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8
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
优质教案
有的
纪念
鲁迅
有感
优质
教案
课 题
28* 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
主备教师
【课前解析】
关注朗读:
这首现代诗对比强烈、形象鲜明、语言朴素、节奏明快,有着很强烈的情感倾向和浓浓的时代色彩。在朗读指导中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对比朗读,如:每一小节前后两句对比读;行为和结果的对比读;还有更加细化的第二小节第一句和第五小节第一句(以此类推)的对比读。朗读指导不能孤立地进行,要与理解课文有效结合起来,做到读中感悟,悟中促读,两者相辅相成,使学生从课文中受到感染和熏陶,在朗读时自然地表达出来,做到以情带声,以声传情。通过这种对比朗读,既能帮助学生体会诗歌的内涵,也能在潜移默化中学习对比的表达手法。
关注词句:
诗句中部分词句生动形象,朗读时通过关键字词想象画面,如“骑”“烂”“把名字刻入石头的/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等词句。
关注情感:
这首诗是著名诗人臧克家1949年在北京参加鲁迅先生逝世十三周年纪念活动时所作,歌颂了鲁迅先生为人民献身的美好品质和高贵精神。在教学中,重点指导学生体会这种高尚品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能借助本单元的课文和相关资料,感受鲁迅的人物形象。
【教学重点】
能借助本单元的课文和相关资料,感受鲁迅的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
能借助本单元的课文和相关资料,感受鲁迅的人物形象。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电子版教案
授课教师“二次备课”(手写)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教师导入:从课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同学们已经对鲁迅先生有了一定的认识。这节课,我们将走进著名诗人臧克家先生在1949年为纪念鲁迅先生逝世十三周年挥笔写下的经典诗篇《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去深入了解鲁迅先生。
2.教师板书课题: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学生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以谈话的形式导入,既是对前面学习的回顾,也是为了再次唤起学生对鲁迅这一人物形象的感知,为学习本课作好情感上的铺垫。)
二、了解作者(出示课件3)
教师过渡:下面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本诗的作者吧。
臧克家(1905-2004) 山东诸城人,中国现当代杰出诗人,著名作家、编辑家,忠诚的爱国主义者。他的主要作品有《烙印》《罪恶的黑手》《运河》《乱莠集》《从军行》《淮上吟》《随枣行》等。
三、背景资料(出示课件4)
教师过渡: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首诗的写作背景吧。
1936年10月19日,鲁迅先生逝世,国民党反动派血腥镇压人民,不允许人民悼念鲁迅先生。直到1949年,先生逝世十三周年纪念日,全国各地第一次公开地隆重纪念他。臧克家亲自参加了首都的纪念活动,目睹了人民群众纪念鲁迅的盛况,并瞻仰了鲁迅在北京的故居。他深切追忆了鲁迅为人民鞠躬尽瘁的一生,百感交集,于1949年11月1日写了《有的人》这首短诗。
四、初读课文(出示课件5)
教师提出要求:自由读诗歌,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提示:关注标点的停顿,关注诗行及诗节之间的停顿,读出诗歌语言的节奏感。)
学生根据要求自由读诗歌。
五、结合“学习提示”,明确学习任务(出示课件6)
教师提出要求: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节课的学习任务吧。
预设:有感情地读一读,结合本单元的课文和你查找的资料,说说鲁迅是一个怎样的人。
六、明确可借助的资料(出示课件7)
教师提出要求:我们一起来说一说可以借助哪些资料来学习这篇课文。
预设1:我们学过的课文及相关资料有《少年闰土》及补充的《故乡》(节选);《好的故事》及“阅读链接”;《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及社会背景、巴金《悼念鲁迅先生》。
预设2:我搜集到的其他资料还有关于《野草》,鲁迅的名言……
(设计意图:表格提示了资料类型及指向,同时留有学生自主补充的空间,明确可借助的资料为深入分析诗歌内容作好铺垫,也体现了本单元的语文要素。)
七、明确诗歌中的两种“有的人”
1.(出示课件8)教师提出问题:诗歌写了哪两种人?这两种人的人生观有何不同?
(出示课件9)预设1:“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这种虽生犹死的人是压迫人民,作威作福的人。
教师板书:有的人 虽生犹死
预设2:“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这种人虽死犹生,是为人民着想,为人民利益而奋斗的人。
教师板书:有的人 虽死犹生
2.教师引导学生明确,第2—4节写了这两种人不同的人生观,第5—7节写了两种人不同的结局。两种人生观与两种不同的结局是对应关系,这首诗采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
3.(1)(出示课件10)人民对这两种人的态度分别是怎样的?请圈画相关内容,并作简单批注。
(2)学生阅读课文,圈画相关内容并作简单批注。
(3)汇报交流
(出示课件11)预设1:压迫人民,作威作福的人“人民把他摔垮”,人民对他们的态度是憎恶痛恨的。
教师板书:憎恶痛恨
预设2:为人民着想,为人民利益而奋斗的人“人民永远记住他”“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人民对他们的态度是热爱赞美的。
教师板书:热爱赞美
八、借助资料,自主探究,感受鲁迅形象
1.(1)(出示课件12)教师提出合作探究要求:本诗的诗题叫“有的人”,如果没有副标题和学习提示,你能借助资料,读出其中一种人就是指鲁迅先生这样的人吗?从哪里读出来的?
