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第一
单元
专题
能力
训练
解析
更多资料添加微信号:DEM2008 淘宝搜索店铺:优尖升教育 网址:
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专题能力训练 精读文章分析人物形象
主题
精读文章分析人物形象
文体
传记、记人散文
篇目
《苍生守护人》《清水一般的杨绛》《中国天眼·南仁东传(节选)》《回忆齐白石先生》
技法指导
人物形象的分析,主要是通过分析人物的言行、事迹,获得对人物的身份、性格特征、思想倾向、道德品质等方面的准确认识。那么,如何用精读的方法分析人物形象呢?
一、通览全文,初步了解人物
通过快速浏览全文,把握文章所写人物的主要事迹,初步了解人物。
比如快速浏览课文《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我们可以知道文章主要分为两个部分,分别说明闻一多是卓越的学者和勇敢的革命家。
二、从关键句段分析人物
通读全篇后,对人物有了大概的了解。接着就是在文章中找关键句段,从中分析人物形象。
1.找关于人物形象的形容词
比如在课文《邓稼先》里,我们可以找出“忠诚纯正”“无私”等这些形容人物品质的词。
2.找用动作、神态等细节描写人物的关键词句
比如在课文《说和做一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中,通过写闻一多“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头发凌乱”“睡得很少”这些细节,来表现闻一多的刻苦精神。
3.分析人物事例
比如课文《回忆鲁迅先生(节选)》中,通过写鲁迅关心、帮助年轻人的事例,表现了鲁迅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性格特征。
三、理解人物的时代性
文学作品中的人物,都是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下活动的。要深刻理解人物的思想和命运,就必须了解他们身上的时代特征。这就要求我们:
1.留意文章中描写人物生平或时代背景的文字
比如课文《邓稼先》的第一部分“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简要回顾了19世纪末以来,中华民族所经历的危难和屈辱。使我们了解到,邓稼先和许许多多的杰出人物出生在多么艰难的环境中,让民族重新站起来的心又是多么的炙热。
2、通过查阅资料,进一步了解文化常识
比如课文《邓稼先》里提到的《吊古战场文》、“五四’时代的一首歌”,究竟代表着那一代人什么样的情怀?这类常识需要靠我们平时多查资料、多阅读来积累。
实战演练
【湖北省潜江市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苍生守护人
熊育群
①2020年1月18日晚,钟南山赶到了人山人海的广州高铁站。正当春运,去武汉的高铁票早已卖光,事情紧急,颇费周折他才挤上了G1102次车,在餐车找了一个座位。他走得非常匆忙,羽绒服都没有带,只穿了一件咖啡色格子西装。作为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他知道此行意味着什么,尽管疲惫,他打开电脑,开始研究。
②这一天,武汉不明原因肺炎患者增加到了59例。这种原因不明的病出现在新闻中,给这个漫长的暖冬带来一丝隐忧与不安。钟南山不时看一看手表,实在困了,他在低矮的靠背上仰头睡一下。这张打盹的照片后来迅速在网上传开。照片里可以看到红色的硬座,乘客都在低头看手机,他几乎是唯一的老年人。4个多小时后,他在深夜时分抵达武汉。
