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五单元 知识梳理-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备考单元知识梳理+专题训练(全国通用).docx
下载文档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第五单元 知识梳理-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备考单元知识梳理+专题训练全国通用 第五 单元 知识 梳理 年级 语文 下册 期末 备考 专题 训练 全国 通用
更多资料添加微信号:DEM2008 淘宝搜索店铺:优尖升教育 网址: 2021—2022学年第二学期七年级期末复习资料汇编:知识梳理部分 第五单元知识梳理 18. 紫藤萝瀑布 【文学常识】 宗璞:生于1928年,原名冯钟璞。当代女作家。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红豆》《桃园女儿嫁窝谷》《不沉的湖》《后门》《弦上的梦》,中篇小说《三生石》等,《宗璞散文选集》是她最具代表性的一部散文集。 【重要词语】 【瀑布pù bù】 【挑逗tiǎo dòu】撩拨;逗引 【笼罩lǒngzhào】【沉淀chén diàn】 【绽放zhàn】 【繁密fánmì】多而密。 【终极:终点。】 【伫zhù立】久立,长时间地站着。 【凝níng望】凝神而望。 【索性】表示直截了当;干脆。 【依傍】依靠。 【遗(yí)憾(hàn)】这里指不称心。 【盘虬qiú卧龙】形容枝干弯弯曲曲、苍劲有力。 【枯(kū)槐(huái)】枯死了的槐树。 【忍俊jùn不禁jīn】忍不住笑。忍俊,含笑。 【迸bèng溅jiàn】向四处飞溅。 【伶líng仃dīng】瘦弱无力的样子。 【蜂围蝶阵】是指蜜蜂围绕着,蝴蝶就像在列阵一样。释义比喻花开得非常茂盛,以至于引来了成群的蜜蜂和蝴蝶。 【仙(xiān)露(lù)琼(qióng)浆(jiāng)】古代传说中神仙所喝的美酒。比喻酒非常鲜美;后来指极少,不多见。 【主题解说】 作者通过对盛开的紫藤萝花的描绘和对其过去遭遇的回忆,告诉我们: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一时的不幸不足以使人畏惧,要面对生命的美好保持坚定的信念,要像紫藤萝花一样,以饱满的生命力投身到生命的长河中,让生命更加绚丽多彩。 【重点突破】 1.全文围绕“花”抒发感情,可分为几个部分? 明确:第一部分(1~6) :赏花,繁花似锦。 第二部分(7~9):忆花,思绪万千。 第三部分(10~11):悟花,振奋精神。 2.作者是从哪些角度来描绘盛开的紫藤萝花的? 明确:(1)从视觉角度:描写紫藤萝花辉煌的颜色、形态和光彩,“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深深浅浅的紫”,闪光、盛开,一串串一朵朵挨着推着挤着,“遮住了粗壮的盘虬卧龙般的枝干”,花朵似张满了的小帆,“花舱”鼓鼓的。既综观总体,又细察局部,观察极其细致。 (2)从嗅觉角度:如“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 (3)从听觉、想象角度:如用拟人的手法写“我在开花”,它们“在笑”,它们“嚷嚷”。再如为了突出紫藤萝花盛开的“神采”及给人的感受,用“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在和阳光互相挑逗”“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来描写紫藤萝花。 3.作者不仅描写了眼前的紫藤萝,还回忆起过去的紫藤萝。这两者有什么不同?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明确:眼前的紫藤萝,花朵繁盛、美丽,生机盎然,“尽情”开放;过去的紫藤萝,花朵稀落、伶仃,小心试探,“谨慎”开放。 眼前繁茂的紫藤萝与过去稀零的紫藤萝形成鲜明的对比,文章从赏花写到忆花,为下文对生命的思考做铺垫。 4.怎样理解“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明确: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不幸终究是有限的、暂时的,而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我们不能被昨天的不幸压垮,应该像紫藤萝一样,以青年人的生命力和乐观积极的态度,投身到生命的长河中去实现人生的价值。 