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三课时加法结合律.doc
下载文档

ID:2767166

大小:140.50KB

页数:4页

格式:DOC

时间:2024-01-01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第三课时 加法结合律 第三 课时 加法 结合律
第四单元 运算律 第三课时 加法结合律 教学内容: 教材第52-53页。 教学目标:      1、经历加法结合律的探索过程,会用字母表示加法结合律,培养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2、能够运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对一些算式进行简便运算,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发展数感。  教学重点: 能够运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对一些算式进行简便运算。  教学难点:  经历加法结合律的探索过程,会用字母表示加法结合律,培养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PPT课件。  教学方法:  本节课主要采用观察法、举例法、归纳法等教学方法,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重要的学习方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加法交换律,知道了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那么加法还有没有其他规律性的知识?这些知识又有什么作用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设计意图:带着疑问进入课堂,引发思考,强调了由旧知入新知、举一反三的作用。】 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1. 由题入手,引出猜想。 课件出示准备题:(4+8)+6、4+(8+6),学生计算出得数。 比较两式题的异同。 再看这题,19+62+38和19+(63+38),得数会相同吗?(相同) 我们来猜猜刚才的两个例子说明了什么? 教师适当引导。用文字概括出结合律。 猜想是从准备题中归纳出来的,是否正确,还有待于我们去验证它。 2. 验证猜想,形成规律。 (1)要验证我们的猜想是否正确,可以通过计算其他式题来证明。 女生完成:3024+(73+6) (13+8)+5 男生完成:(3024+73)+6 13+(8+5) 汇报答案:得数相同,符合猜想。 (2)上述两题符合猜想,可能是偶然。请同学们自己来动手,找一找符合猜想的式题。 学生自由举例,小组交流结果。汇报结果,找到许多式题符合猜想。 (3)能证明猜想正确,还有我们身边的一些生活实例(课件出示:教材第52页例2)。 果园里有桃30个,梨40个,苹果50个,一共有多少个? 老师进一步启发:以上几个加法算式,每个算式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各表示什么意义呢? 学生讨论交流。 你们能根据这三个等式的运算顺序和计算结果,说出它们的计算规律吗?(先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再全班交流。) 在加法中,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与第三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与第一个数相加,它们的和不变。 3.得出结论,板书课题。 这个计算规律在加法中叫“加法结合律”(板书)。这样的计算规律,你们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出来吗? (甲数+乙数)+丙数=甲数+(乙数+丙数) (△+○)+☆=△+(○+☆) (a+b)+c=a+(b+c) 同学们思考一下,加法结合律在计算中有什么作用? 三个数相加,先加其中的两个数,可以凑成整十、整百……使计算简便。 运用加法结合律,能使计算既简便又正确。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猜想,用质疑引导思考,为得出结论作好铺垫,让学生收获求知的喜悦。】 三、反馈练习,落实应用  1、怎样计算简便?想一想,算一算。   57+288+43=       让学生独立计算,然后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2、练一练:  第1题鼓励学生结合具体的客观存在,感受运算律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第2题侧重让学生体会算式的等值变形。   第3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算法,提高运算能力。      第4题是对加法结合律的拓展应用,体会运算律的广泛性。      五、 课堂总结: 同学们掌握得非常到位,把上节所学的交换律和这节所学的结合律综合运用,是简便计算的重要途径。 板书设计:                       加法结合律 (a+b)+c=a+(b+c)  57+288+43        57+288+43 =(57+43)+288 =288+(57+43) =100+288 =288+100 =388 =388 教学反思:  教学中我安排了三个层次:首先学生在观察等式、初步感知等式特征的基础上模仿写等式,在模仿中逐步明确特征;然后在观察比较中概括特征,引发学生由几个例子的共同特征联想到是否具有普遍性,从而得到猜想:是不是所有的三个数相加,都具有这样的特征;最后通过学生大量的举例,验证猜想,得出规律。学生的独立举例是很有限的,我通过让学生小组交流、全班交流,达到资源共享。注意渗透数学的学习方法,让学生踏踏实实地经历了“列式计算——观察思考——猜测验证——得出结论”这一数学知识研究的基本过程。学生自己想,自己说,自己举例,自己得出规律,积极主动的探究活动贯穿始终,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4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