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05:《秋词》《夜雨寄北》-七年级语文上册诗词默写与赏析(部编版).docx
下载文档

ID:2803336

大小:39.67KB

页数:12页

格式:DOCX

时间:2024-01-03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秋词 夜雨寄北 05 夜雨 年级 语文 上册 诗词 默写 赏析 部编版
更多资料添加微信号:DEM2008 淘宝搜索店铺:优尖升教育 网址: 05 《秋词》《夜雨寄北》 秋 词 一、理解性默写 1.刘禹锡在《秋词》中,通过对秋天别致景观的描绘,抒发豪迈乐观之情的句子是: , 。 2.刘禹锡《秋词》中一反前人悲秋之调,表明对秋天独特感受的句子是: , 。 3.诗中能够表现诗人昂扬奋发的创作精神(描写秋天美景)的句子: , 。 4.诗中体现诗人一反前人的悲秋之作而具有独创新视角(表现作者推陈出新,赋予秋天新内涵)的句子: , 。 5.诗中运用鲜明的对比来表现作者观点的句子: , 。 6.诗中热情歌颂秋天的句子: 。 7.白居易有诗云:“大抵四时心总苦,就中断肠是秋天。”极言秋之悲凉,本诗中与之情调相反的句子: , 。 【答案】 1.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2.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3.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4.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5.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6.我言秋日胜春朝  7.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二、阅读赏析 (一)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18-20题。 秋词(其一) 刘禹锡① 自古逢秋悲寂寥②,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③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注释】①刘禹锡,字梦得,唐代文学家。参与王叔文集团的政治改革,失败后屡遭贬谪。②寂寥: 冷清萧条。③排:推开。 1.请你概括诗中“鹤”这一形象的特点。 2.诗歌前两句运用了哪种写作手法?请简要分析。 3.阅读全诗,请你概括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答案】 1.孤独却气势非凡。 2.用对比手法,作者热情赞美秋天,说秋天比那万物萌生,欣欣向荣的春天更胜过一筹,这是对自古以来那种悲秋的论调的有力否定,表现了诗人的自信。 3.表达了诗人乐观向上的心境和积极豪迈的气概。 【解析】 1.本题考查分析诗中意象。解答此题要理解诗意和作者的情感分析,“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意思是万里晴空,一只鹤凌云而飞起,就引发我的诗兴到了蓝天上了。“万里碧空”只有一只仙鹤,写出了这只仙鹤的寂寞,但它排开云层扶摇直上,气宇轩昂的气势跃然纸上。 2.本题考查对诗句写法的理解。解答此题要结合诗意和作者的情感分析。“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意思是自古以来,骚人墨客都悲叹秋天萧条,我却说秋天远远胜过春天。诗人将文人墨客眼中寂寥的秋天和生机勃勃的春天对比,明确表达自己的见解,在诗人眼中秋天胜过春天,否定了前人悲秋的观念,表现出一种激越向上的诗情,融入了诗人对秋天的更高层次的理性思考。 3.本题考查理解诗人的情感。解答此题要结合诗意和写作背景分析。《秋词》是作者被贬朗州后写的。历代诗人描写秋景,大都离不开萧瑟空虚、冷落荒凉的感伤情调,此诗却一反常调,热情赞颂秋天的美好,把它写得极富诗意。诗开始就否定古来的悲秋观念,认为秋日胜过生气盎然的春天,表现了一种激越向上的思想感情。接着,抓住一鹤凌云这一事物进行描绘,展现了秋高气爽,万里晴空,白云飘浮的开阔景象。在这样的氛围中,诗人驰骋想象,自己的“诗情“也随着凌空的白鹤而飞到“碧霄”。全诗立意新颖,意境开阔,情调高昂。抒发了一种励志冶情的乐观豁达的情感。 (二)阅读《秋词》完成后面的小题。 秋词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秋词》描绘了一幅鹤飞冲天的画面,在生机勃勃的景象中倾诉诗人的情怀。 B.这首诗采用了直抒胸臆的写法,形象地表达出作者对秋天的独特感悟。 C.这首诗通过对秋景的描写,体现了萧瑟空虚、冷落荒凉的感伤情调。 D.这首诗抓住一鹤凌云这一事物进行描绘,展现了明丽秋景,引出豪迈的诗情。 