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第五
单元
解析
2022
2023
学年
年级
下册
语文
期中
期末
复习
学生
自我
测试
AB
部编版
_new
2022-2023学年度初中八年级语文期末复习
第五单元 自我测试 B卷
考试范围:第五单元;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共28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 )(2 分)
A.轧钢/倾轧 处长/处心积虑 参差不齐/差强人意 B.推搡/嗓门 钓鱼/真知灼见 五彩斑斓/波澜壮阔
C.应届/应聘 暴露/锋芒毕露 和颜悦色/和平共处 D.山巅/癫狂 虔诚/虚与委蛇 纷至沓来/杳无音信
1.A 【解析】A. zhá/yà, chù/chǔ, cī/chā; B. sǎng, diào/zhuò, lán;C.yīng/yìng, lù, hé ;D.diàn, qián/xū, tà/yǎo。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
A.怜悯 摄影师 穿流不息 名副其实 B.徘徊 捅篓子 漫不经心 美不胜收
C.磅礴 下马威 接踵而至 目眩神迷 D.打嗝 摇钱树 络绎不绝 气喘嘘噓
2. C 【解析】A.穿流不息一川流不息;B.捅篓子一捅娄子;D.气喘噓嘘一气喘吁吁
3. 古诗文默写。(8分)
(1)___________________,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
(2)怒而飞,___________________。(《北冥有鱼》)
(3)白居易的卖炭翁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刻画了卖炭翁生理和心理上的矛盾,真实地反映了他的悲惨境遇。
(4)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白居易《新制绫袄成感而有咏》中“争得大裘长万丈,与君都盖洛阳城”,都表达了关心民生疾苦的博大胸怀。
(5)如果送朋友远行,你借用王维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两句诗送别,则略显感伤,不妨用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表达一种豪迈的情怀吧。
3. (1)零落成泥碾作尘 (2)其翼若垂天之云 (3)可怜身上衣正单 心忧炭贱愿天寒 (4)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5)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解析】诗词默写要求:一、不能添字,不能少字;二、字的笔画要准确。注意:碾作尘、翼、怜、炭、厦、庇、俱欢颜、涯。
4.名著阅读(任选一题作答)。(4分)
(1)《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在世界文坛上一直闪耀着独特的光芒,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读者。请结合主人公的成长经历,谈谈你从中得到的情感体验。
(2)叶圣陶先生认为《经典常谈》是一本什么样的书?
4.(1)示例:保尔•柯察金年幼丧父,在发电厂工作时结识了朱赫来,从而走上革命道路,在战斗受了重伤,之后在筑路队工作时又得了伤寒,他忍受着常人难以忍受的疾病和伤痛,在全身瘫痪、双目失明的情况下用笔继续投入革命工作,写下了《暴风雨所诞生的》。他的这种为革命奋斗到底的坚定信念给予我不断奋进的力量,他的这种刚毅坚强,无私奉献的精神品质激励着我去做更好的自己。
【解析】本题考查名著的阅读体验。答题时先简要介绍保尔的成长经历,再谈保尔精神对自己的影响,言之有理即可。
示例:主人公保尔•柯察金所走过的道路,反映了苏联第一代革命青年不怕困难、艰苦奋斗、勇于胜利的大无畏精神,鼓舞了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去实现自己的理想。保尔即使在伤病无情地夺走他的健康,使他不得不躺在病床上的时候,仍然不向命运屈服,并以顽强的毅力进行写作,用另一种方式实践着自己的生命誓言。保尔积极上进,无所畏惧,他无私的奉献精神和顽强的革命意志激励了我。
