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6 狼牙山五壮士 优质教案.doc
下载文档

ID:2767814

大小:343.50KB

页数:11页

格式:DOC

时间:2024-01-01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狼牙山五壮士 优质教案 狼牙山五 壮士 优质 教案
课 题 6 狼牙山五壮士 主备教师 【课前解析】 关注文本:《狼牙山五壮士》这篇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敌人集中兵力大举进犯晋察冀根据地,八路军某部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马宝玉、葛振林、宋学义、胡德林和胡福才,为了掩护群众和主力部队安全转移,诱敌上山,痛歼敌人,最后壮烈地跳下悬崖的故事,表现了这五位壮士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勇于牺牲的精神。 关注背景:本单元选取的课文均为革命题材,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有一定距离,要让学生真正理解文章的内容和情感,将学生带入战火硝烟的战争年代。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开始进犯中国领土。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日本帝国主义大举进入中国,在中国的土地上,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中国人民不屈不挠,奋起抗战。1945年,日本侵华战争以中国的胜利而告终。抗战期间,无数次残酷的战斗让中华儿女铭记于心。 关注读写之间的联系: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文章是怎样点面结合写场面的”,旨在体会文章在写场面时,既注意整体面貌的勾勒,也注意局部细节的刻画,感受二者是如何有机结合的。《狼牙山五壮士》中,既有对五壮士群体形象的描写,也有对每个人的细致刻画。 关注插图:课文插图是当代画家詹建俊的油画作品,描绘的是五壮士在寡不敌众的形势下,据险抵抗,直至弹尽援绝,毅然砸枪跳崖的英勇场面。这幅画把人物和太行山连为一体,具有纪念碑式的效果。画中五位壮士的姿势威武雄壮,表情严峻果敢,与课文的文字描述相互交融,让人感受到壮士们宁死不屈的爱国精神。 【教学目标】 1.会写“寇、副”等15个字,会写“日寇、奋战”等20个词语。 2.结合重点语句,感受五位壮士的英雄气概。 3.体会课文既关注群体,又聚焦个体的写法。 【教学重点】 结合重点语句,感受五位壮士的英雄气概。 【教学难点】 体会课文既关注群体,又聚焦个体的写法。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电子版教案 授课教师“二次备课”(手写)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写本课的1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有关词语。 2.初步了解狼牙山五壮士痛歼敌寇、壮烈牺牲的英雄事迹。 3.厘清文章脉络,并重点学习“接受任务”和“痛击敌人”部分。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情境导入,介绍狼牙山(出示课件3) 狼牙山位于河北省易县西南,北临易水。海拔1105米,上有大联陀、小鬼脸、阎王鼻子、天梯、棋盘陀五个山峰。形势险要,状如狼牙,故名狼牙山。1941年抗日战争时,八路军五壮士同日本侵略者在此英勇战斗。主峰棋盘陀上建有狼牙山五勇士纪念塔。 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狼牙山五壮士》这篇课文,一起去感受五位壮士英勇顽强、宁死不屈的革命精神。 3.板书课题:狼牙山五壮士,学生齐读课题。 二、介绍背景(出示课件4) 1941年,日本侵略者对华北根据地进行大规模扫荡,包围了八路军晋察冀军区及当地群众,军区命令一分区一团七连担任掩护军区和群众转移的任务,七连经过顽强抵抗,转移了日本侵略者的注意。七连最后留下六班掩护,为了争取主力和群众撤退的时间,这个班将日本侵略者主力引向狼牙山主峰棋盘陀,与四面包围的日本侵略者进行激战。 三、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初读课文(出示课件5) (1)教师提出要求:快速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说出五位壮士的名字。 (2)学生快速读课文,勾画相关内容。 (3)学生回答:马宝玉、葛振林、宋学义、胡德林和胡福才。 2.