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5.4.扇形(导学案).doc
下载文档

ID:2797556

大小:298.50KB

页数:3页

格式:DOC

时间:2024-01-03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5.4 扇形 导学案
添加微信:car4900,免费领小学资料 4.扇形 课题 扇形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说明 1.在操作中,认识弧、扇形的圆心角。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认识弧、扇形和圆心角,并动手尝试画一段弧和圆心角为60°的扇形。学生在这一系列的数学实践活动中既获取了扇形的有关知识,掌握了扇形的特征,又享受了成功的喜悦,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潜能,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理念。 2.用心观察,促进发现。 无论教学弧、扇形还是圆心角,都是让学生在认真观察之后,总结出扇形的特征及扇形各部分的名称,提高学生分析图形的能力。 学习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弧、圆心角,理解并建立扇形的概念。 2.正确地、迅速地辨别扇形与圆心角。 3.培养学生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及归纳能力。 学习重点 扇形图形的特征。 学习难点 扇形的特点与圆的关系 学前准备 教具准备:PPT课件彩笔圆规直尺折扇 学具准备:圆规直尺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环节 导案 学案 达标检测 一、导入新课。(5分钟) 1.组织学生先画一个圆,再画出圆的两条半径,将圆分成两部分,并将其中的一部分涂色。 2.组织学生说一说涂色部分的形状。 3.交流日常生活中见到的扇形物品。 4.导入: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与圆有关的图形——扇形。 1.按照教师的要求动手操作。 2.根据日常生活经验,说出涂色部分 是扇形。 3.扇子,扇贝…… 4.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1.用圆规画一个半径为2cm的圆,并标出圆心o,半径r。 二、探究新知。(20分钟) 课件出示扇形。 1.引导学生观察扇形,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扇形有什么特征。 2.引导学生认识弧。 (1)出示教材75页扇形图,组织学生认识弧。 (2)指导学生画弧。 3.认识扇形。 (1)课件依次闪烁半径OA、OB和弧AB。让学生尝试叙述扇形概念。 (2)组织学生在圆内画扇形。 (3)设疑:扇形应具备哪些条件? 4.认识圆心角。 (1)指导认识圆心角。 (2)提问:圆心角是由什么组成的?顶点在什么上? (3)设疑:圆心角和普通的角有什么区别? (4)在黑板上画一个圆,在圆上分别画出圆心角是150°、20°、70°的扇形。引导学生比较这些扇形的大小,提问:你们发现了什么? 5.拓展。 设疑:以半圆为弧的扇形的角是多少度?以四分之一圆的扇形呢? 1.观察图形,对扇形做简单概括:扇形是由两条线段和一条曲线组成的图形。 2.(1)观察动画演示,明确闪烁的曲线,即圆上A、B两点之间的部分叫做弧。读作:弧AB。 (2)在练习本上画一个虚线圆,并画一段实线弧,同桌之间说一说什么是弧。 3.(1)观看动画演示,直观形象地感受扇形的特征,小组内描述概念:一条弧和经过这条弧两端的两条半径所围成的图形叫做扇形。 (2)在练习本上画出扇形,进一步感受扇形的特征。 (3)明确扇形的特点。 ①有一条弧。 ②经过这条弧两端的两条半径。 4.(1)在教师的指导下标出圆心角,明确像∠AOB这样顶点在圆心的角叫做圆心角。 (2)同桌之间交流,明确圆心角是由两条半径和圆心组成的,所以圆心角的顶点在圆心。 (3)对比圆心角和普通的角,明确圆心角的顶点在圆心,角的两条边是圆的半径;普通的角的边是两条射线,可以无限延长。 (4)观察教师画的扇形,发现:在同一个圆中,扇形的大小与这个扇形的圆心角的大小有关,圆心角越大,扇形就越大。 5.学生思考老师的问题,交流尝试回答。 2.下图中阴影部分所表示的角是圆心角吗?是的画“√”,不是的画“×”。 3.下列图形中的扇形是几分之几圆? 三、应用巩固。(10分钟) 1.完成教材第76页第2题。 2.完成教材第76页第3题。 1.结合圆心角的特征进行判断后汇报。 2.动手操作,小组内展评。 4.先画出一个半径为3.5cm的圆,并在圆中画出圆心角是160°的扇形。 四、课堂总结。(5分钟) 讨论:扇形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讨论小结: (1)一条弧; (2)经过这条弧两端的两条半径。 教学过程中老师的疑问: 五、教学板书 六、教学反思 在本课教学中我主要让学生观察并动手操作。事实证明,动手操作的确是学生理解和认识新知的最佳途径。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操作,把抽象的知识转化为直观现象,从而加深了理解。但是通过动手操作来理解知识,并不等于能熟练地掌握知识,能灵活地运用知识。教学的目的应该使学生理解、掌握,并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光有理解,没有巩固,只会事倍功半。所以我又安排了反馈练习,以此巩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从而做到灵活运用。 教师点评和总结: 添加微信:car4900,免费领小学资料最全小学资料,公众号:小学捡知识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