄苦的氛围,烘托了诗人凄伤、愁苦的心情。 【解析】 1.本题从用词的角度赏析语句。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意思是:八月秋深,狂风怒号,风卷走了我屋顶上好几层茅草。“怒号”本指愤怒地大声号叫;在此是形容狂风肆虐产生的声响;此句赋予狂风以人的情态,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的展现了此时风势之猛,声音之大;重读“怒号”,使人有声临其境之感,更加深切的体会到诗人眼睁睁茅草屋上的茅草纷飞的无奈。 2.本题考查诗文展现的画面及诗句的作用。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意思是:一会儿风停了,天空中乌云像墨一样黑,深秋天空阴沉迷蒙渐渐黑下来了。“秋天”本就凄凉;“墨色”形容云的颜色,预示着将降大雨;此句运用环境描写,展现一幅阴沉暗淡的画面,营造暗淡愁惨的氛围;联系诗文“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可知,为下文在漏雨之屋居住难以入眠做铺垫,烘托出诗人的凄伤、愁苦的心情。 二、阅读下面古诗,回答下面小题。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3.从修辞方法的角度赏析诗中的画线句。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4.“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答案】 3.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将盖了多年的布被比作又冷又硬的铁,从侧面表现出诗人生活的窘迫、凄苦。(意思对即可) 4.诗句表明了诗人甘愿牺牲自己以换取天下贫寒士人温暖的愿望,表达了诗人饱览民生疾苦、体察人间冷暖的济世情怀。(意思对即可) 【解析】 3.本题考查诗句的赏析。“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意思是:布被盖了多年,像铁板似的又冷又硬,孩子睡相不好,把被里蹬破了。“冷似铁”把使用多年的旧被比作冰冷的铁块,写出了被子的又冷又硬,完全不能御寒,是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连御寒的被子都又冷又破,可见了诗人家中是多么贫困、窘迫。这个句子还为下文写屋破漏雨蓄势,又贫又屋破又大雨,以致“长夜沾湿何由彻”,作者一家因此处境凄苦。 4.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掌握。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诗作,正确理解其意思,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作答。“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一句意思是:眼前什么时候能看见这样的屋子,就算只有我的房子是破的我冻死也心甘情愿。作者由自己的境遇而推己及人,表现了他关心天下百姓,愿意以个人的牺牲来换取天下寒士的欢颜。也表达了诗人以天下之忧为忧、舍己为人的济世情怀。抒发了诗人饱览民生疾苦、体察人间冷暖后,对人们苦难的深切同情和对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之情。 三、阅读下面【甲】【乙】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甲】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节选)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乙】 卜算子·咏梅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5.请赏析诗句“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中的加点词语。 6.两首诗词都写到“风雨”,但表达的含义及思想感情是不同的,请具体分析。 【答案】 5.这是几个动词,描写了风吹茅草的情景,写出风之大,风卷茅草屋的凌乱,体现了诗人内心的急切又无可奈何的情态。 6.①甲诗的“风雨”指自然界的风雨,乙词的“风雨”不仅指自然界的风雨,还象征人生路上的坎坷、挫折、困难等。②感情:甲诗作者杜甫由自己“秋风破屋”“连逢夜雨”的处境联想到天下寒士,表现诗人推己及人、关心民众疾苦的博大胸襟和崇高理想。乙词作者陆游以“风吹雨打”的恶劣环境反衬梅花品格,继而表现个人高洁坚贞、特立独行的品性。 【解析】 (1)本题考查词语赏析。首先在诗文中要找到该炼字,炼字一般为动词、形容词或特殊词(如叠词、拟声词、表颜色的词等)。“飞”字紧承上句的“卷”字,“卷”起的茅草没有落在屋旁,却随风“飞”走,“飞”过江去,然后分散地、雨点似地“洒”在“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很难弄下来;“下者飘转沉塘坳”,也很难收回来。“飞”“洒”“挂”“飘”“沉”一个接一个的动态组成一幅幅鲜明的图画,写出了暴风对茅屋的肆虐。即:一系列动词,突出风的狂猛,茅屋受损严重,突出诗人焦急愁苦无奈之情。 (2)本题考查词语理解。①含义:“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一下雨屋顶漏水,屋内没有一点儿干燥的地方,房顶的雨水像麻线一样不停地往下漏。甲诗的“风雨”指的是自然界的风雨。