学习字词 (1)(出示课件6)出示词语: 日寇 奋战 险要 悬崖 攀登 山涧 崎岖 雹子 屹立 抡胳膊 晋察冀 手榴弹 绷着脸 全神贯注 斩钉截铁 热血沸腾 居高临下 粉身碎骨 惊天动地 指名读词语,同学间相互注意纠正字音。 (2)(出示课件7)学生明确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教师引导学生关注容易写错的字,让学生相互提醒容易写错的部件和笔画。 (出示课件8)重点指导“寇”字的书写:这个字包括三个部件,注意下半部分“元”字包住的小部件不要写错,部件上面的横左边不要出头。 (出示课件9)重点指导“贯”字的书写:上半部分的部件,里面是一竖,书写时不要写成上下两点。书写时要注意上半部分的笔顺。 四、再读课文,厘清结构,归纳主要内容 1.厘清结构 (1)(出示课件10)教师提出要求:默读课文,用概括小标题的方式梳理文章的层次。 (2)学生默读课文,尝试用小标题梳理文章的层次。 (3)(出示课件11)学生交流汇报:接受任务(第1自然段) 痛击敌人(第2自然段) 引上绝路(第3自然段) 顶峰歼敌(第4、5自然段) 英勇跳崖(第6—9自然段) 教师板书:接受任务 痛击敌人 引上绝路 顶峰歼敌 英勇跳崖 2.归纳主要内容(出示课件12) (1)教师提出要求:请根据小标题的提示,连起来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生根据小标题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预设:本文主要描写了八路军某部七连六班的五位战士接受了掩护连队主力及群众的撤退转移的任务,在完成拖住敌人的任务后,为了不让敌人追上部队,将敌人引上绝路继续顶峰歼敌,最后英勇跳崖的故事。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运用小标题概括内容,厘清文章脉络,培养整体把握课文的能力。) 五、学习“接受任务”部分,了解背景 1.(出示课件13) 朗读第1自然段,了解故事背景。 2.学生朗读课文,并圈画相关内容。 3.汇报交流 预设:通过“日寇集中兵力,向我晋察冀根据地大举进犯”这句话,可以知道敌我力量悬殊。 4.(出示课件14)让学生了解晋察冀根据地和游击战争。 (1)晋察冀根据地 晋察冀根据地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之一。地处同蒲路以东,正太、石德路以北,张家口、多伦、宁城、锦州一线以南,东临渤海,以山西东北部和河北的冀中、冀东为主。区内除冀中大平原外,大多是山岳地带。 (2)游击战争 游击战争是非正规作战。以袭击为主要手段,具有高度的流动性、灵活性、主动性、进攻性和速决性,并能广泛动员群众投入战争。游击战的精髓是敌进我退,敌退我进,敌疲我打,敌逃我追。 (设计意图:课文中的故事离学生生活的年代比较久远,增加补充资料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本文内容。) 六、学习“痛击敌人”部分,关注人物描写及点面结合的写法 1.关注人物描写 (1)(出示课件15)教师出示自主学习要求: ①默读第2自然段,用“ ”画出具体描写五位战士痛击敌人的句子。 ②圈一圈句子中描写人物动作、神态的词语。 (2)学生默读第2自然段,圈画相关内容,教师巡视指导。 (3)汇报交流 (出示课件16)预设1:在“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让敌人走近了,才下命令狠狠地打。副班长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一声,好像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的满腔怒火。战士宋学义扔手榴弹总要把胳膊抡一个圈,好使出浑身的力气。胡德林和胡福才这两个小战士把脸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这句话中,“指挥战斗、狠狠地打、大吼一声、抡一个圈、瞄准敌人射击”是动作描写。 预设2:在这句话中“沉着、满腔怒火、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是神态描写。 预设3:这些描写表现了五位战士对敌人的痛恨和完成任务的决心。 2.关注“点面结合”的写法 (1)了解“点面结合”的含义(出示课件17) ①教师引导学生明确:“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让敌人走近了,才下命令狠狠地打。副班长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一声,好像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的满腔怒火。战士宋学义扔手榴弹总要把胳膊抡一个圈,好使出浑身的力气。