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患寡患不均”——基于消费相对剥夺的家庭负债对居民主观幸福感影响研究.pdf
下载文档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不患寡患 不均 基于 消费 相对 剥夺 家庭 负债 居民 主观 幸福感 影响 研究
年第 期财政金融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家庭负债对居民幸福感的影响机理与政策优化研究”()作者简介吕学梁()男山东胶州人青岛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家庭金融“不患寡患不均”基于消费相对剥夺的家庭负债对居民主观幸福感影响研究吕学梁 马吉雨(青岛大学经济学院 山东 青岛)摘 要 近年来“负债消费”已经成为诸多中国家庭消费新模式随之而来的是家庭部门杠杆率的攀升这是否能够切实提高我国居民主观幸福感值得深入探讨 通过使用 年和 年的 混合截面数据综合考察了家庭负债影响居民主观幸福感的消费相对剥夺和健康渠道效应 研究发现:家庭负债可以通过缓解消费相对剥夺提高居民主观幸福感但因为负债恶化居民健康状况降低幸福感的负向效应这种正向效应被掩盖了负债缓解消费相对剥夺提升幸福感的正向效应主要发生在享受型消费中且主要是非住房负债发挥了作用 此外该正向效应主要发生在财富水平和教育程度较低的“弱势群体”且主要发生在非一线城市 研究拓展了负债影响居民幸福感的理论分析政府和有关金融机构应“扬长避短”完善信贷产品供给结构和配套政策发挥负债对于建设“幸福中国”的积极作用关键词 家庭资产负债率主观幸福感消费相对剥夺 编码././.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一、引言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维护人民根本利益增进民生福祉不断实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也提出“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公民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然而根据联合国发布的 年世界幸福报告显示中国大陆地区幸福指数位列全球第 位在报告覆盖的全球 个国家和地区中处于中等水平 此外根据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显示 年、年、年、年和 年中国幸福家庭的比例分别是.、.、.、.和.居民幸福感尚不稳定仍有很大提升空间因此探究影响幸福感的因素提升居民主观幸福感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近年来我国家庭杠杆率快速攀升负债对家庭经济活动和福利的影响日益重要成为影响幸福感的重要因素 如图 所示根据国际清算银行数据()截至 年底中国家庭债务占 比重为.是年的.倍增速较快与新兴市场国家平均水平相比高了经济与管理评论财政金融.个百分点进一步接近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 一般认为家庭负债缓解了流动性约束有助于提高家庭消费能力实现消费跨期平滑解决生产经营活动以及教育、医疗等方面的资金需求进而提高居民福利水平 但债务偿还和偿债预期又可能会对居民未来支出和精神产生压力负债者不得不努力地工作缩减其睡眠、娱乐和锻炼时间或者节俭生活以快速偿债更容易出现抑郁、焦虑等现象影响消费可持续增长以及居民身心健康状况从而对居民主观幸福感产生负向影响 所以家庭负债对居民主观幸福感具有正反两方面的效应 部分研究(等 李江一等 陈屹立 等 何启志等)发现家庭负债对居民主观幸福感具有负向影响并主要聚焦于家庭负债影响个体幸福感的身心健康机制但这些研究未能厘清负债影响的消费效应渠道尤其是未考虑负债在提升居民消费绝对水平的同时对消费相对水平的影响 随着现代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个体不仅关注自身消费而且更关注与他人之间的消费差距这种社会比较标准对个体的消费观点、行为、兴趣和目标产生重要影响(等)从而产生消费相对剥夺 