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加与减一
第三
单元
本单元主要的内容:“一共有多少”(认识加法的意义及5以内加法的计算);“还剩下多少”(认识减法的意义以及5以内减法的计算);“可爱的小猫”主要是通过连环画的形式,让学生体会并理解得数是0的计算过程;“猜数游戏”“背土豆”“跳绳”“可爱的企鹅”“小鸡吃食”这五个小板块主要是为了解决6~10的加减法问题;“乘车”的情境中有三个知识点:连加、连减与加减混合运算,这部分内容是对加减法运算的拓展。当然,由于数都在10以内,所以只要求直接写得数。对于两步以上的运算顺序与格式,将在后续的学习中再重点研究。此单元还包括练习一、练习二、做个加法表、做个减法表、整理与复习等内容。本单元主要知识点如下:
1. 认识加法的意义及5以内加法的计算。
2. 认识减法的意义以及5以内减法的计算。
3. 0的加减法。
4. 6~10的加减法。
5. 连加、连减与加减混合运算。
6. 做个加法表、做个减法表、整理与复习。
由于本单元教学的对象是刚入学的儿童,他们的认识与思维方式仍处于直观形象的阶段,所以说,如何处理好运算的抽象性与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的矛盾,是我们设计教学过程首先要考虑的问题。10以内数的加减法是小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为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使每个学生都能自觉地参与到课堂的学习活动之中,要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学过程创设情境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使他们产生喜欢学、有兴趣学的情感。
1. 初步感知数的计算与生活的联系。
2. 在具体的情境和活动中体会加减法的含义,提出并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3. 能正确熟练地计算10以内数的加减法,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
4. 在运算过程中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根据提供的情境,提出简单问题并进行计算。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创造机会,鼓励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有意识地将计算知识的学习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紧密结合起来。
2.能正确熟练地进行10以内数的计算,允许学生有差异。本单元是学生学习计算的开始,学生个人素质及生活环境的差异都有可能导致学生学习知识的程度有所不同,对此我们应该尊重学生的差异,逐步引导学生不断进步,缩小学生间的差距,增强每一个学生的求知欲,促使学生不断努力,让每一个学生在数学学习上获得尽可能的发展和进步。
1 一共有多少 1课时
2 还剩下多少 1课时
3 可爱的小猫 1课时
4 练习一 1课时
5 猜数游戏 1课时
6 背土豆 1课时
7 跳绳 1课时
8 可爱的企鹅 1课时
9 小鸡吃食 1课时
10 乘车 1课时
11 练习二 1课时
12 做个加法表 1课时
13 做个减法表 1课时
14 整理与复习(一) 1课时
15 整理与复习(二) 1课时
一共有多少(认识加法的意义及5以内加法的计算)。(教材第24~26页)
1.通过熟悉的情境和操作活动,体会加法的意义。经历把两部分合在一起抽象为加法运算的过程。
2. 认识“+”,会读加法算式,会根据直观图在加法算式中填数。
3. 激发学生学习加法计算的兴趣。
重点:学生亲身体验,利用身边的物体摆一摆、说一说,初步理解加法的含义。
难点:学生能够看图说图意并能正确列式计算。
铅笔,花片。
师:同学们,老师的左手有2支铅笔(板书:2),右手有3支铅笔(板书:3)。想一想,如果合在一起,一共有多少支铅笔?
学生可能会说:
•1、2、3、4、5,一共有5支铅笔。
•3之后是4、5,一共有5支铅笔。
师:同学们说得对,可以合起来一起从头开始数,也可以接着其中的一个数往后数,不管怎么数,都是一共有5支铅笔。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共有多少”这类问题的解决办法,看谁最聪明。(板书课题:一共有多少)
设计意图:从学生比较熟悉的数铅笔活动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观察、交流的机会,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好习惯和语言表达能力,也为后面解决问题做准备。
1. 认识加法。
师:现在请同学们用花片摆一摆,告诉大家你是怎么知道一共有多少支铅笔的。(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摆法,关注学生有几种摆法)
师:谁愿意把你的摆法和同学们交流一下。
学生可能会有以下几种摆法:
•先摆3个红色的花片,再摆2个黄色的花片,合起来是5个。
•先摆2个黄色的花片,再摆3个红色的花片,合起来是5个。
……
(学生也可能用别的颜色去摆,只要意思对,教师就要给予鼓励。)
师:同学们做得很好,3个红色的花片、2个黄色的花片合起来是5个花片,可以写成一个加法算式。(教师边板书边说)
3+2=5
︙
加号
师:这个符号叫作加号,表示合起来的意思。这个算式应该这样读:3加2等于5。
2. 看图画一画。
师:熊猫可是我们国家的国宝,最喜欢吃竹子了。同学们看,图中的熊猫在干什么?(课件出示:教材第24页插图)
生1:有3只熊猫在吃竹子。
生2:有2只熊猫在玩皮球。
师:除了可以用花片摆一摆帮助我们计算,我们还可以画自己喜欢的图形帮助我们计算。3只吃竹子的熊猫,我们就可以先画3个圆,2只玩皮球的熊猫,就再画2个圆,合起来一共就是5个圆。同学们试试写出加法算式。
学生尝试写算式,教师巡视指导。
师:谁愿意把自己写的算式读给大家听?老师帮你写在黑板上。
(给学生充足的机会锻炼,多鼓励表扬。)
设计意图:交流活动既是学生展示自己学习成果的机会,更是体会加法的意义的重要过程,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3. 摆一摆,算一算。
(1)师:同学们打开教材,看第24页最下面的习题,先摆一摆,再算一算。
学生可以直接看图写出得数,程度稍慢一些的学生可以让他们先用花片摆一摆,再进行计算。(也可以画出图形后再数一数)
(2)指导学生看懂教材第25页“试一试”习题的图意,并说一说,然后让学生自己写出加法算式,交流结果。(如果学生出现把4辆汽车和1个交警加起来的错误,教师要及时纠正,强调加法一定要把同类的东西加起来。)
(3)师:谁能告诉大家你觉得“1+4=5”这个加法算式可以表示什么呢?