胡德林和胡福才这两个小战士把脸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这句话属于点的描写。 ②教师引导学生明确:“为了拖住敌人,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一边痛击追上来的敌人,一边有计划地把大批敌人引上了狼牙山。他们利用险要的地形,把冲上来的敌人一次又一次地打了下去”这句话属于面的描写。 ③教师总结:这种既关注群体,又聚焦个体的写法叫作“点面结合”。 (2)了解“点面结合”写法的好处(出示课件18) 教师提出问题:课文第2自然段运用了“点面结合”的写法,想一想: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预设:这样写既让我们感受到五位战士作为一个战斗群体的团结勇敢,又能感受到每一个战士的英勇顽强,塑造了令人印象深刻的抗日英雄个体和群体形象。 (设计意图:“点面结合”的写法是本课教学的难点,文中既有对群体形象的勾勒,又有对个体动作、神态的刻画,让学生体会到点面结合的写法有层次感和画面感。) 七、课堂演练(出示课件19、20)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结合重点语句,感受五位壮士的英雄气概。 2.继续深入学习“点面结合”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出示课件22)教师提出问题:本文第2自然段运用了哪种写法?运用这种写法有什么好处? 学生回答:运用了“点面结合”的写法,运用这种写法既有整体感又凸显人物特点。 (出示课件23)教师组织学生齐读第2自然段,再次感受五位战士的英勇善战。 二、深入学习“点面结合”的写法 1.(1)(出示课件24)教师提出自主学习要求:默读第3—9自然段,找到运用“点面结合”的方法写场面的地方。 (2)学生默读第3—9自然段,圈画相关内容,教师巡视指导。 (3)汇报交流(出示课件25) ①教师提出问题:哪些语句属于“点”的描写? 预设1:第3自然段中“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带头向棋盘陀走去”。 预设2:第4自然段中“班长马宝玉负伤了,子弹都打完了,只有胡福才手里还剩下一颗手榴弹。他刚要拧开盖子,马宝玉抢前一步。夺过手榴弹插在腰间,猛地举起一块大石头,大声喊道:‘同志们!用石头砸’”。 预设3:第5自然段中“马宝玉嗖的一声拔出手榴弹,拧开盖子,用尽全身气力扔向敌人”。 预设4:第6自然段中“班长马宝玉激动地说:‘同志们,我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 ’说罢,他把那支从敌人手里夺来的枪砸碎了,然后走到悬崖边上,像每次发起冲锋一样,第一个纵身跳下深谷”。 ②教师提出问题:哪些语句属于“面”的描写? 预设1:第4自然段中“五位壮士一面向顶峰攀登,一面依托大树和岩石向敌人射击。山路上又留下了许多具敌人的尸体。到了狼牙山顶峰,五位壮士居高临下,继续向紧跟在身后的敌人射击。不少敌人坠落山涧,粉身碎骨”。 预设2:第6自然段中“五位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眺望着群众和主力部队远去的方向。他们回头望望还在向上爬的敌人,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 预设3:第6自然段中“战士们也昂首挺胸,相继从悬崖往下跳。狼牙山上响起了他们壮烈豪迈的口号声”。 预设4:第7自然段“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预设5:第8自然段“中国共产党万岁”。 2.(出示课件26)第2自然段和第3—9自然段对“点”的描写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预设1:相同之处是都抓住了人物的特点进行描写。 预设2:对五个战士逐个进行了描写,是罗列多个点;对马宝玉的描写更具体,这是一点一面交织。 3.(1)(出示课件27)教师提出自主学习要求:默读第3—9自然段具体描写班长马宝玉的句子,圈画能表现人物特点的关键词,批注自己的体会。 (2)学生默读第3—9自然段,圈画相关内容,并作简单批注。 (3)探究交流 ①(出示课件28)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带头向棋盘陀走去。 预设:“斩钉截铁”和“走”体现了班长马宝玉的坚决果断和毫不犹豫。 ②(出示课件29)他刚要拧开盖子,马宝玉抢前一步,夺过手榴弹插在腰间,猛地举起一块大石头,大声喊道:“同志们!用石头砸!” 预设:“抢前一步、夺过、猛地举起、砸”体现了班长马宝玉身手敏捷、有勇有谋。 ③(出示课件30)马宝玉嗖的一声拔出手榴弹,拧开盖子,用尽全身气力扔向敌人。 预设: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