5.怎样理解作者面对紫藤萝瀑布时的情感变化及感悟? 明确:此文写于1982年,面对紫藤萝瀑布,作者回忆起十多年前家人和自己曾遭遇到的不公正待遇。而此时,弟弟又身患绝症,生命垂危,作者内心非常焦虑、悲痛。结合这样的背景,就会明白作者感情的变化和对生命的感悟。中国的这段历史也像紫藤萝的命运一样,从花儿稀落、毁掉,到如今繁花似锦。作者感悟到:遇到不幸的时候,要对生命的美好保持坚定的信念,不能被厄运压垮;厄运过后要振奋精神,不能陷在个人的不幸中无法自拔,要以昂扬的斗志投身到伟大的事业中。 6.作者借用紫藤萝来暗示自己的情思,于是紫藤萝就有了某种寓意,成为作者志趣意愿的寄托。在上个单元学习的课文中,是不是也有使用这种托物言志写法的文章? 明确:上个单元的《陋室铭》《爱莲说》也都属于典型的托物言志的写法。托物言志,即通过描绘具体事物的形象来表达思想,寄托感悟。由于作者将个人的“志”依托在具体的“物”上,于是这个“物”便具有了某种象征意义,成为作者的志趣、意愿或理想的寄托。托物言志的“物”可以是景物,还可以是某种事物;托物言志的“志”不仅包含感情,一般还侧重志向、情操、爱好、愿望、要求等。 7.根据括号中的提示,揣摩下面的语句,体会写景状物的妙处。 (1)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化静为动) 明确:“张满了的帆”“船舱鼓鼓的”“忍俊不禁的笑容”,富有动态,将静态的花写“活”了,形象逼真地写出了花朵绽放的形态,充满了活力和情趣。 (2)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多感官互通) 明确:花香本是听觉感受,而作者笔下的香气却是“浅紫色的”,是可看见的视觉感受。这是运用通感的修辞手法,将嗅觉和视觉互通,花香也有了颜色,写出了作者面对紫藤萝瀑布的愉悦梦幻之感。 (3)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粗壮的盘虬卧龙般的枝干,不断地流着,流着,流向人的心底。(物我交融) 明确:在眼前紫藤萝瀑布和旧日紫藤萝花的对比中,作者对生命有了新的感悟。“流向人的心底”就是这种心理过程的形象表达,此时花与“我”仿佛交融在一起,共同感受生命的真谛。物我交融,使情感的抒发更强烈。 【写作特色】 1.托物言志:是本文写法上的一大特色,作者通过对紫藤萝花的生动描绘,表现生命的顽强和美好,抒发积极的人生态度。 2.对比手法:十多年前紫藤萝花的衰颓稀落与现在流光溢彩的繁盛形成对比。 3.象征手法:写花的遭遇,实际上是运用象征手法写人,暗示了作者家人遭遇的不幸,表现了“十年动乱”期间国家和家庭所受的苦难。 19.一棵小桃树 【文学常识】 贾平凹:1952年生,原名贾平娃,陕西丹凤人,当代作家。1975年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主要作品有《满月儿》《腊月·正月》《商州》《浮躁《白夜《废都《秦腔》《古炉》《怀念狼》等小说,以及大量散文集。多次荣获文学大奖,2008年凭借《秦腔》,获得第七届茅盾文学奖。 【重要词语】 【摇撼hàn】 【哆嗦duōsuo】  【执着zhízhuó】  【服侍fúshì】 【渺小miǎoxiǎo】 【魂魄húnpò】 【幼稚yòuzhì】 【颤抖chàndǒu】 【赤裸chìluǒ】 【淅淅沥沥xī lì】 【血气方刚xuèqìfānggāng】 【轰轰烈烈hōnghōnglièliè】  【楚楚】娇弱柔美。 【恍huǎnɡ然】忽然醒悟的样子。   【傲慢】看不起人,对人怠慢,没有礼貌。 【矜持jīnchí】拘谨,拘束。 【孱càn头】称呼软弱无能的人。 【猥琐wěisuǒ】(容貌、举动)庸俗不大方。 【祸不单行huòbùdānxíng】表示不幸的事接连发生。 【垂垂暮老】形容像老人一样没有生气。 【忏悔chànhuǐ】认识了错误或罪过而感到痛心并决心改正。 【褪tuì尽】指年龄、颜色、物体、岁月等消散、消失、褪散。 【主题解说】 这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通过描述一棵小桃树曲折艰难的生长过程,赞颂了与命运抗争的顽强精神,并借小桃树抒写自己的情志理想:面对生活的困苦和磨难,要顽强地斗争,不懈地追求。同时也寄托了作者对关心呵护“我”成长的奶奶的感激与怀念。 【重点突破】 1.小桃树在生长过程中经历了哪些磨难?