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平小说创作综论.pdf
下载文档

ID:2756040

大小:1.77MB

页数:45页

格式:PDF

时间:2023-12-16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小说 创作
张平小说创作综论1 张平小说创作综论王春林 李 卓 内容摘要:纵观张平四十多年的文学创作历程,呈现出与中国改革开放事业同步发展的趋势。四十多年来,张平的小说题材从对“家庭苦情”式的自我人生经历的展现,转向了对更为广阔的社会现实问题的关注。小说的体裁也由短篇到中篇,进而发展为成熟的长篇创作。张平本人可以说完成了从一个经验型作家向体验型作家的转变。然而,张平始终坚守“永生永世都要为老百姓写作”的文学观,为此,他的小说塑造了一系列具有人性深度的人物形象,长期的文学实践也使他具备了独特的小说结构能力,其小说作品具备了充满个性化特征的文体形式等特点。关键词:张平 文学观 体验型作家 人物形象 文体特征从正式发表第一个短篇小说 祭妻(1 9 8 1)算起,张平的文学创作至今已走过四十多年的历程。回顾这四十多年中国社会的发展历程,不管怎么说,我们都得承认,其中的关键词之一就是“改革开放”。张平开始文学创作的时间,正是以现代化为主旨的中国改革开放事业刚刚起步的时候。在这个意义上,我们也就完全可以说,张平的文学创作实际上是与我国的改革开放事业同步发展前进的。之所以将张平的文学创作与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联系起来加以谈论,原因是张平一直在以他自己的文学创作自觉地参与并推动着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在张平的一些自述性文字中,我们首先可以清楚地了解到,张平正是一位改革开放事业的受益者与亲身体验者。因为曾经有过中国现代文学论丛2 长期填不饱肚子的人生体验,所以“白面馒头都管够吃”就自然显得十分难能可贵了。其实还不仅仅是衣食温饱这样一些物质层面的问题得到了解决,对于张平本人来说,更为重要的一个问题是,自己终于从一个为人所不齿的所谓“五类分子”子女,而变成了曾经一度被普遍誉为“天之骄子”的大学生。这样的变化,对于张平来说,真可谓“天翻地覆慨而慷”了。而这一切,很显然都得益于改革开放事业所赐的结果。正因为亲身感受并且亲自观察到了改革开放给自己,给中国的老百姓带来了巨大的变化,所以张平自然而然地成为改革的积极拥护者,以手中的笔为改革开放鼓与呼。是改革带来了这一切,是改革给我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面貌带来了全新的变化。作为一个职业写作者,作为知识分子中的一员,我始终感到我有责任把这一切都记录下来。我们注意到,关于作家应该为改革开放事业鼓与呼的这样一种认识与看法,张平曾经在不同的文章中做过多次表达。作家不仅这样说,同样也是这样身体力行着的。虽然作家从事文学创作的时间已经很长,所创作的文学作品从题材和体裁两个方面看都是相当丰富的,但渗透表现于其中的一个主旨思想的确是为改革开放鼓与呼。一方面,只有在进入改革开放的时代之后,张平才成为一位专业作家。另一方面,在张平各种题材、体裁的文学作品中,都不同程度地忠实记录着改革开放事业的发展轨迹。正如同我们已经描述过的,四十多年来的创作过程中,张平的文学创作是屡生变化、不断变迁的。从题材的角度来看,最早的“家庭苦情”系列中更多地折射出了自我的人生经历,可以说是以自我经历为原型、为蓝本的一种写作。而后,作家的视野便开始转向了自身之外更为广阔的社会生活领域,开始关注、思考相对而言更为张平:做改革的参与者、见证者,见 我只能说真话,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 0 0 2年版,第3 9页。张平小说创作综论3 重大的社会问题。虽然我们承认文学面前题材平等这样一种艺术观念的合理性,对于作家的文学创作而言,不同的描写对象并不意味着不同艺术价值的具备。这也就是说,写什么其实是不重要的,关键要看你是怎么写的,要看你写得怎么样。对于真正优秀的作家来说,题材无论大小,无论重大与否,都可能写出优秀的文学作品来。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尽管我们承认题材无差别论的合理性,但是题材之间的差别也还是一种客观的存在。