2.前人写诗填词讲究炼字,请赏析诗句“晴空一鹤排云上”中“排”字的表达作用。 【答案】 1.C 2.“排”,是“排开、推开”的意思,形象写出黄鹤一飞冲天,冲破白云阻隔的气势,表现了作者豁达乐观、奋发进取的情怀。 【解析】 1.C项“体现了萧瑟空虚、冷落荒凉的感伤情调”有误,这首诗一反过去文人悲秋的传统,赞颂了秋天的美好,并借黄鹤直冲云霄的描写,表现了作者奋发进取的豪情和豁达乐观的情怀。故选C。 2.此题考查诗歌中的炼字。解答时,联系整首诗歌,结合具体语境,分析该字词所传达的情感。“晴空一鹤排云上”意思是:秋日天高气爽,晴空万里,一只白鹤推开云层直冲云霄。这一句展现的是秋高气爽,万里晴空,白云漂浮的开阔景象。“排”,“推开”的意思,写出了孤鹤搏击长空,冲破白云阻隔的气势。看到这一壮美的情境,作者心中那激荡澎湃的诗情勃发出来,也像白鹤凌空一样,直冲云霄了,抒发了诗人豁达乐观、奋发进取的豪情。这正是诗人虽遭贬谪,却绝不消沉的顽强意志的生动体现。 (三)阅读下面两首古诗词,完成小题。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秋词(其一)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1.“情因景而显,景因情而生”。同样是秋景,马致远勾勒出了一幅深秋游子 ① 的图景,表达了诗人 ② 之情;刘禹锡眼中皆是秋天的明丽景色,抒发的是 ③ 的情感。 2.请从画线诗句中任选一句,发挥想象,描述这句诗在你脑海中呈现的画面。 【答案】 1.①秋郊夕照下的思归图;②失意、孤寂、凄苦、思乡;③豪迈豁达、积极乐观、昂扬向上的心境。 2.示例一:萧瑟凛冽的秋风,吹打着孤独的旅人,掀起他单薄的衣襟。孤独的旅人骑着孤独的瘦马,蹒跚地走在古道上。 示例二:秋高气爽,天高云淡,一只白鹤冲破秋天的肃杀,在云间遨游。 【解析】 1.本题考查诗词所抒发的思想感情。解答此题需要理解散曲中的景物描写,结合景物理解情感。《天净沙•秋思》这首小令很短,描绘出一幅凄凉动人的秋郊夕照图,并且准确地传达出旅人凄苦的心境。一位漂泊天涯的游子,在残阳夕照的荒凉古道上,牵着一匹瘦马,迎着凄苦的秋风,信步漫游,愁肠绞断,却不知自己的归宿在何方,营造了悲凉的气氛,勾勒出一幅游子思归图。表达了游子在秋天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孤寂愁苦之情。《秋词》另辟蹊径,一开始就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独特的感受,讴歌了秋天的美好,表达了一种豪迈乐观的情感。 2.本题考查描绘诗中展现的画面。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古道西风瘦马”以多种景物并置,组合成一幅秋郊夕照图,让天涯游子骑一匹瘦马出现在一派凄凉的背景上,从中透出令人哀愁的情调。注意抓住意象“古道”“西风”“瘦马”,展开合理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晴空一鹤排云上”的意思是:秋日晴空万里,一只仙鹤排开云层扶摇直上。诗人抓住秋天“一鹤凌云”这一别致的景观的描绘,展现的是秋高气爽,万里晴空,白云漂浮的开阔景象。 夜雨寄北 一、理解性默写 1.李商隐在《夜雨寄北》中用“ , ”把客居的寂寞转化为重逢的希冀,抒发相思之苦。 2.李商隐《夜雨寄北》中“ , ”的诗句,表现了诗人在羁旅中无奈、孤独的心情。 3.李商隐《夜雨寄北》中“ , 。”一句时空交错,虚实相生,想象了团聚后的情景。 4.想象将来与亲友团聚、剪烛夜话(超越时空,想象日后重逢时的情景)的诗句是: , 。 5.表达诗人思念朋友,渴望团聚的诗句是: , 。 6.天南海北,别时容易见时难。所以,归期不定的李商隐只能憧憬(设想未来相逢景象,表达深沉离情;盼望有朝一日与友人相聚的欢快场景):“ , ”  7.诗中点名时节的句子: , 。 8.诗中蕴含宦途失意、羁旅他乡,思乡不得的抑郁愁苦之情,并把愁苦之情融入凄凉萧瑟的景色之中的诗句是: , 。 9.“西窗剪烛”现指亲友相逢叙旧,渴望团聚及美好愿望它出自李商隐《夜雨寄北》中的诗句: , 。 10.李商隐(夜雨寄北)中“ , ”一句时空交错,虚实相生,想象了团聚后的情景。 11.李商隐在《夜雨寄北》中就用“ , ”把客居的寂寞转化为重逢的希冀,抒发相思之苦。 12.诗人常借助丰富想象来表达感情。“ , 。”(李白《闻王昌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诗人想象明月将思念带给被贬远方的友人,抒发对朋友的同情和关切之情; , 。(李商隐《夜雨寄北》)是诗人想象未来重逢之日的欢聚场景,抒发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13.《夜雨寄北》中写亲人盼询归期,饱含苦涩与无奈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 【答案】 1.