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小数的初步认识
小数
初步
认识
教案
《小数的初步认识》教案
第1节 小数的意义和读写
教学内容
江苏版小学数学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第87~89页。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体会小数的含义,能认、读、写小数部分是一位的小数,知道小数各部分的名称。
数学思考与问题解决
通过观察思考、比较分析、综合概括,经历小数含义的探索过程,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会讨论交流、与人合作。
情感态度
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习惯。
重点难点
重点:能认、读、写小数部分是一位的小数,知道小数各部分的名称。
难点:初步体会小数的含义。
教具学具
教学挂图等。
教学设计
―、复习旧知,揭示课题
1.7分米=( )米 1角=( )元
9厘米=( )分米 1分=( )角
2.教师出示一块橡皮,价钱为0. 3元。
问:表示多少角?
生齐答:3角。
问:3角钱以元为单位怎样用分数表示?
生:元。
得出结论:0.3=
揭示课题:小数的意义和读写。
二、创设情境,迁移旧知
1.认识整数部分是0的小数。
出示情境图:芳芳和明明在量桌面的长和宽,看看他们量的结果是多少。(长5分米,宽4分米)
这是用分米作单位的,如果用米作单位,5分米是几分之几米? 4分米呢?
生:5分米是米,4分米是米。
师:米还可以写成0. 5米,0. 5读作:零点五。
米还可以写成0. 4米,0. 4读作:零点四。
完整地板书:
5分米=米=0.5米 读作:零点五米
4分米=米=0. 4米 读作:零点四米
设计意图:创设与学生生活和学习内容相适应的情境,促使 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主动学习数学,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认识整数部分不是0的小数。
出示情境图:能不能像刚才那样,把几元几角写成以元为单 位的数?
1元2角,想一想,2角是多少元?那么1元2角是多少元?3元5角呢?
完整地板书:
1元2角=1.2元 读作:一点二元
3元5角=3. 5元 读作:三点五元
设计意图:以学生已有的知识作为新知识的切入点,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同时教师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信息,学习分析信息获取知识,又巧妙地实现了由生活问题到数学问题的转移。
3.认识整数、自然数、小数及小数各部分的名称。
阅读自学:第88页最上面的一段话。
反馈自学,集体交流。
板书:
0、1、2、3…… 自然数整数
0.5、0.4、1. 2、3. 5 小数
分别说一说0. 4、1. 2、3. 5的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各是多少?
三、巩固练习,内化新知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1)仔细观察图意,说说题目的意思。
(2.)照样子填写。
(3)说一说每组3个数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集体订正:引导学生用分数来过渡。
3.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集体订正:如果个别学生写出的分数和小数不是表示阴影部分,而是表示空白部分,也是可以的,但要说清楚,而且每组的分数和小数必须相对应。
四、总结评价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第2节 比较小数的大小
教学内容
江苏版小学数学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第90~91页。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一位小数大小比较的方法,从中进一步学习简单的数学推理。
数学思考与问题解决
通过应用一位小数大小比较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情感态度
培养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习惯,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
重点:探索与掌握一位小数大小比较的方法。
难点:熟练地进行一位小数的大小比较。
教具学具
教学挂图、直尺。
教学设计
一、复习旧知
填上合适的数再说说这些小数的整数、小数部分各是什么?
3角=( )元
9厘米=( )分米
5元6角=( )元
3米8分米=( )米
0.4 元=( )元=( )角
0.7米=( )米=( )分米
8.8厘米=( )毫米
二、创设情境,迁移旧知
1.(出示情境图)提向: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学生提问,教师给予评价,并将问题引导到“雪糕和冰棍,哪个贵一些”上来。
(1)独立思考:比较雪糕和冰棍的价格,哪个贵一些?
(2)讨论交流:你是怎样比较的?
(3)看书汇报:书上是怎样比较的?
(4)选择方法:比较小数的大小(板书课题:比较小数的大 小),你喜欢哪一种比较的方法?
设计意图: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用自己的话来说说是怎样比较的,可以引导学生做到有条理、有根据地叙述。
2.“试一试”。
你会比一比雪糕和冰砖的价格吗?
(1)你是怎么比较的?和同桌相互说一说。
(2)交流汇报:你是怎样比较的?在小组里说一说。
三、巩固练习,内化新知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1)读题:两种颜色的彩带各长多少分米?