(2)叶圣陶先生认为《经典常谈》首先是适合引导学生读古书的书;其次, 这本书还是适合需要读些古书的学生;最后,这本书使学生在入门的当儿,便祛除了狭陋跟迂腐的弊病。
【解析】学生只要根据题干的要求,就可以在文章相应的位置找到相关的信息。
5. 填写在横线上的语句,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演变过程中,汉字在形体上逐渐由图形变为笔画,象形变为象征,复杂变为简单;在造字原则上从表形、表意到形声。除极个别的例外,都是一个汉字一个音节。
①现存最早的原始文字是上古时代的石刻字符
②至少有数千年的历史
③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
④可识的成熟汉字系统是商代的甲骨文
A.①②③④ B.③②①④ C.①④③② D.③④①②
5.B 【解析】B.通读文段可知,文段主要介绍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汉字。③是首句,引出话题“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接着是②,介绍汉字悠久的历史;然后按时间顺序,先是①,介绍现存最早的原始文字;后是④,介绍可识的成熟汉字系统。故选B。
6. 综合性实践活动。(9分)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
材料一 新华网郑州11月3日电 “姓氏跑团”“感动中国人物跑团”“后母戊鼎奖牌”……近日举办的首届郑州国际马拉松充满文化意义。名列八大古都、位居“天地之中”的郑州,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自古以来就有“逐鹿中原”的说法,这本身就让马拉松赛事独具意义。组委会特意组织了“姓氏跑团”,比赛当天高举姓氏大旗的跑团成为引人注目的一支力量。在终点处,设置的姓氏文化墙,介绍姓氏起源、变迁以及姓氏中的历史名人,在赛后成为一大热点,选手和观众纷纷上前观看并合影留念。
另外,本次比赛的奖牌和奖杯设计创意也都是来自于河南出土的“国之重器”——后母戊大方鼎,暗含“竞跑郑州 问鼎中原”之意。
材料二 如下图。图一为首届郑州国际马拉松徽标。图二是郑州的两座地标性建筑,左侧是二七纪念塔,右侧为“大玉米”。
图一 图二
材料三 据了解,首届郑马的赛道起点在绿城广场,终点在会展中心停车场西入口,整个赛道穿越城市核心区,碧沙岗公园、二七塔、商城遗址、艺术中心等城市地标建筑和最美景观集纳其中,郑州市3000多年的商都文明和城市现代化发展历程得以集中体现。在赛事组织方面,郑马融入了更多科技元素。赛前,选手可以凭身份证直接领取参赛物资,组委会还推出了电子参赛指南。比赛过程中,有众多专业摄影师为选手拍照,赛后选手可下载个人赛事照片,并将照片嵌入完赛证书等。
(1)仔细观察材料二的两幅图,并结合图二介绍图一的构图要素及其寓意。(共5分)
(2)根据以上几则材料,概括首届郑州国际马拉松的显著特点。(4分)
6.(1)图案主体是汉字“中”的形状,寓意河南为“天地之中”,以及河南方言“中”为“好”的意思。(任答一点即可)起笔是郑州地标二七纪念塔的形状,转笔是举办地郑州首字母Z的变形,落笔既是郑州地标“大玉米”的形状,又似有人在奔跑的跑道。(任答一点即可)徽标左下角是中英两种文字的“2018郑州国际马拉松”字样,是比赛的名称。
(2)从姓氏跑团、文化墙到奖杯设计,一系列活动充满文化味;将郑州的地标建筑和最美景观纳入其中,推动郑州旅游业发展;融入了更多科技元素。
二、现代文阅读(共27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7—11题。(16分)
怒从黄河来
①清瘦、苍凉,即使是一棵,也在努力高举着一团白亮亮的雪花,一路裹挟着黄河的怒气——它们如同燃烧的白火焰,撕咬着,拼生赴死,奔向大海……终于,下起了一场大雪。在寒冷中,它们一棵紧挨一棵,一朵雪花开在另一团雪花里,一种倔强生发出另一种倔强,一群群、一群群在黄河口站着,一言不发地站着,站成了一股股排山倒海的雪浪——看哪,那寒风中呼啦啦怒放的芦花,那大批向东、大雪一样咆哮的芦苇荡!
②芦苇荡的美,不只在春夏时节,更在于晚秋的芦花。当所有的寒冷挥师南下,气温一天比一天凉,百花缓慢地谢了,谢到最后,只剩下了这一种花。风起一刹那,全世界仿佛变成了一个雪的天堂,那么美,那么纯,那么亲!