哪些地方表现了“我”对小桃树的深情? 明确:小桃树是在几乎被“我”忘却时破土而出的;一出世,大家都笑它,连奶奶也说它没出息;它在生长过程中被猪拱折过,险些被砍掉;它第一次开花就遭到风雨的摧残。 文章一开头就饱含着作者对小桃树的一往情深:当初怀着它能给我带来幸福的希望,让它“孕育着我的梦”而种下它,所以“我”偏爱它;见到它长得纤弱,没人管它,为自己漂泊他乡忘却了它而难过;当自己生活遭到挫折,见到小桃树在风雨中挣扎,顽强地同命运作斗争时,“我”不由得对它产生赞美之情 2.本文将小桃树的生长过程和“我”的人生经历进行比较,试通过分析找出异同点。 明确:两者的成长环境恶劣:小桃树生长在院子的角落里,见不到多少阳光,被猪拱折过,还险些被砍掉。“我”则生长在农村,到城里后才发现自己的“渺小”——可以推测“我”最初在城里的成长环境不尽如人意。 两者的成长经历类似,充满磨难:小桃树开花时,即遭受了风雨的摧残,枝条被摇撼,花瓣一片片落下,容颜褪尽。而“我”也同样遭受生活坎坷:“我”满怀要轰轰烈烈地干一番事业的愿望,但却“发现我的幼稚,我的天真了”,经受着人生挫折。 面对挫折的态度不同:小桃树虽然遭遇不幸,它却不屈不挠,以其特有的生命力,顽强地生长着。而“我”脾气一天比一天地坏了,“心境似乎是垂垂暮老了”。 3.综合全文分析,你认为作者要给小桃树写文章的原因是什么? 明确:(1)小桃树寄托着作者儿时美好的梦想。(2)小桃树和奶奶有着密切的关系,写小桃树也是在表达对奶奶的怀念、感激。(3)小桃树有着顽强的生命力,无须照料,兀自在艰难的环境里生长,让作者感慨和敬佩。(4)小桃树的花苞让作者对未来充满希望和信心。 4.文章多处写到“奶奶”,其作用是什么? 明确:(1)突出了小桃树与奶奶的密切关系:奶奶买来桃子,才有“我”将吃剩的桃核种下一事;奶奶打扫院子,才发现了破土而出的小桃树;因为奶奶的保护,小桃树才得以留存。 (2)奶奶是作者感恩的对象,作者在写小桃树的过程中也暗含了对奶奶的感激、思念之情。 5.本文有两条线索,小桃树的经历和“我”的人生经历,试结合课文内容分析这两条线索是如何贯串全文的。 明确:小桃树的经历(明线):桃核埋在角落里——萌芽(嫩绿儿)——长上二尺来高(样子猥琐,没人理会)——有院墙高了(猪拱,讨人嫌,被遗忘,奶奶照顾)——开花(弱小,遭大雨,花零落,挣扎)——高高的一枝儿上保留着一个欲绽的花苞。 “我”的人生经历(暗线):出生在偏僻落后的山村,生活贫苦,天地狭小,孤陋寡闻——走出大山,进城读书,感到自己渺小,想干一番事业——长大成人后,方知人世复杂,感到自己太幼稚、太天真,遭受种种不幸——像小桃树一样,心里“到底还有一朵花呢”,追求理想和幸福的信心更加坚定了。 明线、暗线交织,使小桃树和“我”建立了联系——小桃树就是另一个“我”,托物言志显得自然、感人。 6.赏析下面语句。 (1)它长得很委屈……瘦瘦的,黄黄的,似乎一碰,便立即会断了去。 明确: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小桃树以人的情态,生动地写出了小桃树从土里拱出芽来的样子,表现了小桃树的弱小,表达了作者对它的怜爱之情。 (2)人世原来有人世的大书,我却连第一行文字还读不懂呢。 明确: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人世比作大书,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自己对人世的认识还非常的肤浅,表现了社会的错综复杂和自己的幼稚天真。将自己的命运和小桃树的命运联系起来。 (3)虽然长得弱小,骨朵儿也不见繁,一夜之间,花竟全开了呢。 明确:我每每看着它,却发现从未有一只蜜蜂去恋过它,一只蝴蝶去飞过它。 这两句话写小桃树虽然弱小单薄,但是生命力顽强,开满了花朵。尽管这样,却没有蜜蜂、蝴蝶飞过,表现了小桃树的孤独寂寞,表达了作者对它的怜爱之情。 (4)雨还在下着,我的小桃树千百次地俯下身去,又千百次地挣扎起来。 明确:“俯”“挣扎”运用动作、神情描写,“千百次”运用反复手法,写出了小桃树在风雨中坚强勇敢的斗争情景,表现了它面对逆境顽强搏斗的精神。 (5)就在那俯地的刹那,我突然看见那树的顶端,高高的一枝儿上,竟还保留着一个欲绽的花苞,嫩黄的,嫩红的,在风中摇着,抖着满身的雨水,几次要掉下来了,但却没有掉下去,像风浪里航道上的指示灯,闪着时隐时现的嫩黄的光,嫩红的光。 明确:(赏析词语)“竟”是“竟然”的意思,小桃树在风雨中俯身的瞬间,“我”竟然看到树顶还保留着一个花苞,表现了小桃树顽强的生命力,表达了“我”内心的惊喜、感动。