③在会议中心住下,钟南山的神经仍是紧绷的。17年前那场令国人记忆深刻的非典,钟南山临危受命,担任广东省非典型肺炎医疗救护专家指导小组组长。也是春天,疫情在广东突然出现。不久,北京等地开始传播。
④疫情最初在河源、中山、佛山发生,患者急急送来广州。病人接触过的人倒下了,医生护士也不能幸免。患者发烧,面部、颈部充血,接着出现呕吐、干咳,肺部出现白肺,呼吸开始变得困难,病人多死于呼吸衰竭或多脏器衰竭。
⑤一时谣言四起,人们抢购罗红霉素、板蓝根、醋……这些平素不起眼的东西价格飞涨,板蓝根一包原价8元,有的卖到40元,抗病毒口服液原价十几元,有的涨到了130元……
⑥抗击非典那年钟南山67岁,今年84岁,17年的岁月在他青丝上留痕,秋霜似的白发笼在他的额头。当年非典过后他就判断非典并没根绝,还有重新出现的可能。武汉出现的病例让他高度警惕。
⑦国家又一次面临考验,人民又一次受到瘟疫的威胁。钟南山辗转反侧,等来了天亮。树叶落尽枝丫光秃的冬天景象出现,凛冽的北风刮过街巷。历史似乎在重复,他最不想看到的一幕又出现了。
⑧钟南山抵达武汉当晚立即投身战斗。19日一早,国家卫健委、武汉卫生部门和专家召开会议,分析疫情,接着去武汉金银潭医院、疾控中心实地考察调查;下午专家研究,5点钟南山赶去机场,飞抵北京参加当晚国家卫健委召开的会议,子夜一点半散会。这一夜他只睡了4个小时。20日6点起床,研究汇报材料后,赶到国务院,向孙春兰副总理汇报。午时一点半,国家卫健委召开高级别专家组会议,李克强总理出席,随即新闻发布会召开,直到7点结束。9点半,钟南山以连线嘉宾身份出现在央视《新闻1+1》中,公开了重要的疫情信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肯定的人传人,在广东有2个病例,没去过武汉,但家人去了武汉后染上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现在可以说,肯定的,有人传人现象。” 17年前,也是在央视的《面对面》新闻节目,钟南山面对观众说出了非典人传人的真相。
⑨21日,他又在广东省首场疫情发布会上,介绍广东全面加强疫情防控情况……忙碌的节奏一直到除夕之夜,作为疫情应急科研攻关组组长的他,大年三十也回不了家。
⑩在抗击非典期间,钟南山带领的呼研所医护人员像一队尖兵,向病魔发起了一次次冲锋,救治每个重症病人就像战士炸碉堡攻城池,他们前仆后继。先后有26位医护人员倒下了,但全院没有一个人后退,有的治愈后又投入了战斗。当世界卫生组织的人询问钟南山,你们有没有医生离开,钟南山自豪地告诉对方:“一个也没有!”
⑪这一次同样也是如此,没有一个逃兵。
⑫这一切,对于一位84岁的老人意味着什么?他这是在用生命战斗!他把人民的生命看得比自己的生命更加重要!正是这种科学精神、献身精神,钟南山取得了医学上丰硕的成就。在抗击非典的生命博弈中,他摸索出了一条行之有效的“三早三合理”治疗办法,这成了广东抗击非典战役的一个转折点。从此,广东非典疫情的气焰渐渐被压制住了。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广东患者死亡率非常低。钟南山率领他的团队投入到病人救治和医药科研攻关上。他一开始就让中医直接介入,以中医药做基础实验和临床试验,在医疗过程中观察新的治疗办法。团队结合岭南气候、水土、饮食、人文等特点,针对疫病四诊资料,很快拟定出新冠肺炎预防凉茶处方,既可为医护人员定期饮用,也适用居家隔离防疫的市民饮用。新型冠状病毒的气焰开始下挫了,疫情出现了拐点,胜利的曙光已经出现……
⑬中国有一个钟南山,这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幸运!
(有删改)
1. 文章第⑬段有何作用?
2.第⑦段中景物描写有何作用?
树叶落尽枝丫光秃的冬天景象出现,凛冽的北风刮过街巷。
3. 文章在记叙钟南山抗击新冠疫情事件的同时,为何要不断交织穿插17年前的非典事件?
