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26课 诗词五首(提升训练)(解析版).docx
下载文档

ID:2803947

大小:293.25KB

页数:32页

格式:DOCX

时间:2024-01-03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第26课 诗词五首提升训练解析版 26 诗词 提升 训练 解析
更多资料添加微信号:DEM2008 淘宝搜索店铺:优尖升教育 网址: 第26课 诗词五首 【提升训练】 一、选择题 1.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A.历经25年审核,2年等待,首个世界上获批的供食用转基因动物——转基因三文鱼终于被端上餐桌。(将“首个”移至“获批”前) B.在西班牙东南部省阿尔梅利亚的海滩上有一只搁浅的小海豚被人们发现,然而却因为游客好奇争相和它合影,导致了它的死亡的原因。(删去“的原因”) C.广州白云机场“海天走廊”16日正式启用,成为不少国内外感知广州的“第一站”。(在“国内外”后面加上“旅客”) D.《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中,中国企业不但世界影响力在不断提升,而且数量在增加,展现着大国的经济实力。(将“展现”改为“显示”) 【答案】D 【解析】 【详解】 D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分句间的语序错误。将“世界影响力在不断提升”和“数量在增加”对调。 【点睛】 本题考查病句辨析及修改,学生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病句原因。可以从内容角度,也可从语法角度。更要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及辨识病句的方法,还需要提高修改病句的语感能力。 2.诗句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B.黑云压城/城欲摧, 甲光向日/金鳞开 C.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D.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做“断句题”要通读全文,理解文段主要意思,在此基础上再根据文意和常用的断句方法加以判读。常见的断句方法有:语法分析、对话标志、常见虚词、结构对称、固定句式等。D项错误,应断为: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3.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B.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C.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D.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考查修辞手法的辨识。A句“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 B句“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 C句“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D句没有使用修辞。故答案为D。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结庐在人境(简陋的房屋) 问君何能尔(如此,这样) B.烽火连三月(借指战争) 浑欲不胜簪(简直) C.角声满天秋色里(军中号角) 提携玉龙为君死(宝剑) D.自将磨洗认前朝(将来)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考查词语的意义。 “自将磨洗认前朝”中的“将”是“拿起”的意思,不是将来。故答案为D。 5.下列句子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 A.结庐/在/人境 B.烽火/连三/月 C.黑云/压城/城欲摧 D.东风/不与/周郎便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文言语句的句读划分。可以先翻译句子,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进行句读划分。注意不要出现“破句”。本题中的“三月”不应该划断。 点睛:文言文朗读节奏的划分是有规律可循的:①句首关联词或语气词之后要停顿;②有些古今异义词朗读时要分开;③主语和谓语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一般要停顿;④需要着重强调的地方,一般要停顿;⑤省略句中省略的地方一般要停顿;⑥并列短语间要略作停顿;⑦古代的国名、年号、官职、人名、地名等应作停顿。⑧根据句子表达的意思来句读。 6.下列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A.首联写春望所见:虽然国都已经沦陷,城池残破,但是山河依旧存在,春天又来到长安城,草木繁密茂盛。诗人感慨万千,禁不住赞美眼前明媚的景象。 B.