(2)学生小组合作解决问题,教师巡视指导。
(3)汇报交流
①(出示课件13)
² 有的人
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预设:这句诗让我想到了鲁迅《自嘲》中的诗句“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还有鲁迅的名言“我好像一只牛,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牛奶,血”。从这句诗中我们可以体会到鲁迅一心为民,甘愿为民牺牲的精神。
②(出示课件14)
² 有的人
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
预设:这句诗让我想起了鲁迅的散文诗集的名字《野草》;我还想到了鲁迅的名言“我好像一只牛,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牛奶,血”。从这句诗中我们可以体会到鲁迅一心为民,甘愿为民牺牲的精神。
③(出示课件15)
² 有的人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
预设:这句诗让我想起了课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鲁迅救助车夫、关心女佣的事例;鲁迅在《这也是生活》中有这样一句话“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从这句诗中我们可以体会到鲁迅关心劳苦大众,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
④(出示课件16)
² 给人民作牛马的
人民永远记住他!
预设:这句诗让我想到了《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开头内容体现人民对他的爱戴;还有巴金的文章《悼念鲁迅先生》体现了对鲁迅的怀念和崇敬。
2.补充资料
(1)(出示课件17)毛泽东评价鲁迅:
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宝贵的性格。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就是新生命的方向。
(2)(出示课件18)叶圣陶评价鲁迅:
与其说鲁迅先生的精神不死,不如说鲁迅先生的精神正在发芽滋长,播散到大众的心里。
3.(出示课件19)教师提出要求:请结合下表说说你对鲁迅的了解。
预设:鲁迅甘愿为民牺牲,憎恶黑暗社会,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
4.朗读诗歌(出示课件20)
学生根据教师要求:伴随音乐,结合自己的理解朗读本诗,运用适当的语气、语调,表达出自己对鲁迅先生的情感。
5.(出示课件21)教师提出问题:这首诗不仅赞美了鲁迅先生,更是赞美了像鲁迅先生一样的人,你读完这首诗想到了谁?
预设1:我想到了为我们今天幸福生活而浴血奋战的革命前辈。
预设2:我想到了为“两弹一星”事业作出贡献的人们。
预设3:我想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雷锋。
预设4:我想到了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的焦裕禄。
教师总结:像鲁迅先生一样为人民着想,为人民利益而奋斗的人还有很多,我们一定要向他们学习,做正直的有价值的人。
九、主题概括,拓展延伸
1.主题概括(出示课件23)
《有的人》是臧克家为纪念鲁迅先生逝世十三周年而写的,这首诗不仅表达了对鲁迅的怀念,而且通过两种“有的人”的对比,批判了那些“骑在人民头上”的统治者和压迫者,热情歌颂了鲁迅先生为人民无私奉献的可贵精神,号召人们向鲁迅先生学习,做真正有价值的人。
2.拓展延伸(出示课件24)
某 人
[印度]泰戈尔
你的天性是忘掉自己
我们心中却把你牢记
你总是爱把自己隐匿
我们的爱戴使你发射光芒
你把发自心灵的光芒
带给那黑暗的东西
你从不寻求名声和崇拜
可是爱之神发现了你
十、课堂演练,布置作业
1.课堂演练(出示课件25)
2.课后作业(出示课件26)
阅读鲁迅先生的作品,如《阿长与<山海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五猖会》等。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有的人》是诗人臧克家为纪念鲁迅先生逝世13周年而作的。诗歌语言朴素,感情深沉,蕴涵着丰富的人生哲理,热情歌颂了鲁迅先生为人民无私奉献的可贵精神,并号召人们做真正的有价值的人。这对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有着深刻的教育意义。
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领悟到课文的深刻内涵,感情受到触动。最后我决定通过对比朗读去让学生感受两种完全不同的人的行为及他们的不同的结果,从而进一步感受鲁迅先生的爱憎和人生理想。
对比是这首诗的主要写法,诗中举出了完全对立的两种人加以对比。于是,我紧紧抓住这一点,引导学生对比学习,我在朗读指导中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对比朗读。通过这种对比朗读,既能帮助学生体会诗歌的内蕴,也能在潜移默化中学习对比的表达手法。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感悟自然也得到了提升。这样以读代教,让学生在读中品味,读中感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诗中有许多句子都与鲁迅的人品和文章有联系。如读到“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时,很自然地就会想到鲁迅的名言“俯首甘为孺子牛”;读到“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也会联想到鲁迅的著名散文《野草》。这样加深对诗句意思的理解和体会。
不过,我在教学这篇课文时,略读课文的教学特点没有得到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