③风,往风的旋涡中心刮,越刮越毒。我们的头发和衣服被刮乱了,我们像一个个棋子似的,在船的甲板上弹跳不止。游船属于中型船,有马达,客舱可乘坐50人;顶上的一棚,为特殊加厚钢板,听说上头是一处小型观景台。我们兴奋着爬上去,看黄河入海。
④滩涂之上,野生的芦苇荡随处冒出来,每一棵,都高举着雪花一样白的花,不分东西南北地盛开着、怒放着,大风刮过,就像下大雪一样,好家伙,一下子就是15万公顷。尤其,在波涛汹涌的大海边,数不尽的芦花见证了黄河入海时那动人的一瞬:黄河水裹挟着大量黄色的泥沙奔腾向东,迎面冲向一排排隆隆作响的蓝色海浪,蓝色几欲要抱住黄色,黄色不停地向蓝色发泄着怒火:一个劲拼命挣扎,直到渐渐失去了力量……在这个地方大海把宽容留下,黄河把野性留下。芦花的母性,这个时候也显现出来:它们,挺而不屈,寒而不冷。
⑤船颠簸摇晃得厉害,站都站不稳,大风再那么一刮,谁都会担心自己一不小心被风刮跑了。我牢牢抓住白色的铁栏杆,迎着大风呼吸,和旁边的朋友高声说着话,但谁也听不清谁在说些什么,只能借助眼神、手势以及肢体许多的夸张动作,努力想告诉对方什么,想听到对方的一些什么,哪怕是-哪怕是一场徒劳。我们此行,是去看黄河入海的壮观景象,感受一下大海的大和黄河的黄,可是,风多么大呀,黑蒙蒙、灰蒙蒙的水色之中,黑色和灰色倒成了主导,哪里有黄?哪里有蓝呢?
⑥不,我分明看到了另一副壮烈的面孔,那是至死都在愤怒中煎熬、不甘、不屈的黄河!连大海都敢冲撞的黄河!那河道,那怒吼,那九曲十八弯,那退潮后的河底的龙脊,是铁了心的牛,是犟了性的驴,使出了浑身上下的劲儿,一股股,一阵阵,一声声,一天天,一年年,后浪追赶着前浪,一股脑朝前冲……冲!这充满血性、义气的一个字,是黄河的秉性,中国人的秉性!
⑦船开始“哒哒哒”着调头、回返,想必船老板看这鬼天气也悻悻然,只得无功而返。不过,很多游客却盼望着好天气能突然出现,船老板回心转意。虽一个个满脸的遗憾,却不肯下到船舱里去。想一想世上的事情,哪有那么多的奇迹发生呢?等了半晌,终究没个什么结果,渐渐地,人群开始稀了,不似刚才那般肩擦肩、脸碰脸了,有人开始下去了,接下来是第二三四五个,直到我猛一抬头,发现只剩下我们一行的五个人了。
⑧其中的一个朋友,穿西装、打领带、皮鞋贼亮,他拎了一部专业相机凑过来,也不说话,径直盯着我的脸,5秒钟,想从中寻找出一种遗憾的感觉来,因为他们都来自当地,只我一个外地人,外地人看不到入海的黄河,难道不遗憾得要死?不过很抱歉,他连哪怕一丝也没有找出,后来自己偷藏起了尴尬的眼神,仓皇之间丢下我。
⑨其实,他不知道我此行的最大收获,我看到了一条喝醉了酒的黄河、咽下血牙的黄河、发了怒的黄河、冲向大海的黄河!他更不知道,正是因了黄河的这种野性,这种大气磅礴的怒气,繁衍出了一片片野性的芦苇荡,凝结成一个民族的血性……
⑩这一刻,我多想指着黄河口那么多浩瀚的芦花,把它们骨子里的东西一点一点讲给他听。从大河到大海,从一个烈女子般的芦花到一个伟大的民族。这一路上,到处都在飘飞着芦花大雪,为什么芦花会如此不惧生死?为什么野生的力量会如此排山倒海、不可阻挡?答案只有一个:“怒从黄河来!”
