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7 开国大典 优质教案.doc
下载文档

ID:2797809

大小:212.50KB

页数:10页

格式:DOC

时间:2024-01-03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开国大典 优质教案 开国 大典 优质 教案
7 开国大典 【课前解析】 《开国大典》这篇课文记叙了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表达了中国人民对新中国的诞生无比自豪、激动的感情,展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们特别是毛泽东的领袖风采。    课文按照开国大典进行的顺序叙述。先讲大会开始前会场上的情况;然后讲典礼的主体部分──毛泽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升国旗、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接着讲阅兵式的盛况;最后讲群众游行。  本文主要通过对开国大典一个个场面的描写来表现人民自豪、激动的感情,展现毛泽东的领袖风采。 在记叙大会开会前这一部分,课文先交代了举行开国大典的时间、地点和参加典礼的人员和人数,然后描述了会场的布置和群众队伍的场面。虽然典礼还没开始,但我们从参加会议的人员,主席台的布置,会场上群众队伍的场面,分明感受到了这个典礼的盛大和隆重,也感受到了参加典礼的人们那种激动、兴奋的心情。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 历史背景 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中华人民共和国举行开国大典,毛泽东在北京天安门城楼上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大地欢声雷动。毛主席亲自按动电钮,第一面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上冉冉升起。 升旗之后,毛泽东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公告》,紧接着举行阅兵式和群众游行。庆祝活动到当天晚上9点多钟结束。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历史意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结束了少数剥削者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结束了帝国主义奴役中国各族人民的历史,中国人民从此当家作主成为国家的主人,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壮大了国际上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开国大典阅兵式 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北京天安门广场。毛泽东主席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朱德总司令宣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命令。 随后,阅兵总指挥、华北军区司令员兼京津卫戍区司令员聂荣臻乘先导车,率领受阅部队,接受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检阅。 【教学目标】 1.会写“政、府”等14个字,会写“政府、外宾”等19个词语。 2.体会“阅兵式”这个场面中点面结合的描写方法。 3.了解开国大典盛况,结合重点语句,感受热烈、庄重的气氛。 【教学重点】 体会“阅兵式”这个场面中点面结合的描写方法。 【教学难点】 了解开国大典盛况,结合重点语句,感受热烈、庄重的气氛。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写“政、府”等14个字,会写“政府、外宾”等19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厘清课文脉络。 3.明确“举行典礼”部分是如何点面结合写场面的。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出示课件3) 1.教师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是谁在什么地方升起了我们伟大的祖国的第一面五星红旗吗?我们的伟大领袖毛主席带领全国人民推翻了国民党的黑暗统治,建立了伟大的新中国。1949年10月1日,在北京举行了开国大典。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从此诞生了。 2.