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思政”理念下高职思政育人体系的构建.pdf
下载文档

ID:2756290

大小:1.09MB

页数:4页

格式:PDF

时间:2023-12-16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大思政 理念 高职 育人 体系 构建
年第 期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总第 期:“大思政”理念下高职思政育人体系的构建谢晓媛(山东传媒职业学院 数媒动画系,山东 济南)摘 要:积极构建高职思政育人体系是“大思政”育人理念下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新任务和新要求。当前高职思政育人体系构建仍面临诸多挑战。高职院校应主动融入地方发展,充分挖掘和利用地方资源,多维度贯通,构建“大思政”育人新机制;坚持“三全育人”一体化设计,打造“大思政”育人生态链;积极整合优势资源,形成思政元素库;探索构建多元教育评价体系和具有校本特色的“大思政”格局,推进“三全育人”,开辟思政育人新路径。关键词:高职;“大思政”理念;思政育人体系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志码:文章编号:()一、“大思政”理念下思政育人体系构建的时代背景及内涵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离不开教育事业的发展,人才是国家制胜的第一资源。以思政育人为中心,全员共同参与,全方位共同发力,全过程思政融入,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是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的保障。构建“大思政”理念下的思政育人体系,是应对社会主义未来发展的需要,更是高职院校的使命担当。“大思政”是指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将所有课程纳入思政育人格局和规划,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协同发力,共同构建全课程的思政育人格局。从目标上来看,“三全育人”是为了立德树人,符合国家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战略要求。从内容上来看,“大思政”涵盖从理论到实践、从校内文化到社会实践道德品质等不同层面,涉及理论和实践、线上和线下的全方位内容。“大思政”格局顺应新时代发展的需要,是高职院校思政育人的根本诉求。“大思政”格局下思政育人的有效推进:于学校而言,有助于发展素质教育,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于学生而言,有利于树立正确的“三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就业的核心竞争力;于国家和社会而言,有助于产业升级,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大思政”育人体系构建是系统工程,需要政府、社会、家庭、学校、学生等多方联动,形成合力。构建“大思政”理念下的思政育人体系,应从整体出发,由上而下逐步推进,汇聚每个主体的力量,整体设计,协调推动。二、“大思政”理念下思政育人体系构建面临的挑战(一)理论把握层面第一,对“大思政”理念的内涵把握不够。一是思政育人站位高度不够。教育不仅仅是学校或教师的任务,要站在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高度来认识“大思政”教育理念。二是教师的认识狭隘滞后。不能将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割裂,思政育人本身是专业教育的一部分,对学生的专业素养形成具有深远影响。三是学生的认识有限。部分学生没有全面的发展观,只注重专业知识的学习和专业能力的培养,而忽略了自身素养的培育和思政教育的重要性,割裂了成人成才的关系。第二,思政育人的出发点有待考量。思政育人的出发点、落脚点是人才培养,高职思政教育必须坚持以生为本。立德树人的出发点是一切为了学生,服务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但从育人实践来看,高职思政教育并未遵循“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学生在思政育人这一系统工程中的作用并未充分发挥。收稿日期:作者简介:谢晓媛(),女,山东传媒职业学院数媒动画系讲师。(二)实践探索层面第一,思政育人主体的协同度不够。总体来看,高职院校思政育人主体单一,或由校长直接管理,或由党委负责落实,或由学管部门承担,或由思政教师负责。除此之外,其他人员并不认为自己负有思政育人的责任,因此没有主动参与学校的思政育人工作。优秀的学生群体、学生家长、校友,也可以加入育人队伍。同时,校外的诸多资源,如政府、行业企业提供的优质资源,可以成为思政育人的有力支撑。因此,高职思政育人应凝聚多方力量,扩大育人队伍,整合各类资源,形成“大思政”格局下的育人共同体。第二,思政育人与专业培养的融合度不够。