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一单元圆柱与圆锥.doc
下载文档

ID:2778720

大小:2.52MB

页数:20页

格式:DOC

时间:2024-01-02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第一单元 圆柱与圆锥 第一 单元 圆柱 圆锥
第一单元 圆柱与圆锥 第1课时 面的旋转 教学内容: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P2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通过初步认识圆柱和圆锥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等,初步体会“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发展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由面旋转成体的过程,认识圆柱和圆锥,了解圆柱和圆锥的基本特征,知道圆柱和圆锥的各部分名称。 教学重点: 1、联系生活,在生活中辨认圆柱和圆锥体的物体,并能抽象出几何图形的形状来。 2、通过观察,初步了解圆柱和圆锥的组成及其特点。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初步了解圆柱和圆锥的组成及其特点。 教学用具:各种面、圆柱和圆锥模型 教 法:引导法 学 法:自主探究 教学过程: 一、活动一 如图:将自行车后轮架支起,在后车车条上系上彩带。转动后车轮,观察并思考彩带随着车轮转动后形成的图形是什么? 学生根据发现的现象(彩带随着车轮的转动形成了圆)说明自己的想法,并体验:点动成线 二、活动二 观察下面各图,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发现: 风筝的每一个节连起来看,形成了一个长方形;雨刷器扫过后形成一个半圆形,旋转门转动后形成圆柱。 学生体验:线动成面 三、活动三 如图:用纸片和小棒做成下面的小旗,快速的旋转小棒,观察并想象旋转后形成的图形,再连一连。 1、学生实际动手操作,然后根据想象的图形连线。 1——1(圆柱) 2——3(球) 3——4(圆锥) 4——2(圆台) 2、介绍:圆柱、圆锥、球的名称。并请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介绍一下这几个立体图形的特点。指名学生说。 小结:我们学过的长方体、正方体都是由平面围成的立体图形,今天我们学习的圆柱、圆锥和球也是立体图形,只是与长方体、正方体不同,围成的图形上可能有曲面。 四、找一找 请你找一找我们学过的立体图形 五、说一说 圆柱与圆锥有什么特点?(小组的同学互相说一说) 圆柱:有两个面是大小相同的圆,有另一个面是曲面。 圆锥:它是由一个圆和一个曲面组成的。 六、认一认 圆柱的上下两个面叫做底面,它们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圆柱有一个曲面,叫做侧面。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 圆锥的底面是一个圆。圆锥的侧面是一个曲面。从圆锥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是圆锥的高。(教师画出平面图进行讲解。并在图上标出各部分的名称。) 七、练一练 1、找一找,下图中哪些部分的形状是圆柱或者圆锥?再和同学们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柱或者圆锥。 2、下面图形中是圆柱或圆锥的在括号里写出图形的名称,并标出底面的直径和高。 3、想一想,连一连 4、应用题 八、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第2课时 认识圆柱 教学内容: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P3~4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使学生认识圆柱的特征,认识圆柱侧面的展开图。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等,初步体会“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发展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由面旋转成体的过程,认识圆柱和圆锥,了解圆柱和圆锥的基本特征,知道圆柱和圆锥的各部分名称。 教学准备:教师与学生每人带一个圆柱,教师给学生每4人小组发一个纸制的圆柱。每位学生准备好制作圆柱的材料。 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圆柱的特征。 教学难点:理解圆柱侧面展开是长方形,并理解长和宽与圆柱之间的关系。 教 法:引导法 学 法:自主探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 谁能说一说长方体的特征?(长方体是由6个长方形围成的,相对的两个长方形完全相同,长方体的高有无数条。) 正方体呢? 谁能说一说我们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哪些知识? 二、新授 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学习一种新的立体图形:圆柱体,简称圆柱。 1、初步印象 同学们,请你们用眼睛看,用手摸,说一说圆柱与长方体的有什么不同? (圆柱是由2个圆,1个曲面围成的。) 2、小组研究:圆柱的这些面有什么特征呢?面与面之间又有什么联系呢? 3、交流和汇报 (1)关于两个圆形得出:上下2个圆是完全相等的圆,它们都是圆柱的底面。 (2)关于曲面得出:它是圆柱的侧面,如果沿着高展开,可以得到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如果沿着斜线展开可以得到一个平行四边形。展开后的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柱的底面周长,长方形的宽相当于圆柱的高。 (3)关于圆柱的高: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圆柱的高。高有无数条。高有时也可用长、厚、深代替。 4、举例说明进一步明确特征 教师:既然大家对圆柱已有了进一步的了解,那么在生活中那些物体是圆柱呢? (学生举例,再让学生自己判断。当有一个学生说粉笔是圆柱时,教师可让学生进行讨论。) 5、运用知识进行判断 下面哪些图形是圆柱?哪些不是?说明理由。 6、制作圆柱 三、练习 四、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第3课时 圆柱的表面积 教学内容: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P5~6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能根据具体情境,灵活运用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问题,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过程与方法:通过想象、操作等活动,知道圆柱侧面展开后可以是一个长方形,加深对圆柱特征的认识,发展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结合具体情境和动手操作,探索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 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圆柱侧面展开图的多样性。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将展开图与圆柱体的各部分建立联系,并推导出圆柱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公式。 