4. 读完此文,请你把最想对钟南山爷爷说的话写下来。(不少于50字)
【答案】1. 直抒胸臆(点明主旨),表达对钟南山院士的赞美和感激。(意近即可)
2. 这一句以自然景物描写暗示严峻的社会形势,也表现了刚到武汉后钟南山内心的沉重。
3. (1)(从内容层面看)将抗击新冠疫情和抗击非典事件相提并论,突出新冠疫情事件的严重性;
(2)(从刻画人物形象的角度看)将这两场疫情中钟南山的表现进行比较,指出17年来钟南山的科学精神、献身精神始终如一,表现钟南山精神的可贵;
(3)(从主题表达层面看)在抗击这两场疫情的战役中,钟南山都起到了关键作用。交织穿插17年前的非典事件能增加文章内涵,说明钟南山是名副其实的苍生守护人。
(4)(从艺术效果看)不断交织穿插17年前的非典事件,使抗击新冠肺炎与背景材料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寓意更加深刻,行文更加丰富多彩,也能更好地吸引读者。
4. 从感恩钟爷爷、向钟爷爷学习等方面作答,表达顺畅即可。
【解析】
【1题详解】
考查语段作用。末段直接点明中国有钟南山院士是这个时代幸运,表现了钟南山院士存在的重要意义,总结全文的同时直抒胸臆,点明了文章主旨,表现了对钟老强烈的赞美和感激之情。
【2题详解】
考查赏析景物描写,需结合具体的语境来分析。这句话是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树叶落尽,北风凛冽,暗示了疫情袭来,形势严峻。联系人物心情,此时钟老来到武汉,感受到当地紧张的气氛,想到多年前非典的惨痛教训,心情无比沉重,此处对萧瑟景物的描写,渲染了钟老此时心情的沉重。
【3题详解】
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从内容角度来看,在介绍新冠疫情时,不断出现对非典的回忆,将两者相提并论,强调了现在的新冠疫情的严峻程度不弱于当年的非典疫情,突出其严重性。从刻画人物的角度来看,钟老在非典疫情时就冲锋在疫情第一线,如同尖兵,使广东非典疫情的气焰渐渐被压制住了。新冠疫情袭来,又是钟老,不顾高龄,亲赴一线,为抗击疫情作出卓越贡献。不管是非典还是新冠,他都始终如一,无私奉献,表达了作者对他的赞美与崇敬之情。从表达主题的角度来看,在这两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当中,钟老都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是他在疫情当中守护了民众的生命与健康。说明他确实是名副其实的苍生守护神。从艺术效果来看,两线并行,现实与回忆交织,多年以前的非典疫情成为了现在新冠疫情的背景材料,两者有机结合,丰富了文本内容,拓展了文本的主题空间,引起读者的回忆与思考,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4题详解】
考查语言表达。开放类试题,言之成理即可。如:敬爱的钟爷爷,您好!疫情袭来,是您勇敢地站在了第一线,用您苍老却挺拔的身躯为众人筑起一道保护墙。看着您疲惫的样子,我心中涌现出无限感动。因为有您,苍生无恙。谢谢您,钟爷爷!
【湖北省天门市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清水一般的杨绛
李娟
①读杨绛先生的《一百岁感言》,不由得惊叹,杨绛先生已是百岁老人了。岁月的河流中,有的人,如江南人家的一坛女儿红,历久弥香,醇厚芳香。
②老去的只是光阴,不老的,永远是她的人格魅力。
③她在《一百岁感言》中写到:“ 一个人经过不同程度的锻炼,就获得不同程度的修养、不同程度的效益。好比香料,捣得愈碎,磨得愈细,香得愈浓烈。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
④她八十余岁时,钱钟书和女儿钱瑗相继病重住院,她奔波在两座医院、两位病人之间,悉心照料,辛苦和操劳可想而知。钱先生临终,眼睛一直未合上,她在他的耳边柔声地低语:“你放心,有我。”听到这句话,钱先生安然离世。
⑤这是她年轻时常对他说的话。早年她和钱先生一起留学英国,在英国牛津生下女儿钱瑗。在她住院期间,常见钱先生苦着脸去看她。一次,他说,不小心将墨水打翻了,染了桌布。她说,不要紧,有我,我洗。几天后他又说,门轴坏了,不能锁门了。她又说,不要紧,有我,我修。他感激之余,对于杨绛所说的“不要紧,有我”深信不疑。
⑥钱钟书一生学贯中西,著书立说,但在生活琐事面前却如幼童一般束手无策。有她一生陪伴在身旁,与他比翼齐飞,做他温柔的知己。直到他生命的尽头,她还是那句话:“你放心,有我。”在生死面前,内心如此强大和沉静,听之令人落泪。此时,她唯一的孩子钱瑗也已经过世。
⑦她说:“钟书逃走了,我也想逃走,但是逃到哪里去呢?我压根不能逃走,我得留在人世间打扫现场,尽我应尽的责任。”