“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已是日落黄昏,她正独自忧愁感伤,一阵阵凄风苦雨,又不停地敲打在她身上。乙诗中的“梅”是作者的自喻,梅被风雨吹打着,而作者自己被生活的挫折、磨难所打击,故乙诗中的“风雨”指的是:既是自然界风雨,同时还象征人生路上的坎坷、挫折、困难等。②感情。甲诗。杜甫在这个风雨之夜,由自己家的床头屋漏无干处,想到国家因为处于战乱,天下寒士也都经历着和作者一样的艰难处境,并发出了“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这样的呼喊,表现了杜甫推己及人、关心民众疾苦的博大胸襟和崇高理想。乙诗。这首诗里作者以梅花自喻,梅花被风吹雨打,被群芳所妒,作者身处磨难之中,被小人所陷害和妒忌,结合“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可知,这里写梅花即使被碾作尘,也有香气如故。作者即使被陷害、被伤害,但是傲骨、气节品格依然不变。表现个人高洁坚贞、特立独行的品性。 四.阅读下面的一首诗,完成问题。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节选) 杜甫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诗句“自经丧乱少睡眠”中的“丧乱”指的是 ____________这一历史事件。 (2)诗中“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答案】 (1)安史之乱 (2)表现了诗人推己及人、忧国忧民的博大情怀。 【解析】 (1)本题考查对诗歌写作背景的理解。公元760年春天,杜甫求亲告友,在成都浣花溪边盖起了一座茅屋,总算有了一个栖身之所。不料到了第二年八月,大风破屋,大雨又接踵而至。当时安史之乱尚未平息,诗人感慨万千,写下了这篇脍炙人口的诗篇。“丧乱”指“安史之乱”。 (2)本题考查诗人情感的分析。“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的意思是“如何能得到千万间宽敞的大屋,普遍地庇覆天底下贫寒的读书人让他们喜笑颜开”,本题所选诗句,主要描写了杜甫推己及人、舍己为人的高尚品格,据此可以将情感归结为忧国忧民。 五、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卖炭翁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8.诗中对卖炭老人的肖像、心理、动作描写非常精彩,请你任选一方面结合具体诗句做简要分析。 9.全诗反映了当时社会怎样的状况? 【答案】 8.示例一:“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这一处的肖像描写,把卖炭老人灰尘满面,十指熏黑的形象刻画得极为传神。两鬓花白与“十指黑”的对比,见其年高与劳苦,让人为之心酸。 示例二:“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这是对卖炭老人心理活动的描写,身上衣单与“愿天寒”形成不合情理的鲜明对比,“心忧炭贱”又使之完全可以理解,读之催人泪下。 示例三:“晓驾炭车辗冰辙”这一动作描写,写出卖炭老人早起驾车,踏雪辗冰的艰辛,画面感颇强,读之如在眼前。 9.反映了当时统治者的残酷掠夺,特别是宫市制度带给劳动人民的不幸。 【解析】 8.本题考查赏析。答题思路:找到相应的句子,判断是哪一种描写手法,结合句子分析展现了卖炭翁的怎样的心理、形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示例:“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这一处是动作描写,“泥中歇”这一动作,写卖炭翁烧炭、运来炭之后的疲惫,只能随意的倒在泥水中歇息,突出了卖炭翁的狼狈与运炭的艰辛,表现了百姓生活的艰苦,流露了作者对他们境遇的同情。 9.本题考查理解诗歌的主旨。结合“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可知,宫使把百姓辛苦烧的炭、运来的炭非常轻易的掠夺而走,却不顾百姓的死活,揭露了“宫市”的掠夺本质。在作者对“宫使”蛮横无情的行为和老汉艰难求生的描写中,深刻地揭露了“宫市”的腐败本质,对统治者掠夺人民的罪行给予了有力的鞭挞与抨击,讽刺了当时腐败的社会现实,表达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六、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卖炭翁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绢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10. 请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展现的画面。 11.结合作品内容和写作背景,说说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10.示例:满面灰尘,脸上呈现出被烟火燎烤的颜色,两鬓斑白,十指乌黑。 11.这首诗通过对卖炭翁的遭遇的描写,揭露了“宫市”的掠夺本质,反应了中唐以后统治阶层直接剥削、压迫人民的社会现实,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解析】 10.本题考查描绘诗中画面。作答时,需正确理解诗句的意思,然后结合合理的想象和联想,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再现画面即可。