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15课 诫子书(提升训练)(解析版).docx
下载文档

ID:2803581

大小:208.19KB

页数:35页

格式:DOCX

时间:2024-01-03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第15课 诫子书提升训练解析版 15 子书 提升 训练 解析
更多资料添加微信号:DEM2008 淘宝搜索店铺:优尖升教育 网址: 第15课 诫子书 【提升训练】 一、选择题 1.下面的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夫君/子之行 B.非学/无以广才 C.淫慢/则不能励精 D.非淡泊/无以明志 【答案】A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朗读节奏的掌握能力。朗读节奏的划分一定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来分析,要考虑到意义上是否恰当,有没有把意义划“破”。总之,要灵活掌握,具体分析。A.“夫”发语词,用在句首,表议论。应该在“夫”处断句,即:夫/君子之行。 点睛: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有以下六种情况注意停顿:主谓之间要停顿;谓宾之间要停顿;谓语中心语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古二今一”之间要停顿;关联词后面要停顿;总领性词语后面要停顿。 2.下列朗读停顿位置和理由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理由:突出静与俭的意义。 B.年/与时驰,意/与日去。理由:“年”和“意”是陈述的对象。 C.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理由:强调否定的意思。 D.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理由:突出前后的因果关系。 【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朗读节奏的掌握能力。朗读节奏的划分一定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来分析,要考虑到意义上是否恰当,有没有把意义划“破”。总之,要灵活掌握,具体分析。C项说法与原句意思不符。“非……无以”形成双重否定,肯定了后面的做法。 点睛: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有以下六种情况注意停顿:主谓之间要停顿;谓宾之间要停顿;谓语中心语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古二今一”之间要停顿;关联词后面要停顿;总领性词语后面要停顿。 3.下列语句的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非淡泊/无以明志 B.静以/修身 C.淫慢/则不能励精 D.非学/无以广才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做“断句题”要通读全文,理解文段主要意思,在此基础上再根据文意和常用的断句方法加以判读。常见的断句方法有:语法分析、对话标志、常见虚词、结构对称、固定句式等。B项不正确,应划分为:静/以修身。 4.下列断句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非∕淡泊∕无以明志 B.淫慢∕则∕不能励精 C.遂∕成枯∕落 D.夫学∕须静也 【答案】C 【详解】 考查文言断句。C项断句不正确。正确读法“遂∕成∕枯落”。译为:最终成为枯败零落。 5.对这篇短文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说明了“淡泊”“宁静”是实现人生理想的基本要求,强调他们是与人的志向相关的。 B.“学须静也”的“学”已经不只是一般的学习,而含有修养自己的人格和品德的意思,“静”也不只是单纯的宁静,而有淡泊名利的意味。 C.“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从反面说明了“淡泊”“宁静”的重要性。 D.“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表达了君子不与外界同流合污,独善其身的良好愿望。 【答案】D 【详解】 D项对这篇短文的分析错误。“悲守穷庐,将复何及”的含义是要有一番作为,不要老守穷年,老了就来不及了。 二、填空题 6.古人既取名,也取字,往往遵循“名字相应”的原则,别有趣味。如“孔门十哲”之一的宰予,字子我,“予”与“我”同义;三国时期蜀国丞相诸葛亮,字孔明,“____”与“____”同义。“孔门七十二贤”之一的端木赐,字子贡,“赐”与“贡”反义;南宋理学家朱熹,字元晦,“____”与“____”反义。 【答案】亮 明 熹 晦 【详解】 审清本题的题意,根据示例中“同义”和“反义”的说明。 (1)诸葛亮,字孔明。“亮”与“明”同义。 (2)朱熹,字元晦。“熹”:亮,光明之意,常用于人名;“晦”:昏暗不明之意,“熹”与“晦”反义。 三、句子默写 7.