⑧尘世间,她最爱的俩人都离她而去,内心的悲苦和孤独无以言表。八十余岁的老人,提笔写下散文集《我们仨》,写下一个学者家庭半个多世纪的相濡以沫、患难情深,写下我们仨在人世的点点滴滴,如微风细雨,温馨感人。
⑨那段灰暗的日子,他们都被下放“干校”劳动。艰苦繁重的劳动之余,杨绛先生写下散文《干校六记》,从容练达,幽默风趣,细微处见真情。那是寒冬里一树树盛开的梅花,清芬暗盈,几乎所有的苦难都被她一支妙笔化解了,连同那漫天的冰雪。她温情而柔弱地支撑着他,相依相伴,不离不弃。
⑩杨绛先生年近九十岁,开始认真整理钱先生几十年来的书稿和笔记。那些手稿历经半个世纪的风霜,纸张发黄变脆,字迹模糊不清,她一字一句艰难地辨认,抄录,整理,而后相继出版了《容安馆札记》《钱钟书手稿集·中文笔记》。
⑪钱先生离去了,留下她一个人在人世间“打扫现场”,完成钱先生未完成的事业。她以这样的方式,寄托自己深深的思念。书稿所得的稿费和版税800万元,全部捐赠母校清华大学,成立“好读书”奖学金。留给后来的莘莘学子,连同他们一生严谨治学的精神。
⑫有一次,媒体邀请她参加作品研讨会,她没有去。还幽默地说:“稿子交出去了,卖书就不是我该管的事。我只是一滴清水,不是肥皂水,不能吹泡泡。”听她的话,令人莞尔。
⑬她说得真好。她就是一滴清水,文字和内心一样干净,清澈,透亮。她清华其外,淡泊如水,不做媚世之态,也不被俗世所打扰,一生沉浸在文字里,一活就是百余岁,终成一代大师。成为被世人尊称“先生”的女性。
1. 选文写了关于杨绛先生的哪几件事?请简要概括。
2. 若把文章标题改为“杨绛先生二三事”,好不好?为什么?
3. 第⑬段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何作用?
4. 按要求品析语言。
(1)她在他的耳边柔声地低语:“你放心,有我。”(从描写的角度)
(2)那是寒冬里一树树盛开的梅花,清芬暗盈,几乎所有的苦难都被她一支妙笔化解了,连同那漫天的冰雪。(从修辞的角度)
【答案】1. (1)悉心照料钱钟书和女儿的生活;(2)在亲人离开后,杨绛先生坚强生活,并写下《我们仨》《干校六记》,缅怀亲人;(3)年近九十的杨绛先生认真整理钱钟书的书稿,并将收益捐赠;(4)杨绛先生幽默拒绝参加作品研讨会。
2. 不好。原标题“清水一样的杨绛”运用比喻的手法,突出杨绛先生干净、澄澈、清亮的品性,更有美感,更令人印象深刻。
3. 议论。点明文章主题,表达对杨绛干净,清澈,透亮内心的赞美和敬仰之情。
4. (1)通过神态、语言描写,刻画了杨绛先生在丈夫钱钟书即将离开人世时安慰他的情态,体现了杨绛先生对丈夫的一片深情,以及她在生死面前内心的强大和沉静。(2)比喻,把杨绛的《干校六记》比成一树树盛开的梅花,生动形象写出了这些文字所展现出来的魅力,这些文字化解了曾经的苦难,进而表现出杨绛内心的温柔美好。表达了对杨绛美好心灵的赞美之情。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概括。由第④段“钱钟书和女儿钱援相继病重住院,她奔波在两座医院、两位病人之间,悉心照料”,第⑤段“但在生活琐事面前却如幼童一般束手无策。有她一生陪伴在身旁”可概括为:悉心照料钱钟书和女儿的生活;由第⑧段“她最爱的俩人都离她而去,内心的悲苦和孤独无以言表。八十余岁的老人,提笔写下散文集《我们仨》”,第⑨段“杨绛先生写下散文《干校六记》,从容练达”,可概括为:在亲人离开后,杨绛先生坚强生活,并写下《我们仨》《干校六记》,缅怀亲人;由第⑩段“杨绛先生年近九十岁,开始认真整理钱先生几十年来的书稿和笔记”,可概括为:年近九十的杨绛先生认真整理钱钟书的书稿,并将收益捐赠;由第⑫段“有一次,媒体邀请她参加作品研讨会,她没有去”,可概括为:杨绛先生幽默拒绝参加作品研讨会。依据文章,按照“人物+事件”的模式简要概括即可。
【2题详解】
本题考查标题的赏析。赏析文章标题,首先要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分析,其次要结合文章主旨进行分析。“杨绛先生二三事”不如原标题好。原标题“清水一样的杨绛”运用比喻的手法,生动形象,有诗意,有美感,且“清水”突出杨绛先生的品质,干净、澄澈、清亮。“二三事”只对文章内容简单概括,没有美感。所以原标题更好。
【3题详解】
本题考查表达方式。表达方式共有五种:记叙、议论、抒情、描写、说明。第⑬段是作者在阐述自己的观点看法,因此是议论。第⑬段在文章结尾,先考虑结构上的作用,此处的作用是点明文章主题。“干净,清澈,透亮。她清华其外,淡泊如水,不做媚世之态,也不被俗世所打扰”等词都是在赞扬,摘抄关键词,指出作者的赞扬敬佩之情即可。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句子的赏析。赏析句子首先要注意句子用的手法,包括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描写方法等,选定角度之后,再结合前后文进行分析,注意不要忘记考虑此时作者的情感。