(选自《人民日报》,有改动)
7.通读全文,并联系标题和结尾段,说说作者写了哪两个方面的“怒”。(2分)
8.阅读全文,简要概括作者此行观景的“遗憾”和“收获”。(2分)
9.按要求赏析下列句子。(4分)
(1)黄河水裹挟着大量黄色的泥沙奔腾向东,迎面冲向一排排隆隆作响的蓝色海浪,蓝色几欲要抱住黄色,黄色不停地向蓝色发泄着怒火,一个劲拼命挣扎,直到渐渐失去了力量……(词语锤炼)
(2)风起一刹那,全世界仿佛变成了一个雪的天堂,那么美,那么纯,那么亲!(修辞手法)
10.第③段画波浪线句子用了什么手法描写风?有什么作用?(4分)
11.联系光未然的《黄河颂》,谈谈芦花骨子里蕴含着我们民族怎样的伟大精神。(4分)
附录:
啊/黄河/你一泻万丈/浩浩荡荡/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
(一)7.芦花之怒、黄河之怒。
【解析】 考查筛选信息。
根据第一段中的“看哪,那寒风中呼啦啦怒放的芦花,那大批向东、大雪一样咆哮的芦苇荡”可得:芦花之怒。
根据第四段中的“黄河水裹挟着大量黄色的泥沙奔腾向东,迎面冲向一排排隆隆作响的蓝色海浪,蓝色几欲要抱住黄色,黄色不停地向蓝色发泄着怒火:一个劲拼命挣扎,直到渐渐失去了力量”可得:黄河之怒。
8.遗憾:没能看到黄河入海的壮观景象。 收获:看到芦花怒放、黄河怒吼的壮烈场面。
【解析】考查筛选信息。
根据第八段中的“为他们都来自当地,只我一个外地人,外地人看不到入海的黄河,难道不遗憾得要死”可得:我作为一个外地人没有看到黄河入海的壮观景象,这无疑是一种遗憾。
根据第九段中的“我看到了一条喝醉了酒的黄河、咽下血牙的黄河、发了怒的黄河、冲向大海的黄河!他更不知道,正是因了黄河的这种野性,这种大气磅礴的怒气,繁衍出了一片片野性的芦苇荡,凝结成一个民族的血性……”可知,作者虽然没有看到入海的黄河,却看到了发了怒的黄河,看到了黄河磅礴大气的怒气。还看到了由此衍生出的具有着野性之美,愤怒地开放着的芦花。这是作者此行最大的收获。
9.(1)示例:通过“裹挟”“奔腾”“冲向”“发泄”“挣扎”等动词,生动具体地表现了黄河水的野性力量,抒发了作者对黄河水的赞美之情。
(2)示例:运用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芦花怒放之美,增强语势抒发了作者对芦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解析】 考查赏析句子。
(1)首先要确定所用手法,然后结合语境分析其表达效果。“裹挟”“奔腾”“冲向”“发泄”“挣扎”等词语是对黄河水的动作描写,“发泄着怒火”“拼命挣扎”又把黄河水人格化,这是拟人的修辞。联系后文“在这个地方大海把宽容留下,黄河把野性留下”可知,此处动作描写与拟人的修辞,生动形象地表现了黄河水在入海时表现出的狂放的野性。联系作者感情可知,表现了作者对黄河水的崇敬与赞美之情。
(2)首先确定所用修辞,然后结合语境分析其表效果。“全世界仿佛变成了一个雪的天堂”把全世界比作雪的天堂,这是比喻的修辞。“那么美,那么纯,那么亲!”是三个格式相同的短句,这是排比。把风起时芦花满天的情景比作雪的天堂,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芦花怒放时的美好。排比的运用增强了语势,“美、纯、亲”表现了作者对芦花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10.正面描写(直接描写)和侧面描写(间接描写)相结合,突出风之大,为下文写没能看到黄河入海的壮观景象作铺垫。
【解析】 考查赏析描写方法。“风,往风的旋涡中心刮,越刮越毒”是对风的直接描写,表现了风的猛烈。“我们的头发和衣服被刮乱了,我们像一个个棋子似的,在船的甲板上弹跳不止”写我们在风中的表现,风中的我们如同棋子,不由自主的弹跳,同样表现了风的猛烈。这是对风的侧面描写。联系第七段中的“船开始‘哒哒哒’着调头、回返,想必船老板看这鬼天气也悻悻然,只得无功而返”可知,作者于此处描写风之猛烈,为下文船老板因为天气恶劣不得不返航,我没能看到黄河入海的壮观景象作了铺垫。
11.围绕“不惧生死、不屈不挠、顽强抗争、团结奋进”等关键词语作答,分析到其中一点即可。
【解析】考查比较阅读。
根据第一段中的“它们如同燃烧的白火焰,撕咬着,拼生赴死,奔向大海”和附录中的“啊/黄河/你一泻万丈/浩浩荡荡”可知,芦花蕴含着我们民族不惧生死、顽强抗争的精神。