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诫子书》中常被人们用做“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2)《诫子书》中阐述“学、才、志”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诫子书》中阐释过度享乐和浮躁对人修身养性产生不利影响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非淡泊无以明志 非宁静无以致远 学须静也, 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 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 险躁则不能治性 【解析】这是考查学生默写古诗文的能力。复习古诗文名句,首先是要熟练背诵古诗文名篇、名段和名句;其次是要字字落实,默写中不能出现错别字、更不能丢字添字;第三是要正确理解古诗文篇段和名句的大意和基本内容。默写时,要注意致、淫、励、躁、治几个易错的字形。写完之后,要重新读一下诗句,看有没有张冠李戴的现象发生。 8.用课文原句填空。 (1)___________,意与日去,__________,多不接世,悲守穷庐,_______________! (2)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当作“明心立志”的座右铭,这两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中有一句话表现了“躁”的危害,这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全文围绕“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展开议论的。 【答案】(1)年与时驰; 遂成枯落 将复何及 (2)非淡泊无以明志 非宁静无以致远 (3)险躁则不能治性 (4)静以修身 【解析】 这是考查学生默写古诗文的能力。复习古诗文名句,首先是要熟练背诵古诗文名篇、名段和名句;其次是要字字落实,默写中不能出现错别字、更不能丢字添字;第三是要正确理解古诗文篇段和名句的大意和基本内容。默写时,要注意遂、致、躁、静几个易错的字形。写完之后,要重新读一下诗句,看有没有张冠李戴的现象发生。 9.默写。 夫君子之行,__________ ,__________非淡泊无以明志, __________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静以修身 俭以养德 非宁静无以致远 非学无以广才 非志无以成学 【解析】 古诗文名句默写试题的题型主要是填写题,复习古诗文名句,首先是要记诵清楚背诵的古诗文篇段和名句;其次是要正确理解古诗文篇段和名句的基本内容;第三是要记清楚古诗文名句中的每个字,默写古诗文名句不能写错别字。此题要注意“俭”“致”等字词的书写。 四、综合性学习 请你参加班级组织的“千古风流人物·诸葛亮”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 10.诸葛亮在我国是家喻户晓的人物,有关他的传说、故事、成语、俗语很多,如:三顾茅庐、隆中对策等等。请分别写出一个与诸葛亮有关的成语和故事 成语: 故事: 11.成都武侯祠有一副歌颂诸葛亮的对联,上联是:“两表酬三顾”,请找出下联下联( ) A.千古仰威仪 B.功定属元勋 C.宁静而致远 D.一对足千秋 12.请以“我也说说诸葛亮”为话题写一段话。 【答案】 10.成语示例:七纵七擒、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妄自菲薄、亲贤远佞、俭以养德、苟全性命、不求闻达、计日而待、受命于危难之间等等。 故事示例:草船借箭、七擒孟获、三气周瑜、空城计、借东风、白帝托孤、舌战群儒、挥泪斩马谡等等。 11.D 12.示例一:我眼中的诸葛亮是一位十分了不起的人物,他上知天文下晓地理,是位足智多谋的军事天才。“火烧博望坡”“草船借箭”“空城计”等,充分显示出他的大智大勇。此外,他的赤胆忠心、他那羽扇纶巾的绝世风采更是令我万分敬仰。 示例二:在我看来诸葛亮是一个阻止了时代进步的“糊涂”军师。试想,假如诸葛亮不帮助刘备实现三国鼎立的局面,而是投奔曹操,成为曹操的军师,他们的军队一定会势如破竹,无人可挡。天下必定早日统一,百姓必定安居乐业,不受战乱折磨。因此我认为诸葛亮的人生抉择是失败的。 【分析】 10.根据题干中提示结合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回想三国故事或所学相关课文如《出师表》,找出成语。“诸葛亮借东风助周瑜火攻曹操”是《三国演义》赤壁之战中的故事,故事中演化出的一个成语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11.根据对联上下句结构相同对应词词性相同的特点,抓住““两表酬三顾”第一字和第四字(数字),即可判断答案为D。 12.根据所掌握的知识,用具体的事例评价诸葛亮,可评其性格、智谋、贡献、历史地位等。如:诸葛亮为了报答刘备的知遇之恩义,诸葛亮殚精竭虑,南征北战,七擒孟获,六出祁山,不屈不挠,抱恨死于五丈原。 13.家风,即门风,指一家或一族世代相传的道德准则和处世方法。优良的家风造就国之栋梁。学过《诫子书》后,同学们以“扬优良家风,承传统美德"为主题开展语文实践活动,请根据要求完成以下任务。 (1)(走近优良家风)以下是第一活动小组搜集的以“家和万事兴”为内容的四幅书法作品,你认为对其赏析有误的一项是(______) A.如图是草书。其特点是不拘章法,笔势流畅,体势连绵,笔画省简,结构简单。 B.如图是篆书。中锋运笔,圆起圆收;提笔运转,粗细一致;弧画运笔,搭接无痕。 C.如图是楷书。其优点是本着实用的目的,力求运笔快捷,省时省力,易于辨认。 D.如图是隶书。字形多呈宽扁,横画长而竖画短,讲究“蚕头雁尾”“一波三折”。 (2)(传承优良家风)以下是第二活动小组搜集到的有关家风的材料。