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 1 9 N:职业教育扶贫新模式.pdf
下载文档

ID:2755894

大小:1.12MB

页数:6页

格式:PDF

时间:2023-11-29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N:职业教育扶贫新模式 职业教育 扶贫 新模式
2023 年 8 月第 4 期(总第 55 期)特稿收稿日期:2023-04-25作者简介:王旭东(1983),男,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扶贫;连晓庆(1986),女,管理学博士,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职业技术教育。1+1+9+N:职业教育扶贫新模式王旭东,连晓庆(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天津300350)摘要:职业教育是实现精准脱贫、摆脱代际贫困的有效方式。“1+1+9+N”模式是从教育扶贫到教育脱贫过程中一种实践型模式,该模式基于的理念为:全方位系统性帮扶,变“输血”为“造血”和价值共创、共同发展。框架具体内容为:“双管齐下”式扶贫,“双位一体”的扶贫主、客体和主动作为、辐射式带动,该模式成为了职业深度扶贫新模式的一个实践参照。关键词:职业教育;职教扶贫;深度扶贫;扶贫模式中图分类号:G4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3769(2023)04-006-06职业教育作为教育扶贫的一部分,是“挪穷窝”“拔穷根”“摘穷帽”的关键1,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路上一个重要的脱贫攻坚武器。2016 年教育部发布 职业教育东西协作行动计划(2016-2020 年),意味着职业教育脱贫进入关键阶段。在职教扶贫的浪潮下,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以下简称“学校”)在对口支援承建承德应用技术职业学院的过程中,创造性地形成了“1+1+9+N”扶贫新模式,本文将从框架提出的背景,构建理念以及框架具体内容三方面进行阐述。一、1+1+9+N 扶贫新模式的提出2015 年,天津市教委与河北省教育厅签署了 天津市河北省关于加强津冀两地职业教育与职业培训合作协议框架,该协议指出“鼓励支持有条件的优质职业院校到相应的产业转移地开展跨区域联合办学”。2016 年,天津市人民政府与河北省人民政府签署了 关于对口支援建设高等职业院校框架协议,天津市政府援助 2 亿元,并由天津市教育委员会利用国家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示范区优质资源、“学校”提供职业教育品牌和智力资源,支持承德市建设一所高水平职业院校承德应用技术职业学院,旨在培养符合承德市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应用型人才,支撑承德市产业发展和转型升级,加快助力脱贫攻坚步伐,并成为扶贫脱贫的标杆。2018 年,承德应用技术职业学院建成并开始招收首批学生,在某种意义上,扶贫工作已告一段落,但如何帮助其真正脱贫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为此,在多方扶贫主体的积极协作下,形成了“1+1+9+N”这一创新性扶贫新模式。(一)强化提高被援建高校职业教育水平的应然所需强化提高即加强巩固使水平得到提升。其一,办学层次的提升要求有与之相契合的师资队伍水平。承德应用技术职业学院以承德技师学院为基础产生,承德技师学院的办学层次为中职院校,而承德应用技术职业学院则为一所高职院校,这就要求其必须具有符合高职院校水平的师资力量,涵盖一线教师的教学水平、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以及管理方式等。其二,专业建设和课程设置须与承德市现有、未来产业结构相契合。一方面,需不断根据承德市产业发展诉求灵活设置符合承德市经济社会发展、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朝阳专业;另一方面,也需要提升现62023 年 8 月第 4 期(总第 55 期)特稿有特色专业的建设能力,使之能够符合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水平。其三,实验实训室建设要达到高职院校的水平。实验实训室建设不仅体现在实验实训设备的购买和安装上,更体现在设备的维护及维护所需的技术人员上。其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资源的开发与拓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途经在学术界和实践界已成共识,作为新生的高职院校,不仅需要获得产业、企业资源,更需要开展校企合作的经验。上述需求均对承德应用技术职业学院的发展提出了挑战,虽然在援建过程中,“学校”也给予了大力支持。