教 法:引导法 学 法: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教学用具:课件、圆柱体的瓶子、剪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起兴趣。 拿出圆柱体茶叶罐,谁能说说圆柱由哪几部分组成的? 想一想工人叔叔做这个茶叶罐是怎样下料的?(学生会说出做两个圆形的底面再加一个侧面)那么大家猜猜侧面是怎样做成的呢?(说说自己的猜想) 二、学习目标: 1、通过想象,操作活动,探究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能够灵活运用圆柱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自主学习,操作观察。(教材P5~P7页) 1、什么叫表面积?找找摸摸圆柱体的表面积。 2、看书自学,操作观察。 我的发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组内交流,导出圆柱表面积计算公式 圆柱侧面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圆柱表面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用S侧表示圆柱的侧面积,C表示底面周长,h表示高,那么: S侧= S表= 四、教师小结,明确公式。 五、合作探究,展示提升。 (1)已知圆柱底面半径和高。S表= 已知圆柱底面直径和高。S表= 已知圆柱底面周长和高。S表= (2)解决书上的例题。 侧面积: 底面积: 表面积: 答: 分组展示 1、填空 圆柱的侧面沿着高展开可能是(   )形,也可能是(    )形。第二种 情况是因为(             ) 2、要求一个圆柱的表面积,一般需要知道哪些条件(           ) 3、教材第六页试一试。 六、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圆柱体的表面积 圆柱的侧面积 = 底面周长×高 → S侧= 长方形 面积 = 长 × 宽 圆柱的表面积 = 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积×2 课后反思: 第4课时 圆柱体侧面积和表面积练习 教学内容: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P7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进一步理解圆柱体侧面积和表面积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掌握求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方法,并能运用到实际中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结合具体情境和动手操作,探索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 教学重点:掌握求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方法,并能运用到实际中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圆柱表面积的实际应用。 教 法:引导法 学 法:自主探究 练习法 教学过程: 一、实际应用 1、 2、 3、 二、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第5课时 圆柱的体积 教学内容: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P8~9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通过切割圆柱体,拼成近似的长方体,从而推导出圆柱的体积公式这一教学过程,向学生渗透转化思想。 过程与方法:通过圆柱体体积公式的推导,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理解圆柱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计算公式;会运用公式计算圆柱的体积。 教学重点:圆柱体体积的计算 教学难点:圆柱体体积公式的推导 教 法:引导法 学 法:自主探究 教学用具:圆柱体学具、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新 1.求下面各圆的面积(回答)。 (1)r=1厘米;    (2)d=4分米;    2.想一想:学习计算圆的面积时,是怎样得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指出:把一个圆等分成若干等份,可以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就是圆的面积。 3.提问:什么叫体积?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 4.已知长方体的底面积s和高h,怎样计算长方体的体积?(板书: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二、出示学习目标 1、通过用切割拼合的方法借助长方体的体积公式推导出圆柱的体积公式,会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圆柱的体积和容积。 2、初步学会用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学生自主学习P8~10内容 我的发现:圆柱的底面是形,可以分成许多相等的形,然后再把圆柱按照这些扇形,沿切开,拼起来,就近似一个体。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所分的份数必须是偶数),拼起来的整个形体就越近似于一个体。 因此:圆柱体的体积= 如果用V表示圆柱的体积,用S表示圆柱的底面积,用h表示圆柱的高,圆柱的体积公式用字母表示为: 提示:在计算过程中,有的并不是直接给出圆柱的底面积,而是给出底面半径或直径,我们应先求出,再求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是:V= 或。 (一)实战练习: 已知一根柱子的底面半径为0.4米,高为5米。你能算出它的体积是多少吗? 总结:做本题应注意 知识点2:圆柱容积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二)想一想,论一论:(思考一分钟,然后将你的想法与大家分享) 1、一个圆柱形容器所能容纳的物体的体积,叫做这个圆柱的容积。 例如:圆柱形的水杯、水桶,它们装满水的体积,就是水杯、水桶的容积。因此圆柱容积的计算方法和的计算方法相同,即圆柱的容积= 。 2、一个圆柱体容器的体积和容积一样吗? 四、学生自主学习展示 五、小结 圆柱的体积是怎样推导出来的?计算圆柱的体积必须知道哪些条件? 审题。提问:你能独立完成这题吗?指名一同学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列式依据是什么?应注意哪些问题?最后结果用体积单位) 教学“试一试” 小结:求圆柱的体积,必须知道底面积和高。如果不知道底面积,只知道半径r,通过什么途径求出圆柱的体积?如果知道d呢?知道r、d,都要先求出底面积再求体积。 六、巩固练习:练习册练习 七、课堂小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圆柱的体积怎样计算,这个公式是怎样得到的?指出:这节课,我们通过转化,把圆柱体切拼转化成长方体,(在课题下板书:圆柱些长方体)得出了圆柱体的体积计算公式V=Sh。 八、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第6课时 圆柱体积的练习课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