研读这两则材料,你发现我们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把优良的家风传承下来? 材料一 在宗祠的大门上,经常可以看到“德泽源流远,家风世代长”之类的对联;厅堂上挂有“忠厚传世”“勤俭持家”“忠孝廉洁”的牌匾。这些大多是一家或一族的祖训。 材料二 “学父亲做人,学父亲做事,学父亲对共产主义信仰的执着追求,学父亲的赤子情怀,学父亲的俭朴生活。” (摘自《习近平的家风:从父亲身上学到五件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学习优良家风)“孝悌”是优良家风的重要内容。第三活动小组向同学们展示了一组图画,请用简单的语言介绍图画的内容(不超过28个字),并从教育方式的角度谈谈它给人们的启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C (2)①先人留下祖训。②直接向父母学习。 (3)(示例)小孩看见妈妈给奶奶洗脚,也端来一盆水给妈妈洗脚。孝顺长辈,身教胜于言教。 【详解】 (1)“运笔快捷,省时省力,易于辨认”是草书的特点,故图三是草书,不是楷书,故C错误,选C。 (2)材料一着重阐述祖训对于家风传承发挥的作用,故途径一:先人留下祖训。材料二着重表明从父亲那里学到优良品质,故途径二:直接向父母学习。 (3)第一问,首先按照顺序仔细观察四幅图画,明确“有什么人,做了什么事,结果如何”,然后用简洁、流畅的语言表述出来即可,28个字以内。第二问,从题中提示的角度谈启示,是教育角度,语言要简洁。示范:孩子看到妈妈给长辈洗脚,孩子也端来一盆水给妈妈洗脚。这组图画中孩子受到妈妈的行为的影响,对孝道有了更真切的认识,并且模仿妈妈的行为,去实践孝道。启示人们:孝顺长辈,身教胜于言教。 五、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诸葛亮《诫子书》) 1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夫君子之行(_______) (2)年与时驰,意与日去。(_______) 1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 (1)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2)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16.书信,是传递信息,交流情感的重要载体。本书信对孩子寄寓了哪些深情厚望? 17.读完本文,请就文中的一个方面说说你有怎样的启发。 【答案】 14.德行、品行 疾行,指迅速逝去。 15.(1)如果不恬静寡欲,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集中精力排除外来干扰,就无法实现远大目标。 (2)学习必须静心专一,才干来源于学习。 16.本书信从静心学习,俭朴养德等方面告诫孩子治学做人的道理。 17.结合志向、修身、养德等其中的一个方面谈自己受到的启发即可。 【分析】 14.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的能力。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君子的行为操守。行:德行、品行; (2)句意: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而流逝。驰:疾行,指迅速逝去。 15.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能力。解答时一定要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1)“明(明确,坚定),志(志向),宁静(这里指安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致(达到)”(2)“夫(段首或句首发语词,引出下文的议论,无实在的意义),静(静心专一),才(才干)”是句中重点词,注意根据语境确定词义。 16.本题考查理解内容的能力。要读懂全文,了解内容,简要分析理解。《诫子书》是三国时期政治家诸葛亮临终前写给他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文章阐述修身养性、治学做人的深刻道理,它可以看作是诸葛亮对其一生的总结,后来更成为修身立志的名篇,《诫子书》的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险躁。 17.本题是一道开放性试题,要紧扣文本,联系实际,言之有理。示例:在文章中,诸葛亮教育儿子,要“澹泊”自守,“宁静”自处,鼓励儿子勤学励志,这启发我们要实现远大理想就要长期刻苦学习,要学得真知必须使身心在宁静中研究探讨,不下苦功学习就不能增长与发扬自己的才干,没有坚定不移的意志就不能使学业成功。 【参考译文】 君子的行为操守,从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学习。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使学习有所成就。放纵懒散就无法振奋精神,急躁冒险就不能陶冶性情。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而流逝。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其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诫子书 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8.