揭示课题《开国大典》,板书课题:开国大典,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初读课文(出示课件4) 教师提出要求:默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体会新中国成立时人们自豪、激动的心情。 2.学习字词(出示课件5) 汇集 预定 爆发 就位 宣告 雄伟 肃静 旗帜 语调 完毕 检阅 制服 坦克 一致 距离 高潮 次序 擎着 瞻仰 电钮 排山倒海 指名读词语,注意纠正字音,了解排山倒海的意思是形容力量强,声势大。 (出示课件6)学生明确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教师引导学生关注容易写错的字,让学生相互提醒容易写错的部件和笔画。例如:“宣”和“坦”最后一笔的横都要写得长一点儿,托住上面的部分,使整个字平稳匀称。 (出示课件7)重点指导“爆”字的书写:书写时注意右下的部件不是“水”。 三、再读课文,厘清结构 (出示课件8)教师提出问题:联系课文题目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预设: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的隆重典礼。 (出示课件9)教师提出问题:快速浏览课文,思考课文围绕开国大典写了哪两部分内容。 预设:第1—3自然段写了开国大典的总体情况,4—15自然段写了开国大典的具体过程。 教师板书:总体情况 具体过程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运厘清文章脉络,培养整体把握课文的能力。) 四、聚焦开国大典的总体情况 1.(出示课件10)教师提出自主学习要求:自由读课文第1—3自然段,说说你了解了开国大典的哪些总体情况。 2.学生自由读课文第1—3自然段,并圈画相关内容,教师巡视指导。 3.汇报交流(出示课件11) 预设1:举行开国大典的时间是1949年10月1日。 教师板书:时间 预设2:举行开国大典的地点是北京。 教师板书:地点 预设3:参加开国大典的,有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各位委员,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体代表,有工人、农民、学校师生、机关工作人员、城防部队,总数达三十万人。观礼台上还有外宾。 教师板书:参加人员 预设4:开国大典的会场在天安门广场,主席台设在天安门城楼上。 预设5:会场是这样布置的,城楼檐下,八盏大红灯笼分挂两边。靠着城楼左右两边的石栏,八面红旗迎风招展。 教师板书:会场的位置和布置 五、聚焦开国大典的具体过程 1.厘清时间节点(出示课件12) (1)教师提出自主学习要求:阅读课文第4—15自然段,圈出表示时间或标明时间节点的词语,整理到下面的时间轴上。 (2)学生阅读课文并尝试填写时间轴。 (3)师生交流,完成时间轴填写。 2.概括主要场面(出示课件13) (1)教师提出自主学习要求:提取关键语句,用小标题概括课文描写的主要场面,完成下面的过程图。 (2)学生自主学习,并圈画概括相关内容,教师巡视指导。 (3)师生交流,完成小标题填写。 教师板书:群众入场 举行典礼 阅兵式 群众游行 六、学习“举行典礼”部分 1.了解内容 (1)(出示课件14)教师提出问题:默读课文第5—10自然段,结合关键词句想一想,“举行典礼”部分主要介绍了哪些内容?。 (2)学生默读,并圈画概括相关内容。 (3)汇报交流(出示课件15) 预设1:毛主席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 预设2:升国旗、奏国歌、鸣礼炮。 预设3:毛主席宣读公告。 2.关注“点面结合”的写法 (出示课件16)教师过渡:在《狼牙山五壮士》一课中,我们学习了“点面结合”写场面的方法,《开国大典》中“举行典礼”部分的内容同样运用了这种方法,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出示课件17)(1)关注“面”的描写,教师引导学生寻找描写“面”的语句。 预设1:下午三点整,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 预设2: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 预设3: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预设4:三十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起头,瞻仰这鲜红的国旗。 预设5:起初是全场肃静,只听见炮声和乐曲声,只听见国旗和其他许多旗帜飘拂的声音,到后来,每一声炮响后,全场就响起一阵雷鸣般的掌声。 (2)关注“点”的描写,教师引导学生寻找描写“点”的语句。 预设1: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出现在主席台上,跟群众见面了。 预设2:接着,毛泽东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预设3:接着,升国旗。毛主席亲自按动连通电动旗杆的电钮,新中国的国旗——五星红旗在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中徐徐上升。 