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13课 唐诗五首(提升训练)(解析版).docx
下载文档

ID:2803804

大小:115.94KB

页数:38页

格式:DOCX

时间:2024-01-03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第13课 唐诗五首提升训练解析版 13 唐诗 提升 训练 解析
更多资料添加微信号:DEM2008 淘宝搜索店铺:优尖升教育 网址: 第13课 唐诗五首 【提升训练】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 ) A.东皋薄暮望(接近) 牧人驱犊返(小牛,诗中指牛群) B.芳草萋萋鹦鹉洲(草木茂盛的样子) 白云千载空悠悠(飘飘荡荡的样子) C.长河落日圆(黄河) 萧关逢候骑(负责侦察、通信的骑兵) D.江入大荒流(辽远无际的荒原) 几处早莺争暖树(温暖的树) 【答案】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实词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D项的解释有误,“暖树”指的是向阳的树。 2.下列加点词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东皋薄暮望(稀薄) 徙倚欲何依(徘徊) B.晴川历历汉阳树(分明的样子) 芳草萋萋鹦鹉洲(乌云密布的样子) C.长河落日圆(很长的河) 仍怜故乡水(喜爱) D.来从楚国游(往) 几处早莺争暖树(向阳的树) 【答案】D 【详解】 A.薄:迫近、接近。 B.萋萋:草木茂盛的样子。 C.长河:指黄河。 故选D。 3.下列诗句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B.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C.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D.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答案】C 【详解】 C.有误。正确划分为: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故选C。 4.下列对这首古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A.首联点题,以叙事为主,交代地点和事由,诗人乘舟来到遥远的荆门外,将到楚地游览,随着船的移动,两岸的景色像画卷一样展开、变换。 B.颔联中“随”字化动为静,讲群山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入”字写出了江水脱离群山,向原野奔腾的景象,表达了诗人的万丈豪情和喜悦之情。 C.颈联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明月映入江水的状态比作飞下的天境,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月夜江水的平静、美丽,展现了一幅壮阔的景象。 D.尾联中作者在欣赏荆门一带风光的时候,不禁起了思乡之叹,但诗人不说自己思念故乡,而说家乡之水情深义重,恋恋不舍,含蓄地抒发了思乡之情。 【答案】B 【详解】 B.“化动为静”表述有误,应该是化静为动。故选B。 5.下列对诗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A.首联写诗人轻车简从,要前往边关慰问将士。“属国”是诗人自称,“居延”泛指辽远的边塞地区,说明关塞迢迢,山高路远,烘托了诗人孤寂的心境。 B.“归雁”说明大雁向北飞,暗示诗人出使的季节是秋季,诗人以“征蓬”“归雁”自比,直抒飘零之感和思归之情,表达了自己被排挤出朝廷的惆怅。 C.颈联以传神的笔墨描写了大漠、烽烟、长河、落日等塞外奇特壮丽的景象,笔力苍劲,画面开阔,意境雄浑,被王国维称之为“千古壮观”的名句。 D.诗人长途跋涉,终于到达萧关,骑兵来报,言说都护已到了燕然前线,从侧面表现了战事的频繁,赞扬了边塞将士的爱国热情,也表现了诗人的达观。 【答案】B 【详解】 B.大雁在春天往北回飞,故称“归雁”。“归雁入胡天”意思是像归雁一样飞入北方的天空。所以诗人出使的季节是春季。故选B。 6.对下面这首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唐代)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A.首联从大处落笔,勾勒出了西湖晚春的轮廓。 B.颔联描写莺燕,给人们带来了生机勃勃的感觉。 C.唐时人们有骑马游春的习俗,这在颈联中也有所体现。 D.尾联表达诗人流连忘返,完全陶醉在湖光山色中的喜悦心情。 【答案】A 【详解】 A.“晚春”表述错误,应该是“早春”。 故选A。 7.对王维《使至塞上》一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A.这首诗首尾叙事,中间写景,融写景、叙事、抒情于一体。 B.颔联既言事又写景,更在叙事、写景中传达出诗人出汉塞入胡天时激动、自豪的情感。 C.这首诗中最值得称颂的是颈联,它充分体现了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的特色。 D.这首诗形象生动地描绘出壮丽、奇特、别致的塞外风光,动静结合,意境雄浑。 【答案】B 【详解】 B.