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非淡泊无以明志(明确、坚定) B.非学无以广才(增长) C.险躁则不能治性(危险) D.淫慢则不能励精(放纵) 19.翻译下面的句子。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20.作者写这封家书的意图是_________。 【答案】 18.C 19.用宁静专一来使自己尽善尽美,用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静、俭、以) 20.告诫儿子修身养性、节俭、立志、学习、惜时。(意对即可) 【分析】 18.C.句意:轻薄浮躁就不能陶冶性情。险:轻薄。选项错误;故选C。 19.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能力。解答时一定要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静(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修身(个人的品德修养),养德(培养品德)”是句中重点词,注意根据语境确定词义。 20.本题考查把握写作目的的能力。要浏览全文,了解内容,透视中心,把握文章的写作目的。《诫子书》是三国时期政治家诸葛亮临终前写给他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文章阐述修身养性、治学做人的深刻道理,告诫儿子修身养性、节俭、立志、学习、惜时。从文中可以看出诸葛亮是一位品格高洁、才学渊博的父亲,对儿子的殷殷教诲与无限期望尽在此书中,成为后世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 【参考译文】 君子的行为操守,从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学习。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使学习有所成就。放纵懒散就无法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陶冶性情。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而流逝。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其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阅读《诫子书》,完成下面小题。 诫子书 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2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非学无以广才 (2)年与时驰 2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23.诸葛亮认为成才必须具备哪几个条件?找出原句加以证明。 24.文中画线句都提到“静”,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 21.(1)广:增长 (2)驰:指迅速逝去 22.不能够恬淡寡欲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能够平和安静就不能实现自己远大的理想。 23.第一个条件是立志,“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第二个条件是学习,“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第三个条件是惜时,“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24.示例:三个划线句中的“静”指的是排除杂念干扰、安宁专一的精神状态。诸葛亮认为在这种状态下,可以心无旁骛地学习,可以静静地沉思,可以安静地反思自己的行为,这样最终才能实现远大目标。我们要做拥有这种精神状态的人。 【分析】 21.本题考查文言文实词的理解。注意结合语境判断词义。(1)句意:如果不学习就无法增长自己的才干。广:增长。(2)句意:年华随时光而飞驰。驰:指迅速逝去。 22.本题考查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翻译时,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中的关键词汇。本题重点词: 淡泊:淡泊名利,恬静寡欲;明志:明确志向;宁静:排除外来干扰,宁静专一;致远:达到远大目标。 23.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由“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可知,不学习无法增长自己的才干,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取得成就,所以成才的首要条件便是立志;由“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可知,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勤奋学习,所以才干的取得来自于勤奋的学习,学习正是成才的第二个条件;由“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可知,年华会随着时间飞逝,意志也会被岁月消磨殆尽,如果不懂得把握时间勤学苦练,那么最终只能接受“悲守穷庐,将复何及!”