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思政课”背景下大学英语课程思政隐性育人路径研究.pdf
下载文档

ID:2756264

大小:514.93KB

页数:4页

格式:PDF

时间:2023-12-16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大思政课 背景 大学 英语课程 隐性 育人 路径 研究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社会科学 177“大思政课”背景下大学英语课程思政隐性育人路径研究 张艳萍 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宁波 315000 摘要摘要:探索研究课程思政隐性育人路径是推进课程思政深入有效开展的重要环节。文章从隐性教育的萌芽、内涵、英语课程的隐性育人理念的视角,分析英语课程思政的历史渊源和重要作用。并从国家层面的制度体系建立、法律法规保障机制的形成、教师的德、术、仁的品德对学生德育的具体影响、学校的政策制度和顶层设计的落实、英语课程显隐互融的教学模式构建、英语教材中隐性育人素材的开发五方面探索英语课程思政隐性育人路径。并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机制和学校协同育人功能的挖掘四个比较薄弱方面提出建设性意见。关键词:关键词:外语课程;隐性育人;途径;“大思政课”中图分类号:中图分类号:G641 0 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大学英语课程作为高等院校通识教育体系的一门必修课程,兼具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双重功能;同时,英语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文化基础课程,受众广、周期长,在当前“大思政课”课程思政的背景下,承载着不容推卸的德育教育责任和育人场域;再者,英语的语言特点必定在教学过程中涉及到西方社会的文化习俗、思想意识和道德价值,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价值观并存的情况下,学生会面临中西方价值观的抉择和挑战。在这种交错复杂的背景下,纯知识型的传统教学模式使学生难以应对当前国内国际形势而误入价值盲区,也难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课程思政的教学新思想。英语课程思政有其主观和客观的理据,其关键需要国家政策的支持、学校顶层的设计和课程的实施三方面融通。注重实际操作过程:英语课程是平台,教材是载体,落脚点是语言教学,终点是价值观形成,两者之间要隐蔽、渗透、含蓄、适当地自然过渡,润物细无声,以实现寓价值观引领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成为有知识、有理想、肩负中华民族复兴大业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大思政课”背景下大学英语课程思政隐性育人路径研究,有助于英语教学与思想教育的有效融合,知识传授与价值观形成有机统一,与思想政治课程同向同行,协同做好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1 隐性教育的内涵 1.1 隐性教育的萌芽 隐性教育思想早在古代中西方著作中有所论述,代表人物如中国古代的孔子、墨子,近代的陶行知、黄炎培;国外如柏拉图、苏格拉底等著名哲学家。道德教育和知识教学是孔子教育思想的两大内容体系,“知行统一,言传身教,诲人不倦”的教学方法体现了孔子的隐性教育观,其“吾十有五而至于学”说明一个人应该早期树立远大志向、“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说明了学习中培养良好学习态度的重要性。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教育、教学做合一”的“生活教育”也强调了隐性元素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柏拉图在理想国一书中阐述“从美的物品中发射出的影响接于耳目,像和畅的惠风一样,令人精神气爽”1,从中我们感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价值。这些教学理念无不提倡隐性教育在知识建构中的相辅相成作用,学习者的学习态度、个人喜好、教师的鼓励、价值引导等隐性教育元素灌注在每一个学生成长阶段。1.2 隐性教育的内涵“隐性教育”概念发端于 1968 年美国教育社会学家杰克逊(P.W.Jackson)在其专著 班级生活(Life in Classrooms)一书中关于“潜在课程”(Hidden curriculum)以及 1970 年美国学者 N.V.