消费相对剥夺是指消费者在参照群体里与其他消费水平相对较高个体比较所得到的消费地位或消费状况相对落后的状态在一定程度上可作为个体层面消费不平等的衡量指标(和)且能反映出消费者之间的福祉差距图 中国与其他国家居民部门杠杆率比较 注:居民部门杠杆率家庭信贷总量与 之比 资料来源:国际清算银行官网综上所述现有研究发现家庭负债对居民主观幸福感具有负向影响这主要是因为家庭负债会损害居民健康但尚未厘清负债对幸福感影响的消费效应机理尤其未考虑到幸福感作为一种主观感受基于比较心理的消费相对剥夺可能发挥重要作用从而未能全面分析负债对幸福感影响的消费效应而这是负债作为金融工具的基本效应 本文利用西南财经大学中国家庭金融调查()微观数据综合考察了家庭负债影响居民主观幸福感的消费相对剥夺和健康渠道效应 本文的主要贡献为:第一考虑幸福主观感受的比较视角遵循负债效应的经济学“效用”分析基本范式本文将消费相对剥夺和健康状况共同纳入分析框架更全面地厘清了负债影响幸福 年第 期财政金融感的机理也更完整地刻画了负债的经济和福利效应第二对消费类型和负债类型的细分深入讨论了负债影响幸福感的消费相对剥夺渠道有利于更客观地认识这一渠道的作用第三对家庭特征和地区特征的异质性讨论有助于政府精准施策提高居民幸福感本文后续内容的结构安排如下:第二部分是文献综述与理论假说第三部分是数据来源、变量说明和模型设定第四部分是实证分析与结果第五部分是进一步分析第六部分是研究结论与政策启示二、文献综述与理论假说(一)文献综述消费对幸福感具有重要影响吴丽民和袁山林()提出与财富相比消费才是影响幸福的主要因素 许玲丽等()也发现消费和收入的增加都能提高个体幸福感但是消费比收入带来的幸福更多 近年来基于相对剥夺假说的幸福效应分析开始得到学者们的关注 根据相对剥夺理论个体总是与他人进行比较当发现自己与参照群体中的其他个体相比处于劣势地位时 会产生被他人剥夺的负面情绪(马万超等)等()控制了相对剥夺的维度发现参照群体之间的不平等不会影响幸福而参照群体内部的不平等对个体幸福感产生负向影响 孙豪等()认为相比收入不平等消费不平等对经济社会产生的危害更大 邓大松和杨晶()研究发现农村老年人遭受的消费相对剥夺越严重幸福感越低 与此同时健康也是影响幸福感的重要因素良好的健康状况是个人从事其他经济活动和社会活动的基础(楠玉)自身评价更健康的个体幸福感越高()除了身体健康状况心理健康状况也会影响幸福感积极健康的情绪提升幸福感消极悲观的情绪降低幸福感(种聪和岳希明)负债会影响家庭微观经济行为是居民整体生活满意度和财务状况的重要影响因素 等()研究发现信用卡债务较高的个体主观幸福感较低 李江一等()认为家庭负债通过偿债压力恶化个体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进而降低幸福感 陈屹立()从消费、后期支出、情绪和健康状况三种渠道探究家庭负债对个体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发现家庭负债会降低居民主观幸福感 等()从经济、心理、身体健康和家庭关系四个维度研究发现家庭负债对个体幸福感具有负面影响且对心理维度幸福感的影响更大 何启志等()研究发现家庭负债通过闲暇、心理抑郁和财务困境三种渠道降低居民主观幸福感综上所述已有研究认为家庭负债会对居民幸福感产生负向影响且机制分析主要是聚焦于负债对健康的负面影响但未排除负债对消费的正向影响家庭负债之所以会影响幸福感主要是因为其对消费和健康的重要影响 根据生命周期理论借贷行为可以缓解流动性约束进而有助于家庭平滑跨期消费实现效用最大化(和 )宋明月和臧旭恒()研究发现与非负债家庭相比负债家庭的消费支出更高消费升级的特征也更明显 陆智强和李红玉()认为家庭负债一方面可以作为未来收入贴现另一方面可以增加家庭资产从而促进消费 负债不仅会影响绝对消费也会影响消费相对剥夺 人们的消费偏好并不是彼此独立的个体在参照群体内与其他个体进行比较时会得到相对的消费地位或消费差距(和 )消费水平越低经济与管理评论财政金融遭受的相对剥夺越高 张雅淋和姚玲珍()研究发现负债能够刺激消费降低消费相对剥夺 与对消费基本正向的影响相反负债对健康会产生较强的负向影响 尤其在新冠疫情流行期间人们对未来收入和就业的焦虑与压力增大(等 等)负债个体的心理健康状况只会更差 和()认为负债会增加个体压力引发一系列不健康行为还会减少医疗健康方面的投资从而影响个体健康 