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卷07
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检测卷解析版
07
年级
上学
语文
期中
检测
解析
更多资料添加微信号:DEM2008 淘宝搜索店铺:优尖升教育 网址:
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检测卷(07)
一、古诗词名句填写(10分)
1.水何溏澹, 。(曹操《观沧海》)
2.何当共剪西窗烛, 。(李商隐《夜雨寄北》)
3.万籁此都寂,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4. ,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5.择其善者而从之, 。(《论语》十二章)
6.谢道韫是宰相谢安的侄女,安西将军谢奕的女儿,也是书法家王羲之的儿子王凝之的妻子。刘义庆在《世说新语》中,记载了她对雪的妙喻“ 。”,后来人们将在诗文创作方面卓有才华的女子赞誉为“咏絮之才”。
7.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直抒胸臆,道出特定时间天涯游子之悲的词句是: , 。
8.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把对友人的怀念之情托付给明月的诗句是: , 。
【答案】1.山岛竦峙2.却话巴山夜雨时3.但余钟磬音4.海日生残夜5.其不善者而改之6.未若柳絮因风起7.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8.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解析】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生僻字平时要多写几遍。这类试题是通过书写的方式考背诵,关键是不能错字、别字、形似字。近几年总出理解性默写题目,这种题目的难度比根据上下文默写要难,首先要根据诗歌内容选准诗句,然后不要出现错别字。注意“竦”“峙”“磬”“絮”等字的写法。
二、语言知识及运用。(22分)
9.将下列语句准确、规范、美观地书写在下面的田字格中。(2分)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答案】(略)
【解析】此题属于书写题型,也是送分题。是近几年来新出的中考题型。解答此类题目,一要书写准确,不得有错别字,二要书写规范,三要讲求版面美观。
10.下列词语中加横线字的注音有误一项是( )(2分)
A.诀别(jué) 绰号(chuò) 嫩芽(nèn) 意见分歧(qí)
B.星宿(xiù) 撒谎(sā) 透彻(chè) 絮絮叨叨(dāo)
C.憔悴(cuì) 匿笑(nì) 祷告(dǎo) 银装素裹(guǒ)
D.低徊(huí) 脸颊(jiá) 攥着(zuàn) 小心翼翼(yì)
【答案】D
【解析】“低徊”的“徊”应读“huái”。
11.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
A.瘫痪 并蒂 各得其所 翻来复去 B.锤打 搓捻 不求甚解 慌然大悟
C.尴尬 荫蔽 形影不离 水波粼粼 D.烂漫 轮翻 满不在乎 花团锦簇
【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错别字辨析。A项“翻来复去”应写作“翻来覆去”,B项“慌然大悟”应写作“恍然大悟”,D项“轮翻”应写作“轮番”。
12.下面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错误的—项是( )(2分)
A.我的姑奶奶,今天你这搞得花枝招展的出来干吗?害我差点没认出你。
B.初冬的清晨,田野上落叶缤纷,鸦雀无声,一切似乎都在睡眠中。只有你,故乡的小河,还在那儿昭示着生命的激情。
C.大家对我们公司有什么意见请尽管提,我们洗耳恭听,虚心接受。
D.锻炼身体必须持之以恒,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否则收效甚微。
【答案】D
【解析】此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D项,收效甚微:付出的努力基本没什么效果,用来说明某种方案的失败结局。与语意不附,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表示没有付出努力。
1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一个人能否成为真正的读者,关键在于他青少年时期是否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B.博物馆里,有些参观者衣衫不整、高声喧哗、在展厅里吃东西、乱丢垃圾和不文明行为,对博物馆里的其他参观者和展品都是一种不尊重的表现。
C.我市领导仔细浏览市政府门户网页面,详细了解相关情况,认真分析存在的问题,听取如何利用网络进行反腐工作。
D.临和摹各有长处,也各有不足。不管是临还是摹,也要以与范字“相像”为目标,从“形似”逐渐过渡到“神似”。
【答案】A
【解析】此题考查病句的辨析。病句类型主要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前后矛盾。辨析病句,一般来说,一看语法通不通,二看意思对不对,三看修辞妥不妥。要想快速而准确地辨析病句,除了平时多阅读,增强语感外,还应该掌握一定的方法,如语感审读法、枝干梳理法、逻辑分析法。B句的语病是表意不明,应该把“和”改为“等”。C项的语病是缺少成分,应该在“工作”后面加上“意见”。D项的语病是搭配不当,具体地说是关联词语搭配不当,应该把“也要”改为“都要”。
14.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恰当的一组是( )(2分)
在当今,汉语新词汇大量产生, , , , 。
①但绝大多数新词语喧嚣数日或数月
②平均每天诞生二十个以上
③犹如春风野草
④便消失在时间的洪流之中
A.①③②④ B.③①④② C.②③①④ D.③②④①
【答案】C
【解析】排列句子顺序一直是中考乃至各类考试的重点,学会排列句子,不仅能提高我们的思维能力,还能提高我们的写作能力。如何学会排列句子呢?我们按下列方法进行。(1)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排列;(2)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3)按先总述后分述的顺序排列;(4)按空间推移的顺序排列;(5)按照句意之间内在逻辑排列。结合选项分析。“平均每天诞生二十个以上”承接“大量产生”,然后比喻句形容“犹如春风野草”,“但”是转折词。故选C。
