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
三年级
上册
部编版
试题
答案
语文
第二
单元
检测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提升练习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
A.犹如(yóu) 水洼(wā) B.凌乱(líng) 雨靴(xié)
C.钥匙(yuè) 喇叭(cì) D.歌韵(yùn) 辽阔(liǎo)
2.读句子,根据拼音写词语。
xiǎo yuàn jú huā pūzhe
(1)爷爷的 里种满了, 。 只要你从 石子的小路上走过,
xiāng wèi
身上就沾满了 。
yán liào gōu huà
(2)秋姑娘用五彩的 在田野里 出一幅美丽的图画。
3.用“ \”画去括号内不正确的字。
凌(乱 刮) (赠 增)送 (寒 赛)山 排(例 列)
(丰 半)收 (飘 漂)荡 放(睛 晴) 规(则 侧)
4.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并完成练习。
天( 高 )云( 淡 ) ( 层 )( 林 )尽染 ( 果 )( 实 )累累
五谷( 丰 )( 登 ) ( 秋 )( 风 )习习 ( 春 )华( 秋 )实
(1)上述词语都是描写 秋 季的,请你再积累描写其他季节的词语。
春季: 草长莺飞 夏季: 电闪雷鸣 冬季: 白雪皑皑
(2)请你任选两个词语来写一段话。
示例:秋天来了,果园里果实累累,田野里五谷丰登,看着这丰收的景象,农民伯伯笑了。
5.运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意思。
(1)啊!多么明朗的天空。
运用近义词替代法,我知道“明朗”的近义词是 晴朗 ,由此可知它的意思是 光线充足(多指室外) 。
(2)小明打碎了家里的花瓶,心中有些忐忑不安,害怕爸爸妈妈会责备他。
联系实际生活,可知 因为打碎花瓶害怕爸爸妈妈责备,所以内心不安 ,由此我推测“忐忑不安”的意思是 。
6.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秋天的雨,吹起了金色的小喇叭。(仿写句子)
(2)道路两旁的法国梧桐树,掉下了一片片金黄金黄的叶子。(缩句)
(3)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用自己的话来说说诗句的意思)
二、课文回顾。
1.诗歌中的秋天,有景有情——“ 一年好景君须记 , 正是橙红橘绿时 ”为我们展现了秋季果树的丰收景象;“ 萧萧梧叶送寒声 , 江上秋风动客情 ”让我们体会到了诗人叶绍翁的思乡之情。
2.它把红色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 像一枚枚邮票 ,飘哇飘哇, 邮来了秋天的凉爽 。金黄色是给田野的,看, 田野像金色的海洋 。
三、阅读天地。
进 山
秋天,是山里人的节日。
天一亮,我就跟阿爸到了山林。啊!到处都是野核桃、酸葡萄,地上满是五颜六色的野花。阿爸把几个像布娃娃一样的东西拔起来,放到篮子里说:“你不是要吃香菇吗?这就是最好的香菇,叫鸡枞。”忽然,我看到倒在旁边的枯树干上长着一簇簇黑耳朵,“哎呀,那不是木耳吗?”我几乎叫了起来。阿爸掰下一簇,笑着说:“对,木耳就是长在枯树干上的。”
我们爬上了一条坡,阿爸拿起小锄头,挖起一株绿苗说:“好肥的黄连啊!”阿爸告诉我,黄连是重要的中草药。山里可以挖到的中草药可多啦:灵芝、天冬、黄精……数也数不完。
走出山林,我望着那些高大的树木,喜滋滋地想:山里的宝贝真多呀!
1.联系实际生活,我知道了“五颜六色”的意思是 形容色彩复杂或花样繁多 。
2.短文采用了 总—分—总 的结构方式,主要从 山珍 和 中草药 两个方面来介绍了山里的宝贝很多。
3.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阿爸拔起的像布娃娃一样的香菇叫鸡枞。( √ )
(2)木耳是长在枯树干上的。( √ )
(3)山里可以挖到很多的中草药,如灵芝、天冬、黄精、酸葡萄。( ✕ )
4.为什么说秋天是山里人的节日?
四、习作乐园。
做生活的有心人,留心观察周围的生活,你一定会发现生活中的美。请你写一篇日记,写下你在生活中的最美的发现吧!
第二单元提升练习
一、1.A
2.(1)小院 菊花 铺着 香味
(2)颜料 勾画
3.刮 增 赛 例 半 漂 睛 侧
4.高 淡 层林 果实 丰登 秋风 春
秋
(1)秋 示例:草长莺飞 电闪雷鸣 白雪皑皑
(2)示例:秋天来了,果园里果实累累,田野里五谷丰登,看着这丰收的景象,农民伯伯笑了。
5.(1)晴朗 光线充足(多指室外) (2)因为打碎花瓶害怕爸爸妈妈责备,所以内心不安 心神不安
6.(1)示例:春天的风,给大地披上了绿装。
(2)梧桐树掉下了叶子。
(3)停下车来,是因为喜爱这深秋枫林的晚景,经霜的枫叶比二月春花还要艳丽。
二、1.一年好景君须记 正是橙红橘绿时 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2.像一枚枚邮票 邮来了秋天的凉爽 田野像金色的海洋
三、1.形容色彩复杂或花样繁多
2.总—分—总 山珍 中草药
3.(1)√ (2)√ (3)✕
4.因为到了秋天,山里的各种宝贝都成熟了。山里人可以采摘山珍回家吃,也可以采中草药去卖。
四、提示:写日记首先要注意日记的格式,然后按照要求写下生活中的发现。
更多资料请访问 或加晓慧老师微信:xiaohui85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