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解决问题的策略
解决问题
策略
教案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
解决问题的策略
第1课时 解决问题的策略(1)
教学内容
江苏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48~49页。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通过直观的教学,让学生理解和差问题的特点及解题思路,学会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
数学思考与问题解决
通过合作探究,让学生知道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进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全面解决问题的习惯和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与他人相互交流、合作的意识。
情感态度
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重点难点
重点:让学生通过直观演示、合作探究,掌握和差问题的特点及解题思路。
难点:理解和差问题的解题思路。
教具学具
储蓄罐、两根长短不同的纸条、教学课件。
教学设计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看看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什么?
到它你们想说什么?你家有吗?它有什么用途?你能告诉老师你存了多少钱吗?你攒的这些钱用来做什么?
学生可能会提出:
我把这些钱来买学习用品。
我用这些钱来给妈妈买生日礼物。
我把这些钱捐给灾区上不起学的小朋友。
设计意图:创设储蓄罐的教学情境,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同时渗透从小要有节约意识、要有爱心的思想品德教育。
师:老师也带来了两位小朋友储蓄的钱:小花18元,小明20元。看到这两条信息,你们想说什么?
学生可能会提出:
(1)他们一共存了多少钱?
(2)小花比小明少存了多少钱?
(3)小花再存多少钱就和小明一样多了?
(4)小明给小花多少钱两人就一样多了?
师:你们说得真好。这些问题怎样解决呢?各求的是什么呢?怎么求?谁能帮他们解决?
学生可能会提出:和是38,差是2。
设计意图: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二、合作探究,明确思路
师:同学们很容易求出了它们的和与差。现在老师把这个题修改一下:(课件出示)小花和小明共存了 38元钱,小花比小明少存了2元钱。小花和小明各存了多少钱?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问题。
小组讨论,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学生讨论、交流,组长汇报。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活动,充分调动每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能力,使学生获得知识技能的互补,从而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
师:刚才同学们讨论得很激烈,老师还带来了两根长短不同的纸条,哪组同学能用这两根纸条把你们讨论的情况直观演示一下?
小组演示。
随着学生直观演示,老师画出线段图。
?元
小花:
2元 38元
小明:
?元
师:从图上你看出了什么?你想说什么?
生1:38+2=40(元),是小明存钱数的2倍。
师:是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1:是的,小花再有2元就和小明同样多了。
师:你真聪明。你能上来借助线段图指一指、说一说吗?
生1:能。(边说边演示)
师:真棒!你不但有勇气,而且说得也非常好。其他同学呢?
生2:40÷2=20(元)是小明的钱数。
生3:20—2= 18(元)是小花的钱数。
师:同学们都是好样的!
师板书:
38+2=40(元) 40÷2=20(元) 20-2=18(元)
和+差=两大数 两大数÷2=大数 大数-差=小数
师:想一想,对这道题你还有什么意见或者好的建议?
生4:我觉得还可以这样算:
38-2=36(元) 36÷2=18(元) 18+2=20(元)
和-差=两小数 两小数÷2=小数 小数+差=大数
设计意图:釆用直观演示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独立思考,在小组合作中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为学生提供了探索与交流的时间与空间,激发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使学生明确了解决和差问題的解题思路及方法,体验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三、巩固练习
课件出示教材第48页例1。
学生分组练习,指名板演,全班练习,集体订正。
学生汇报:和与差各是几?大小数各是谁?
互相交流自己的想法。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学生通过反思解决和差问题的思路,互相交流,探讨解决和差间题的方法及过程,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四、拓展练习
甲、乙两书架共有书480本,如果从甲书架中取出40本放人乙书架中,这时两书架上的本数正好相等,甲、乙书架原来各有多少本书?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既巩固了新知,又发展了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体现了“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的数学教学思想,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学会了什么?