这两句诗的意思是他满脸灰尘,显出被烟熏火燎的颜色,两鬓头发灰白,十个手指也被炭烧得很黑。加入适当的细节描写来再现画面即可。 11.本题考查诗歌的主题思想。《卖炭翁》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新乐府》组诗中的一篇。此诗以个别事例来表现普遍状况,描写了一个烧木炭的老人谋生的困苦,通过卖炭翁的遭遇,深刻地揭露了“宫市”的腐败本质,对统治者掠夺人民的罪行给予了有力地鞭挞与抨击,讽刺了当时腐败的社会现实,表达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有很强的社会典型意义。 七、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问题 【甲】 石壕吏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乙】 卖炭翁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12.甲乙两诗的作者所处的时期都是______(朝代)。 13.根据甲乙两诗的内容,下列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甲乙两诗均为作者在安史之乱中的名作,表现了诗人对战争的控诉。 B.甲乙两诗都表现了作者对民生疾苦的关注,其中“石壕吏”和“卖炭翁”都是诗人同情的对象。 C.甲乙两诗的主要内容都是叙事性的,但甲诗又带有比较强的抒情色彩。 D.甲乙两诗都揭示了官府对底层人民财产的强取豪夺。 14.说说你对乙诗中“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一句的理解。 【答案】 12.唐 13.C 14.答题示例:可怜的卖炭老翁,天气如此寒冷,身上的衣服仍很单薄,可是他心中仍担忧炭价卖不上去,所以盼望天气更冷。(意到即可)反映了卖炭翁的艰难处境和矛盾心理。揭露了统治阶级的“宫市”制度给下层劳动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表达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解析】 12.本题考查对文学常识的积累。《石壕吏》的作者是杜甫,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汉族,祖籍襄阳,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义)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卖炭翁》的作者是白居易,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 13.本题考查理解古诗内容及思想感情。理解诗句内容,首先要抓住诗句中的人、物、景、事进行分析,然后再把这些内容综合起来考虑。 A.《卖炭翁》是白居易《新乐府》组诗中的第三十二首,自注云:“苦宫市也。”白居易写作《新乐府》是在元和(唐宪宗年号,806—820)初年,这正是宫市为害最深的时候。他对宫市有十分的了解,对人民又有深切的同情,所以才能写出这首感人至深的《卖炭翁》。“安史之乱”是中国唐代玄宗末年至代宗初年(755年12月16日至763年2月17日)由唐朝将领安禄山与史思明背叛唐朝后发动的战争。故可知《卖炭翁》不是安史之乱中的名作,表现也不是对战争的控诉,而是深刻地揭露了“宫市”的腐败本质; B.根据“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可知,其中“石壕吏”不是诗人同情的对象,而是诗人批评的对象; D.乙诗揭示了官府对底层人民财产的强取豪夺,但甲诗没有揭示了官府对底层人民财产的强取豪夺; 故选C。 14.本题考查理解句子。“身上衣正单”,自然希望天暖。然而这位卖炭翁是把解决衣食问题的全部希望寄托在“卖炭得钱”上的,所以他“心忧炭贱愿天寒”,在冻得发抖的时候,一心盼望天气更冷。诗人如此深刻地理解卖炭翁的艰难处境和复杂的内心活动,只用十多个字就如此真切地表现出来,又用“可怜”两字倾注了无限同情,催人泪下。 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15.这首诗的颈联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哪个字?为什么? 16.赏析尾联“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答案】 15.“诗眼”分别是“悦”“空”。“悦”是说秀美的山中景色使鸟儿的性情欢悦。“空”是说潭水清澈,临潭顾影,使人心中的俗念消除净尽,“悦”“空”两字表现了环境的幽静,写出了人的心情与山光水色相应。 16.运用了以静写动,以动衬静的手法,假如周围一片喧器,人们也就不会在意钟磬的袅袅余音。现在这里只剩下钟磬的声音,其他尘世的声音都没有了,这不仅是诗人对环境的喜爱,还有对佛家清静世界的向往。 【解析】 15.此题考查诗歌的炼字,解答时要读懂句子并赏析精彩字词的妙处。“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的意思是:山光明媚使飞鸟更加欢悦,潭水清澈也令人爽神净心。“空人心”与“悦鸟性”相对应,不仅衬托了环境的静寂优美,更说明自然山水可以涤除尘念,净化心灵,暗示人宜保持本真,逍遥适世。所以“悦”与“空”是颈联的诗眼,“悦”即使欢悦,山光水色使飞鸟都怡然自乐,用拟人手法极言山之美,“空”即使空阔,深潭倒影使人心都空灵而开阔,极言水之美,表达了诗人超凡脱俗的精神状态。 16.尾联的意思是:此时此刻万物都沉默静寂,只留下了敲钟击磬的声音。