很多专业课教师认为思政育人是思政课教师、班主任、辅导员的工作,与己无关。部分专业课教师虽然意识到思政育人的重要性,但由于水平和能力有限,无法将思政元素有机融入专业教学,高职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各自为政,两者未能充分有效地融合。第三,思政育人方式单一,内容乏味。有的思政育方式只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内容乏味枯燥、晦涩难懂;有的思政育人方式浮于表面,没有结合生活实际对学生进行引导;有的思政育人方式不能与时俱进,无法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三)机制建立层面第一,缺乏全员育人的大格局。高职院校应建立党委统一领导下全员参与的“大思政”工作格局,横向扩大、协调各部门,围绕“大思政”育人形成大格局、大氛围。缺乏全员育人大格局就会导致各部门职责不清,各自为政,很难形成齐抓共管、协调一致的好态势。第二,缺乏一体化协同育人机制。“大思政”格局的构建需要统筹规划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统筹安排育人资源。一是理论上要完善,诸多盲点、要点、难点、痛点需要打通。二是实践中优化。思政育人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改革与探索。应避免重教学轻育人、重智力轻德育等现象,改革评价考核机制,最终建成纵横贯通、多方协同的“大思政”联合育人良性机制。第三,缺乏有效的评价和监督机制。有的高职院校没有思政评价因子,有的缺乏有效评价机制,有的评价机制不够健全。监督机制也受制于各种因素。评价和监督机制不健全,导致部分高职院校以学习成绩为核心考核标准,无法科学、有效地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三、“大思政”理念下思政育人体系构建的价值(一)为思政育人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大思政”格局下思政育人体系的构建,不仅能为思政育人工作提供全方位的支持,也可以为思政教育开拓更光明的未来,对高职院校育人工作理论和实践发展都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二)为思政育人的发展提供新的契机“大思政”视域下的工作格局为思政育人工作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拓展了思政育人的内涵,使得思政育人工作合理化、科学化。(三)为素质教育保驾护航我国越来越重视高素质人才培养,只有培育更多德技双修的人才,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大思政”理念下思政育人体系的构建,是思政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又一次发展,同时推动高职院校提升育人格局,为素质教育保驾护航,真正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四、“大思政”理念下思政育人体系构建方案(一)坚持课程育人主阵地“两维度”开拓思政育人第一,纵向“挖”思政课堂深度,探究教学模式。逐渐形成探究式教学模式,以问题为导向,从问题探究到资料收集再到行动拓展,最后到反思总结。学生通过探究式教学模式掌握思政知识,强化技能,提升道德修养。第二,横向“拓”课程思政广度,连结多学科思政育人。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发挥思政铸魂育人的功能,从学生需求出发,探索育人新形式,聚焦大局,活用善思。以学科教材为责任田,深耕细挖,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分层设计,开展教学活动。“三结合”融合育人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相比,课程思政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充分结合现有的政策方针、思政资源,挖掘各类课程的思政源头和思政元素,实现全过程、全学科育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理论先导和课程思政的价值引领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第一,坚持显性、隐性相结合。将思政育人元素的隐性作用与各学科的显性知识紧密结合,强调专业知识的德育渗透。第二,坚持育人、育才相结合。将育人功效与育才功效相结合,一方面要将素养培育贯穿学科教育的全过程,另一方面要通过素养的形成促进专业学习内驱力的生成,最终实现育人和育才双赢。第三,坚持课内、课外相结合。将课内价值引导与课外实践探索紧密结合,理论实践一体化,通过强化价值观学习和社会大课堂实践坚定理想信念。“三措”并举,打造生动大思政第一,关注时代的思政声音。借助两会、党的二十大等标志性会议,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深层次领悟时代议题,增强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第二,营造思政育人的大氛围。