“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两句诗通过对“花”“鸟”的描写,运用触景生情的艺术手法,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诗人忧伤国事、思念家人的深沉感情。 C.颈联中的“家书抵万金”一句,写出了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这是人们心中共有的想法,很自然地使人共鸣,因而成了千古传诵的名句。 D.整首诗结构紧凑,围绕“望”字展开,意脉贯通面不平直,情景兼具而不游离,感情强烈而不浅露,内容丰富面不芜杂。全诗沉着蕴藉,真挚自然。 【答案】A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情感的能力。 A.“赞美眼前明媚的景象”表述有误,诗人记忆中的长安是繁华的,可此时那种繁华之景却荡然无存,国都在沦陷后变得残破不堪,春天的长安城乱草丛生,传达的是诗人忧国伤时之情。 故选A。 二、句子默写 7.古诗文积累 (1)牧人驱犊返,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天接云涛连晓雾,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似曾相识燕归来。 (4)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____________________ 。 (5)王维在《使至塞上》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被誉为“独绝千古”。 (6)杜甫《春望》诗中颔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猎马带禽归 星河欲转千帆舞 无可奈何花落去 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解析】 【详解】 这几个默写,书写时注意“猎马带禽归”的“禽”、“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的“倩”、“长河落日圆”的“圆”。 三、情景默写 8.根据提示写句子。 (1)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中的“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与陶渊明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意趣相似。 (2)形容事物有真意妙趣,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3)反映诗人陶渊明的生活志向,其中表现他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的名句是: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4)诗歌蕴含着这样的哲理:只要有高尚的精神境界,即使身居喧嚣人境也无“喧嚣”之感的诗句是: ________, __________。 【答案】 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此中有真意 欲辨已忘言 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结庐在人境 而无车马喧 【解析】本题考查古诗文情境默写。默写时要先读懂题干,注意题干中的一些提示,如作者陶渊明,“真意妙趣,只能意会不能言传”“表现他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只要有高尚的精神境界,即使身居喧嚣人境也无‘喧嚣’之感”,写出相应的句子,不要写错字、别字。注意“辨”字,不要误写。 9.根据理解,用原文填空。 (1)《饮酒(其五)》中体现陶渊明爱菊的名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家书是亲人间情感交流的一种方式,杜甫《春望》中曾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诗句形容家书的珍贵。 (3)《雁门太守行》中,从听觉、视觉角度写出战争的激烈场面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赤壁》中表示议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李清照《渔家傲》中描绘辽阔、壮美的海天相接的图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角声满天秋色里 塞上燕脂凝夜紫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天接云涛连晓雾 星河欲转千帆舞 【解析】 本题属于基础题,也是各地中考语文必考题。默写题不论分几种类型,都是以记忆、积累为根本的,然后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赏析。解题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歌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合适的诗句,三是答题时不能写错别字。本题中需要注意的易写错的字是:篱,凝。 四、诗歌鉴赏 阅读《渔家傲》,完成下列各题。 渔家傲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10.