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2.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3.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4.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5.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6.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7.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8.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9.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0.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1.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2.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13.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二、阅读赏析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首句中的“君”在诗中指_______ 2.李商隐的“巴山夜雨涨秋池”,李白的“长风万里送秋雁”都有一个“秋”字,试比较两句中“秋”所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 3.虚写是中国古典诗词的传统表现手法之一,可以传物之神,托情之深,喻志之壮,寓理之趣,使文章更具含蓄之美。下列诗句中,没有采取这种表现手法的一项是( ) A.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商隐《夜雨寄北》) B.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杨巨源《城东早春》) C.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 (毛泽东《沁园春·雪》) D.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苏轼《江城子》) 【答案】 1.妻子或友人。 2. 不同点:李商隐借“秋”渲染了孤独、悲凉的气氛,烘托诗人归期未知的愁苦心情。李白用“秋”字,借壮阔明朗的秋景,展现诗人的豪情逸兴。 3.B 【解析】 1.赏析古诗词,从作者入手,联系已知作者的生活经历、风格知识理解内容;借助于诗词的标题、注释、写作背景,理解诗人的写作意图;从语言入手,抓住诗词中关键词句(动词、形容词,议论和抒情的词句)和表现手法进行赏析(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化静为动对比映衬、虚实明暗 、含蓄委婉、直抒胸臆、引用典故等)。“君”在诗中指的是妻子或友人。 2. 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李商隐借“秋”渲染了孤独、悲凉的气氛,烘托诗人归期未知的愁苦心情。“长风万里送秋雁”指的是万里长风吹送南归的鸿雁,展现诗人的豪情逸兴。 3. 此题考查学生对表现手法的辨析。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首先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其次,要对诗句进行全面多角度分析,即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或旨意。虚写,不是写眼前的实景,而是写想象中的景象。ACD都是对想象中的景物的描写,是虚写,故选B。 (二)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请用自己的话说说诗中两处巴山夜雨之景有什么不同。 2.全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1. 两处“巴山夜雨”:前一个“巴山夜雨”写的是实景或眼前之景,是以景写情;后一个“巴山夜雨”写的是虚景或想象之景,是以情写景。 2.对妻子的深深思念之情;无穷无尽的伤感之情。 【解析】 1. 本题考查赏析诗词名句。赏析两个“巴山夜雨”的关键在于情与景,虚与实的角度展开。不无聊,前一个“巴山夜雨”是眼前的夜雨,后一个“巴山夜雨”是设想将来与亲人见面畅谈时回味的夜雨,“巴山夜雨”在诗中重复出现,表现出时空的交替,增添了思念缠绵的意味。 