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01 第一套(解析版)-【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测试卷(部编版).docx
下载文档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人教部编版 01 第一套解析版-【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测试卷部编版 第一 解析 年级 语文 学期 期末 测试 部编版
更多资料添加微信号:DEM2008 淘宝搜索店铺:优尖升教育 网址: 2021—2022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测试卷 第一套 全卷共15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 语言积累及应用(28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元勋(xūn) 奠基(diàn) 澎湃(bài) 鞠躬尽瘁(cuì) B. 无垠(yín) 赫然(hè) 涉猎(shè) 鲜为人知(xiǎn) C. 弄堂(nòng) 选聘(pìn) 熏陶(xūn) 气冲斗牛(dǒu) D. 小楷(kǎi) 彷徨(fáng) 轻捷(jié) 深恶痛绝(wù) 【答案】B 【解析】 A.“湃”应读作“pài”; C.“弄”应读作“lòng”; D.“彷”应读作“páng ”; 故选B。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花姿招展 拈轻怕重 各得其所 截然不同 B. 疲倦不堪 沉默寡言 波光鳞鳞 不毛之地 C. 不求甚解 漠不关心 澄澈空灵 热烈粗犷 D. 混为一谈 喜出忘外 咄咄逼人 恍然大悟 【答案】C 【解析】 A.花姿招展——花枝招展; B.波光鳞鳞——波光粼粼; D.喜出忘外——喜出望外; 故选C。 3.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安徒生童话经典经过多重改编,以绘本、舞台剧、电影等多种形式________在人们眼前,其永恒价值,在于给人________和警醒的人物形象,在于给人无限希望的思想,在于或优雅温润,或震撼心灵的语言,在于对后人道德情操的________,更在于它历经大浪淘沙还能千古流芳,代代________且历久弥新。 A. 呈现  启迪  熏陶  传承 B. 出现  启发  陶冶  传播 C. 出现  启迪  陶冶  传承 D. 呈现  启发  熏陶  传播 【答案】A 【解析】 依次填词语,先要分析词本身的意思,根据语境判断选用,要分析句子之间的关系、句子中成分搭配的关系、修饰语与中心语的关系。语境中有“绘本、舞台剧、电影等多种形式”的描述,这些东西,已经表现在面前,所以用“呈现”最合适;启迪有开导,启发启发的意思;从“思想、湿润”两个词表现了童话对后人潜移默化影响,故可判断,第三空格处用“熏陶”更合适;代代相传的东西,显然不仅是传播,更是一种承接与传递,用“传承”一词更合适。 故选A。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 为迎接建党九十周年,学校领导研究并听取了师生们开展活动的意见。 B. 有没有正确的环保理念,是低碳生活能实现的关键。 C. 晚年的他,仍然精力充沛,充满创作激情,写出了许多优秀作品。 D. 为了避免校园安全事故不再发生,各校都加大了校园安全工作力度。 【答案】C 【解析】 A.“研究并听取”语序不当,改为“听取并研究”; B.两面对一面,去掉“有没有”或在“能”后面加“否”; D.否定不当,把“不再”改为“再次”; 故选C。 5、 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 《皇帝的新装》作者安徒生,丹麦人,代表作有《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等。 B.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成语“温故知新”“杞人忧天”都出自此书。 C. 古人称谓有谦称和尊称的区别,如用“令尊”尊称对方的父亲,“家父”谦称自己的父亲。 D. 名词很常见,有的表示具体事物,如“太阳”,有的表示抽象事物,如“精神”。 【答案】B 【解析】 B.