(赏析句子)本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花苞比作指示灯,写出了小桃树顽强的生命力对“我”的激励作用,让“我”饱含生活的信心和希望。 【写作特色】 写作 手法 内容 作用 对比 衬托 爷爷各种各样的花草与“默默地长”的小桃树对比。 反衬了小桃树生命力的旺盛,纵使在恶劣环境里也能不屈不挠地生长。 插叙 3~8段插叙对小桃树的回忆。 突出小桃树在艰难的生存环境中顽强的生命力,插叙使文章内容更充实,结构更完整。 托物 言志 借小桃树说及自己的一些经历,透露自己的遭遇。 说小桃树长的不是地方,暗示自己从小就生在荒僻落后的小山村; 说小桃树长得很委屈,暗示作者从小生活在小山村是孤陋寡闻,直到进城上学,才知道山外的天地如此广阔; 写小桃树遭受风雨的摧残,暗示“文化大革命”危害青年的成长; 写风雨中的小桃树仍保留着一个欲绽的花苞,那花是会开得美的,而且会孕出一个桃儿来的,暗示即使在那动乱的年代,作者心头的希望仍没有熄灭,还坚信经过自己的顽强奋斗,定会实现自己美好的理想。 总之,作者通过对小桃树顽强生命力的赞美,反映了自己对未来,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20.外国诗二首 【文学常识】 1.普希金(1799-1837):俄国诗人。高尔基赞誉普希金是“俄国文学之始祖”。其著名诗作有《自由颂》《致大海》《致恰达耶夫》等。诗体长篇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是他的代表作,也是俄国第一部现实主义作品。另外,还有童话诗《渔夫和金鱼的故事》,短篇小说《黑桃皇后》,长篇叙事诗《青铜骑士》,长篇小说《上尉的女儿》等。 2.弗罗斯特(1874-1963):美国诗人。他徒步漫游过许多地方,被认为是新英格兰的农民诗人。作品有诗《白桦树》修墙》,诗集《一个男孩的意愿》《新罕布什尔》《波士顿以北》等。 【重要词语】 【镇zhèn静】情绪稳定或平静。 【忧郁yù】忧伤、愁闷。 【瞬shùn息】一眨眼一呼吸的短时间。霎时,刹那。 【怀恋huái liàn】动词,怀念依恋。 【人迹】人的足迹。 【涉shè足】指进入某种环境或生活范围。 【萋qī萋】形容草长得茂盛的样子。 【幽寂jì】幽静,寂寞。延绵:绵延。 【主题解说】 《外国诗二首》(《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未选择的路》)是两首新诗。虽然主题是关于人生的,但也与成长有关。《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用劝慰的口吻告诉人们生活中不可能没有挫折,面对挫折时要正确对待它,要镇静,要坚信未来是美好的、光明的。 《未选择的路》借助自然界之路来写人生之路,告诫人们人生只能选择一条路,如果选择了就不能回头,因此必须慎重,不能随波逐流。 【重点突破】 1.《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这首诗可以送给什么人?作者认为“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时该怎么做? 明确:遭遇困难、身处逆境的人,要有乐观的态度。 这首诗没有具体鲜明的形象,短短八行,都是劝告的口吻——按常理这是诗歌创作要尽力避免的,但这首诗却以说理而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为什么? 原因在于诗人以平等的语气娓娓写来,语调亲密和婉,热诚坦率,似乎诗人在与你面对面交谈;诗句清新流畅,热烈深沉,有丰富的人情味和哲理意味,从中可以感受到诗人真诚博大的情怀和坚强乐观的思想情绪。 2.如何理解“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明确:可从多角度理解。一方面,它强调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另一方面,它暗示人生的体验应该是丰富多样的,每种体验都是一笔宝贵的人生财富,都有助于更深刻地理解人生,即使是痛苦的体验。 3.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未选择的路》每一小节的意思。 明确:伫立(思索)→决定(选择)→选择之后的怅惘→多年后的回顾、叹息 4.在《未选择的路》这首诗中,诗人已经选择了自己的路,为什么题目却是《未选择的路》? 