这一联是对是上一联的补充,进一步以钟磬音响轻轻回荡,以动显静,映衬山寺万籁俱寂的宁静气氛。同时,这悠扬而洪亮的佛音引导人们进入纯净怡悦的境界。诗人欣赏这禅院幽美绝世的居处,领略这空门忘情尘俗的意境,寄托自己淡泊悠然的情怀。 九、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1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清晨入古寺”点明了出游的时间和地点。诗人一大早就“入古寺”,可见他对这块佛教圣地的向往之切。 B.颔联是历来为人传诵的名句。“曲径通幽处”引发人丰富的联想与思绪,暗示的意义多于写实的意义。 C.尾联进一步以钟磬音响轻轻回荡为衬,以动显静,映衬山寺万籁俱寂的宁静气氛。 D.这首诗描写了一个幽深寂静的境界,既抒发了诗人游览名胜的喜悦之情,也表达出他建功立业的渴望。 18.结合加点词赏析“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一联的妙处。 【答案】 17.D 18.“悦”是说秀美的山中景色使鸟的性情欢悦。“空”是说潭水清澈,临潭顾影,使人心中的俗念(或杂念)消除净尽。“悦”“空”两字表现了环境的幽静,写出了人的心情与山光水色相应。 【解析】 17.D.诗人欣赏这禅院与世隔绝的居处,寄托了自己遁世隐逸的情怀。理解为“表达出他建功立业的渴望”不正确。故选D。 18.本题考查诗歌炼字。“悦”使欢悦,山光水色使飞鸟都怡然自乐,用拟人手法极言山之美;“空”即使空阔,深潭倒影使人心都空灵而开阔,心中的俗念消除净尽,极言水之美。“空人心”与“悦鸟性”相对应,不仅衬托了环境的静寂优美,更说明自然山水可以涤除尘念,净化心灵。表现了人的心情与山光水色相应。 十、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各问题。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19.请你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的画面? 20.这首诗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19.青翠的山峦横亘在城外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绕城东潺潺淌过。 20.李白与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感情真挚热诚而又豁达乐观。(意思对即可) 【解析】 19.本题考查描绘诗中展现的画面。解答此类题型需注意:首先找出诗歌里面出现的意象(一般是名词)列出来并解释意思;其次,把这些意象联系起来,描绘了一幅怎么样的画面。“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的意思是:青翠的山峦横卧在城墙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围绕着城的东边,描绘画面时要抓住“青山”“白水”具体描绘。如,远远望去,青翠的山峦静静地横亘在外城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绕城东潺潺而过,好一幅动静相生、寥廓秀丽的图景! 20.本题主要考查对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要结合字里行间和诗歌的主题来理解作者思想感情。解答时需要读懂诗歌的内容,并且能够根据重点语句理解诗人的思想情感。“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关心。“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隐喻诗人对朋友依依惜别的心情。在这山明水秀、红日西照的背景下送别,特别令人感到难舍难分。这里既有景,又有情,情景交融,扣人心弦。“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挥挥手从此分离,友人骑的那匹将要载他远行的马萧萧长鸣,似乎不忍离去。尾联两句,情意更切。整首诗表达了诗人与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十一、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各题。 【甲】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乙】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2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诗首联点出送别地与友人即将赴任地,隐含送别情意,对仗严整。 B.乙诗首联“青山”“白水”从色彩角度写景,“横”写出了山的静态,“绕”写出了水流的动态。 C.乙诗最后两句是写送君千里终有一别,马儿迫不及待地想离去,朋友只得分手。 D.两首送别诗都写得情深意切,对仗工整,自然流畅。 22.甲诗中“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和乙诗中“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各表达的是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21.C 22.甲诗:抒发了乐观豁达的情感(知心朋友即使远隔天涯,也像是近邻一样,因此不必悲伤。)乙诗: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