第一句“柔声地低语”是神态描写,“你放心,有我”是语言描写,此时“钱钟书和女儿钱瑗相继病重住院,她奔波在两座医院、两位病人之间,悉心照料”,这句话描写了杨绛先生在丈夫钱钟书病重,即将离开人世时安慰他时的情态,语气温柔,一片深情,同时在面对死忙时,杨绛没有表现出恐惧和担忧,表现出她在生死面前内心的强大和沉静。
第二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杨绛的《干校六记》比成一树树盛开的梅花,梅花这一意象是积极的,同时文中说到“清芬暗盈”突出了文字给人的印象,后文写到“苦难都被她一支妙笔化解”,化解苦难同样是这本书的作用。可以看出杨绛内心是温柔美好的。同时也可以看出作者对杨绛充满了赞美。
中国天眼·南仁东传(节选)
王宏甲
1972年,美国的阿雷西博射电望远镜口径350米。
1993年,中国的射电望远镜口径只有25米。
没人会想到,2016年,世界最大的500米口径射电望远镜会出现在中国贵州。
【批注】“没人会想到”,在巨大的差距下,中国人独立自主创造的这个世界奇迹让全世界为之震撼。
“我们的落后是明摆着的。”1993年,南仁东提出争取把国际大射电望远镜建到中国来,他要表达的是:正是因为“落后”,我们更应该“奋起”。
1994年,南仁东着手选址。他和团队用遥感技术及数据分析筛选出100多个洼地,再一个一个“用脚去选”。南仁东和伙伴们早已不记得走了多远的路,只记得坐在火边仰望璀璨的星空。
2006年,由我国独立自主建造的500米口径射电望远镜项目正式决定选址贵州平塘大窝逝;2008年12月26日,FAST工程奠基典礼举行;2011年3月正式动工建设。这个大射电望远镜取名为FAST,蕴含着“追赶”“跨越”“领先”之意。
此前,有外国人说:“一个连汽车发动机都做不好的国家,怎么能做大射电望远镜?”这激起南仁东痛彻的反思。多年来,我们多是引进外国零部件组装产品,自己只做外壳。缺少自主研发的核心技术,岂能不落后!
南仁东强烈地意识到:必须找回“自力更生”!这包括,即使有气吞山河的自信,仍需要面对重重困难。
FAST建设期间,南仁东遇到很多技术难题,寻遍世界同类顶级技术,都无解。在他的倾情投入和亲自指导下,全国有近200家大学、科研院所和企业协同攻关,经过了近百次的试验和失败。“每一次失败都是有用的”,南仁东一次次研究失败的原因。终于,一项项世界性的难题得以攻克,并达到世界顶尖水平。同时,那么大的设备,那么长的钢梁,那么重的零部件,都是当地政府带领群众“蚂蚁搬家”一点一点运进大窝凼的。科研队伍的力量、人民群众的力量,都在“自力更生”的旗帜下被极大地释放出来。
2015年3月,南仁东病倒了,肺癌晚期。这一年,他70岁。秋天,手术后身体虚弱的南仁东返回工地,继续指导FAST的安装。
【批注】蚂蚁搬家一点一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6年9月25日,是中国科学史上值得记住的日子。这一天,在贵州平塘大窝函,FAST举行了隆重的落成启用典礼。国家主席习近平发来贺信。信中写道—“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被誉为‘中国天眼’,是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世界最大单口径、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它的落成启用,对我国在科学前沿实现重大原创突破、加快创新驱动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正是在这封贺信里,FAST第一次被称为“中国天眼”。此前,因病情加重,南仁东被送回北京治疗。但在典礼前一天,他从北京回到天眼基地—他执意要先去看看FAST:
贵州,黄昏的高原上,夕阳又大又圆。南仁东戴上安全帽,兴奋而威严的表情俨然像一个将军。同事和学生要护送他,这是理所当然的事,但他平静地摆摆手:“让我自己走过去看。”南仁东慢慢地、一步一步向前走去。前方,就是他为之奉献一切而终于建成的世界最大的500米口径射电望远镜FAST.巨大的反射面在夕阳的映照下射出万道金光,绚丽无比。此时,南仁东早已泪流满面。
【批注】慢慢地一步一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天,一轮朝阳喷薄而出。南仁东陪同前来参加落成启用典礼的国际天文学家们参观万山丛中的中国天眼。此时,开工之前曾考察过大窝函的国际大射电望远镜SKA计划总干事菲利普·戴蒙德感叹道:“几年前是一片荒芜,现在居然可以运行,真的很伟大!”