15.综合性学习。(10分)
(1)某中学七年级某班开展“漫游语文世界”综合实践活动,同学们搜集到以下资料。在总结会上,有三个小组分别进行了汇报:
第一小组发现这样一些字:家俱(具);另售(零);烧并(饼)
第二小组发现广告中常有这样的“成语”出现:步步为赢;咳不容缓;默默无蚊
第三小组在报纸中发现这样的标题:《超女能有如此众多的“粉丝”,是代表了亿万观众的一种心愿》
结合三个小组的汇报,说说你从中发现的语言现象。(2分)
答:① 。
② 。
【答案】①用错别字,借(化、改、移)用成语,或:汉字使用不规范
②新语(新鲜用语)现象。(答出两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实际生活中的错用词语的辨析能力。答好此类题的关键是正确识记汉字字形,注意区分形似字,同义字。常见的题型有以下几种:一是判断词语或句子是否有错别字,或者哪一项中有(或没有)错别字;二是在词语或句子空格中选择或填写正确的字;三是语言的实际运用。在实际生活中我们随处可见像“家俱(具);另售(零);烧并(饼)、步步为赢、咳不容缓、默默无蚊”这样的词语或成语的错用现象。实际上是缺少正确对待汉字的态度造成的。作为中学生,应当准确使用词语,并能在所见到的错误词语是指正出来,以此传承祖国语言文化。
(2)奇妙的语文魅力无限。读到诗句“绿树村边合”、“春风又绿江南岸”,浮现在我们眼前的是满目苍翠。可还有不少无色的“绿”。如“绿色通道”往往指为方便、快捷、高效率办事的目标而建立的设施;“绿色关怀”指人类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忧思和保护意识。显然,这里的“绿色”不带色彩而有了新意。随着社会的发展,词语的意思越来越丰富。请你展开联想和想象,完成下面各题。
①“绿色食品”与“绿色装修”中的“绿色”的意思是 。(2分)
【答案】安全、健康、无公害、无污染。
【解析】此题考查一词多义。“绿色”这个词语有很多意思:安全、健康、无公害、无污染。
②除“绿色”一词外,还有很多词语也有这种现象。按照下面的示例另举一例。(2分)
示例:阳光工程(阳光)指公平、公正、透明。
( )指
【答案】示例①:辞职下海 下海:指经商
示例②:被迫下课 下课:指离开工作岗位示例
③:被老板炒鱿鱼 炒鱿鱼:指解除工作关系
【解析】此题考查网络用语和词汇的原义。解答此类题目注意网络用语和词语的本义要接近。如:比赛中闯出黑马(黑马)指出乎意料的胜利者。
③仿照下面画波浪线的句子,再写两句,表达你对汉语美的感受。(4分)
不断发展的汉语,如一幅景色迷人的画卷,如一首旋律美妙的乐曲, , ,令人痴迷、神往。
【答案】如一樽滋味甘醇的美酒 如一首音韵和谐的诗歌 如一曲动作优美的舞蹈
【解析】此题考查句子的仿写。没有统一答案,仿写要求句式相同或相似,能做到语意连贯;内容设计合情合理,表述正确即可。力求做到形神兼备,语意流畅。
三、浅层阅读理解(26分)
(一)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第16~17题。(4分)
【甲】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乙】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16.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意为“今天我与你分别,内心忧伤,无论是在京城的我,还是即将远赴蜀州的你,都是远离故土、在异乡为官的人”。
B.“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意为“我们是心心相连的朋友,即使远在天涯海角,也如同比邻而居”。
C.“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意为“在分别的路口,我虽想挽留你,却无能为力,只能默默无语,泪下沾巾”。
D.“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意为“船行平羌江上,半轮秋月高悬在峨眉山头,明月倒映在江水中,伴诗人远行”。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内容。解答此题,要在理解各诗句的基础上,对作者的情感有所把握。ABD.正确。C.有误。“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的意思是“绝不要在岔路口上分手之时,像小儿女那样悲伤泪湿佩巾。”故选:C。
17.下列对两首诗的内容与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首联描写友人即将离京赴任蜀州,诗人遥望蜀地,视线却为风烟所遮,心头萌生淡淡的伤感。
B.《峨眉山月歌》描写了诗人乘船顺江而下所见之景,“峨眉山月”与诗人千里相随,触发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C.《峨眉山月歌》后两句叙写诗人江上行船的旅程,表现了诗人离友人越远就越加思念的情感。
D.《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和《峨眉山月歌》皆为离别而作,两首诗均充满了离愁别绪和难以释怀的悲戚之情。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内容。解答此题,要在充分理解两首诗的基础上,对作者的情感有所把握。ABC.正确。D.有误。《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诗意慰勉勿在离别之时悲哀。故选:D。
【点睛】这两道题目考查诗歌鉴赏。解答此题时,需要学生具备基本的鉴赏诗歌的方法和技巧。把握住从意象到意境,再到作者情感的基本思路进行作答。同时注意将自己对诗歌的理解与选项进行逐一对照,判断正误。
这两道题目考查两首诗歌,并对两首诗歌进行了对比阅读,有一定难度。但是鉴于两首诗均为课内诗歌,只要学生在平常的学习中,认真巩固,可以顺利答题。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20~23题。(共13分)
《世说新语》两则
【甲】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咏雪》)