相对而言,一个社会在某一时段中存在着的普遍问题,较之于某一人类个体一己的悲欢,肯定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对于张平文学创作视野的由个人而转向社会,我们便应该作这样的一种理解。张平在与访谈者的对话过程中,曾经这样描述自己的这一次创作转型过程:我认为应该有一批作家来关注现实。所以当时曾想以母亲的素材写部长篇,写她从农村到城市再到农村,当过生产队长,后来还自杀过,所有的苦难都在母亲身上得到反映,素材非常好,但还是放下了,后来为什么突然转了?那是在1 9 8 7年,省里在汾西县召开了文艺座谈会,从这次座谈会当中了解了很多事情。很显然,张平如果继续按照原来的构想去写那部以母亲的经历为素材、为原型的长篇小说,那么他写出来的其实也还只能是自己已经轻车熟路了的“家庭苦情”系列。关键的问题是,就在作家酝酿写作这部作品的过程中,有机会到汾西县参加文艺座谈会,从而了解到“社会上会有那么多震撼人心的事情”。无论是“乡长和农民打官司,把农民的妻子铐到树上”,还是“一个律师被无辜关押1 0 5天”,这样匪夷所思的事情都让张平震惊不已。于是,这些事情也就自然而然地出现在了 法撼汾西 这部纪实文学作品中。而 法撼汾西 正是张平最有代表张平:文学写作上的“生死抉择”,见 我只能说真话,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 0 0 2年版,第2 4 52 4 6页。中国现代文学论丛4 性的社会问题文学作品之一。虽然我们无意于否定或者轻视张平“家庭苦情”系列的存在价值,但是从张平个人文学创作发展演变的轨迹来说,张平由“家庭苦情”系列到社会问题文学作品的创作转型,还是应该得到充分肯定的。毫无疑问,对于张平这样一位现实主义作家而言,从对自己这样一个个体人生经验的思考与表达,到对于超越了一己悲欢的更为阔大的社会生活领域的关注与思考,当然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创作飞跃。事实上,也正是在作家把自己的关注视野转向了更为广阔的社会生活领域,在他对于诸多社会问题的关注与思考过程中,张平开始逐渐地体会认识到了许多社会问题的关键症结点正在于社会政治,意识到了社会政治乃是当下中国社会最为重要的一种社会问题。因此,要想全面真实地再现当下时代中国的社会图景,也就自然少不了对于社会政治的重点关注与思考。这样,张平的文学创作也就自然而然地由社会问题文学作品转向了政治小说。关于这一点,张平自己也说得很明白:“放弃了对社会的关注,也就是等于放弃了对人民利益和自身利益的关注。现代政治是自由和民主的产物,思想自由和民主政治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它应是每个国家公民终生追求的现代政治文化的纲领和目标。对政治的冷漠,也就是对思想自由和科学民主的冷漠。”从以上的分析不难看出,四十多年来,在题材的选择上,张平的文学创作先后经历了“家庭苦情”系列、社会问题文学作品、政治小说这样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虽然我们无法否认早在“家庭苦情”系列小说的创作阶段,张平就已经是一位成熟的小说家,他的 姐姐 能够荣获当时中国文学界的最高荣誉 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就是一个有力的证明。但从客观的情形来看,张平产生真正张平:作家应该代表社会的良知,见 我只能说真话,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 0 0 2年版,第8 3页。张平小说创作综论5 的全国性影响,应该说还是在他的 法撼汾西 与 天网 这两部纪实文学作品发表出版之后。当然,具有了全国性的轰动效应还并不能说明张平的文学创作就已经形成了自己独有的个性。在我的理解中,张平真正地以一位成熟小说家的姿态现身于中国小说界,真正地形成了自己个性独具的思想艺术风格,并凭借这样一种独特的思想艺术个性而跻身中国当下时代一流小说家的行列之中,应该是在1 9 9 0年代之后,与他在此之后相继推出的一系列优秀政治小说紧密联系在一起。正如同提到王蒙,我们便能联想到他对于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风云变幻的历史生活的深层透视与表现;提到莫言,我们马上就会联想到他的高密东北乡;提到王安忆,我们自然地联想她对于上海市民生活的描摹与表现一样,提到张平,我们马上会联想到他的 抉择、国家干部、十面埋伏,会联想到他对于时代矛盾冲突与当下中国政治生态的深入揭示与表现。