根据第一段中的“在寒冷中,它们一棵紧挨一棵,一朵雪花开在另一团雪花里,一种倔强生发出另一种倔强,一群群、一群群在黄河口站着,一言不发地站着”和附录中的“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可知,芦花蕴含着我们民族团结奋进、不屈不挠的精神。
(二)阅读下面文本,完成12—15题。(共11分)
废旧衣物,可别一扔了之
①“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在物资极为匮乏的年代,一件衣服可以穿很多年。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人的衣服渐渐从“不够穿”,变成了“穿不完”。每到换季时,都能整理出一批废旧衣物,它们成为“鸡肋”,甚至被一扔了之。
②一扔了之,带来的问题也不少。一般说来,废旧衣物中化纤类产品的比例高达60%到70%,它们混在生活垃圾里,被填埋后仍难以降解,会污染土地。烧掉也不是个好办法。不少小工厂低价买来废旧衣物,当燃料使用,会产生有害气体,污染空气。更何况,有些废旧衣物没有被运往垃圾场,而是直接流入二手市场。这些未经严格处理的衣物可能携带细菌、病毒或寄生虫等有害物,直接或间接使用都会危害人体健康。
③ 目前我国每年大约有2600万吨旧衣物被扔进垃圾桶,而再利用率却非常低,只有不到1%,如何合理回收利用废旧衣物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④ 回收废旧衣物,我们通常的做法比较单一,只是在居民小区里放置回收箱。固定的回收箱的确便民,但管理上存在着许多漏洞。回收箱的数量增加了,服务质量不一定跟得上,需要安排专人收集、运输,增加了成本。有时回收箱已经“超载”却无人来收。回收箱还可能成为拾荒者的淘宝地,导致旧衣物以违规方式流向二手市场。在回收废旧衣物这件事情上,上海的做法是由政府主导,回收公司统一回收。除设置回收箱外,还通过市民电话预约上门收集、市民自付运费寄送、企事业单位组织募集活动等多种途径进行回收。英国则有着慈善商店、衣物回收银行、社区衣物回收箱、上门回收、再利用中心等多种废旧衣物回收渠道。这些做法,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⑤对回收的废旧衣物,如何规范处置,做到物尽其用呢?首先,废旧衣物要经历一次严格的“面试”。那些成色较新、没有破损的衣物应先送往水洗区清洗,然后接受高温高压消毒,最后进行烘干、包装。焕然一新后,可以无偿送给慈善机构或直接捐赠给贫困地区。而“面试”后“落选”的那些衣物,会根据棉、毛、化纤等面料再次分类,然后发送到有资质的加工企业进行处理,制成可再利用的工业原料,比如白色棉织物和有色织物,纤维化处理后可以变为棉纱、无纺布;涤纶织物进行化学处理分解,则可变为涤纶原料。经过这样的处理,废旧衣物就可以实现循环再利用了。
(根据相关资料改写)
12. 根据文章相关内容,填写“废旧衣物处理流程图”中的①②③处。(3分)
13. 从说明文语言特点的角度,分析文中画线句子。(3分)
首先,废旧衣物要经历一次严格的“面试”。
14. 文章举上海和英国回收旧衣物的例子,有何作用?(3分)
15. 联系文章内容,对下列处理废旧衣物的做法选一处进行评价。(2分)
李大妈:我把旧衣服剪成小块,用来擦油烟机,用完扔掉,还省得洗抹布了。
沈阿姨:我把家里的旧衣物直接打包,寄往贫困山区,也算献了份爱心。
(二)12. ①清洗、消毒、烘干、包装 ②送到有资质的加工企业进行处理 ③纤维化处理
【解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信息的提取概括。解答时,通读全文,根据图表内容,找到相关的语段,再从语段中找出关键词。
第一空,通过第⑤段中“对回收的废旧衣物,如何规范处置,做到物尽其用呢?首先,废旧衣物要经历一次严格的‘面试’。那些成色较新、没有破损的衣物应先送往水洗区清洗,然后接受高温高压消毒,最后进行烘干、包装。焕然一新后,可以无偿送给慈善机构或直接捐赠给贫困地区”的内容可知,“首次分类”即分出“那些成色较新的”,处理方法就是“清洗、消毒、烘干、包装”;
第二空,通过第⑤段中“而‘面试’后‘落选’的那些衣物,会根据棉、毛、化纤等面料再次分类,然后发送到有资质的加工企业进行处理”的内容可知,“再次分类”后,即“会根据棉、毛、化纤等面料再次分类”,处理方法就是“发送到有资质的加工企业进行处理”;