FAST的胜利建成,证明了找回“自力更生”的中国科学家和建设者们有着多么巨大的创造力。
2017年1月,南仁东入选国家科技创新人物。这是南仁东生命的最后一年,病中的他原本不去颁奖仪式现场。但听说中央电视台要向全国播出颁奖仪式,南仁东又去了。他要借央视这个平台,说一段不能忘怀的话。他嗓音沙哑,话语断断续续——
【批注】断断续却字字千钧,病中的南仁东难以忘怀的是FAST建设者和贵州人民的深情。
这个,荣誉,来得,太突然,而且,太沉重。我觉得我,个人盛名之下,其实难副。但我知道,这份,沉句句的,奖励,不是给我一个人的,是给一群人的。我,更不能忘却的,就是,这二十二年,艰苦的岁月里,贵州省,四千多万,各族父老乡亲,和我们,风雨同舟,不离不弃……我再一次,借这个机会,感谢,所有,帮助过我们…帮助过FAST……谢谢!谢谢!”
这是南仁东要表达的最后的声音。
2017年9月25日,“天眼”落成启用一周年。
可是,10天前,南仁东永远地闭上了眼睛。
2018年10月15日,中科院国家天文台宣布,经了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小天体命名委员会批准,国家天文台于1998年9月25日发现的国际永久编号为“79694”的小行星被正式命名为“南仁东星”。
2019年新年前夕,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了二〇一九年新年贺词:“此时此刻,我特别要提到一些闪亮的名字。今年,天上多了颗‘南仁东星’…”在新年贺词中,习近平主席还讲到,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70周年华诞,70年来,中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中国奇迹。追思“中国天眼”艰苦卓绝的建造历程,最大的成功不是哪一项技术的创新成就,而是找回了“自力更生”。“中国天眼”是国之重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更是我们宝贵的国之重器。
1.选文内容大多按时间先后顺序叙述,下列选项中没有按此顺序叙述的一项是( )
A.500米口径射电望远镜项目正式决定选址在贵州平塘大窝因。
B.手术后身体虚弱的南仁东返回工地,继续指导FAST的安装。
C.在北京治疗的南仁东回到天眼基地,要去看看建成的FAST。
D.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二O一九年新年贺词中讲到“南仁东星”。
2.选文多处写到外国、外国人的相关信息,下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上世纪末,我国射电望远镜的建设水平在国际上很落后。
B.外国人对我国科技水平的怀疑激起了南仁东痛彻的反思。
C.中国人独立建成大射电望远镜这一壮举,让外国人敬佩。
D.没参与中国大射电望远镜的建设,这让外国人深感遗憾。
3.选文旁的批注有两处未完成,请补写完整,以说明其蕴含的情感。
4.作者为何不用“南仁东传”作为标题?请简要分析。
【答案】
1.C
2.D
3.参考示例:“蚂蚁搬家”“一点一点”,设备之巨、力量之微可见运输之难,人民群众艰苦奋斗、用双手创造的奇迹让人赞叹。“慢慢地”“一步一步”,不仅是因病而行走缓慢,更蕴含了南仁东以无比庄重的姿态见证FAST建成的满怀深情。
4.“南仁东传”这个标题侧重表现南仁东的个人生平和个人精神品质。“中国天眼·南仁东传”这个标题突出中国天眼对南仁东个人有非同一般的意义;同时突出这一科技奇迹对我国科技创新、发展的重要意义;最重要的是,南仁东、中国天眼建设者和广大人民群众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