请为“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设计镜头:脚本。 镜头脚本设计 词作者 景别 拍摄角度 整体画面 预期感受 ___ 远景 _____ ______ 星河欲转 11.词中包含屈原《离骚》“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及“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之意的一句是“_____”:与杜甫“语不惊人死不休”意思相近的一句是“_____”。 【答案】 10. 李清照 仰视 天空云雾缭绕,银河欲转,千帆竞发。 11. 我报路长嗟日暮 学诗谩有惊人句 【详解】 1.本题考查诗歌常识的积累与诗句内容的理解。①根据平时的积累,《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作品。②“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写的是天空云雾弥漫,星河上千帆竞发之状,所以拍摄的角度应是自下往上的仰视。③这句诗的意思是天蒙蒙,晨雾蒙蒙笼云涛。银河欲转,千帆如梭逐浪飘。描述出这句诗展现的画面即可。 2.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我报路长嗟日暮”句中的“报”字与上片的“问”字,是跨越两片的桥梁。“路长日暮”,反映了词人晚年孤独无依的痛苦经历,然亦有所本。词人结合自己身世,把屈原在《离骚》中所表达的不惮长途远征,只求日长不暮,以便寻觅天帝,不辞“上下求索”的情怀隐括入律,只用“路长”、“日暮”四字,便概括了“上下求索”的意念与过程,语言简净自然,浑化无迹。杜甫”语不惊人死不休”意思是语言达不到惊人的地步,我就决不罢休。很明显和本词中的“学诗谩有惊人句”一句。 阅读诗歌,完成下列问题 渔家傲(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12.这首词开头用“______”“______”二字把四垂的天幕、汹涌的波涛、弥漫的云雾,自然地组合一起,形成一种浑茫无际的境界。 13.“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一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14.下列对诗文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首词气势磅礴而豪迈,想象丰富而奇特,一反李清照婉约词风。 B.“路长嗟日暮”表现了词人晚年孤独无依的经历和上下求索的情怀。 C.“学诗谩有惊人句”流露词人对自己创作的不满和对诗歌艺术的孜孜追求。 D.这首词把真实的生活感受融入梦境,巧妙用典,隐含对现实的失望,对理想的向往。 【答案】 12. “接” “连” 13.拟人,由上阕的描述梦境过渡到下阕的抒情。 14.C 【分析】 12.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炼字的能力。 根据题干“把四垂的天幕、汹涌的波涛、弥漫的云雾,自然地组合一起”,结合原词“天接云涛连晓雾”中,连接“天”“涛”的是“接”;连接“涛”“雾”的是“连”,即可得出答案。 13.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修辞手法及分析诗句作用的能力。 本句意为:听见天帝在对我说话。他热情而又有诚意的问我要到哪里去。 把上天拟人化,采用拟人手法;在结构上,引出下文“我报”的内容,从而由上文描写梦境过渡到下文抒发作者志趣情感。 14.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文内容及艺术手法的能力。 C.“流露词人对自己创作的不满和对诗歌艺术的孜孜追求”错误,这句话是词人在天帝面前倾诉自己空有才华而遭逢不幸,奋力挣扎的苦闷。“谩”字,流露出对现实的强烈不满。词人在现实中知音难遇,欲诉无门,唯有通过这种幻想的形式,才能尽情地抒发胸中怀才不遇的愤懑。 故选C。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春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春望 (明)李先芳 芳草萋迷一径斜,澹烟疏雨噪新鸦。城南春色浓于酒,醉杀千林桃杏花。 15.杜甫这首诗的颔联在景和情的融合方面很有特色,请简析。 16.两首诗题目同为“春望”,但读后给人的感受大不相同,请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 15.参考答案:此联通过移情于物,以乐景表现哀情。表现了诗人忧伤国事,思念家人的深沉感情。 16.杜甫的《春望》写了“国破山河在”的凄凉景象;希望战火平息;盼望能与亲人团聚(或表达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思想情感)。李先芳的《春望》纯粹写景,通过芳草、澹烟、疏雨、新鸦等景物,写出了浓郁的城南春色。 【分析】 15.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意为:感于战败的时局,看到花开而潸然泪下,内心惆怅怨恨,听到鸟鸣而心惊胆战。春天的花儿原本娇艳明媚,香气迷人;春天的鸟儿应该欢呼雀跃,唱着委婉悦耳的歌声,给人以愉悦。“感时”、“恨别”都浓聚着杜甫因时伤怀,苦闷沉痛的忧愁。这一联通过对花和鸟的描写,借景生情,把自己的感情附着在景物之上,表现了诗人忧伤国事,思念家人的深沉感情。 16. 杜诗前四句写春日长安凄惨破败的景象,饱含着兴衰感慨;后四句写诗人挂念亲人、心系国事的情怀,充溢着凄苦哀思。