2.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感情的理解与掌握,此类题目的答题方法如下:先要通读全诗,从全诗中找到可以表现出作者感情的词,如果没有找到,就分析诗可词中的画面,看这画面中是否蕴含着作者的感情。最后两句诗的意思为如果有那么一天,我们一齐坐在家里的西窗下,共剪烛花,相互倾诉今宵巴山夜雨中的思念之情。显然是想像相逢后彻夜畅谈的景象,不说思念,只说相见的欢乐,更显得思念情深。 (三)欣赏下面的古诗,完成下列练习。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对《夜雨寄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君问归期未有期”所含情感是无法尽快与亲友相见的无奈。 B、“巴山夜雨涨秋池”是说自己处境的孤寂凄冷。 C、“何当共剪西窗烛”是指对与亲友促膝深谈的深切期盼。 D、诗中最后两句是实写自己的经历。 2.诗中的“涨”字用得好,请体会“涨”字的妙处? 【答案】 1.D 2.“涨”字富于动感,既写出巴山水注秋池的夜雨景象,又表现了诗人的思念之苦。 【解析】 1. 诗词赏析一般从,内容鉴赏、主题赏析、手法赏析三个角度来赏析,从诗句中理解内容,从而感悟诗歌的主题。此诗的最后两句是虚写,写的是作者想象中自己与家人或友人团聚的情景。 2.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语言的赏析。古代诗歌的语言是最凝炼的,往往一词一句就能生动地描摹出事物的特征,深刻地反映思想内容。许多诗中都有一些特别值得重视的词,通常使全诗增色不少甚至成为诗眼。鉴赏时应联系全诗的主旨,仔细揣摩、推敲。 (四)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秋思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1. 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夜雨寄北》中,“期”“巴山夜雨”两次出现,韵律回环往复,营造了时空交错的意境,达到了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 B. 《秋思》开头的“见”字平淡却富有意蕴。无形的秋风使城内花木凋落,游子满目凄凉,对家乡、亲人的思念油然而生。 C. 《夜雨寄北》中的“寄”和《秋思》中的“书”都表明他们身在异乡,两首诗都是在书信中表达自己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D. 《夜雨寄北》前两句由一问一答,写到眼前景色,寓情于景;而《秋思》前两句则紧承“见秋风”叙事,寓情于事。 2. 两首诗最后两句表现手法上各有特色,请简要分析其不同之处。 【答案】 1. B 2. 《夜雨寄北》的后两句采用虚实相生,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何当共剪西窗烛”是作者的想象中的情景是虚写,“巴山夜雨”是眼前的实景,作者身在郁闷、孤寂的雨夜里憧憬着团聚的美好场面,虚实相生,情景交融。 《秋思》的后两句采用了心理描写和动作描写,寓情于事的表现手法。“复恐”二字,刻画心理入微,写出诗人由于匆忙,生怕信里漏写了什么重要的内容。“又开封”的动作写出了诗人开封验看,写出了诗人对这封家书的无比珍视。诗人将对亲人的眷恋熔铸在了临行前因担心又开封的行为中。 【解答】 1.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分析。 ACD.正确 B.有误,诗人没有大笔浓墨的渲染秋风萧瑟,草木摇落的凄惨景象。“无形的秋风使城内花木凋落, 游子满目凄凉”错误。 故选:B。 2.本题考查诗句表现手法的运用及其作用的分析。《夜雨寄北》的前两句实写当前景,阐发了孤寂的 情怀和对妻子深深的思念;后两句则是虚写未来情,设想来日重逢谈心的欢悦,反衬今夜的孤寂。诗人在 秋雨绵绵之夜,触景生情,展开想象的翅膀,用丰富而自然的联想来表现他们夫妻的恩爱之情。《秋思》 诗人撇开写信的具体过程和具体内容,只剪取家书就要发出时的一个细节--“行人临发又开封”。书成封 就之际,似乎已经言尽;但当捎信的行人就要上路的时候,却又忽然感到刚才由于匆忙,生怕信里漏写了 什么重要的内容,于是又匆匆拆开信封。“复恐”二字,刻画心理入微。这“临发又开封”的行动,把“复 恐说不尽”的心态表现得栩栩如生,非常细腻地表达了作者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因此,在“见秋 风”“意万重”,而又“复恐匆匆说不尽”的情况下来写“临发又开封”的细节,寄深情于浅淡,寓曲折 于平缓,乍看起来,寥寥数语,细细吟诵,却意味无穷。 更多资料添加微信号:DEM2008 淘宝搜索店铺:优尖升教育 网址: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