陈屹立()指出为了偿债个体需要努力工作压缩睡眠、休闲娱乐和锻炼身体的时间甚至影响体检和及时就医影响其身体健康 此外负债过多个体的心理健康相对较差精神压力相对过大(和 )更容易出现抑郁等现象(和 )综上所述已有研究较少关注负债对幸福感的影响少数研究的主要结论认为这种影响是负向的给予的机理解释主要聚焦于家庭负债对健康的负向影响忽视了负债作为一种经济工具对消费的积极影响从而忽视了其经由消费途径可能对幸福感的正向影响 虽有研究关注了家庭负债促进消费从而可能促进幸福感的正向效应但又未考虑到幸福感受的比较视角从而忽视了负债对缓解消费相对剥夺的积极效应使这种分析并不全面 因此本文将度量个体层面的消费相对剥夺并借助多重中介效应模型将消费相对剥夺和健康状况置于同一框架下比较尝试更全面地分析负债对幸福感影响的正向、负向及其综合效应(二)理论假说根据流动性约束理论个体可以通过负债缓解当期约束提前消费从而提高其主观幸福感 随着现代生活质量的提高与自身消费支出的变化相比出于社会比较心理人们会更在乎与他人之间消费支出和结构的差异更在意由此产生的消费相对剥夺而消费相对剥夺这种心理感受就会更大的影响居民主观幸福感 消费者为了提高自己在参照群体中的相对地位缓解消费相对剥夺通常会通过观察参照群体中其他个体的消费行为相应改变自身的消费决策进而增加消费 由于当期可支配收入是有限的这种基于参照群体比较的消费增加面临较强的预算约束借贷能够在个体生命周期内平滑跨期消费帮助其获得外部收入改善其面临的预算约束从而增加消费实现相对地位的提升缓解消费相对剥夺提升幸福感 因此本文提出如下理论假说:家庭负债会通过缓解个体消费相对剥夺提高居民主观幸福感即基于消费相对剥夺渠道家庭负债会对幸福感产生正向效应家庭负债会从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恶化居民健康状况 借贷后的偿债压力会挤出居民后期的食品、医疗保健等消费支出如购买垃圾食品或者廉价药品或者为增加劳动收入压缩睡眠和用来休闲、锻炼身体的时间从而造成身体健康水平的下降 借贷后的财务压力会造成居民主观的焦虑情绪显著增加个体抑郁的可能性恶化居民的心理健康状况 正是由于负债对居民健康的不利影响已有研究发现的主要结论是家庭负债降低了居民主观幸福感 如李江一等()、陈屹立()和何启志等()都发现负债会通过影响健康进而影响个体幸福感 同时陈屹立()还发现家庭债务对幸福感的影响包含正反两方面的效应家庭负债通过消费给幸福感带来正向效应通过支出压力、情绪和健康带来负向效应但正向效应小于负向效应 因此本文提出如下理论假说 年第 期财政金融:家庭负债通过降低个体健康水平降低居民主观幸福感即基于健康渠道家庭负债会对幸福感产生负向效应三、数据来源、变量说明与模型设定(一)数据来源由于本文实证研究需要用到区县伪码但是 年、年和 年西南财经大学中国家庭金融调查()问卷中缺少该数据因此使用 两年混合截面数据该数据样本包含全国 个省(市、区)可以较好地从微观层面反映我国居民家庭现状为本文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 为了保证实证结果准确性本文对样本做如下预处理:将户主年龄限定在 岁及以上对存在数据缺失或无效值的样本进行剔除基于家庭总消费支出、家庭总收入和家庭总资产对样本进行上下各 的截尾处理避免异常值可能造成的偏误 最终的有效样本量为 个(二)变量设定.被解释变量本文的被解释变量为幸福感 使用 中“总的来说您现在觉得幸福吗?”这一问题衡量幸福感依据受访者对“非常幸福”“幸福”“一般”“不幸福”和“非常不幸福”五个选项的单项选择变量分别赋值为、表示从非常幸福到非常不幸福.解释变量本文的解释变量为家庭资产负债率参照张雅淋和姚玲珍()的研究本文采用家庭负债总额与家庭资产总额之间的比值度量家庭负债水平.中介变量()消费相对剥夺指数 相对剥夺指数计算一般使用 指数、指数和 指数 是研究相对剥夺的先行者 指数通过 指数除以该群体的消费均值得到而 指数是将 指数中的消费替换为对数形式的消费 因为 指数具有另外两种指数所没有的无量纲性和正规化的优点(黄云等)故选取 指数用家庭人均年消费支出来测度个体相对剥夺程度刻画家庭消费不平等后续使用 指数和 指数进行了稳健性检验 在计算消费相对剥夺时参考周广肃等()的研究选取家庭所在区县层面的样本作为参照群体用家庭总消费支出除以家庭人口规模计算家庭人均消费水平作为群体内比较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