诗人以“蓬”、“雁”自比,说自己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像振翮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古诗中多用飞蓬比喻漂流在外的游子,这里却是比喻一个负有朝廷使命的大臣,正是暗写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表达了诗人由于被排挤而产生的孤独、寂寞、悲伤之情。所以选项中“诗人出汉塞入胡天时激动、自豪的情感”有误。 故选B。 8.下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A.全诗叙写了出使的路线、沿途看到的风光以及听到候骑报告的最新战况。首句字面写“问边”,实际写自己奔赴边关、杀敌报国的英雄形象。 B.颔联描写塞上秋景:随风而去的枯蓬飘出塞外,南飞的大雁掠过北方少数民族居住的上空,画面静谧而温馨。 C.颈联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圆”与“直”二字用语逼真,极具画面感,充分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特色。 D.尾联借一个叫萧关的侦察兵报告长官正在燕然前线的话,流露出作者对不能见到都护的惆怅心情。 【答案】C 【详解】 A.诗人“问边”,实际上是被排挤出朝廷,“奔赴边关、杀敌报国的英雄形象”赏析有误; B.“南飞的大雁”有误,应为“北归”的大雁。“画面静谧而温馨”有误,应为“画面苍凉而感伤”; D.“一个叫萧关的侦察兵”有误,“萧关”是地名; 故选C。 9.下面对《黄鹤楼》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A.首联借仙人乘鹤的神话传说为寻常江楼罩上一层虚幻的神秘色彩。 B.颔联中“空”可理解为“空自、徒然”,强调时间上的渺远。千载白云,空自飘荡,“空”字传达了诗人内心的失落与惆怅。 C.颈联忽转写登楼所见朦胧之景,境界阔大,色彩鲜明。诗人也从怀古之思回到现实中来。 D.尾联以写烟波江上日暮怀归之情作结,使诗意重归于开头那种渺茫不可见的境界,抒写了作者怀家思乡的深情。 【答案】C 【详解】 C.“颈联忽转写登楼所见朦胧之景”理解有误。“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两句笔锋一转,由写传说中的仙人、黄鹤及黄鹤楼,转而写诗人眼前登黄鹤楼所见之明丽之景,阳光、绿树、芳草、沙洲,境界阔大,色彩鲜明。由写虚幻的传说转为实写眼前的所见景物,晴空里,隔水相望的汉阳城清晰可见的树木,鹦鹉洲上长势茂盛的芳草,描绘了一个空明、悠远的画面,为引发诗人的乡愁设置了铺垫。故选C。 10.下面对这首诗的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 ) 野 望 王 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A.首联以平平淡淡的叙述,写在暮色之中,诗人兀立在东皋之上,举目四望,一种不可名状的孤寂无依之感涌上心头,使之无法平静下来。 B.“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这是诗人对眼前景观的粗线条描写,注重于色彩,层层树林已经染上萧瑟的金黄的秋色,起伏的山峦唯见落日的余晖,这是多么宁静、开阔、美丽的画面。 C.“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该句着力刻画视野所见山野牧归的生动场景,为整个静谧的画面增添了静态的元素。 D.这首五言律诗透过对东皋秋景进行描绘,展示了一幅动静结合,光色相衬的田园秋景图,表现了诗人内心的苦闷和惆怅,抒发了一种避世归隐的情怀。 【答案】C 【详解】 C.“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描绘了一幅乡野之人放牧归来的动态场景。放牛的牧童唱着山歌,欢快的赶着牛儿返回家中,猎人骑着骏马,大声吆喝着,带着猎物满意而归。故“增添了静态的元素”有误,应为“增添了动态的元素”。故选C。 1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野望 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A.首联“望”字点题,“徙倚”即徘徊,写出了诗人内心的苦闷和矛盾。“欲何依”表现出诗人想在政治上有所作为,却始终不得志的迷茫和失意情绪。 B.中间两联写景,描绘了薄暮时分的田园风光。颔联总写秋色,是静态、近景,侧重宏观描绘;颈联写牧人与猎马,是动态、远景。二者搭配得恰到好处。 C.尾联抒发情感,由外物回归自身,田园生活的静谧和安闲冲淡不了诗人的忧郁,他不能融入这诗一般的田园山水,只好向前贤寻找慰藉,放声高歌。 D.全诗遣词造句朴素自然,意境清新恬淡,开唐代律诗风气之先,于静谧的景色描写中流露出作者孤独抑郁的心情,抒发了作者惆怅、孤寂的情怀。 【答案】B 【详解】 B.有误。颔联总写秋色,是远景;颈联转写牧人和猎马,是近景。 12.下列对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A.首联写诗人行径孤山寺和贾亭时所看到的山光水色,勾勒出西湖早春的轮廓。 B.颔联抓住了“争”、“啄”二字,勾画、渲染了一幅早春活泼生动的动态画面。 C.颈联写看到一派繁花盛开、花团锦簇的景象,而浅浅的小草,刚刚能将马蹄埋没。 D.尾联写诗人来到绿树成荫的白沙堤上,这里的景色美不胜收,让人久久不忍离去。 【答案】C 【详解】 C.颈联写俯察所见花草。