虽然的确有很多人都在写作社会政治题材的小说作品,并且也有很多人都明确地以所谓的政治小说进行自我标榜,但严格地说,真正在政治小说的写作方面取得了实在的成绩,并且其小说文本真正称得上政治小说的,其实是相当罕见的。张平,则很显然是其中十分突出的一位。在某种程度上,我们甚至可以说张平是当下时代政治小说写作的第一人。正是在政治小说的写作过程中,张平最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思想艺术个性,所以我们在试图对张平的总体创作特征进行概括提炼的时候,也就更多地以1 9 9 0年代之后的张平创作为主要分析对象。这一点,是我们首先需要说明的。在从题材变迁的角度对张平四十多年来的文学创作进行了一番检视描述之后,我们需要从小说体裁演变的角度对张平的文学创作尤其是小说创作做一总体性的扫描。应该注意到,四十多年来的文学创作生涯中,张平从事过的最主要的两种文学体裁,一是小说,一是纪实文学。虽然在诸如 法撼汾西、天网、孤儿泪这样的文学作品中,作家还是很明显地运用了一些小说的艺术技中国现代文学论丛6 巧,但严格地说起来,这些作品其实只能被看作纪实文学作品,用我的一种习惯性表述,也就是长篇纪实作品。可以说,除了此处具体提到的三部长篇纪实作品外,张平写作数量最多的其实是带有明显的虚构与想象色彩的小说作品。说到底,张平还是以一位优秀小说家的身份而名世的。既然将张平定位于一位小说家,那么从小说体裁的角度来看,张平四十多年来的小说创作同样经历过三个不同的写作阶段。第一个阶段的创作主要是短篇小说,这个阶段也是作家小说创作的起步阶段,姐姐 与 祭妻 可以说是张平最具代表性的短篇小说作品。第二个阶段的创作主要是中篇小说,这个阶段当然也可以被看成是作家小说艺术上的探索阶段,他最具探索性的中篇小说 夜朦胧 就创作于这个时期。夜朦胧 之外,张平值得注意的中篇小说作品还有 血魂、梦中的情思、入党 等。第三个阶段就是1 9 9 0年代之后了,从这个时候开始,张平的主要创作精力就投入长篇小说的创作之中。凶犯、对面的女孩、抉择、十面埋伏、国家干部,差不多都可以被看作这个时代并不多见的优秀长篇小说作品。从以上分析不难看出,张平的小说创作所走过的小说体裁的演变过程,与大多数小说家的小说创作演变情形一样,都是先短篇小说,然后中篇小说,最后长篇小说。这样一种创作轨迹给人的一种强烈暗示就是,小说家的艺术能力似乎是与小说的篇幅大小成正比的。否则,我们也就很难解释小说界的这样一种起步于短篇小说,终结于长篇小说的基本演变模式。这样的一种判断,其实是完全错误的。正如同无法在小说的题材问题上做优劣与否的判断一样,在长中短篇这样的小说体裁问题上,并不存在孰优孰劣的问题。我们既不能说长篇小说就比短篇小说重要,也不能说短篇小说就比中篇小说重要。正如同文学面前题材平等一样,我们也只能说是小说面前体裁平等。非常简单的道理,契诃夫与鲁迅是短篇小说的大师,而托尔斯泰与曹雪芹则是长篇小说的大师,那么,张平小说创作综论7 在他们之间是存在着优劣以及重要与否的差异呢?答案当然只能是否定的。从客观的情况来看,小说家们有的是短中长各体兼擅,比如王蒙、莫言、贾平凹、王安忆就是如此,短中长各体都能来得且都取得了不俗的成就。而另外一些小说家则可能在短中长之间只是擅长于其中的一体,比如汪曾祺、林斤澜之于短篇小说,张贤亮、陈应松之于中篇小说,陈忠实、张炜之于长篇小说,具体情形就是如此。对于张平来说,虽然他在短中长三种小说体裁方面都有过成功的尝试,但是,相比较而言,真正能够代表张平最高小说成就的,其实还是长篇小说。这样,当我们试图概括提炼张平文学创作总体特征的时候,所依据的其实主要是他1 9 9 0年代之后的长篇小说文本。要想全面地归纳总结张平四十多年来的文学创作特质,首先需要关注的就是作家的文学观。正如同一个人最为基本的世界观决定着这个人对于整个人生、社会以及世界的基本看法一样,一个作家的文学观,也同样从根本上制约影响着这个作家的基本创作面貌。那么,张平在自己的整体文学创作历程中所秉承体现着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文学观呢?我们注意到,在张平为数并不是很多的创作谈文字中,谈论比较多的一个问题就是为老百姓写作的问题。我们似乎很少有人这样去想去做:我这一部作品就是要写给最普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