例如,开展“手把手”“师徒制”的师资培训,已成功举办了 3 期,每次 4 个月“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承德应用技术职业学院师资班”,累计为 168 名一线教师与管理人员开展了培训。但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差距要求这种“师徒式”的一对一帮扶模式持续开展下去,从而能够培养出高水平的学生,彰显高水平办学能力。(二)区域职业教育发展的现实诉求职业教育作为与区域经济发展最为密切的教育类型,两者之间体现的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即任何一方的发展都会对另一方产生影响。且相关研究表明,区域职业教育发展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表征为一种正相关的关系4。这就意味着地区的脱贫与职业教育的发展间存在一定的关联度,尤其在当前进入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更加要求区域内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但现实中,承德市的高等职业教育资源却不尽人如意。其一,缺少高水平的高职院校。在支持援建承德应用技术职业学院之前,承德市仅有3 所高职院校,招生规模有限,并且人才培养数量、质量也不能满足承德市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同时,这三所高校专业领域主要为石油、旅游以及护理,无法与承德市产业结构相契合。其二,贫困地区人力资源匮乏。相关研究表明,河北省现代职业教育发展存在的显著问题之一为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的不足5,这意味着农村地区劳动力未能接受有效、实用的技能培训,进而折射出农村地区职业教育资源的匮乏,这成为制约农村地区脱贫的主要障碍,也成为承德市实现脱贫的重要阻力。为此,如何在帮扶援建的同时助力承德市贫困地区实现脱贫,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三)阻断返贫,实现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所愿能否真正阻断返贫是检验脱贫效果的重要指标,也是贫困地区永久摆脱贫困的重中之重,这其中,通过教育脱贫的模式来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可谓是一种有效的、可持续的模式。美国教育学家兰德尔 柯林斯的研究表明,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其人口中受过初等、中等和高等教育的人口比例就越高6,这同样适用于衡量区域经济的发展水平。承德市地处山区,具有 5 个贫困县,贫困人口较多,贫困家庭辍学率较高,同时贫困区域的教育资源非常匮乏,进而导致受教育人口有限,相应的区域经济发展也受阻。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背景下,京津冀三地任何一个地方落后的经济发展水平都会影响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整体进程,但伴随京津两地产业的转移,承德市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这就对职业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急需通过职业教育或培训的方式培养大批技术技能型人才来支撑本地企业的用人需求,这就为承德市实现脱贫提供了一种重要模式。通过职业教育模式的扶贫,有助于深层次撬动贫困家庭贫困的因素,实现“输出一人、脱贫一户”的目标,从而潜移默化地带动整个家庭的脱贫,同时,通过职业培训可使低收入群体获得一技之长,提升自我发展能力,实现“扶贫扶智”相结合,进而真正阻断返贫,实现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二、1+1+9+N 扶贫新模式的构建理念(一)全方位系统性帮扶全方位系统性旨在体现“扶贫主体的多元性、扶贫过程的针对性以及扶贫结果的持续性”三个方面,犹如一个链条上环环相扣的环,任何一环都需要有的放矢,以此确保扶贫效果。1.扶贫主体的多元性“多元主体缺失、精准扶贫结构单一”7是当前教育扶贫中存在的一个普遍性问题。承德应用技术职业学院的成立是津冀两地政府、承德市政府、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在内的多个主体共同积极作用的结果。如从扶贫结果上看,承德应用技术职业学院的成立可视为扶贫工作结束的一个标志,但是,为帮助承德市实现可持续脱贫,“学校”积极与津冀两地政府、承德市政府、承德市职教中心、津承两地企业、天津驻承德帮扶组进行沟通,充分发挥政府部门的引导72023 年 8 月第 4 期(总第 55 期)特稿作用和职业教育主体的参与性,将其共同纳入职教扶贫主体的行列,形成了多元化的扶贫主体。2.扶贫过程的针对性扶贫过程的针对性旨在充分发挥各扶贫主体在职业教育中的功能,有的放矢做好扶贫的每一项工作。首先,职业教育的跨界性特征决定了其在实施扶贫过程中必须依靠行业或企业的力量共同实施人才培养,为此,“学校”充分发挥其校企合作优势,积极联络企业,将其引入承德市的职业教育中。