明确:内容:诗中虽写了诗人已经选择了自己的路,但重点是强调那条“未选择的路”。 感情:诗人要抒写的并不是对自己选择的这条路的欢欣与庆幸,而是对未选择的那条路的留恋与向往。 写作意图:诗人的写作意图是要引起人们对未选择的路的重视,从而对最初的选择进行反思,进而告诫人们,人生道路的选择要慎之又慎。 5.在《未选择的路》这首诗中“路”有什么深刻含义?诗人的“路”带给你怎样的启示? 明确:诗人表面上似乎在写自然界的道路,但实际上暗示的却是人生之路。启示:自然之路可以选择回头,而人生却没有回头路可走;人生的道路千万条,但一个人只能选择一条,必须慎重;人生的选择,要深思、慎取,忌草率、盲从;路要靠自己去走,越是荆棘丛生的道路,越能令人想念,也越能磨炼人;面对选择,犹豫是正常的…… 6.(《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和《未选择的路》这两首诗有何异同? 明确:同:两首诗都富于哲理,且都富于人情味。《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中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给人以鼓舞,使人笑对人生;而《未选择的路》对于人生选择的思索,反映了人们普遍的心理,更容易引起共鸣,激发人们对人生选择的思索。 异:①《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表现得积极乐观,而《未选择的路》则表现得有些忧郁。②《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没有具体的形象,直抒胸臆,完全用劝告的口吻说理,而《未选择的路》则用了许多具体的形象来说理。 【写作特色】 语言精练,内涵深刻。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没有具体鲜明的形象,但诗歌语言精练,短短几句,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行文以劝告的口吻,以说理的形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其原因在于诗人以平等的语气娓娓道来,语气亲切和婉,热诚坦率,似乎是诗人在和你交谈,如“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而那过去了的,将会成为亲切的怀恋”。诗句清新流畅,热烈深沉,有着丰富的人情味和哲理味,从中可以让人感受到诗人真诚博大的情怀和坚强乐观的思想情感。 21.古代诗歌五首 (一)登幽州台歌 【唐】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作者简介】 陈子昂 (661-702),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唐代文学家。在文学上,其诗思想充实,语言刚健质朴,对唐代诗歌影响巨大,他是唐诗革新的先驱者。有《陈伯玉集》传世。 【写作背景】 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契丹李尽忠、孙万荣等攻陷营州。武则天委派建安王武攸宜率军征讨,陈子昂在武攸宜幕府担任参谋,随同出征。武为人轻率,少谋略。次年兵败,情况紧急,陈子昂请求遣万人作前驱以击敌,武不允。稍后,陈子昂又向武进言,不听,反把他降为军曹。诗人接连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蓟北楼(即幽州台,遗址在今北京市),慷慨悲吟,写下了《登幽州台歌》等诗作。 【诗意】 往前看不到古代招贤的圣君,向后看不到后世求才的明君。 只有那(想到那)苍茫天地悠悠无限,止不住满怀悲伤热泪纷纷。 【整体赏析】 诗的题目有一个“登”字但是诗中无一处点明这个字,不过读者又处处感到有这个字的存在。一、二句的“前”与“后”自然是诗人登高所望的“眼前”与“身后”,但他却因此联想到久远的古昔与以后的时代;古今相连,造成了时间的漫长。诗人的苦闷痛苦的心情因时间与空间的衬托,得到了极为深沉的表现。 【主题解说】 这是一首吊古伤今的生命悲歌。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孤独遗世、独立苍茫天地的落寞情怀。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的孤独和悲愤。 