“杞人忧天”出自《列子》。故选B。 6、这学期我们进行了许多整本书阅读活动。读完了《朝花夕拾》,你要与同学们分享,下面是你分享的片段,请按要求写出相关的书名或标题。 (6分) 我们通过阅读《朝花夕拾》,了解了鲁迅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心路历程。在书中,有描述作者与小动物为友的《____》;有表现他在日本与师友交往的《____》;也有反映他家乡赛会风俗的《____》。在这些温馨的回忆里,蕴含着深沉的情感与理性的批判,令人回味无穷。 【答案】《狗•猫•鼠》 《藤野先生》 《五猖会》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名著的阅读和理解。用心读《课程标准》推荐的名著,了解关键情节,经典片段和名言警句,才能轻松应对试题。《朝花夕拾》是鲁迅所写的唯一一部回忆性的散文集,原名《旧事重提》。《狗•猫•鼠》表现了鲁迅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暴虐者的憎恨;《藤野先生》记叙了作者从东京到仙台学医的几个生活片断,表现了藤野先生的高贵品质;《五猖会》写了家乡的赛会风俗,表现了封建家长制的阴影。 7、友情放在心上,是一首甜蜜的旋律;好朋友记在心头,是一份温柔的鼓励。因为有友情一路同行,为我护航,为我遮雨,我的旅途才更加精彩。七年级(2)班要开展欢迎新加坡海星中学的师生们来我校交流学习的活动,此次活动的主题是“有朋自远方来”。(7分) (1)[活动一:言开场]作为本次活动的主持人,请你设计一段开场白。(要求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不少于50字)(3分) (2) [活动二:话相逢]此次活动中,新加坡海星中学的学生小林将到七年级(2)班与大家一起交流学习,你想认识并进一步了解这位新同学,希望和她成为朋友,你该怎么说?(要求:语言连贯、得体)(4分) 【答案】(1)示例:朋友就像收藏的宝贝,不是每天都捧在手里,但是无比珍贵。让我们带着真诚和热情,一起来欢迎新加坡海星中学的朋友们,我们将一起开启友谊的新篇章! (2)示例:小林你好,很高兴认识你,我是你的新同学,希望在接下来的学习生活中,我们能够成为互相帮助的朋友,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解析】 (1)本题考查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开场白,是活动开始之前,主持人用来导入节目、渲染气氛、调动观众情绪的话。开场白所讲的内容一定要和活动的主题相契合,要紧扣“有朋自远方来”的主题,并具体指明活动的意义。拟写时要注意措辞和气氛的配合,语言通顺连贯得体即可。答案不唯一,符合题目要求即可。 (2)语言表达题,首先要有称谓和问候语(小林,你好!);然后要表达自己的期望(期望成为好朋友,共同学习和进步);第三要注意说话的对象,语言要符合说话者的身份;最后语气要委婉,不可生硬强迫。做到文明礼貌,语言简明、连贯、得体。答案不唯一,符合题目要求即可。 二、古诗文积累与阅读(29分) (一)古诗文积累。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0分) (1)星汉灿烂,______________。(曹操《观沧海》) (2)夜发清溪向三峡,__________________。(李白《《峨眉山月歌》) (3)_________________,风正一帆悬。(王湾《次北固山下》)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崔九堂前几度闻。(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5)遥怜故园菊,__________________ 。(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6)夜阑卧听风吹雨 ,__________________。(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7)孔子在《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李益在《夜上受降城闻笛》中抒发征人思乡情绪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若出其里 (2)思君不见下渝州 (3)潮平两岸阔 (4)岐王宅里寻常见 (5)应傍战场开 (6)铁马冰河入梦来 (7)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8)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解析】 诗词默写要求:一、不能添字,不能少字;二、字的笔画要准确。