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DB63T101—1991蚕豆青海8号品种.pdf
下载文档

ID:2758487

大小:579.20KB

页数:5页

格式:PDF

时间:2023-12-26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DB63T101 1991 蚕豆 青海 品种
ICS备案号:DDB63青海省地方标准DB63/T1011991蚕豆青海8号品种1991-09-15发布1991-10-01实施青海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1DB63/T101-1991蚕豆青海8号品种1主题内容与适应范围本标准对青海8号的生物学特性和植物学特征以及经济性状等给予了描述,对其栽培要点、生产能力、适宜种植地区做了说明。本标准适用于青海省各级农业科研、教学、农技推广、种子部门或生产单位对该品种的鉴别、繁殖、检验、推广、收购和销售。2引用标准GB1.1-87标准化工作导则标准编写的基本规定。青Q/NY11-86青海省蚕豆品种观察记载标准。青Q/NY36-88青海省编写六大作物品种标准的一般规定。3技术内容3.1品种来源青海省农林科学院作物所蚕豆育种课题组于1972年以农14103进行有性杂交,1977年从该系中选出单株繁育而成。曾用名选72-55-2-3,属Vicia Fabavar Major变种。青海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于1991年元月22日审定通过,品种合格证号0077号。3.2特征特性3.2.1植株性状幼苗直立,生长势较强,幼茎浅绿色。主茎茎杆绿色,呈四棱形,茎粗0.80.07厘米,株高1044.8厘米,茎节数163.5个,节间长度52厘米/节。单株有效分枝数1.30.48个,有效分枝率80%。初生叶形卵圆型,色深绿,托叶圆型深绿色,叶面有浅绿色射线。第三层以上叶椭圆型深绿色,小叶长7.80.6厘米,叶宽3.90.6厘米,复叶平均小叶数5.60.5个。叶姿上举,株型紧凑。3.2.2花英性状主茎始花节为第4、5节,始花高度6.51.5厘米,终花节第16节,终花高度88.220厘米。总花节数10.91.45节,每节最多小花数5朵。每簇花序由132朵小花组成。花序长2.40.24厘米,花梗粗0.20.05厘米,小花长20.5厘米:小花排列紧密,旗瓣白色,翼瓣中央附有圆型黑斑,龙骨瓣淡绿色。主茎始荚高度15.23.6厘米,末荚高度70士25厘米,主茎结荚51.25层,英分布均匀。主茎荚数72个,单株荚数10.63.5个。单株有效荚数7.61.58个,实荚数80%。荚果着生上举,荚长6.40.59厘米,宽1.690.07厘米。单株多双荚,空荚节3士1个,每荚1.70.67粒,主茎着荚密度0.30.05英/节,成熟荚黑褐色。3.2.3种子性状种皮有光泽,半透明,脐黑色、粒白色。种子长1.940.13厘米,宽1.40.08厘米。粒中厚型,脐端厚0.630.01厘米,末端厚0.380.01厘米。无种皮破裂现象,硬粒率0.1%,籽粒均匀。3.2.4经济性状单株12.62.4粒,单株产量20.12.5克,千粒重150010克,粒壳比1:1.5,经济系数0.53。籽粒含淀粉44.53%,脂肪1.8%,蛋白质28.03%,蛋氨酸0.27%,苯丙氨酸1.04%,赖氨酸1.73%。DB63/T101-19913.2.5生育期播种期至出苗期36天,期间日平均气温0积温116.9:出苗期至现蕾期22天,期间0积温244;现蕾期至开花期20天,期间0积温240.9;开花期至结荚期16天,期间0积温199.3;结荚期至成热期60天,期间0积温367.2:生育期118天,期间0积温1551.4:全生育期154天,期间0积温1668.3。3.2.6抗逆性苗期耐寒性属1级,冻害指数5%。抗旱性属1级。中抗倒伏,不裂荚。3.2.7抗病虫害性田间观察对褐斑病、轮纹病,赤色斑点病、锈病发病率均轻。3.3栽培技术要点本品种宜选择麦类作物为前茬,及早秋深耕翻,做好保墒工作。亩基施农家肥2一2.5立方米,纯氮2.3一2.76公斤,五氧化二磷4.2一5.6公斤。适宜于3月下旬至4月上旬播种,亩播2.0一2.2万粒,播深8一10厘米,实行隔铧或等行距开沟手溜播种,隔铧行距40厘米,株距8厘米:等行行距30厘米,株距10厘米。每亩保苗1.7一1.8万株。于主茎4一5片复叶和花荚期应及时进行第一、二次的松土除草。当有蚜虫发生时,亩用乐果0.2公斤,兑水50公斤叶面喷雾。3.4生产能力及适应地区该品种在山区大面积种植一般亩产250公斤。1984年湟中县维新乡下马申村在半浅半脑山种植2.8亩,亩产393公斤。1985年大通县后子河乡水地种植1.5亩,亩产422.9公斤。1990年大通县岗冲乡兰冲村种梢100亩丰产田中亩产313公斤。本品种适宜于我省东部农业区海拔2500一2700米,年平均气温2.5一3.5的半浅半脑山早地及其类似地区种植。2DB63T101-1991附录A(补充件)品种观察地点基本情况A.1地点湟中县大有山村青海省农林科学院山旱地试验基点A.2时间1980-1989年A.3主要生态因素海拔2568米,年均温3.39,日均温稳定通过0初日3月20日,终日10月20日,期间积温2251.1:5初日4月8日,终日10月15日,期间积温2118.4。年降雨量438.6毫米,无霜期120天。土壤类型淡粟钙土、土种白黄土、质地沙壤。土壤肥力水平为有机质1.092%,全氮0.089%,全磷0.194%,全钾2.5699%,碱解氮53ppm,速效磷17ppm,速效钾150ppm。观察地点属湟水沿岸中位浅山旱地。3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