全诗表达了诗人的忧国思家之情。李诗纯为写景,选取春天有极有代表性的景物:芳草、澹烟、疏雨、新鸦、桃杏花等。突出了城南春意的浓郁,“浓于酒”“醉杀”两词,不仅突出了城南春意的浓郁,也暗含了作者对城南春色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阅读李清照的《渔家傲》,按要求完成下面小题。 渔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17.“我报路长嗟日暮”中的“嗟”在词中的含义是______,“学诗谩有惊人”传达处作者_______的苦闷心情。 18.请用自己的话描绘“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两句诗的画面。 【答案】 17. 叹息(或感叹、哀叹、慨叹等) 才华无用(或空有才华,才华无法施展等) 18.示例:天空中云雾翻涌,一片曙色朦胧,仰望头顶的银河似在转动一般,将点点星光投散在海面,像无数的船儿在舞动着风帆。 【详解】 1.本题考查对诗中的重点词语的理解和诗歌表达的感情。“我报路长嗟日暮”的意思是:我回报天帝说:路途漫长又叹日暮时不早。“嗟”,叹息的意思。“学诗谩有惊人句”,“谩有”,空有。意思是学作诗,枉有妙句人称道,却是空无用。词人在天帝面前倾诉自己空有才华而遭逢不幸,奋力挣扎的苦闷。“谩”字流露出心中的哀怨惆怅:一是空有诗情诗才,因知音(丈夫)早逝,而无人能会意;二是慨叹自己身逢乱世,有着对现实无能为力的苦闷和怀才不遇的愤懑。 2.本题考查学生描述诗句画面的能力。描绘画面,就是发挥联想和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诗句中展现的画面和意境。“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翻译为:水天相接,晨雾蒙蒙笼云涛。银河转动,像无数的船只在舞动风帆。通过意象“天、云、雾、星河、千帆”展现了壮丽的景象。又用“接”、“连”二字把四垂的天幕、汹涌的波涛、弥漫的云雾,自然地组合在一起,形成一种浑茫无际的境界。而“转”、“舞”两字,则将词人在风浪颠簸中的感受,逼真地传递给读者。作答时,展开合理的想象,结合词中的意象描绘情境来作答。示例:天空中云腾雾罩,从颠簸的船舱中仰望天空,天上的银河似乎在转动一般,海上刮起了大风,无数的舟船在风浪中飞舞前进。 阅读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雁门太守行 李 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9.全诗采用了___________的手法,把战斗的气氛渲染得凝重而惨烈,突出了将士的高昂士气和______________。 20.“黑云压城城欲摧”是千古名句,请你选择一个角度进行赏析。 【答案】 19. 夸张 爱国热情 20.。示例:一个“压”字,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等揭示得淋漓尽致。运用比喻和夸张手法,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情势。(言之有理即可) 【详解】 1.本题考查诗歌的艺术手法及其作用。“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运用比喻、夸张手法运用比喻,夸张手法,渲染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和城内将士披坚执锐,严阵以待的情形;“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运用夸张手法,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铺写阴寒惨切的战地气氛。所以全诗主要采用了夸张的手法把战斗的气氛渲染得凝重而惨烈,突出了将士的高昂士气和爱国热情。 2.本题考查诗歌关键句的赏析。诗歌句子赏析需要我们在了解诗歌的结构和作者思想情感的基础上作答,常见的答题格式:本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或写作方法,写出来什么内容,表达了什么感情。可从手法、情感、语言等方面任选一面作答,言之有理皆可。“黑云压城城欲摧”的意思是:敌兵滚滚而来,犹如黑云翻卷,想要摧倒城墙。可抓住重点词“压”进行赏析,品析大军压境的压抑、紧张的气氛。也可抓住修辞手法进行赏析。该句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将敌军比作黑云,以“城欲摧”渲染出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 阅读《赤壁》,完成后面题目 赤壁 唐代: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21.诗人是怎样评价赤壁之战的? 22.“二乔”在诗歌中指代什么?这样写有什么意义? 【答案】 21.不以成败论英雄。认为赤壁之战的胜利,不过是借助东风而已,有很大的偶然性,否则就会有相反的结果。 22.“二乔”形象地代表东吴的命运。诗人假设东吴败亡,不写山河破碎,生灵涂炭,而写二乔入魏供使,不仅以小见大地说明战争之利害,而且极其耐人寻味。虽是史论,却赋予具体形象,可见诗人创作之高明。 【分析】 21. 本题考查对诗句内容的理解。这是诗人凭吊赤壁古战场所写的咏史诗。它认为历史人物的成败荣辱具有某种偶然性。诗的后两句是说,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果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被关进铜雀台了。