奥渥勒提出的“隐蔽性课程”(Hidden curriculum)的研究。2“隐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社会科学 178 性课程”是相对于显性课程而言,并非实指,是潜在的、存在于教学计划之外的非正式课程,是依附于显性课程的一种教学方法和教育影响。目前多数专家认为“隐性教育是相对于显性教育而言。隐性教育是一种教育方法,受教育者在心理上未能察觉的无意识教育,例如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耳濡目染的教法3。隐性教育思想在国内出现于上世纪 90 年代,近几年,随着“大思政课”教学改革的提出和深入,课程思政隐性育人意识得到强化,并逐渐从理论研究层面转向教学实践探索,并在不同领域进行多层次的尝试和推进。隐性育人主要特点是“传递方式的潜隐性、内容的易接受性和习得过程的愉悦性、教育影响的可渗透性和持久性”。4 1.3 英语隐性教育理念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柯尔柏格认为:“隐性课程作为道德教育的重要手段,比显性课程来得更为有力”。5从对立统一视角看,外语的显性教育目标侧重学科知识的传授和习得,其教学形式具有灌输性和强制性,教育主体具有固定性和等级感,教学内容具有规划性和预设性,教学效果具有可测性和明显性。隐性教育更偏向于立德树人的价值观引领和塑造,教学形式具有渗透性和愉悦性,教育主体具有平等性和自觉性,教学内容具有偶然性和随意性,教学效果不明显和难测性。所以,在英语教学中要科学处理二者关系,既要发挥显性教育的学科教学优势,也要摒弃显性教育生硬空洞的说教,运用隐性教育特点,弥补显性教育的短板,使二者形成同向同行。从辩证的视角看,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之间存在一定的度的界线,过度的灌输课本知识,忽视学生的心理和情感因素,会造成理论空洞、纸上谈兵的现象,而隐性教育的运用需保持在一个度的区间内,超越了时空的范围或价值观的范畴,会使学生达不到教学目标和消极后果,所以一定把握好二者的区别和通融。要充分理解和正确掌握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辩证统一,这“即是一门科学,又是一种艺术,更是一种智慧”6。2 英语课程思政隐性教育的路径 大学英语课程学理性强、学科特征明显,单纯的知识传授只会使教学变得单调、空洞,引起学生的厌倦、厌恶。英语教师应把大学英语视作知识性与价值性统一的课程,在教育实践中做到显隐结合并且在不同背景下交织融通,探索隐性教学途径,发挥隐性教育功用,开辟多元教学渠道,挖掘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推动元认知情愫,使英语教学效果最大化。同时,课程思政中道德价值观的灌输和引领离不开教育意识形态,教育顶层设计者和学校教育工作者是实施课程思政的直接且关键主体,要形成从国家层面到地方院校、从形式到内在的高校课程思政格局。2.1 从制度体系和法律法规探索高校课程思政的推动保障机制 英语课程思政离不开社会主义制度优先,首先,应从国家层面建立相应的法律法规,仅仅依靠制度体系和政策文件无法保证道德教育的稳步长足开展。法律法规的颁布有助于搭建思政教育架构,规定高校价值观教育的发展途径,保证其价值取向与发展方向,保障道德教育的健康开展。其次,发挥多层面、多维度的教育合力,促进学校、社区、行业、家庭等主体的协同合作,充分运用社会环境、行业环境与教育环境协同支持课程思政的潜移默化的融入。“澳大利亚在积极促进家庭、学校、社区等共同参与到高校价值观教育实践的同时,也积极发动各类企业、媒体、社团等民间组织共同参与到高校价值观教育的过程”7。“2004 年出台的澳大利亚学校价值观教育的国家框架明确了学校的九大核心价值观、对学校价值观教育的发展愿景、指导原则、实施步骤和具体方法等内容进行了全面详实的阐述”8。英语课程思政只有在国家法律法规的大背景支持下才能发挥更加有效作用。2.2 从教师的德、术、仁维度影响学生的社会主义价值观信念“教育者在陶冶被教育者时,不只是给他一定的知识,而主要是以自己对日常事务的态度去影响他们”9。教师在立德树人价值观教育中举足轻重,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教师要提高自身的政治觉悟,自觉政治站队,加强国家意识和高尚的理想信念构建。高职学生刚脱离题海大战相对封闭的环境,步入以我为中心的开放的大学小社会,他们处于世界观和人生观相对脆弱关键期,面临方方面面的人生挑战。英语教师与学生接触多,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对学生影响深远。教师要“不断将师德规范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提高师德的践行能力”,并有意去感化学生。