(2)读题:先说说每种硬币表示多少元,再比较。
设计意图:练习的安排是有层次的,先是直观进行小数大小的比较,再逐步抽象比较小数大小,最后将比较小数大小的知识 在实际中应用,解决相关的问题。教师不断地给学生提供探索和交流的机会,让学生的能力得到提升、发展,进一步加深对这一内容的理解,并更好地建立关于小数的数感。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1)看图:根据图中的涂色部分写出小数。
提醒学生注意审题并和第88页第3题比较
(2)提问:你是怎样比较的?
3.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指名说说理由。
4.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1)说出上下两行各是什么数。
(2)读出上面一行的小数。
(3)比较:你是怎么比较的?
5.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1)独立完成。
(2)反馈:你是怎样比较的?
四、总结评价
小结:今天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方法比较小数的大小?
第3节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教学内容
江苏版小学数学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第92~93页。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让学生学会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体会小数加减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数学思考与问题解决
通过解决有关小数的实际问题,掌握小数加减法的基本方法,提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
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活动,提髙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精神。
重点难点
重点: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难点: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教具学具
教学挂图。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谈话:我们每天都去早餐店买早餐,这里面可是有不少的数学问题呢!你想研究一下吗?
出示挂图:观察有几种食品。
小组讨论: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把自己购买早点的方案在组内交流一下。
设计意图:创设学生熟悉的购物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结合学生学过的搭配规律,探究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为学生进一步探索购买早点要花的钱留下了广阔的思维空间。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一)用竖式计算小数加法。
1.每人尝试计算自己购买早餐要花多少钱?计算有困难的 可以请组内小伙伴一起解决。
2.小组内交流各自解决问题的方法。
估计有以下两种方法:
(1)将早餐的价格看成以角为单位,将小数加法转化成整数加法。
(2)将早餐价格中的元和元相加、角和角相加。
3.全班交流。
请一名学生交流自己购买早点的情况,花了多少钱?自己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统计班内有多少学生和他购买了同样的早点?自己又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提倡解题策略的多 样化。
设计意图:以学生已有的购物经验和知识经验(整数加减法)为依托,尝试运用口算方法解决自己所提的问题是完全可能的。在学生树立解决问题的基础上,组织学生相互交流,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和探索成功的喜悦。
4.引导学生尝试用竖式计算。
(1)以购买1个馒头和1碗豆浆为例,请学生尝试用竖式计算。
估计会出现下面两个竖式:
5 0. 5
+ 7 +0. 7
12 1. 2
分组讨论:加法的竖式计算要注意什么?在计算小数加法时,为什么要把加数中的小数点对齐?为什么得数中也要点上小数点?这个小数点应该点在什么位置?计算小数加法和计 算整数加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3)用竖式算一算自己刚才购买早点的价钱算得对不对?
设计意图:在学生运用口算方法成功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学生主动迁移过去加法竖式计算的经验,尝试运用竖式计算小数加法已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在学生成功运用竖式计算解决问题的基础上,教师依托情境和学生已有的竖式计算经验,帮助学生理解怎样对齐数位,以及十分位相加满10,向个位进1的道理,很好地掌握小数加法的竖式计算,让学生再次品尝探索成功的喜悦。
(二)用竖式计算小数减法。
(1)尝试用竖式计算。
刚才我们每人都购买了两种食品当作早点,哪种食品贵些?贵多少钱?你能用竖式算一算吗?做完后与组内同学交流一下自己的计算方法。
(2)集体交流。
重点讨论:得数前面的0和小数点能不能不写?计算小数减法和计算整数减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设计意图:迁移小数加法竖式计算的经验,学生独立解决小数减法的竖式计算是完全可能的,在学生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围绕重点展开讨论,加深学生对计算中用0占位的理解。
(三)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除了刚才选择的早点外,你还喜欢哪两种食品当作早点,先求出它们价格的和,再求出它们价格的差,并在小组里交流。
三、巩固应用,深化拓展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独立解答。做完后,让学生讨论:计算这些加减法和计算整数加减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2.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结合学生生活经验帮助学生理解情境,如果学生对情境理解有困难,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共同演示,在学生理解情境的前 提下,让学生独立计算,做完后与同桌交流自己是如何解决这个 问题的。
3.完成“想想做做”第5、6题。
(1)让学生了解题意,明白题目的要求。
(2)学生独立解答。
设计意图:采用多种方式进行巩固练习,避免计算教学的单调与枯燥,有效地培养了学生合理选择信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估计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四、总结提高,课后延伸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你能告诉大家要注意些什么吗?
五、课堂作业
完成“想想做做”第2、3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