在赤壁战役中,周瑜主要是用火战胜了数量上远远超过己方的敌人,而其能用火攻则是因为在决战的时刻,恰好刮起了强劲的东风,所以诗人评论这次战争失败的原因,只选择当时的胜利者——周郎和他倚以致胜的因素——东风来写,而且因为这次胜利的关键,最后不能不归到东风,所以又将东风放在更主要的地位上。但他并不从正面来描摹东风如何帮助周郎取得了胜利,却从反面落笔:假使这次东风不给周郎以方便,那么,胜败就要易位,历史形势将完全改观。 22. 本题考查理解诗句内容及意义。“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这后两句久为人们所传诵的佳句,意为倘若当年东风不帮助周瑜的话,那么铜雀台就会深深地锁住东吴二乔了。后两句写战争的胜负时,作者并未点破,而是通过大小乔这两个具有特殊身份的女子命运来表达设想中东吴败亡的结局,“二乔”形象地代表东吴的命运。真可谓以小见大,别出心裁。试想,若东吴前国主和当朝主帅之妻均已被曹军掳去铜雀台,那战争的结局不言自明,这就使得全诗既生动形象,又含蓄蕴藉,富有情致。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春望(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23.下列对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前四句写眼前所望春天都城的破败之景,后四句抒发思念亲人的盼望之情。 B.颔联中,诗人移情于物,通过花鸟的情态表达了自己感时伤世的内心情感。 C.诗人得不到家信,是因为战乱引发了长安城内一场持续了三月之久的大火。 D.全诗意脉贯通,情景兼具,感情强烈,感人至深,是一篇脍炙人口的佳作。 24.“白头搔更短”中的“搔”好在哪里?请简要分析。 【答案】 23.C 24.搔头的动作表现出诗人烦闷愁苦之态,表达了诗人的忧国思家之情。意思答对即可。 【分析】 23. C.“烽火连三月”意思是连绵的战火已经延续了几个月。“烽火”指战争,并不是指大火。“三月”是虚指,指时间长。故选C。 24. 考查赏析诗歌的炼字。烽火遍地,家信不通,想念远方的惨戚之象,眼望面前的颓败之景,不觉于极无聊赖之际,搔首踌躇,顿觉稀疏短发,几不胜簪。“白发”为愁所致,“搔”为想要解愁的动作,“更短”可见愁的程度。一个“搔”字,生动地刻画出诗人内心愁苦的情态。这样,在国破家亡,离乱伤痛之外,又叹息衰老,则更增一层悲哀。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25.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写诗人望中所见,虽是写景,却也痛切地传达了诗人忧国伤时的感情。 B.颔联中“感时”一语承上,“恨别”一语启下,表达了诗人感时伤事的感情。 C.诗中“烽火”是指因战乱而引发的长安城中的大火,这让作者很难得到家信。 D.这首诗寓情于景,意在言外,沉着蕴藉,真挚自然,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26.诗歌尾联写出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 【答案】 25.C 26.答案示例:写出了一个白发苍苍而又头发稀疏,老态龙钟而又忧国、伤时、思家的诗人形象。 【分析】 25. C.有误。诗中“烽火”是指战争,不是“因战乱而引发的长安城中的大火”。故选C。 26. 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在理解的基础上赏析。“白头摄更短,浑欲不胜簪”的意思是“愁绪缠绕,搔头思考,白发越搔越短,简直要不能插簪了”。烽火遍地,家信不通,想念远方的惨戚之象,眼望面前的颓败之景,不觉于极无聊赖之际,搔首踌躇,顿觉稀疏短发,几不胜簪。“白发”为愁所致,“搔”为想要解愁的动作,“更短”可见愁的程度。这样,在国破家亡,离乱伤痛之外,又叹息衰老,则更增一层悲哀。写出了一个白发苍苍而又头发稀疏,老态龙钟而又忧国、伤时、思家的诗人形象。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小题。 饮酒(其五)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27.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首诗赋予菊以特殊的意蕴,以“采菊”表现诗人热爱自然的情趣。 B.“真意”中的“真”即是人的自然本性,人的生命与自然的统一和谐。 C.“忘言”就是不知道用什么语言来表达,表现出诗人对隐居生活的迷惘。 D.本诗写秋日晚景,叙归隐之乐,道生活哲理,达到了景、情、理的统一。 28.“悠然”一词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答案】 27.C 28.表达了诗人恬淡、闲适、完全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心境。 【分析】 27. C.“忘言”是由于景物与人心高度契合,已经领会到了人生的真意,而这种真意是不可言说的,表达了作者厌倦官场腐败,决心归隐田园,超脱世俗的追求的思想感情,选项错误; 故选C。 28. 本题考查理解词语的能力。要结合语境分析理解。悠然:自得的样子。诗人在自己的庭园中随意地采摘菊花,偶然间抬起头来,目光恰与南山相会,“悠然”不仅属于人,也属于山,人闲逸而自在,山静穆而高远。在那一刻,似乎有共同的旋律从人心和山峰中一起奏出,融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