教师要牢记为人师表的力量,修行、修身、修德、修心,用自己的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社会科学 179 模范行为播撒种子,孕育社会主义接班人花蕾。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同师生代表座谈时,“迫切需要我们的教师精通专业知识的经师”,而“扎实知识”是四有教师的要求。英语教师要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深厚的文化功底,辩证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有能力对西方文化或价值观作客观理性地阐述、剖析,使学生在学习英语的同时,折服于教师的文化素养和业务水平,进而影响学生的职业生涯。教师要用仁爱之心温暖学生,在与学生的接触中都要本着诚信、友善、尊重的原则,让学生时时感受美的熏陶、爱的春风、心的温暖和人的成长,用实际行动演绎大爱无疆。2.3 从高校的政策制度顶层设计中挖掘德育教育元素 利用制度优势,开辟第二课堂和校园文化建设,在教学楼、上课教室、语音室、寝室、食堂等学校建筑用英语文字和图片传播正能量,弘扬社会正气。开展英语竞赛、朗诵、写作、表演、用英语讲中国故事,组建英语社团、开展英语广播、英语角、英语讲座等,通过语言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他们在活动过程中体验有意义的人生观,继而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进行每堂课的师生问候制度,恢复尊师从教的良好传统和营造愉悦的师生情感。2.4 构建大学英语显隐互融的教学模式 显隐教育有机融合的关键是要对显性教育中的隐性元素挖掘,大学英语显性教育“教学方式规范,教育者的教学组织性更强。教学目的鲜明,教学效果明显”。主要指英语课程中的教学,以教材为载体,语言知识为内容。传统英语教学显性教学为主,忽视隐性教学应有的地位和作用,有悖于课程思政精神。要构建大学英语显隐教育有效融合的教学模式,在教学目标上,应基于教材内容,终于社会主义价值观培养,在教学内容上,对教材进行两次开发,有目的有组织地挖掘思政元素,在教学方法上,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畅所欲言,自由表达学生心中的世界观,教师加以分析、比较和引导。教学评价上,构建多种形式的评价方法,设置多维度的德育评价指标,将学生的认知、情感、助人为乐等体现思想和行为的价值观纳入评价指标,用科学方法洞察学生的思想变化,检验英语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2.5 重视英语教材中的隐性教育 教材承载着大学英语教学内容,体现了英语教学的基本观点、课程目标和教学任务。学生在学习课文内容的同时,会不知不觉地接受正确的思想观,并将其内化为个人的道德观。对于外国真实历史、社会问题和国际大事件,教师要引导学生用辩证观点比较分析,提高学生的是非辨别能力。对于负面的文章,教师要明确态度,联系实际,用实际例子使学生信服,让学生产生共鸣。教师要善于对教学内容想象、延伸和拓展,不失时机融入思政内容,例如,大学生的使命和担当,大学生的坚强、诚信和勤奋的良好个性培养,大学生的独立自强意识,大学生的社会、家庭、工作责任感,大学生对国家的使命担当等,通过个案法、小组辩论法、情景体验法、演讲法、对比法等融入方法。从教材中语言层面、,语篇内容层面、语法层面去挖掘思政元素。教师要利用互联网优势,向学生推荐弘扬社会主义价值观的英语读物,使知识性和思想性同向同行。3 英语课程思政隐性教育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英语课程思政在各类高校教育教学运用中得到重视和强化,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对于课程思政隐性教育的理念认同、路径设计、教学实施等方面的理解和实践不够深入,缺乏理论基础和实战经验,课程思政建设成效不够理想。3.1 教学内容缺乏系统和时效 英语课程思政存在教育内容游离、过时等问题。德育主题不明确,内容遗漏或重复,缺乏全局观和计划性。没有充分利用线上资源,因而德育材料时效性不够,无法调动学生兴趣。或者教学内容着力点不准,与学生个人发展关系不大,难以引起学生共鸣,影响教育效果。3.2 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方式僵化 教学方式是促进学生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外语教师在进行课程思政教育过程中,存在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衔接不恰当,主客体之间缺乏平等、愉快的气氛。课程思政要创设轻松活跃的课堂气氛,以学生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