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专题14:记叙文阅读-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专题复习(部编版)(学生版).docx
下载文档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专题 14 记叙文 阅读 年级 语文 学期 期末 复习 部编版 学生
更多资料添加微信号:DEM2008 淘宝搜索店铺:优尖升教育 网址: 专题14 记叙文阅读 (一)阅读下文,根据要求回答后面问题。 父影琴踪 ①黄昏一人在街头散步时,募地听到一首熟悉的曲子,悠扬、哀怨中带着丝丝缕缕的苍凉…… ②《二泉映月》我一下听出来这支二胡独奏的名曲。便四下寻找拉二胡的人,却无踪影。曲音一直在耳边萦绕,“吱吱呀呀”,如飘浮无定的轻云,心无故也随之凄凉了。 ③我现在侥幸略知的琴、书、画、诗文及诸多的传统文化无一不是来自于我的家族熏陶。尤其是受我父亲影响颇深。 ④在我人生的记忆中,我所触摸的第一件乐器就是二胡(其次是古琴)。那年是七岁,父亲将一支精致小巧的奚琴(二胡的另一种叫法)轻放于我手上,从最简单的二胡指法入门到弓法、开弦、持琴、持弓、按弦、音准,手把手直至教到《二泉映月》。 ⑤每至暑热炎夜纳凉之时,父亲尤喜在小院的葡萄架下,摆上一把可以半躺的老式凉竹椅。着上柔软的丝绸中式家居服。汉白玉的小石几上用冰水凉上几片西瓜,燃上一支熏香,便端直身板架起二胡悠悠然开始“吱吱嘎嘎”拉起来…… ⑥幽幽的琴声在清静的夏夜里总是会飘得很远。时而如高山流水,时而叹息,如泣如诉,欲断又连,时而三弦一声紧似一声,低沉中蕴藏着优雅。附近的居民(甚至还有租房的瓜农、菜农)常会跑来我家院子围成一圈听父亲拉二胡。做父亲忠实而虔诚的拥趸。 ⑦微风时袭,月上中天,皎洁温润,连蛙叫蝉鸣似乎都已听不见了。 ⑧憨厚朴实的人们或坐着矮凳,或蹲在地上,静静地听着,不敢发出一丁点嘈杂声。若是带着孩子的,有调皮喧哗的,大人就赶紧拿手捂住小孩的嘴,或是一脸愧疚地将孩子拉回家去。 ⑨这时母亲往往会从屋里抱出更大的西瓜,切开了招呼大家一块吃。 ⑩在邻人的眼里,父亲就是一个无所不能的天才。他们会憨憨地笑着,听得极是入迷。时不时还会说上句“杨老师,您拉得真好!”“杨老师,您好聪明呀,咋啥都会呀?”等无比敬羨的溢美之词。 (11)直到家人呼唤,月色如水,露华如味,围观的人们方会依依不会而去。 (12)这时,透过斑驳的树影中投下的月色看着父亲高挺的鼻梁侧影,眼睛犹如化不开的浓墨,眼底却是平静如水。我幼小的心里常会油然而生自豪之感。 (13)接触触习二胡的第八个年头,我已至及笄之年。生日当天,父亲拿出一把崭新的二胡交到我手上,六角圆筒,琴杆是崭新的暗红紫檀木。映射出幽冽而油汪汪的清光,轻弹几下,琴膜是金灰色华丽丽的花纹,坚实而又弹性十足。 (14)望着那琴筒口前的膜片,我突然下意识地问父亲:“阿爹,这琴膜是什么做的呀?”父亲温柔地摸着我的头,眉眼淬着温和而明亮的光芒:“蟒皮,只有好的蟒皮才能做出这种完美的琴膜,大蟒皮尤佳,这把一两百元了!现在价格越来越贵了,不好找了……” (15)说着,父亲报了抿嘴,眸光深了些许。 (16)“蟒皮!”我突然浑身一激灵,二胡顺势而落,砸在了大理石地板上……我不敢再去抚摸这把琴,更不敢再抬头凝望父亲的眼晴。那一刻,我多么怕看见父亲满目的苍冷与失望。心里生生地塞了几团棉花,掌心亦慢慢变凉,酸涩掺着无可奈何的生疼,难受极了…… (17)而今父亲已逝十余年,而我自那次生辰后已二十多年未拉过二胡,甚而不忍在乐器店里直视那些制作精美的二胡。 (18)不知那次无意损坏的及笄礼是否伤害父亲的一片拳拳慈爱之心;亦不知是否年少时的无心之失在父亲心上留下了一个或浅或深的伤疤。 (19)我常常站在父亲的书房里,心里藏着无法言喻的伤痛。一遍遍翻着父亲生前留下的书籍、笔记、字画,愣愣地呆上半天,心里空落落的,感觉某个地方一直都填不满。 (20)不能想念那个已经远去的身影,一想心脏便被一只大手狠狠地揪住…… (21)没有人能够回到过去,时光一直永远向前,永不停歇,永不返回。那些与父亲过往的记忆与牵绊,如同没有根的蒲公英一样;早已不知飘向了何方。 (22)我只有在一张张老照片里、在无数次泪水打湿枕头的梦里、在悠扬如泣的二胡琴声里,寻找父亲的踪影,时常感觉父亲一直就在牙边。 (选自《四川日报》,有改动) 1. 阅读全文,完成下列表格。 事件 散步听曲 (2) (3) 父亲离世 “我”的心情 (1) 自豪 惊恐 (4) 2 品读卜列刻画“父亲”形象的句子,说说各有什么妙处。 甲句:父亲温柔地摸着我的头,眉眼淬着温和而明亮的光芒。 乙句:直到家人呼唤,月色如水,露华如珠,围观的人们方会依依不舍而去。 3. 仔细比较原句和改句,谈谈原句好在哪里。 原句:时而如高山流水,时而叹息,如泣如诉,欲断又连 改句:琴声悠扬,令人如痴如醉。 4. 本文和《背影》都讲述了“我”和父亲的往事,结合具体内容,分析两篇文章中“我”对父亲情感的异同。 【链接材料】 但最近两年的不见,他终于忘却我的不好,只是惦记着我,惦记着我的儿子。我北来后,他写了一信给我,信中说道,“我身体平安,唯膀子疼痛厉害,举著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 (节选自朱自清《背影》) (二)阅读下文,根据要求回答后面问题。 严冬,荒野,松柏 郭枫 ①在黄淮大平原上,冬天,是风和雪撒野的世界。风,从塞外卷着严寒而来,猛烈地袭击我们荒凉的小村庄,除非在落雪的时候,天地才会静寂下来,至于无风无雪而又有和煦的太阳温暖着咱们的日子,这是不多见的。 ②北方冬天的风,是贼,是无孔不入的恶贼。可恶的风,对于贫苦人家,从来不会停止无情的摧残。走在风中,单薄而破蔽的冬衣,怎么裹紧也包不住全身发抖,凛冽的寒气,一直就吹透到骨子里去!到了夜晚,寒风摇撼着茅屋,门窗吱吱作响,屋子颤抖着仿佛要被寒风席卷而去。在凄厉的夜风呼啸中,屋外,不时传来树枝折断的声音,冬夜,谁知道有多么漫长? ③落雪了。为什么有那么多人喜欢雪花的美丽呢?真让我们傻里傻气的庄稼人无法明白。不错,庄稼人也喜欢冬天下几场大雪,那是为了期待,期待明春的禾苗可以长得茁壮,真正在大雪天,还是冷得使人没处躲。尤其在化雪的天气,多少人都冻裂了皮肤, 冻坏了身子!谁还会赞颂雪花呢?在那种年头,谁能拥有围炉赏雪的雅趣? ④不用说,在风雪的旷野里,所有的树都失去了颜色。只有松柏,才能挺立在严寒中擎起一树蓊郁的墨绿。可是,小时候,只记得松柏总是种在一些大户的祖茔上,每回经过,就觉得雪地里的黑松林,特别神秘,特别恐怖,黑黝黝的里面藏着什么,心里认定那些松柏不是属于我们的。读书之后,书中有数不尽的松柏赞歌。不管书上怎么说, 我还是喜欢活在我们生活中的那些树。我喜欢柳的娇柔、榆的粗犷、白杨的潇洒。我喜欢槐、椿以及各种常见的树木。我还是不喜欢松柏,总觉得松柏不是我们的。直到我走出了家园,跋涉过千山万水,看遍了人世的冷暖沧桑,渐渐地,我才懂得,松柏,是多么可傲的树! ⑤松柏,挺立在山峦的最高处,与白云絮语,与天风唱和,在苍茫的天地之间,树立出一种生命的风范。