因为是早春,还未到百花盛开季节,所以能见到的尚不是姹紫嫣红开遍,而是东一团,西一簇,用一个“乱”字来形容。而春草也还没有长得丰茂,仅只有没过马蹄那么长,所以用一个“浅”字来形容。由此可知“繁花盛开、花团锦簇”有误; 故选C。 13.下列对诗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A.初春时节,旭日初升,时任杭州刺史的白居易来到别称钱塘湖的西湖游春,登孤山寺,入贾亭,赏湖水,在白沙提上漫步赏花。 B.只见早起的莺儿抢占着向阳的树枝歌唱着江南的旖旎春光,几只刚刚飞来的燕子正在啄泥衔草建筑新巢。它们的出现标志着春天已经重新来到西湖。 C.一路走来,平坦修长的白沙提是诗人最爱的西湖景致,这里头上绿树成荫,脚下绿草茵茵,处处繁花盛开,步行的、骑着马儿的游春的人们穿梭往来。 D.苏轼在诗中赞叹“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而白居易这首诗所描绘的刚刚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虽是生机盎然,更像是淡妆的西子。 【答案】C 【详解】 C.有误。“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作者看到的是春花正在开放,小草刚刚没过马蹄,还不是繁花盛开、花团锦簇、翠绿如茵的景象。故选C。 14.下面对《野望》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野望 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A.首联点明地点、时间和人物心情,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 B.颌联以工整的对仗描绘了一幅山野秋景图,意境开阔。 C.颈联写牧人和猎人傍晚归家,表现了作者安宁恬淡的心境。 D.尾联诗人放声高歌,怀念伯夷和叔齐,希望与他们为伍。 【答案】C 【详解】 C项,颈联,描绘了傍晚时分一幅乡野之人放牧归来的动态场景,反面衬托诗人的郁闷孤单的心境。故“表现了作者安宁恬淡的心境的”理解是错误的。 15.对这首诗理解恰当的一项是( )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A.本诗精选了如水面初平、早莺暖树、新燕春泥、乱花浅草等富有晚春特征的景物。 B.“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与本诗的意境一致。 C.本诗流露出诗人喜爱之中隐含的惋惜之情。 D.尾联中“行不足”说明湖东景点多,诗人走也走不完,看也看不全,只能驻足观赏了。 【答案】B 【详解】 A.本诗精选了如水面初平、早莺暖树、新燕春泥、乱花浅草等富有早春特征的景物,不是晚春。 C.本诗抒发的是作者早春游湖的喜悦和对钱塘湖风景的喜爱之情,没有惋惜之情。 D.尾联中“行不足”说明诗人看不够美景,陶醉在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表述错误。 故选B。 16.对王绩的《野望》一诗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A.这首诗写的是山野秋景。全诗于萧瑟怡静的景色描写中流露出喜悦的心情,也抒发了思亲念乡情怀。 B.“徙倚欲何依”中的“徙倚”是徘徊的意思。 C.“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是说自己在现实中孤独无依,只好追随古代的隐士,和伯夷、叔齐那样的人交朋友了。 D.这首诗的体裁是五言律诗。首尾两联抒情言事,中间两联写景,经过“情—景—情”的反复,诗的意思更深化了一层。 【答案】A 【详解】 A.错误,应是:这首诗写的是山野秋景。全诗于萧瑟怡静的景色描写中流露出孤独抑郁的心情,抒发了惆怅、孤寂的情怀。故选A。 17.请选出下列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 ) A.《三峡》作者郦道元,字善长,北宋地理学家,撰写《水经注》。 B.白居易,字乐天,号华阳隐居。《钱塘湖春行》是他写的七言律诗。 C.《红星照耀中国》通过埃德加·斯诺的所见所闻,客观地向全世界报道了共产党和红军的真实情况。 D.《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鲁迅创作的回忆性散文集,范爱农、藤野先生、虎妞都是其中的人物。 【答案】C 【详解】 A.郦道元是北魏地理学家,故A错误。 B.陶弘景,号华阳隐居(自号华阳隐居),故B错误。 D.虎妞是老舍小说《骆驼祥子》中的人物,故D错误。 故选C。 18.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黄鹤楼 唐·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凄凄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A.开头四句以传说落笔,巧借今昔变化,抒发了寂寞惆怅之感,气概雄浑,感情真挚。 B.后四句想象在天晴时登楼远眺,由渺不可知的感觉转到晴川草树的景象,文势波澜起伏。 C.尾联紧承前三联,用烟波浩渺的长江烘托作者的归思,与开头意境相应,情融景中。 D.此诗起、承、转、合出神入化,文思如行云,富于变化,历来被推崇为题黄鹤楼的绝唱。 【答案】B 【详解】 考查对诗文内容的理解。后四句“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凄凄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是实写,不是想象。