将思政育人覆盖全课程,全体教师有意识地将思政元素融入课程教学,人人争做学生的人生导师。同时搭建思政沟通交流平台,思政教师和其他学科教师协同育人。第三,挖掘各类课程的思政元素。组织各类活动,深挖思政元素:组织传统文化活动,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开展服务社会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社会大舞台、大课堂学习做人的道理;组织参观红色教育基地,将红色基因融入青春血脉。搭起“三课堂”,构建思政大格局校内课堂、校外课堂、线上课堂联动,共同构建思政大格局。第一,紧抓校内课堂。课堂教学是思政育人的主阵地,必须推动完善思政课和课程思政联合育人机制。聚焦校内课堂,挖掘不同课程的思政资源,多层次、全方位、立体化讲述中国故事,增强思政教学的趣味性和感召力。第二,统筹校外课堂。关注社会实践第二课堂,充分利用思政教学的立体课堂开展开放式实践教学,通过沉浸式文化建设,渗透思想政治教育。推进思政教育与社会实践有效交互,使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汲取养分,增强使命感。第三,善用线上课堂。通过丰富的网络资源,挖掘思政育人资源和元素。引导高职学生通过网络倾听党的声音,传递文明力量,传承文化基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现代青年与新时代同频共振,打造网络舆论的高地。“三大工程”牵引课程思政建设第一,实施“党建引领”工程。将课程思政纳入高职院校党建工作清单和各级党组织年终考核指标。结合“三会一课”,将“大思政”与党建相结合,发挥各支部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第二,打造课程思政精品工程。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所有课程纳入课程思政体系,促进思政教育与知识体系相融合,推动思政育人和学科专业育人有效融合。第三,实施教师思政素质提升工程。重视提升教师的思政素质,分情况、分阶段、有的放矢地推进思政育人专题培训。通过各类活动实现价值引领,引导广大教师树立思政育人的理念,把价值引领作为育人的重要目标,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立德树人。(二)构建多维度贯通育人新机制 建立“多元育人”体系坚持“大思政”理念,构建“大思政”格局。建立多维度贯通育人机制,形成多元育人体系,以文化育人为大方向、课程育人为主阵地、服务育人为关键,坚持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深化基于人才培养需求的思政育人机制改革,各方协同,同向同行,合力育人。创新“一主多辅”的协同育人机制建立党委领导下的协同育人机制。协同育人机制包括“政产学研用”五方共同参与联动,涵盖师资队伍建设、课程体系构建、教学资源和管理组织改革,最终实现各方联动,共享共赢。建立学生评价数据库,引入第三方评价和动态评价,最终形成客观的评价体系。(三)坚持“育人环节全融入”一体化设计 构建全员育人共同体从育人主体看,构建包括党委领导、党政管理干部、思政教师、专业课教师、辅导员及其他管理人员在内的全员育人共同体。各育人主体相互配合、协调推进,实现思政育人“全人员”。从育人范围看,建立家庭、学校、社会、行企、政府多位一体育人格局,实现思政育人“全领域”。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可由企业专家、专业教师、职业专家、学生等多方参与。邀请各界模范人物、校友、优秀教师做演讲,发挥榜样示范作用。重视育人全过程引领思想政治工作应当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一是深入挖掘思政育人元素,强化育人导向,建立并完善思政育人评价体系;二是通过质量监控体系,将思政育人内容作为教师评教、学生评学的重要指标,通过评价机制增强育人实效。凝聚全方位育人合力第一,站稳主阵地,完善校内课堂。通过社团活动、志愿者活动等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将课内第一课堂与课后第二课堂相融合,聚合育人资源,形成育人合力,实现育人目标。第二,拓展校外育人基地、实践基地。深化线上线下融合,通过云平台、云服务促进多元育人机制形成。第三,夯实一体化育人保障。完善思政育人相关制度,制定课程思政实施相关文件,设立思政建设专项经费,加强协同育人工作,完善队伍保障机制。(四)整合优势资源,形成思政元素库建立思政元素库利于形成思政育人长效机制。一是挖掘校内资源。通过高职院校党委的领导作用,增加思政育人的资金、人力投入,最大限度地发挥管理主体的育人作用。二是挖掘校外资源,包括家庭资源和社会资源,整合优势资源,构建思政元素库。(五)积极构建多元教育评价体系一是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评价原则,不能只盯着学生的卷面成绩;二是将学生的道德素养和行为举止作为评价的重要指标;三是注重评价的过程性和全面性,将师生的过程性评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