【乙】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陈太丘与友期行》)
18.解释下列加点的字在文中的意思。(4分)
(1)撒盐空中差可拟 ( )
(2)下车引之 ( )
(3)元方入门不顾 ( )
(4)未若柳絮因风起 ( )
【答案】(1)相比 (2)拉 (3)回头看 (4)比不上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①在空中撒盐差不多可以相比。拟:相比;②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引:拉;③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顾:回头看;④不如比作柳絮凭借着风飞舞。未若:比不上。
19.把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4分)
(1)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译文: 。
(2)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译文: 。
【答案】(1)真不是东西!跟别人约好一块走,却把别人丢下自己走了。(得分点“期”“委”“去”)
(2)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集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诗论文。(得分点“内集”“女”“讲论文义”)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此句中重点的词有:①非:不是。相:偏指一方对另一方的行为,代词,通“之”,我;委,丢下,舍弃。句子翻译为:真不是东西!跟别人约好一块走,却把别人丢下自己走了。②内集:家庭聚会。儿女:子侄辈。句子翻译为: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集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诗论文。
20.[甲]文中用 ,等词语营造了一种融洽,欢乐,轻松的家庭气氛。[乙]文中元方是从 和 两个方面反驳他父亲的友人的。(2分)
【答案】“寒雪”“内集”“欣然”“大笑乐”(填两个即可)
信用和礼貌(无礼和无信亦可)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文章信息、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第一空,“寒雪”“内集”“欣然”“大笑乐”等词语体现了一种融洽,欢乐,轻松的家庭气氛;第二空,根据文中信息“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可知元方是从信用和礼貌(无礼和无信亦可)的角度来批评他父亲的朋友的。
21.《陈太丘与友期》中,“友人惭,下车引之”,而“元方入门不顾”,你是怎样理解元方的行为?学习本文,你明白了怎样的道理?(3分)
答: 。
【答案】(可从正反两方面回答,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第一问】示例:认为元方有理的理由是:元方年仅七岁,我们不应对其求全责备;况且失信与人,不知自责且当子骂父,其品行低劣可见一斑,对这样的人就应该拒之千里之外。
认为元方有失礼仪的理由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知错能改善莫大焉,怎能应一个人的一时之错便彻底否定呢。原谅一个知错能改的人,可以表现其胸襟宽广,有涵养。
【第二问】为人处理,待人接物要讲究诚信、礼貌,只有这样才会得到别人的尊重。
【解析】本题的两小问都是开放性的问题。第一小问可从正反两方面回答,只要言之成理即可。第二小问围绕“诚信”“信用”等阐述即可。示例:①认为元方有理的理由是:元方年仅七岁,我们不应对其求全责备;况且失信与人,不知自责且当子骂父,其品行低劣可见一斑,对这样的人就应该拒之千里之外。②认为元方有失礼仪的理由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知错能改善莫大焉,怎能应一个人的一时之错便彻底否定呢。原谅一个知错能改的人,可以表现其胸襟宽广,有涵养。道理:为人处理,待人接物要讲究诚信、礼貌,只有这样才会得到别人的尊重。
【参考译文】
【甲】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中午,过了中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陈太丘的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友人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人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乙】谢安在寒冷的雪天举行家庭聚会,和他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不久,雪下得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谢朗说:“在空中撒盐差不多可以相比。”谢安大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柳絮凭借着风飞舞。”太傅大笑起来。她就是谢安大哥谢无奕的女儿谢道韫,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三)阅读《济南的冬天》选段,完成24~27题。(9分)
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
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真的,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他们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他们由天上看到山上,便不知不觉地想起:“明天也许就是春天了吧?这样的温暖,今天夜里山草也许就绿起来了吧?”就是这点幻想不能一时实现,他们也并不着急,因为有这样慈善的冬天,干啥还希望别的呢!