注意:渝州、阔、岐、傍、芦管。 9、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小题。(4分) 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 请展开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绘颔联所展现的画面。(2分) (2)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句历来被人称道,“生”和“入”用的很妙,请说说妙在何处。(2分) 【答案】 1. 示例: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了,船上人的视野也因之开阔.和风吹来,恰好把帆儿高悬,船一路顺风行去。 2. “生”“入”采用拟人手法,将“日”和“春”人格化,赋予它们人的情感,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中蕴含哲理,或者揭示了大自然新旧交替的自然理趣,给人以积极向上的力量。 【解析】 1.本题考查四联的称呼及画面的描绘。律诗四联:首联、颔联、颈联、尾联。然后在理解的基础上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即可。颔联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的意思是“潮水涨满,两岸与江水齐平,整个江面十分开阔,帆顺着风端直高挂”。据此描绘即可。抓住关键词语:平,阔,正,悬来写展开描述。语句流畅,要点齐全。 2.本题考查诗人的炼字技巧。“生”与“入”二字,不仅使得这一联对仗工稳,更妙在这两字一出,才使得“海日”和“残夜”、“江春”与“旧年”两不相干之事物有了联系,而且还因之而生动起来。太阳从幽暗的大海上一点点升起,如子之脱离母腹而渐现,这一“生”字实在是形象极了。太阳刚升,大地还基本处于黑暗之中,但黑夜已撕破,这个“残”字写出了不可抗之消失。夜是被动的,却又是无可奈何的,它生了太阳,却又因太阳而消退!而“入”字更生动,任你江南虽还是旧年的冬天,但是春天却已将江边的柳树涂上了一层春色。这一“入”字很不客气,它几乎是带有强迫的楔入,写出了新生的锐气。用“生”字“入”字使之拟人化,赋予它们以人的意志和情思。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中蕴含理趣。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15分)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诫子书》) 10. 《诫子书》是三国时期_______(作者)为告诫劝勉儿子而写的_______。(2分) 11. 用“/”为下列句子划分朗读节奏(每句划一处)。(2分) (1)夫 君 子 之 行 (2)非 志 无 以 成 学 12. 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1)无以致远 ( ) (2)无以广才 ( ) (3)意与日去 ( ) (4)悲守穷庐 ( ) 13. 翻译下列两个句子。(4分) (1)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2)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14. 作者认为成才需要具备哪些条件?请简要概括。(3分) 【答案】 10.诸葛亮 一封家书(家信) 11. (1)夫/君子之行 (2)非志/无以成学 12. (1)达到(2)增长(3)岁月,时光(4)房屋 13. (1)不能够恬淡寡欲就不能使自己的志向明确坚定,不能够平和安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理想。(2)放纵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 14. 