其次,充分发挥承德市 9 个县内职教中心的作用,将职业教育的扶贫范围辐射到县一级的乡村,旨在形成跨省域的升学和就业通道。3.扶贫结果的可持续性扶贫结果的可持续性主要表征为巩固脱贫成果,实现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向好发展。对承德市而言,一方面,缺乏高素质的人力资源,导致诸多的行业企业难以在该地区落户经营,这进一步导致高素质实用型技术技能人才的流失,严重制约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另一方面,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大背景下,部分向承德市转移落户的企业也急需大量的高技术技能型人才,这就要求本地的职业教育提升人才培养水平。在上述两种情境下,需发挥扶贫主体多方联动作用,进一步巩固脱贫成果,为承德市提供一股“永不撤退”的帮扶力量,助力承德市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二)变“输血”为“造血”“造血”是生物学概念,指有机体一种自我发展、自我更新的过程,表征有机体呈现的是一种向好的、可持续发展的状态。职业教育在精准扶贫中作用独特、不可或缺,是“造血式”扶贫的重要主体,是脱贫攻坚的有生力量8。相关研究表明,注重人力资本的开发和赋值,提高贫困人口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消除贫困的脆弱性和持久性是彻底解决贫困的基础9。为此,帮助贫困地区开发人力资本、提升人力资本质量就尤为重要,这一逻辑视角体现的是一种“造血”式的扶贫机制,即通过相关机制的构建源源不断地为贫困地区培养、输送高质量的人力资本,助力贫困地区产业和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产业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反过来又会需求大量的人力资本,这就形成了一个闭环的、富有生机的“造血”机制。新模式的表征是一个人力资本开发、培养和输送的“造血”机制。其一,以“学校”为依托,借力其在长期校企合作中形成的优势校企资源,让合作企业作为培养职业教育人力资本的一个主体。其二,以承德应用技术职业学院为基地和平台,充分发挥其已形成的优势职教资源,辐射承德市贫困县的 9 个职教中心,不断为职教中心培训、培养人力资本提供源源不断的资源。其三,充分发挥天津市先进制造业优势,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就业创业机会。在上述合作过程中,产业和企业的共同参与既有助于提升职业教育人力资本质量,又有益于企业落户当地,提供源源不断的就业岗位,此机制就如生物体自组织过程中为生存和发展持续不断的产生和输送能量。(三)价值共创,共同发展“价值共创”是营销学领域的一个概念,管理学大师 Prahalad 和 Ramaswamy 认为价值共创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一是价值网络中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互动是价值创造的轨迹;二是价值共创的核心是消费者与企业在互动过程中的体验价值,价值共创的本质体现为企业和消费者之间共同参与某一产品或技术的使用价值的创造来实现彼此的需求,强调企业和消费者双方的互动10。同时,依据组织管理学理论,在“1+1+9+N”模式中,高校、企业、职教中心之间本质上体现的是一种合作联盟,在此联盟中,不同利益主体之间通过“扶贫”与“被扶贫”这一活动相互联结起来,通过价值共创来实现共同发展。具体而言,第一,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大背景下,天津市日益面临着生源逐年减少的问题,而承德市生源较多,但优质职业教育资源较少,以此为契机,承德市便可成为天津市职业教育生源的招生基地,既为学生接受优质职业教育机会提供了一种途径,同时对于天津市自身职业教育的发展也具有较大裨益;同时,天津市对制造业人才的大力需求也为承德市毕业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机会。第二,“学校”作为国内职业教育领域的首所本科高校,担负着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任,对口帮扶承德市援建承德应用技术职业学院,可以以此为试点,有效打通学生跨省际、跨院校之间的升学,这对于现代职教体系的构建具有先行示范作用。第三,天津市依托优质的职业教育资源,为承德市职业院校开展师资培训,技能培训,管理人员培82023 年 8 月第 4 期(总第 55 期)特稿训等,同时通过优质校企合作资源的引入,可以有效深入带动承德市产业的发展,进而实现区域经济的整体发展,彻底阻断贫困的根基。三、1+1+9+N 扶贫新模式的框架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在帮扶建成承德应用技术职业学院之后,充分考虑承德市自身发展需求,进一步深入拓展扶贫模式,构建了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