故选B。 19.下列诗句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B.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C.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D.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答案】C 【详解】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改为“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故选C。 20.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周约有5万把共享雨伞现身杭州街头,它们分布在杭城的火车站、地铁站、商场、公共区域等地。(将“、公共区域等地”改为“等公共区域”) B.坦桑尼亚信息服务部部长哈桑·阿巴西表示,来自中国的影视作品是坦桑尼亚民众了解中国经济发展与城市生活。(在句末加上“的重要途径”) C.为了孩子的前途和未来,逼得众多父母必须“押”着孩子去做很多事。(删去“逼得”) D.选择散养的父母一定要实时检视自己的理论是否过期,教育方式要符合孩子的特点,等等。(将“教育方式”改为“教育模式”) 【答案】D 【解析】 【详解】 D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此句为两面对一面。将第二个“要”改为“是否”即可。 【点睛】 本题考查病句辨析及修改,学生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病句原因。可以从内容角度,也可从语法角度。更要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及辨识病句的方法,还需要提高修改病句的语感能力。 21.下列对诗句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交代时间、地点,以及人物心情。“徙倚”,即徘徊,写出人物内心的苦闷和矛盾。 B.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叙事兼抒情,以“蓬”“雁”自比,暗写诗人被排挤出朝廷的孤寂、飘零之感。 C.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这一联由景生情,形象鲜明,诗人凭栏远望,故乡却为雾霭所隔,望不可见而生无限愁思的形象仿佛可见。 D.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不说自己思念家乡,而说家乡之水情深义重,恋恋不舍。诗人直接抒发了自己的思乡之情。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诗句的鉴赏能力。 D项,“直接抒发了诗人的思乡之情”说法错误,作者借故乡之水对我的恋恋不舍,间接表达思乡之情。 22.下列诗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的一句是( ) A.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B.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C.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D.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答案】C 【详解】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波中月影宛如天上飞来的明镜,空中彩云结成绮丽的海市蜃楼。这两句都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AD为对偶;B为设问。故选C。 23.下列关于作家作品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崔颢,唐代诗人,最为人称道的作品是《黄鹤楼》。 B.王维,唐朝著名诗人、画家。擅长五言诗,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王孟”。王安石评价他:“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C.李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等。 D.白居易,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代表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答案】B 【详解】 “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是苏轼对王维的评价。故选B。 2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野望》是一首描写秋天山野景致的五言律诗。诗风疏朴、自然,于平淡中表现出诗人“相顾无相识”的抑郁、苦闷的心情,是王绩的代表作之一。 B.