它站在高处,超脱于红尘之外,让群树仰望,仰望而无法企及。松柏,虽然享有无数的赞颂,却也承担着千古的寂寞啊!在红尘之中,那些不甘寂寞的人,却想借着松柏的风采,让自己伟大起来,崇高起来,这是何等的自私与愚昧啊!因此,一想到老家原野上的那些松柏,被种在坟地里,我就为它们感到屈辱与难堪。可是, 我也更懂得:为何在大风雪的旷野中,松柏要傲然挺立,擎着一树墨绿抗拒严冬的淫威了。是的,冬天的淫威,可以让柔弱的暂时低头,却永远征服不了顽强的生命。 ⑥想念北方,想念老家的那些树木,当然,我更想念老家的人,想起那劳苦而沉默的人们,许多熟悉的面孔,就浮现在我眼前!那与我血肉相连的亲人,你们可好? ⑦想念北方,想念老家的树木,想念老家的人。老家的人是憨厚的,可是不要以为憨厚得什么都不懂了!那面孔,在笨拙憨厚中,也含蕴着细腻的情韵。那心灵,在敦厚和善中,自有一份刚烈在!凡是以暴力加给我们的,我们会坚强地反击出去,这是永不屈服的族类。 ⑧想念北方,想念老家的树木,想念老家的人。 ⑨要是没有那茁壮的树木,那莽莽荡荡的大平原,该会多么寂寞! ⑩要是没有那劳苦而沉默的人呢,没有那广大的善良的人群,谁来撑起中国的天空! 一九八三年三月十日在台北木栅 (有改动) 1. 文章第①—③段写了什么内容?有何作用? 2. 文章第④段“我”为什么反复说 “松柏不是属于我们的”“我还是不喜欢松柏,总觉得松柏不是我们的”? 3. 下列对本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作者第⑥⑦⑧段运用了反复和排比的修辞手法,由树及人,揭示主题,表达对老家的人的想念之情,歌颂老家的人的敦厚善良的品格和永不屈服的精神。 B. 作者笔下的松柏具有满树蓊郁、傲然挺立、生命力顽强的特点。 C. “北方冬天的风,是贼,是无孔不入的恶贼”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地表现了风无孔不入的特点,表现了作者对北方冬天的风的厌恶。 D. 作者转变对松柏的认识,是因为他离开老家,看遍了人世的冷暖沧桑,思念家乡,发现了老家的人的精神。 4. 文章第⑧段似乎就可以收束全篇,但作者又写下了⑨⑩两段,这是否多余?请谈谈你的看法。 (三)阅读《乡路》,完成下面小题。 乡 路 张弯 ①乡村的早晨由不得人一直懒懒地恋在床上。窗外树丛间一拨拨不知名的鸟儿,还有父母养的那些鸡和鹅,此起彼伏的叫闹声从五点钟起就一直没消停过。 ②东子起床到门外,见父亲正用白铁皮做的那种圆形烧水炉子烧开水,块状柴片搁进去,火苗夹着烟呼呼往外窜。爷爷也早起来了,一手撑着拐杖,静静地靠在门东边的檐墙上看着。 ③东子跟父亲说:"电水壶烧开水,快,简单,也便宜。"父亲不以为然,说:"田都返包给村里了,如今当'地主'了,一个大早上不找点事干,心里缺什么似的寥得慌。拣柴,生火,烧水,帮你妈烧个早饭,一个早上就过去一半了。" ④一直以来,在父母的意识里,早晨是一天里与上午、下午一样区分得十分明确的时间段,“一赶早二赶饱”是父亲的口头禅,他总是抢在早上把一天里要做的事做完许多。 ⑤当所有的水瓶装满,父亲熄灭炉子,对东子说:“锅里煮的绿正粥也该好啦,你们先吃吧,我嫌烫,先到圩里的七担塘去扳一些茭瓜、打一些莲蓬子回来,给你们尝个鲜。” ⑥东子依稀记得,七担塘是他们家最远一块田地的名宇,距离村庄三四里路,在大圩的中心沟旁。那里有一方水面不小的荷塘,一湾沟滩长满野茭瓜。 ⑦父亲折身去屋里推他的三轮电动车。东子说:"开我的车去吧,我也去圩里转转。" ⑧父亲愣了一下,望一眼墙边的爷爷,说:"也好,把你爷爷带上,一道去田野串个风。