三个条件:一是立志;二是学习;三是惜时。 【解析】 10.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能力。《诫子书》是三国时期政治家诸葛亮临终前写给他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文章阐述修身养性、治学做人的深刻道理。 11.本题考查划分句子朗读节奏的能力。划分句子朗读节奏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结合语法知识进行划分。 (1)句意:君子的行为操守,“夫”是句首发语词,其后要停顿,正确的朗读节奏为:夫/君子之行。 (2)句意:没有志向就无法使学习有所成就,“非志”表假设,不能分开,正确的朗读节奏为:非志/无以成学。 12.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的能力。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无法达到远大目标。致:达到; (2)句意:无法增长才干。广:增长; (3)句意:意志随岁月而流逝。日:岁月,时光; (4)句意: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庐:房屋。 13.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能力。解答时一定要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 (1)“明(明确,坚定),志(志向),宁静(这里指安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致(达到)”是句中重点词,注意根据语境确定词义。 (2)“慢(懈怠,懒惰),励(振奋),险躁(轻薄浮躁),治(修养)”是句中重点词,注意根据语境确定词义。 1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要抓住关键语句分析概括。“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意思是说,不安定清静就不能为实现远大理想而长期刻苦学习,要学得真知必须使身心在宁静中研究探讨,人们的才能是从不断的学习中积累起来的;不下苦功学习就不能增长与发扬自己的才干,没有坚定不移的意志就不能使学业成功。诸葛亮教育儿子切忌心浮气躁,举止荒唐,作者认为成才一是要立志,二是要学习。在书信的后半部分,“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他以慈父的口吻谆谆教导儿子: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要想成才还要惜时。 三、现代文阅读。(38分) (一)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5-19题。(20分) 孩子是春天的另一种姿势 ①看看日历,知道已是春天,可老在户外,觉得风还是冬天的风,冰凉刺骨。太阳依旧病恹恹的样子,起伏的山,一片片的林子,全是灰蒙蒙的颜色,铅笔画似的。哪里有一丝春天的踪迹?有一天,我却意外地从学生的课桌上,发现了第一抹春痕。 ②我在静悄悄的教室里巡视,蓦然看见,一张课桌的缝隙里,有一撮小草芽,用细细的白线扎着。草芽针一样细,顶端嫩绿,往下是鹅黄,根部则嫩白。我站在那里端详了许久,心中一时有些感动。我相信,这是天地间第一抹春色。在寒风料峭的二月里,灰黄苍茫的天地间,发现这一抹淡到极致的春色,需要怎样的耐心和细心!我捏起那一小撮纤细的草芽看了看,又插进桌面的裂缝里。坐在位子上的男孩,这第一抹春色的主人,仰脸望着我,笑了。 ③这以后,稍一留意,便天天可以从学生的课桌上,感受到春意的萌动和蔓延了。桌缝里,有一两截刚刚泛青或萌发芽苞的小树枝,还有三五朵小野花。花朵那么小,白的似米粒,黄的、红的,像蜡笔上削下的碎屑。想这些鲜艳的粉末,该是二月的风荡来的春天的水彩,细心的孩子发现了,便用小手指将它们拾起来,染在了他们的课桌上,教室里被映上了暖暖的春意。 ④打碗花、紫地丁、映山红千娇百媚,绚丽多姿。学生的课桌上花事纷繁起来,演示着春天的进程。一到春天,孩子们翻山越岭来学校,路上只要一弯腰,便能采一把在手里。这些山里孩子,有的还穿着露趾的鞋,穿着哥哥姐姐肥大的旧衣裤,他们吹着柳笛,摇着野花到了学校,便把花插在课桌上。有的孩子,还用细线把花枝绑在铅笔上。