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港口集装箱码头现状分析.doc
下载文档

ID:2761413

大小:27.50KB

页数:7页

格式:DOC

时间:2023-12-30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港口 集装箱码头 现状 分析
港口集装箱码头现状分析 20多年来,我国专业化集装箱码头建设,经历了跨越式过程,目前已发展有20多个集装箱枢纽港。各港腹地有较稳定的货运量和充足的适箱货;腹地内中转运输设施和场站基本形成,港口集装箱集疏运效率提高;各港充分利用水域资源和自然环境条件,合理布置集装箱码头岸线,满足了船舶作业要求;港口信息化水平有所提高,EDI网络在各大集装箱港口已经建立。我国集装箱码头建设的特点是:  l)我国经济和对外贸易结构调整对集装箱运输产生巨大影响。“九五”期间利用外资建港,引进先进的装卸设备,提高了集装箱码头装卸效率,加速了港口专业化和现代化进程。  2)随着集装箱运输全球一体化和船舶大型化发展,我国众多集装箱码头建设规模、高效先进的设备和流转运输效率及科学管理水平已呈高速增长的良性循环状态。  3)近年来,我国新建和改造的集装箱码头大多采取长顺岸、宽突堤、多泊位、大纵深的总平面布置。  4)各港注重加强装卸设备和装卸技术的先进性。集装箱装卸设备逐年更新换代,装卸工艺机械化程度逐年提高,设备种类和系统配套逐步完善。 5)港口信息化管理水平提高,各大港集装箱码头装卸公司与航运公司、口岸、海关等各单位实施集装箱电子数据交换,提高了作业速度,简化了联检手续。  6)目前我国集装箱码头正向多元化功能发展,即以港口为平台和载体建设临港出口加工区、集装箱保税区、集装箱物流中心、集装箱中转站等,多方面开拓了具有集疏运功能的新领域和新市场,扩大了港口综合管理业务,提高了运营服务水平。  前景展望   面对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集装箱港口的开发与建设一定要把握世纪之初的历史机遇,乘势前进,以全新的态势实现历史性跨越。  l)根据我国经济和内外贸发展总趋势,集装箱枢纽港战略将成为“十五”期间港口发展的重要举措。我国未来10年,随着全球航线调整,将努力实施航运强国战略。根据港口经济腹地和西部大开发运输载荷中心化和干支线协调网络化的形成,在南北方将加大力度重点建设国际集装箱主干线枢纽港,增加建设15-17米集装箱深水泊位。主干线各港积极与国际航运公司合作,提高班轮航线密度,尽快将经营的主流船型从4000TEU向6000TEU发展,并规划和研究建设7000-9000TEU集装箱的码头;各港将大力提高科学管埋水平,力争5-10年内每个集装箱泊位年吞吐量达到30-50万TEU。  2)发展外贸海上运输的同时,还将大力发展我国支线和内贸运输。重点开发长江和珠江水系港口,经营主流船型向2000-3000TEU发展。码头年通过能力将达到15-20万TEU,提高内河港口的经济效益。  3)提高港口集装箱装卸设备技术水平是推动港口产业发展的主要动力。集装箱装卸桥以适应第五代和第六代集装箱船装卸作业为主,装卸效率提高到单台年15-20万TEU;堆场装卸设备除轮胎式龙门起重机外,将开发轨道式龙门起重机、跨运车和正面吊机等;着手研造堆输立体化和自动化等具有高科技水平的装卸存贮一体化设施;全面实施计算机网络及电子数据交换信息化。 4)随着我国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大量物资需要用集装箱进行长距离、大运量、高密度集疏运。因此今后将大力发展水公联运、水铁联运和江海公铁多式联运,建立以港口为中心,以航运和陆运为依托,以现代化科学管理为手段实现“门到门”运输要求的全球一体化物流网络系统。  问题和建言   近10年,我国国际集装箱运输和专业码头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绩,港口集装箱码头运营兴旺发达,但也面临着许多急待解决的问题。  l)全国各港总体布局规划修编工作滞后。按照交通部发布的《港口总体布局规划编制办法》意见,我国各港的总体规划在其建设过程中都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但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战略性调整,西部大开发的提出和加入WTO,最突出的是国际集装箱运输市场面临着海运船舶大型化和超大型专业化集装箱码头建设的激烈竞争。