⑨东子看见爷爷的眼神里漫过一阵欣喜的慈祥。 ⑩父子俩合力把爷爷搀扶到后座上,东子发动车子,朝村外田野开去。 ⑪圩野中的混凝土路面很平直。没有城市那种修剪得整齐划一的行道树,两边是矮矮丛生的绿油油的杂草,零星开着一些不知名的小花,这让路面显得更亮眼更干净。路上很少行走的人,往来多是电瓶车,或者从外面办事、镇上赶集回来的轿车、货车。 ⑫东子把车开得很慢,会车时,认得爷爷的人和爷爷打招呼:"老家伙,带孙子到田头里来逛逛?" ⑬认得父亲的人和父亲打招呼:“不做地了心里痒痒吧,三代人开个车子去圩里兜风?” ⑭车窗敞开着,爷爷的眼一直盯着窗外,嘴里喃喃道:“就是这条下圩田的路,一晃几十年啦。” ⑮东子心一酸。他听父亲说过,爷爷的一条腿就是病在这条路上。 ⑯那年"双抢"突降雨,他们家七担塘田里的稻把子还堆放在田埂上。广播里说至少三四天的连阴雨,爷爷不忍心让那些金子样的稻谷生出白芽来,顶着雨,用那种两头包铁的尖担,将稻把子一担一担往村头的晒场上挑。尖担挑稻把子中途是不能歇息的,爷爷有力气,从来都是用尖担一趟趟地往返。 ⑰但那一次,赤脚的爷爷太急了,在这条当时仅一米来宽、满是泥泞的乡路上狠狠地摔了一跤。本以为红肿的腿疼过一阵就没事,哪知几天后不见好,被人抬到医院,已错过最佳治疗时间,一条腿再也不能平稳地走在他心心念念的田野中。 ⑱在外打工的父亲回来接过种田的担子,并做了队长。他挨家挨户地动员,说服整个村庄的人,重新调剂田亩,把这条路加宽到三米,铺上石子,然后家家户户添置了平板车、拖拉机甚至小四轮,从此结束了稻把子肩挑人担的历史。 ⑲东子在城里结婚的那一年,这条路经国家拨款拓建成四米宽的水泥路。他买了车,从城里的小区到村里的家,一脚油门,一个小时多点的时间。 ⑳眨眨眼,七担塘到了。父亲套上长简靴,猴急地走进滩地艾瓜丛,一会工夫扳出许多白净的茭瓜,喊东子:"来,抱到后备厢里去,下午回城里带一些。" ㉑四车后门的窗玻璃一开到底,爷爷在后座上看着忙活的父子,忽然念出一句俗谚来:"艾瓜不是菜,八月把肚(子)带。" ㉒不远就是荷塘,迟开的荷花和早熟的莲蓬子在荷叶中摇曳,东子问爷爷:"爷爷,那个说荷叶荷花的谜语怎么说来着?" ㉓"大在上面遮风挡雨(荷叶),娘在水下受苦受难(莲藕),儿子生的饱鼻大眼(莲蓬),儿生的个个好看(荷花)。"爷爷吐字有些模糊,但东子每一句都听得清晰明白。 (选自《安徽文学》2020 年 8 期) 1. 选文第⑯—⑲段插叙了哪几件事? 2. 请分析选文第⑥段的作用。 3. 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 (1)体会下面语句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父亲愣了一下,望一眼墙边的爷爷,说:“也好,把你爷爷带上,一道去田野串个风。” (2)结合上下文,揣摩第⑭段划线句中爷爷的心理,请以第一人称表述出来。 爷爷想: 4. 某文学期刊《农民之友》设有“家风家训”“乡音乡貌”“一村一品”“传经送宝”等栏目,你会向哪个栏目推荐此文?请分别从选材和主题的角度说明理由。 (四)阅读《新绿》,完成下面小题。 新 绿 胡竹峰 (1)时令一节节过。雨水、惊蛰、春分,待到清明,窗外彻底亮了,天清地明,景物如诗,诗中有画。 (2)清明时节雨纷纷,好像天气真应了诗句一般。人在雨中,望着烟笼远树,景致更妙。雨飘在庭院,飘在池塘,飘在田垄,飘在坡地,也飘在人的头面。连下三天雨,半夜有鲤鱼跃上溪头浅滩。凉月如眉,挂在水湾的柳稍上。 (3)柳稍风味最好,丝丝绦绦长长短短,焕然一树新绿。微风徐徐,正是放风筝的好日子,终日有纸鸢在天上飞着,高高低低。女孩子穿上春衫,布袖飘摇,韶华胜极。 (4)不独人物鲜活如此,屋前弯弯绕绕几条田埂,也若游蛇一般。田里有浅浅一洼水,远看如镜,映得云白、山绿、树翠。田边有山,不甚高大,却青葱莫名,从山岗绿到岭脚。 (5)清明前后的菜畦,一脉新生。豌豆灌荚了,像是长满一地绿月,摘回来烹熟,风味大佳。韭菜尤好,有种香甜。古人说蔬食以春韭秋崧滋味最胜,这是知味之言,也是经验之谈。韭菜清炒,或炒鸡蛋,都有春鲜美味。 (6)每年清明前后,乡野风味挠心,遂从都市繁华中逃离,去那桑荫稠密、禽鸟幽雅的乡下住几日。一碟青菜,一碗泥螺。喝点新茶,无需饮酒,乘着山风,竟也微感醺然。然后在天清气明的春日夜里,看月亮升上山来,梦也做得清明。 (7)窗口一亮,人就醒了。醒得更早的是采茶人。清明时节的茶最珍贵,可以补贴家用,乡下人舍不得自家喝。绿芽近半寸长时,不论天晴下雨,人总要去采茶。我小时候偶尔也去,人与茶树一般高,一叶叶摘下,半天刚刚盖住箩底。采茶雨天多有不便,连日晴空,也觉得辛苦。从此知道生活不易,一口热饭滚汤要从劳作中来。至今对茶有爱意也有敬意。 (8)茶摘回来即摊晾在檐头廊下堂前宽敞处,碧绿绿一地,让人心生欢喜。 (9)谷雨后,芭蕉叶大栀子肥,茶叶也粗大了,这时农人才去摘一些回来自己喝。那时候的茶,苦,且味道生涩,劳作时倒是格外解渴。 (10)母亲做茶,总在夜里。屋外,风吹田野,蛙声很热闹,虫鸣更热闹。冬日糊上的窗纸,残损大半,炒过的青茶在砧板上,揉搓成紧紧一团,碧绿的汁液渗出来,一股股香气透过窗纸,在山村飘荡。茶叶摊放一夜,才干爽爽收进铁桶,密封得紧紧的,以免走气。 (11)清明时,地气升腾,茶见天长,农人三两天就要去一次茶园。野草越长越高,蒲公英冠毛结成绒球随风飘洒,荠菜也老得开了花。牛终于不用嚼棚里的干稻禾,每日早晨可以吃大把鲜草。午后,有牧人牵它上山,山林里茅草遮身,牛儿吃得肚皮浑圆。山地阴凉,草浅处可卧可眠可立可坐,满满山野之气。 (12)光阴流转,四季时序轮回。清明时节乡野,遍地庄稼,一片翠绿,一片祥和。近年来,乡农造屋早已不用土窑砖瓦,不废柴火,几年里养得山林茂盛繁密。 (13)天地日月清明,人世也安定清明。春阳流水与畈(fàn大片天地)上新绿有远意,水声经流不息。春天凝在花红叶绿里,溪涧池塘涨满水,积蓄自然之力。 1. 文章第一段写待到清明时节,“景物如诗,诗中有画。”文中有哪些如画的景物呢?请你根据示例,从3、4自然段各找一词完成下列横线上的内容。 烟笼远树——凉月如眉——(1)( )——(2)( )水洼如镜 2. “雨飘在庭院,飘在池塘,飘在田垄,飘在坡地,也飘在人的头上”,一句中连用了五个飘字,有何表达效果? 3. 从修辞的角度赏析“豌豆灌荚了,像是长满一地绿月,摘回来烹熟,风味大佳”这句话。 4. 作者为什么对茶“有爱意也有敬意”? 5. 文章的第13段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五)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当向日葵还会跳舞的时候 秦文君 ①温暖的童年的家令我永远怀念,家里有爸妈,两个弟弟。两个弟弟一个比我小一岁,另一个比我小两岁,他们像两只顽皮的小狗,喋喋不休地发自己的叫声,不断地闯些好玩的小祸。这是一个很民主的家庭,爸妈不算特别富有,也没有厚实的积蓄,但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