花枝轻抚小脸,让人想不清是花枝染红了小脸,还是小脸染红了花枝。 ⑤有一天,我迎着学生的歌声走进教室,看见我放着教科书的课桌上,循着纵横的缝隙,长满了青草、绿叶、小花。那课桌,仿佛是从春天剪下的方方正正的一块芳草地。我打开教科书,书页里也夹了几朵指甲般大小的紫色小花。我笑了,学生们也喜形于色。那一笑,已使师生的心沟通了。这一节课,学生始终情绪高昂。下课后,我拿起一枝开着淡紫色花朵的葛条,嗅了嗅,对学生说:“真是春天了,连咱们的课桌也都开花了!”学生大笑,欢呼起来。这时候,一个调皮的男孩,指着一个女孩说:“老师,她也开花了!”我一看,可不,她的小辫子上,簪了一枝粉红的野花。学生们又是一阵击掌大笑。 ⑥在这开花的课桌间踱步,听着学生们那爽朗的笑声,我觉得,这教室该是春天的源头了。春天从孩子们的身上产生,先染了他们的课桌,然后漫出窗子,染了山川。和孩子们在一起,就是和春天在一起。我想起了一位诗人的句子:孩子是春天的另一种姿势。 15. 文章开头描写户外初春的景色有什么特点?作者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6分) 16. 从第②③④段中各找出一句描写花草的句子,反映出春意由淡入浓的变化。(3分) (1)第②段: (2)第③段: (3)第④段: 17. 文章第②段中男孩“仰脸望着我,笑了”。男孩为什么笑了?(4分) 18. 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文中第⑤段划横线的句子。(3分) 那课桌,仿佛是从春天剪下的方方正正的一块芳草地。 19. 文章主要叙述了什么事情?表达了什么主题? (4分) 【答案】 15. 寒冷、阴暗、没有生机。作者这样写,其目的是与后文形成对比,突出了教室里春意盎然的样子。 16. (1)草芽针一样细,顶端嫩绿,往下是鹅黄,根部则嫩白。(2)刚刚泛青或萌发芽苞的小树枝,还有三五朵小野花。(3)打碗花、紫地丁、映山红千娇百媚,绚丽多姿。 17. 他为老师跟自己一起领略春光而会意地笑。 18. 这句话运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生动地再现插满鲜花的课桌的美丽情景,衬托出师生喜悦的心情。 19. 本文通过对教室里插遍鲜花的描述,反映了孩子们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的感情,赞颂了师生之间和谐美好的关系,歌颂了孩子就是最美的春光。 【解析】 15.本题考查分析段落作用的能力。分析句段作用要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考虑,结合语境,抓住关键句分析理解。从“看看日历,知道已是春天,可老在户外,觉得风还是冬天的风,冰凉刺骨。太阳依旧病恹恹的样子,起伏的山,一片片的林子,全是灰蒙蒙的颜色,铅笔画似的”可知,文章开头描写户外初春的景色具有寒冷、阴暗、没有生机的特点。开头户外冰冷、死寂的景色与下文教室里的情景形成对比,突出了教室里春意盎然。从“哪里有一丝春天的踪迹?有一天,我却意外地从学生的课桌上,发现了第一抹春痕”可知,文章开头引发读者的思考,设置悬念,引起下文。 16.本题考查筛选并提取信息的能力。要浏览全文,了解内容,梳理思路,结合语境,抓住关键句提取。第②段“草芽针一样细,顶端嫩绿,往下是鹅黄,根部则嫩白”,这是天地间第一抹春色,春意表现在草尖上。第③段“刚刚泛青或萌发芽苞的小树枝,还有三五朵小野花”,“花朵那么小,白的似米粒,黄的、红的,像蜡笔上削下的碎屑”,这是春意的萌动和蔓延,春意表现在芽苞和小野花上。第④段“打碗花、紫地丁、映山红千娇百媚,绚丽多姿”,花事纷繁,春意表现在花朵的千娇百媚上。这些句子,反映出春意由淡入浓的变化。 17.本题考查理解内容的能力。要结合具体语境,抓住关键句分析理解,简洁准确表述。从第②段中“我站在那里端详了许久,心中一时有些感动”可知,“我”既为发现春光感动,也为小男孩的行为感动,小男孩也体会到老师对春天感兴趣的情感,他为老师跟自己一起领略春光而会意地笑。 18.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能力。要结合具体语境,从修辞、句式、表现内容、表达情感、表现手法、表达效果等方面考虑,简洁准确表述。画线句将“课桌”比作“一块芳草地”,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课桌插满鲜花的的美丽情景,优美的景色表现出师生喜悦愉快的心情,生动形象,贴切新颖。 19.