22.选文中加点的两个“它们”的意思是否一样,请简要说明。(2分)
答: 。
【答案】不一样,前一个指济南的山山水水;后一个指围着济南的这一圈小山。
【解析】本题考查对词语指代内容的理解,联系上下文推断所指代的内容。
23.济南为什么是个理想的境界?(2分)
答: 。
【答案】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
【解析】本题考查对有效信息的筛选能力。可以先找到“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然后从这句话往前找到相关语句作答。
24.“小摇篮”比喻 ,作用是 。(2分)
【答案】“小摇篮”比喻围着济南的一圈小山,这一比喻把一圈小山写得如慈母般的温存、体贴、慈祥小山
【解析】本题考查对修辞手法及其作用的把握。结合语境推断出“小摇篮”比喻围着济南的一圈小山,作者把小山比作一位母亲,生动地表现出它慈母般的温存、体贴。
25.文中“睡”“醒”用得很贴切,你是怎样理解的?(3分)
答: 。
【答案】“睡”“醒”赋予山水以生命,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创设了一个暖和安适的理想境界。
【解析】本题考查对准确用词的赏析。用“睡”“醒”来写济南的山水,赋予山水以生命,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现“理想的境界”。
四、深层阅读感悟(共12分)阅读下文,完成28~32题。
春天最初是闻到的
冯骥才
①一年一度此时此刻,我都会站在料峭的寒气里,期待着春的到来。
②因为我知道,若要“知春”可不能等到“隔岸观柳”,不能等到远远河边的柳林已经泛出绿意,或是那变松变软变得湿漉漉的土地已经钻出草芽——那可就晚了。春的到来远比这些景象的出现早得多,一直早到冬天犹存的天地里。你把冻得发红的鼻子伸进挺凉、甚至挺冷的空气里,忽然,一股子清新的、熟悉的、久违的气息,钻进鼻孔,并一下子钻进你的心里。它让你忽然感到天地要为之一新了,你立即意识到春天来了!
③可是,当你伸着鼻子着意一吸,想再闻一闻这神奇的气味时,它又骤然消失,仿佛一闪即逝。你环顾四周,仍是一派冬之凋敝,地冻天寒。然而,不知什么地什么时候,这气味忽又出现。就像初恋之初,你所感受到的那种幸福的似是而非。当你感到“非”时便陷入一片空茫,在你感到“是”时则怦然心动。原来,春天最初是在飘忽不定之中,若隐若现、似有若无。它不是一种形态,而是一种气味,一种气息——一种苏醒的大地生命散发出的气息。
④这时,你去留心一下。鸟雀们的叫声里是否多了一点兴奋与光亮?那些攀附在被太阳晒暖的墙壁上的藤条,看上去依旧干枯,你用指甲抠一下它黑褐色的外皮,你会发现这茎皮下边竟是鲜嫩鲜嫩的绿。春天不声不响地埋伏在万物之中。这天地表面依旧如同冬天里那样冷寂而肃穆。但春是一种生命。凡是生命都是不可遏制的。生命的本质是生。谁能阻遏生的力量?冬天没有一次关住过春天,也永远不会关住春天。所以,在它出现之前,已经急不可待地把它的气息像精灵一般地散发出来,透露给你。所以,春天最先是闻到的。
⑤故此,我喜欢在这个季节里,静下心来去期待春天与寻找春天。体验与享受春之初至那一刻特有的诱惑。这种诱惑是大自然生命的诱惑,也是一种改天换地更新的诱惑。
⑥去把冻红的鼻子伸进这寒冷的空气中吧。
(选自《初中生学习·阅读》2013年第3期)
【分析】这篇文章以独特的视角,写出春天悄无声息地来到人间,需要用“闻”的方式去及时的发现它。文章篇幅短小,可按总分总的方式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①),写每年春寒料峭的时候,我都会等待着春的到来;第二部分(②~⑤),具体写“知春”要走趁早,要用“闻”的方式去寻找春天到来的脚步;第三部分(⑥),提醒读者在天气尚寒的冬日,及早用“闻”去感知春天。
26.“最初”的春天有什么特点?(2分)
答: 。
【答案】出现在冬天犹存的天地里,飘忽不定、若隐若现,有不可遏制的生命力。
【解析】本题考查事物特点的归纳能力。解答此题在整体感知文本内容的基础上,找出有关“早春”的描写,对相关内容进行归纳概括即可。文章在第②~④段分别描写了春天“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