【重点突破】 1.“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中“古人”、“来者”具体指代的各是什么人? 明确“古人”“来者”都是指像燕昭王那样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明君。“古人”指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贤明君主;“来者”是指后世那些重视人才的贤明君主。 2.“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感慨? 明确:两个“不见”相互映照,表达出诗人对贤明君主的钦敬仰慕之情,也表露出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政治抱负不能实现的感伤。 3.“独”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诗人为何“独怆然而涕下” ? 明确: “独”字表现了作者孤独寂寞凄凉的心境。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像燕昭王那样的古代贤君已不复见,后来的贤君也来不及见到,自己真是身不逢时;当登台远眺时,面对茫茫宇宙,只感天长地久,而个人在其中是多么的渺小啊,不禁感到孤单寂寞凄凉,悲从中来,怆然流泪了。 4.这首诗在遣词造句上没什么特殊之处,千百年来却一直不减它动人的力量。试谈谈你对这首诗的理解。 明确:这首诗传达出时空的绵长无尽,以及个人置身其中的孤独感,唤起的是人类共有的那种在广袤时空中常不知自己置身何处且何去何从的茫然感。  【写作特色】 意境雄浑,直抒胸臆。没有对幽州台作一字描写,而只是登台的感慨,其意境雄浑,视野开阔。它在艺术表现上的最大特色是直抒胸臆,不借助具体的景或事,而靠感情本身的力量来打动人。 (二)望岳 【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作者简介】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汉族,祖籍襄阳,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义)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写作背景】 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诗人到洛阳应进士,结果落第而归,开元二十四年(736),二十四岁的诗人开始过一种不羁的漫游生活。他北越齐赵(今河南、河北、山东等地),饱览了祖国壮丽的河山,开阔了他的视野和心胸,并在洛阳与李白等同时代的著名诗人结为肝胆相照的的朋友。《望岳》这首诗就是游泰山时所作。 【诗意】 泰山到底怎么样呢?泰山横跨齐鲁,青色的峰峦连绵不断。大自然将神奇和秀丽集中于泰山。山的南北两面,一面明亮一面昏暗,截然不同。 层云生起,使心胸震荡。张大眼睛远望飞鸟归林。(我)一定要登上泰山的顶峰,举目纵观群山的低矮渺小。 【整体赏析】 前六句实写泰山之景。开头一句“岱宗夫如何”,以一句设问统领下文。第二句的“齐鲁青未了”生动形象地道出泰山的绵延、高大。三、四两句是近望之势。五、六两句是近看之景,并由静转动。最后两句想象中的登山之情,仍是“望”,而不是“登”,是作者由望景而产生了登顶的愿望。全篇紧紧抓住“望”字写景,写景中又处处烘托着一个“高”字。从而把泰山的万千景色、高大的气势渲染得纤毫毕现,令人如亲临其境。 【主题解说】 本诗围绕“望”字,由远而近,由大到小,由望岳到想象勇攀顶峰的情景。体现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以及蓬勃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 【重点突破】 1.首联为什么不直接描写泰山,而要采用设问的修辞手法呢? 明确:用设问句激起人们对泰山的敬意,借齐鲁大地来烘托泰山那拔地而起、参天耸立的形象。 2.你认为颔联中哪一个字用得最好?好在何处? 明确:“钟”字用得好。“钟”字是“聚集”的意思,含有拟人的意味,诗人赋予自然以人的情感,说造物主对泰山情有独钟,把所有的神奇秀丽都聚集在泰山上,既写出了泰山的神奇秀丽,也表达了诗人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