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和主题的能力。要浏览全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理清文章思路,根据人物及事件内容分析概括。文章写了孩子们寻找春色,在教室里插遍鲜花,从“发现这一抹淡到极致的春色,需要怎样的耐心和细心!”“细心的孩子发现了,便用小手指将它们拾起来,染在了他们的课桌上,教室里被映上了暖暖的春意”“他们吹着柳笛,摇着野花到了学校,便把花插在课桌上”可知,这些语句表现孩子们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的感情。从“坐在位子上的男孩,这第一抹春色的主人,仰脸望着我,笑了”“我笑了,学生们也喜形于色。那一笑,已使师生的心沟通了” “学生大笑,欢呼起来”可知,这些语句表明师生之间和谐美好的关系。“和孩子们在一起,就是和春天在一起。我想起了一位诗人的句子:孩子是春天的另一种姿势”,这些语句歌颂了孩子就是最美的春光。据此概括作答即可。 (二)阅读下面文段,完成20-23题。(18分) _________ ①牛是农耕文明的标志,传统的农业生产、农村生活、农民生计离不开牛。牛年说,有一种亲近感。 ②牛是我的乡愁记忆。晨起,祖孙三代牵牛荷犁而行,走在村口老树下的霞光里。赤脚挽裤腿,前后等距离,走路姿势一致,每天时辰一样。放牛娃倒骑牛背看书,有骑牛读汉书、穿林听秋声之趣,任你读到日落西山坳、晚霞红满天,牛儿会一声不吭、步不乱地把你驮回家。夜归的牛或立或卧,不时嚼几口草,几分神定气静,几分闲情逸致。等到月光从天窗斜照进来,拂上了牛的眼睛,那粗重的鼻息声便伴着山林的涛声和潺潺水声,组成山村的催眠曲。 ③牛是农家宝,是农民的命根子。棕绳穿鼻系柴扉,早晚有人问饥寒,半夜提灯去看栏,清展起床添饲料,是牛主人每天的作业。把牛关在薄屋边,养在后院里,听着牛嚼草牛呼噜的声音,心里踏实而满足。庄户人家安居乐业得有头牛,就像今天城里人家得有辆车。 ④牛是家乡的风景。春天的图画里少不了雨、离不开牛、缺不得迎春花。一犁春雨半亩洼,蓑衣斗笠半袖花,春风应时而至,春光烂漫无边,翠绿墨绿嫩绿鹅黄绿,梨花李花桃花栀子花,所有的草叶花蕊、溪流石泉都滴着青春的原汁。 ⑤牛们完成了犁田的任务,雄赳赳地挺立在田埂,张望着插秧的风景。偶尔扬起黑粗脖子“哞”地一声,一定是声震深谷、气贯长虹。或者干脆卧倒靜静地等,看你磨蹭到几点,天生一副好脾气。 ⑥村里老人们对“牛脾气”有自己的理解。老牛拉车,慢条斯理有静气、有条不紊迈方步,不管是拉犁还是拖耙,或者拉石磙碾谷子,牛总是顺从地架上木头套,一趟又趟,一圈又一圈,决不偷懒,从不厌倦,永不懈怠,这叫有耐性;垄里去、垄里回,去哪块田、回哪个栏,哪个坡上的草儿青、叶儿嫩,老牛识途门道清,这叫有悟性;牛一辈子脚踏实地、负重前行,泰山压顶不屈腿,蛮荒在前仍奋蹄,这叫有韧性;牛老成持重,只埋头做事,不轻易发声。每天是两点一线,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世代如此,并无二心,这叫有定性。 ⑦牛是人类的朋友。牛与人性灵相通,人与牛同甘共苦,人养牛、牛养人,人是牛的主人,也是牛的学生,跟牛学做事,向牛学做人。遍布广袤乡村的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们既创造了丰厚的物质财富,也创造了丰富的精神财富。 ⑧浓郁醇厚的乡村文化成风化人,把牛的元素、牛的精神融入了庄稼人的基因和血脉。我至今还以自己属牛而自豪、自省,这大约是“牛文化”的熏陶与传承吧。 (作者:刘汉俊 有改动) 20、(3分)请辨析《牛年说牛》《家乡的牛》哪一个做本文的题目更恰当。(3分) 21、(4分)第②段加点词“拂”极具表现力,请品析。(5分) 22、(3分)请简述第④段在文中的作用。(5分) 23(2分)说说第⑧段画线句中,“我”会“自省”些什么?(5分) 【答案】 20、示例:我认为《家乡的牛》恰当。因为本文主要写了家乡牛与人们和谐相处的情景。牛是作者的“乡愁记忆”。《牛年说牛》这个题目无法表现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作者情感。 21、“拂”把月光与牛巧妙地联系到了一起,不仅写出了月光轻柔地照到牛身上,牛缓缓闭上眼睛将睡的样子,也写出了乡村夜的安宁。有动有静有景有情。 22、第④段描绘了一幅美好的乡村春景图,景物丰富、色彩明丽,暗含了作者对家乡的怀恋,也为表现牛起到了渲染和烘托的作用。 23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