历经十年左右的港口总体布局规划已不适应内外环境的变化及集装箱运输全球一体化的功能要求。  2)盲目追求大水深泊位数量。集装箱码头建设规模与其功能定位有关,确定作为集装箱枢纽港建设15米以上大水深泊位主要由如下条件决定:  ①集装箱枢纽港分为全球和区域中转枢纽港,港口功能定位等级不同,其建设规模应有差异;  ②集装箱枢纽港所在地理位置优越,具有国际集装箱航运公司经营的全球或区域班轮航线,近、中、远洋运输兼备,陆运物流场站网络系统完善;  ③具有远洋深水集装箱干线泊位和近海支线喂给泊位,大、中、小泊位数量配比合理;  ④港口经济腹地工农业发达,内外贸繁荣,并有大量的转口贸易;  ⑤具有完备的信息系统和科学的管理水平。  按照上述条件衡量,一些港口的外部环境很不适应,一是港口全球性或区域性主干航线还未形成;二是全球14米满载吃水、5万t级以上集装箱船源明显不足;三是外贸中远洋箱量和转口贸易箱量不足;四是陆域经济腹地运输网络还不完善。因此形成大多数小于15m水深的集装箱泊位通过能力没有完全发挥出来,同时还在继续建设15米以上大水深泊位的局面。另外,从各现有集装箱码头营运情况看,主要是配置集装箱装卸桥台数少且利用率不高。建议各港采取改造与新建相结合的建设方针,先将水深较浅的杂货泊位或多用途泊位改造成为较深的集装箱泊位;配足装卸桥和堆场设备台数,挖掘原有码头潜力后再按预测缺口建一定规模的集装箱码头。关于大水深泊位的建设,要根据各港的条件适当控制,避免建成后长期无大船靠泊作业,造成投资的严重浪费。  3)个别港口无限扩大陆域纵深。随着集装箱船舶大型化和载箱能力的提高,集装箱码头岸线长度和陆域占地总面积也相应增加。集装箱码头占地总面积与船舶在港一次性单船装卸箱数、船舶靠泊艘数、集装箱年吞吐能力、堆场装卸工艺方式、到港集装箱平均堆存天数、堆场堆存层数及堆场容量利用率等有关,还与码头前沿作业带宽度及后方辅助作业区宽度有关。按照港口总平面设计规范最低限度要求,集装箱堆场宽不宜小于400m,加上码头前沿作业带45米及后方辅助作业区150m,陆域纵深不宜低于600米;对于高限超大型集装箱码头最终吞吐能力估计达到100万TEU时,堆场宽度为620米左右,加上前方作业带80米和后方作业带250米,陆域纵深最大不超过1000m。纵观世界主要集装箱港口如韩国、日本、欧洲各国陆域纵深大多为600-1000m,但从目前我国集装箱码头建设情况看,个别码头高达1200多米纵深,并逐渐被其他港口效仿,还大有突破的可能性,应引起有关方面的注意。  4)堆场装卸工艺作业方式单一。我国主要集装箱大港,如上海港、深圳港、青岛港、天津港、大连港、宁波港和广州港等堆场设备大多采用轮胎式龙门起重机。近20年来,这种作业方式虽然取得了丰富的使用和管理经验,但其他作业方式如跨运车方式、轨道式龙门起重方式、正面吊方式和叉车方式,或上述两种设备混合作业等都有其可取的优越性。目前我国集装箱枢纽港十几个,大、中、小泊位200多个,集装箱堆场装卸设备不能单一发展,应根据各港的条件,采取多种方式进行作业,发挥各自的优势,繁荣制造业竞争市场,提高集装箱码头装卸效率和管理水平。  5)多式联运系统性建设不完善,铁路参与程度有待提高。随着全球经贸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和集装箱运输的发展壮大,世界主要集装箱港口的经营业务也从独立、单一运作向大型高效、综合物流方向发展,并将陆上物流产业朝着物流中心化、管理信息化、经营集中化和多式联运网络化方向迈进。在运输网络覆盖范围内得到最大限度的合理运输,实现集约化、规模化和网络化经营,扩大国际贸易的范围和规模,有利于提高运输效率和服务质量,提升港口功能和地位。  目前我国集装箱多式联运的比例逐年增长,但多式联运的实施还存在很多急需解决的问题。诸如各省市对外贸易体制松散,多头经营,无序竞争;构建国际多式联运体系不健全,多式联运经营人制度不规范;公路、铁路集装箱转运站技术设备落后,服务功能不全,专业人才缺乏;多式联运整体协作不顺畅,不同运输方式交接效率不高。目前港、航、公铁联运中铁路参与程度不多,有关方面特别要重视铁路集装箱的发展,注重加强铁路配套设备建设,提高内陆站点的装卸能力,开发制造专用集装箱车皮和装卸设备,建立港、铁、公、航和一关三检EDI计算机信息网,实施集装箱和车辆动态管理,实现铁路集装箱运输提速和降低铁路运输费用,使多式联运规范化、规模化,从而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 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