的命运,最后一个成才条件便是珍惜时间。 2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这篇文章中,作者多次提到了“静”字,“静以修身”指的是内心宁静来修养心性,“非宁静无以致远”指的是不宁静专一就不能达到远大目标,“夫学须静也”指的是学习必须要静心专一。所以在作者的眼里,“静”指的是一种清静淡泊,宁静专一的精神状态,在这种状态之下,可以抛开各种凡尘俗世的干扰,宁静专一地修养自己的心性,潜心贯注地进行学习,这样才能达到远大的目标,所以称之为“宁静致远”。诸葛亮所崇尚的“静”对我们现代的人们也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如今的人们浮躁不堪,不能潜心学习,所以我们也要做一个拥有这种精神状态的人。 【参考译文】 诫子书 有道德修养的人,依靠内心安静来修养身心,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勤奋学习。如果不学习就无法增长自己的才干,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纵欲放荡、消极怠慢就不能振奋精神,冒险草率、急躁不安就不能修养性情。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逐渐消逝。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困守在自己穷困的破舍里,到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阅读下文,回答以下各题。 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25.解释加点词语的含义。 ①静以修身 ②非学无以广才 ③年与时驰 26.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②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27.作者认为成才成学的条件除了淡泊外,还需要哪两个?为何要写这封信? 【答案】 25.①宁静;②增长;③疾行,指迅速逝去。 26.①恬静以修善自身,俭朴以淳养品德。 ②不努力学习就不能增长才智,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 27.立志、惜时。劝勉儿子勤学励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浮躁。 【分析】 25.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解释词语,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 ①句意:(应该)恬静以修善自身。静:宁静。 ②句意:不学习无从增长才识。广:增长。 ③句意:年年岁岁时日飞驰。驰:疾行,这里指迅速逝去。 26.本题考查句子翻译。 ①重点词:静,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以,连词,表示后者是前者的目的。修身,品德修养。养德,培养品德。 ②重点词:无以,没有什么可以拿来,没办法。广,增长。成,达成,成就。 27.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问题,要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理解文章内容。《诫子书》中诸葛亮教育儿子,“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这是讲立志的重要性,立志是成才的前提和基础;“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是告诫儿子要珍惜时间。立志、学习、惜时这三者是互相联系,缺一不可的。 第二问:考查文本主旨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语句来分析。文章从学习和做人两个方面进行了论述。无论做人还是学习,作者都强调“静”。“静”是修身养德的基础,“静”是学习的前提。“淡泊”“宁静”是它的正面表现,“淫慢”“险躁”则是它的反面表现。要做到“静”,就需要“淡泊”,摒除名利的束缚和干扰;只有做到了“淡泊”“宁静”,才使志向坚定(明志),并最终实现远大目标(致远)。如心不静,就会陷入“险躁”,就不能专心学习,也就不能增长才干,更谈不上修养心性了。故作者告诫儿子要注重修身养性,生活节俭,勤学励志,珍惜时间,表达了他对儿子的殷切期望。 【参考译文】 君子的操守品德,用宁静专一来修养身心,用节俭来培养(高尚的)品德。不内心恬淡(就)没有什么可以拿来明确志向,不集中精神就没有什么可以用来达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集中精神,增长才干必须学习,不学习就不能增长才智;不立志就没有什么可以用来完成学业。放纵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陶冶性情。年龄随同时光迅速逝去,意志随同时间消逝,终于凋落衰残,多数对社会没有贡献,悲伤的困守着那破房子,(那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阅读《诫子书》,完成下面小题。 诫子书 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猜你喜欢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