第三空,通过第⑤段中“根据棉、毛、化纤等面料再次分类,然后发送到有资质的加工企业进行处理,制成可再利用的工业原料,比如白色棉织物和有色织物,纤维化处理后可以变为棉纱、无纺布”的内容可知,应填“纤维化处理”。
13. “面试”一词运用拟人化的写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回收时对废旧衣物的成色与破损程度进行鉴别的过程,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生动形象的特点。
【解析】考查对重点词语含义的理解分析能力。理解词语的含义既要准确理解词语的本义,又要将其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考虑其意义。
“面试”是当面测试的意思,联系“对回收的废旧衣物,如何规范处置,做到物尽其用呢?首先,废旧衣物要经历一次严格的‘面试’”的内容可知,“面试”这里指对废旧衣服进行筛选分类。“面试”一词,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废旧衣物的筛选分类过程生动形象地展现出来,体现出说明文语言生动形象的特点。
14. 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具体说明废旧衣物的回收是有成功经验的,为解决目前废旧衣物回收中存在的问题提供借鉴。
【解析】考查分析举例说明的作用。联系第④段中“回收废旧衣物,我们通常的做法比较单一,只是在居民小区里放置回收箱。固定的回收箱的确便民,但管理上存在着许多漏洞。回收箱的数量增加了,服务质量不一定跟得上,需要安排专人收集、运输,增加了成本。有时回收箱已经‘超载’却无人来收。回收箱还可能成为拾荒者的淘宝地,导致旧衣物以违规方式流向二手市场。在回收废旧衣物这件事情上,上海的做法是由政府主导,回收公司统一回收。除设置回收箱外,还通过市民电话预约上门收集、市民自付运费寄送、企事业单位组织募集活动等多种途径进行回收。英国则有着慈善商店、衣物回收银行、社区衣物回收箱、上门回收、再利用中心等多种废旧衣物回收渠道。这些做法,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的内容可知,此段的中心句是:“回收废旧衣物,我们通常的做法比较单一,只是在居民小区里放置回收箱”,说明我国在回收管理上存在着许多漏洞。而举上海和英国两个例子,说明他们想的比较周全,各种措施比较完善,回收废旧衣物的那些做法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有成功的经验,我国可以借鉴,增强了文章说服力。
15. 李大妈的做法:利用意识强,但利用后的处理方式不妥当,一扔了之会造成污染。
沈阿姨的做法:利用意识强,又有爱心,但做法欠妥,未经处理的旧衣物可能危害他人健康。(任选其一)
【解析】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解答时,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联系对废旧衣服的处理流程进行分析解答。
通过第②段中“一扔了之,带来的问题也不少。一般说来,废旧衣物中化纤类产品的比例高达60%到70%,它们混在生活垃圾里,被填埋后仍难以降解,会污染土地。烧掉也不是个好办法。不少小工厂低价买来废旧衣物,当燃料使用,会产生有害气体,污染空气”的内容可知,人们对混在生活垃圾里的废旧衣服采取掩埋、焚烧等处理方式都会带来危害;李大妈“把旧衣服剪成小块,用来擦油烟机”能够体现节约意识,但是“用完扔掉”的处理方式不恰当,或造成环境污染;
通过第⑤段中“对回收的废旧衣物,如何规范处置,做到物尽其用呢?首先,废旧衣物要经历一次严格的‘面试’。那些成色较新、没有破损的衣物应先送往水洗区清洗,然后接受高温高压消毒,最后进行烘干、包装。焕然一新后,可以无偿送给慈善机构或直接捐赠给贫困地区的内容可知,对“面试”合格的旧衣服要清洗、消毒、烘干;沈阿姨“把家里的旧衣物寄往贫困山区”体现出了自己爱心和旧衣物再利用的意识,但是沈阿姨没有做到对旧衣服的清洗、消毒,会给被捐赠人的健康带来威胁。
三、古诗文阅读(共15分)
(一)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6-19题。(共11分)
【一】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