《黄鹤楼》由崔颢创作,这首诗描写了在黄鹤楼上远眺的美好景色,是一首吊古怀乡之佳作。 C.《渡荆门送别》全诗意境高远,风格雄健,形象奇伟,想象瑰丽,表达了作者痛苦的难以割舍的思乡之情。 D.《使至塞上》描绘了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表现了诗人对不畏艰苦、以身许国的守边将士的爱国精神的赞美。 【答案】C 【详解】 C.“痛苦的思乡之情”表述不准确。《渡荆门送别》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青年时期在出蜀漫游的途中写下的一首五律。此诗由写远游点题始,继写沿途见闻和观感,后以思念作结。全诗意境高远,风格雄健,形象奇伟,想象瑰丽,以其卓越的绘景取胜,景象雄浑壮阔,表现了作者少年远游、倜傥不群的个性及浓浓的思乡之情。 25.下面各项中对本课四首古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野望》的颔联妙在融情于景。诗中描写了漫山遍野树叶枯黄,更兼残阳尽染的萧瑟衰败景象,景中寄寓了诗人孤独落寞的情怀。 B.《黄鹤楼》的首联和颔联表达的是寂寞、惆怅的情感,尾联表达的是思乡之情。 C.《使至塞上》中“直”“圆”二字准确地描写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深切的感受。 D.《钱塘湖春行》表达了诗人对暮春的喜爱,诗中最能突出诗人感情的一个词语是“最爱”。 【答案】D 【详解】 从“早莺、新燕、春泥、暖树、乱花、浅草”等词可以看出,《钱塘湖春行》表达了诗人对早春的喜爱。而不是“暮春”。故选D。 26.阅读理解下面两首诗,对两首诗分析和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甲)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乙)春题湖上 白居易 湖上春来似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 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 碧毯线头抽早稻,青罗裙带展新蒲。 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 A.“水面初平云脚低”描绘出春天西湖的景象:春水初涨,水面与堤岸齐平,空中舒卷的白云和湖面荡漾的波澜连成一片。 B.“月点波心一颗珠”形容月亮的倒影犹如一颗明亮的珍珠点缀在湖心,与周围的湖水、排排青松共同成为“画图”中的美景。 C.(甲)诗颈联中“渐欲”“才能”写出早春花草向荣的趋势;(乙)诗颈联运用比喻的修辞,描绘出湖畔农田的清新美丽。 D.两首诗都表达了白居易对西湖春色的喜爱之情。(甲)诗直接抒发,(乙)诗含蓄表达。 【答案】D 【详解】 D.有误。甲诗中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乙诗中的“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都是直接抒发对西湖春色的喜爱之情。故选D。 27.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征蓬”两句,既表述了诗人前往边境慰问将士之事,又描写了边塞独特之景,更在叙事写景中传达出自己被排挤出朝廷的幽微难言的内心情感 B.诗人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明媚秀丽的塞外风光,其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更是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C.诗中的“圆”字与“直”字,都用得逼真传神,非常讲究景物的画面感,充分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特色 D.“都护在燕然”和前面的“属国过居延”遥相呼应,点明了诗人此次出使路途之远3.第三联描写眺望到的景象,那是怎样的景象? 【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赏析能力。诗人置身大漠,展现在眼前的是这样一幅景象:落日低垂河面,河水闪着粼粼的波光,恍然红日就出入于长河之中,这就平添了河水吞吐日月的宏阔气势,再加上黄沙莽莽,无边无际,极目远眺,但见天尽头有一柱孤烟(狼烟)在升腾。所以这里描绘的是边疆大漠中壮阔雄奇的特有景象,而不是明媚秀丽的塞外风光,此项理解是错误的。故选:B。 二、诗歌鉴赏 28.阅读《钱塘湖春行》,完成后面小题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唐代)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答案】作者一路走来一路向人们描绘了西湖早春生意盎然(春光明媚)的自然之景。 【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描绘诗歌画面的能力。从题目可知,这首诗描写的西湖的春景,是围绕“行”字展开描绘的。诗歌选取的“早莺”“新燕”“乱花”“浅草”等景物,都是具有早春特点的典型事物,表现了春天的生意盎然。据此可以得出问题的答案:这首诗描绘了西湖早春生意盎然的自然之景。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2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