学生可能会说:
•可以表示1个手指加4个手指,合起来是5个手指。
•可以表示1个大人与4个孩子合起来,就是5个人。
……
师:说说在这几幅图中,这个算式表示什么。(课件出示:教材第25页“说一说”插图)
(表示1朵花和4朵花合起来,是5朵花;表示1只大母鸡和4只小鸡合起来,一共有5只鸡;表示1个篮球和4个足球合起来,一共有5个球;表示先画了1个圆,又画了4个圆,一共有5个圆。)
师:总之,加法算式就是表示把两部分数合起来成为一个数的计算过程。
设计意图:这是对本节课技能目标实现程度的考查,让学生再次感受两个数合在一起用加法的过程,更深入地理解加法的含义。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知道了解决“一共有多少”这类问题,就是把两部分数合起来成为一个数,要用加法算式计算。下课之后用你们充满智慧的双眼去观察,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例子,看谁发现得最多。
一共有多少
3+2=5
︙
加号
读作:3加2等于5
1. 把学生已有的两个数合起来的经验与“一共”联系起来,为认识加法作铺垫。在学生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引出加法,促使学生体会到计算的必要性。在生活情境的支持下,更能顺利地建立“3+2=5”的数学模型,有利于学生理解加法的实际意义。
2. 由摆花片到实物图,再到看情境图,是学生认识方式的提高,因为能否看懂图意,直接关系到能否列出加法算式。用多种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加法的意义,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善于发现和解决身边的问题,激发他们主动探索数学奥秘的欲望。
A类
1. 帮小鸟送信。
(考查知识点:5以内加法的计算;能力要求:能够掌握5以内加法的计算。)
2. 在
里写上得数,并照样子连线。
1+2=
2+2=
2+3=
1+3=
3+0=
3+2=
(考查知识点:5以内加法的计算;能力要求:能够熟练地计算5以内的加法。)
B类
在
里填上“>”“<”或“=”。
2+1
2 3+2
4 4
2+2 2+3
4+1
1+1
2+1 4+1
4 1+1
3 3
4+1
(考查知识点:5以内加法的计算及5以内数的大小比较;能力要求:具备一定的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1.
2.
1+2=3
2+2=4
2+3=5
1+3=4
3+0=3
3+2=5
B类:> > = = < > < <
教材习题
教材第25页“练一练”:
1. 2+3=5或3+2=5 2+2=4 4+1=5或1+4=5
2. 5 2+3=5或3+2=5
3. 3+1=4或1+3=4 3+2=5或2+3=5
4. 原来有3只小兔子,又来了2只小兔子,一共有5只小兔子。有2个小铃铛,再加上3个小铃铛,一共有5个小铃铛。画了2个圆,又画了3个圆,一共画了5个圆。
5. 3+2=5或2+3=5 1+2=3或2+1=3
6.
每次多2个。
7. 答案不唯一,如:
1+2=3 左边盘子里有1个梨,右边盘子里有2个梨,一共有3个梨。
2+1=3 沙发上坐着2个大人在看电视,又来了1个小孩子,一共有3个人。
3+2=5 桌子边有3个凳子,远处还有2个凳子,一共有5个凳子。
4+1=5 窗台左边有4盆花,右边有1盆花,一共有5盆花。
……
还剩下多少(减法的认识)。(教材第27~29页)
1.学生通过身边熟悉的情境和操作活动,体会减法的意义。
2. 认识“-”,会读减法算式,会计算5以内的减法。
3. 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数学游戏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重点:通过情境教学,体会减法的含义,能正确口算5以内的减法。
难点: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课件,纸牌,花片。
师:同学们,你们看,老师手里拿着几张纸牌,我闭上眼睛,你随便拿走几张,我都能猜出来,你们信吗?谁想试一试?
找一两名学生抽纸牌。
师:你们知道老师为什么猜得这么准吗?
如果学生说不知道,教师鼓励。
师:其实很简单,上完这节课,你们就都和老师一样聪明了。
如果学生说知道,教师就说:“你说一说老师是怎么知道的。”
学生可能会说:老师手里有几张纸牌自己知道,同学抽走后,老师一看手里剩下几张纸牌,就能算出来了。
师:说得很对。老师就是这样算出来的。下面大家一起来帮果园里的两个小朋友解决一下树上还剩几个苹果的问题,你就知道计算的方法了。这就是我们今天要一起探讨的问题。(板书课题:还剩下多少)
设计意图:根据学生对“有趣、好玩、新奇”的事物感兴趣的特点,用猜纸牌张数做游戏的形式开始新课的学习,容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探索的愿望。
1. 认识减法。
(1)师:现在我们已经来到了美丽的果园里,树上原来有5个苹果,掉下来2个,这时候你最想知道的问题是什么?
生:树上还剩下多少个苹果呢?
师:对,老师也特别想知道还剩下多少。请你用花片摆一摆,告诉大家你是怎么想的。
教师巡视,关注学生的摆法。
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知道树上还剩下多少个苹果的?你是怎么摆花片的?
学生可能会说:
•我从图中的树上数了数,1、2、3,还剩下3个苹果。
•我是先摆出了5个花片,拿走2个,还剩下3个花片。
•我是先把5个花片放在一起,然后拿走2个,还有3个。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你们知道吗?除了这种摆花片的方法,还有其他的方法帮助我们解决这个问题,如用画图的方法。
一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