预设4:接着,毛主席在群众一阵又一阵的掌声中宣读中央人民政府的公告。 (3)教师引导学生关注:在该部分“点”的描写只突出了毛主席,这写法属于 “一点一面”的写法。 (4)(出示课件18)在三十万人中,有人民群众,也有众多国家领导人,作者为什么只重点突出了毛主席? 预设:毛主席是开国大典中最主要的人物,毛主席领导中国人民取得革命的胜利。 教师引导学生明确:选“点”要聚焦典型。 七、课堂演练(出示课件19、20)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明确“阅兵式”部分是如何点面结合写场面的。 2.了解开国大典盛况,结合重点语句,感受热烈、庄重的气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导入新课 (出示课件22)教师提出问题:快速浏览课文,思考课文写了哪几个场面。 预设:群众入场、举行典礼、阅兵式、群众游行。 二、体会“阅兵式”场面中“点面结合”的写法 1.“阅兵式”的内容 (1)(出示课件23)教师提出问题:默读第11—13自然段,说说“阅兵式”这个场面描写了几方面内容。 (2)学生默读,并圈画概括相关内容。 (3)汇报交流(出示课件24) 预设1:第11自然段写了检阅部队。 预设2:第12自然段写了各兵种行进。 预设3:第13自然段写了群众欢呼。 2.“阅兵式”中“点面结合”的写法 (1)(出示课件25)教师提出问题:“阅兵式”部分是如何运用“点面结合”的方法写场面的? ² (出示课件26)关注“面”的描写,教师引导学生寻找描写“面”的语句。 预设1:受检阅的部队就由聂将军率领,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的乐曲声中,由东往西,缓缓进场。 预设2:以上这些部队,全都以相等的距离和相同的速度经过主席台前。 ² 关注“点”的描写,教师引导学生寻找描写“点”的语句。 预设1:开头是海军两个排,雪白的帽子,跟海洋一个颜色的蓝制服。接着是步兵一个师,以连为单位,列成方阵,齐步行进。接着是炮兵一个师,野炮、榴弹炮等各式各样的炮,都排成一字形的横列前进。接着是一个战车师,各种装甲车和坦克车两辆或三辆一排,整整齐齐地前进;战士们挺着胸膛站在战车上,像钢铁巨人一样。接着是一个骑兵师,“红马连”一色红马,“白马连”一色白马,六马并行,马腿的动作完全一致。 预设2:当战车部队经过的时候,人民空军的飞机也一队队排成人字形,飞过天空。 教师引导学生明确该部分“点”的描写属于多点罗列。 (出示课件27)教师提出问题:第12自然段是如何进行点的描写的? 预设1:按照方阵的行进顺序写的。分别写了海军两个排、步兵一个师、炮兵一个师、战车师、骑兵师和空军。 预设2:各兵种描写的角度不同。描写了海军雪白的帽子,跟海洋一个颜色的蓝制服;描写了步兵列成方阵,齐步前进;描写了炮兵师野炮、榴弹炮等各式各样的炮;描写了战车师的各种战车整整齐齐地前进,战士们挺着胸膛像钢铁巨人一样;骑兵师的马腿动作完全一致;空军的飞机也一队队排成人字形。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各方阵的姿态庄严、隆重,气势恢宏。 (设计意图: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文章是怎样点面结合写场面的”。教师引导学生聚焦阅兵式中的人物和细节,让学生了解文章是怎样用点面结合的方法写场面的。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有效落实本单元的语文要素。) 3.(出示课件28)教师出示阅兵式示意图,学生感受第12自然段“点面结合”的场面描写所呈现出的宏大场面。 (设计意图:展示“阅兵式”的示意图,让学生直观感受阅兵场面的庄严、宏大。) 三、体会开国大典热烈的气氛和人们激动的心情 1.(出示课件29)教师提出问题:面对如此庄严、隆重,气势恢宏的阅兵式场面,群众们有怎样的感受呢? 预设:通过“不断地欢呼”“不断地鼓掌”“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欢喜”“激动”等语句可以看出人民群众的激动和自豪之情。 2.朗读指导(出示课件30) 齐读第11—13自然段,一方面读出阅兵场面的庄重、威武,一方面读出群众的激动与自豪之情。 3.(1)(出示课件31)教师提出问题:课文中有很多地方都表现了典礼的盛大和隆重,也体现出参加典礼人员的激动和兴奋的心情,请在文中圈画相关语句并进行批注。 (2)学生默读全文并勾画相关内容,教师巡视指导。 (3)汇报交流 (出示课件32)预设1:通过第3自然段中“八盏大红宫灯分挂两边”“八面红旗迎风招展” 等语句,可以看出会场布置衬托出庄严、隆重的气氛。 (出示课件33)预设2:通过第4自然段中“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摸着黑”“步行四五十里路”等语句,可以看出人们的心情十分急切、激动。通过“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可以感受到场面气势恢宏,气氛热烈。 教师板书:热烈 (出示课件34)预设3:通过第5自然段中的“排山倒海”可以看出现场的声势浩大,通过“一齐投向”可以看出人民群众对毛主席的无限爱戴。 (出示课件35)预设4:在第7自然段中“这庄严的宣告”“一齐”“传到”都出现了两次,这里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我们可以由此感受到全场三十万人以及全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成立而欢欣鼓舞,内心感到无比激动和自豪。 (出示课件36)预设5:通过第9自然段中“每一响都是五十四门大炮齐发,一共二十八响”,可以看出典礼的庄严、隆重。 教师板书:隆重 预设6:通过第9自然段中“每一声炮响后,全场就响起一阵雷鸣般的掌声”和第10自然段中“广场上的人们热爱领袖的心情融成一阵热烈的欢呼。观礼台上同时响起一阵掌声”可以看出人民群众热烈、激动的心情。 (出示课件37)预设7:通过第14自然段中“天安门广场上的灯笼火把全都点起来,一万支礼花陆续射入天空”,可以看出开国大典的隆重;通过“擎着、舞着、高呼、不断地高呼”等语句可以看出人民群众的喜悦、兴奋。 4.(出示课件38)教师提出问题:参加开国大典的群众为何会如此激动? 预设:新中国成立前,劳动人民一直处在水深火热之中,吃不饱,穿不暖,还要饱受欺凌,国家的状况更是内忧外患,而今中国人民终于当家作主了。 5.(出示课件39)教师提出问题:对最后一个自然段中“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你是怎样理解的? 预设:“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这句话运用了双关的修辞手法,这句话不仅是说灯笼火把照亮了北京城,更象征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使全中国永远摆脱了黑暗,获得了光明。 四、主题概括,拓展延伸 1.主题概括(出示课件41) 《开国大典》记叙了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揭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表达了中国人民对新中国的诞生无比自豪、激动的感情。 2.拓展延伸(出示课件42) 教师过渡:许多名人在其日记、回忆录里,也见证并记下了这一特殊历史时刻的点点滴滴。 夜晚十点钟以后,我从天安门回到了宿舍,听着远远近近的锣鼓声,我兴奋得不能合眼,我坐在桌子前面,拿起笔在纸上写着,我一直写到深夜。我反复地写着同样的一句话:占人类总数的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 ——巴金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感受开国大典的亲身参与者无比激动、兴奋的心情,体会新中国成立的伟大意义。) 五、课堂演练,课后作业 1.课堂演练(出示课件43、44) 2.课后作业(出示课件45) 小练笔:用点面结合的写法写一个场面。“面”的描写要整体展现场面,“点”的描写要细致刻画,突出特点。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开国大典》这篇课文写的是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在首都北京举行典礼的空前盛况,充分表达了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自豪、激动的心情。本课先写了举行开国大典的时间、地点和参加人员;接着写了会场的位置和布置;再接着写了开国大典的盛况;最后讲了游行队伍。 在教学本课时,我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使学生处于和课文内容协调的氛围中,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从而学得愉快,学有所获。 我采用问题引导教学法分两课时进行设计与教学。在第一课时,引导学生厘清课文顺序并重点学习“举行典礼”部分,第二课时则重点学习 “阅兵式”和“群众游行”部分内容。 在品读文本解决问题大环节,我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自读自悟,独立完成后再进行汇报,教师给予适当的点拨。在学生汇报的过程中,我尽力引导学生去想象场面情景,把心放到课文中去,设身处地地去读、去想。引导学生抓住一些关键词、句,通过对这些关键词、句的揣摸来体会人们的思想感情。 此外我还特别重视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理解课文时,通过分析句子、词语,体会并掌握文中的精妙。透过一个个场面,体会人民群众激动、自豪的心情,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不但让学生从人文角度去归纳概括,更主要的是要联系文章总结场面描写的方法。这也突出了本课的重点。 整堂课下来,学生都能用心去读去感悟,朗读的比较到位,课堂效果比较好。只是由于课文比较长,部分内容指导略显仓促。今后一定合理分配好时间,做好预设,争取更高的效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猜你喜欢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