第2课时 解决问题的策略(2)
教学内容
江苏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50~51页。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使学生在解决有关面积计算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用画直观示意图的方法整理相关信息,能借助所画的示意图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确定解决问题的正确思路。
数学思考与问题解决
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用画示意图的方法整理信息对于解决问题的价值,体会到画图整理信息是解决问题的一种常用策略。
情感态度
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重点难点
重点:借助画图的策略解决长方形面积计算的实际问题。
难点:体验策略的价值,会根据题意画出示意图。
教具学具
课件一套。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1.提问:你能画一幅长30厘米、宽20厘米的长方形的示意图吗?画画看。
说一说画图时要注意什么。(长画得稍长些,宽画得稍短些)
你会求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吗?(指名口答)
长方形的长、宽和面积有什么关系?你会用哪些关系式来表达这三者的关系?
2.谈话:刚才我们画出了长方形的示意图,也解答了简单的求长方形面积的问题。这节课我们将学习运用画图的策略来解决稍微复杂的面积计算问题。(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这里为学生的学习作了两方面的铺垫,一种是解题策略方面的,一种是基础知识方面的。这节课所学内容的思考难度较大,课前要做些必要的铺垫,从而降低一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的学习难度。直接点明课题,可以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题。
(1)出示例题,让学生读题,并说出题目的已知条件和所要解决的问题。
(2)谈话:这道题的数量关系不明显,我们可以根据题目的条件和问题画出示意图。
怎样画图呢?先画原来的长方形花圃,长8米,我就画一条线段表示长8米,没说宽多少,我们就大约地画出宽。
谁读一读题目的另外两个条件?(指名读条件)长增加3米,面积就增加了18平方米,这些已知条件应该怎样画呢?3米在哪里画?大约画多长?哪一部分是18平方米?谁到前边指一指,再画出来并写清楚?
一名学生画完后,全体学生评议、补充、修改。
题目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在图上怎样表示?学生指着图说清楚后补写“平方米”。
(3)谈话:要求这个长方形(指着图)的面积需要知道什么条件?已经知道了什么条件?你认为这道题应该先求什么?
(4)让学生尝试计算,并指名板演。
(5)提问:说一说每步求出的是什么?(指名回答)
(6)谈话:我们再来反思一下解题过程。我们运用了什么策略来弄清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我们是怎样分析数量关系的?
2.教学“练一练”。
(1)指名读教材上的题目,同桌互相说一说已知什么条件,要解决什么问题。
(2)各自在教材上画图,指名把图画在黑板上。
(3)对于黑板上的图,共同评议。
(4)各自解答,指名把解答过程写在黑板上。
(5)让学生说一说每一步求出的是什么,共同评议。
(6)提问:这一道题与例题相比有什么相似的地方?比例题复杂在哪里?
设计意图:例题和“练一练”的教学都要注意引导学生读题,弄懂题目的条件和何题,这是解题的基础。例题教学的着力点应该放在指导学生画图上。在画原来花圃的示意图时,由于宽是未知的,学生画图有困难,教师示范画;而画增加部分是关键,学生有可能画不出来,可让学生比划、作图、评议、修改。在关键的地方,教师要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时间和空间,既能发挥教师引导者的作用,又能让学生充分地探索、思考,体现其学习活动的主体地位。不管什么时候,分析数量关系都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环节,教学中要予以必要的重视。例题和“练一练”教学后要注意引导学生反思、比较,以帮助学生积累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
三、组织练习
1.完成“练习八”第6题。
(1)各自读题,并把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说给同桌听。
(2)各自在教材上作图,展示部分学生画出的图形,共同评议。
(3)各自在教材上解答,展示部分学生的答案,共同评议。
(4)提问:这道题与例题相比复杂在哪里?做这道题时,你是怎样想的?
2.完成“练习八”第7题。
(1)各自读题,并把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说给同桌听。
(2)各自在教材上作图,展示部分学生画出的图形,共同评议。
(3)谈话:下面大家开始列式计算,可以看着图想想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也可以看着表格想想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4)在小组里交流自己的计算方法。
(5)在班内展示不同的算法,并要求说出解题思路。
设计意图:这些题目的难度较大,做在教材上便于复习。指导学生做题时仍要注意读题、画图、分析数量关系、解答和反思等环节,以帮助学生掌握解题策略,逐步形成解决复杂问题的思考程序。
四、全课总结
提问:这节课,我们解决的是哪一类实际问题?
设计意图:在总结交流中进一步完善知识结构。
解答这类实际问题最常用的解题策略是什么?这节课,你还有什么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