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带一路”与东南亚国家对中国的形象认知——根据GDELT大数据的实证研究.pdf
下载文档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一带 一路 东南亚国家 中国 形象 认知 根据 GDELT 数据 实证 研究
年第 期南 洋 问 题 研 究.(总第 期).“一带一路”与东南亚国家对中国的形象认知 根据 大数据的实证研究王金波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 国际政治经济学院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 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北京)摘 要:“一带一路”如何影响中国在东南亚的形象、能否改善东南亚国家对中国的形象认知?基于 年“全球事件、语言与语调数据库”()数据采用多重、多期差分法()实证检验了“一带一路”对东南亚国家对中国形象认知的影响 实证结果显示:“一带一路”与东南亚国家对中国的形象认知显著正相关“一带一路”的经济社会发展效应、赫希曼效应和贸易、投资的中介效应均会显著提升东南亚国家对中国的正面评价和认同“一带一路”与制度距离、文化差异、相互间的认知差异、外交立场距离的交互效应也会显著弱化这些距离变量对中国在东南亚形象的负面影响“一带一路”对中美权力变化、中美战略关系和对中国威胁认知的优化、调节效应也会有效缓解、改善东南亚国家在中美之间的选择困境和对中国国家形象的负面影响关键词:“一带一路”国家形象中美战略竞争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一、引言自 年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一带一路”已经成为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截至 年 月全球已有 个国家或地区与中国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其中东南亚作为共建“一带一路”的重点地区东盟 个成员国均与中国签署了“一带一路”合作文件 不过随着“一带一路”伙伴关系网络在全球范围内的不断拓展和中美战略竞争的不断加剧部分国家、部分群体对中国的错误认知和对“一带一路”的负向推理对中国的国家形象收稿日期: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对亚太区域价值链重构的影响机制及应对策略研究”()作者简介:王金波男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国际政治经济学院副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副研究员经济学博士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 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求是 年第 期第 页也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债务陷阱论”叙事框定下的“一带一路”和“修昔底德陷阱”隐喻映射下的中美战略竞争相互叠加强化了部分国家对“一带一路”的错误知觉特别是东南亚等周边国家对中国的负面认知和消极感知以及对于中美两国之间的选择困境即选边还是对冲东南亚是中国的近邻和中国周边外交的优先方向“一带一路”如何影响以及能否改善东南亚国家对中国的形象认知对于回顾这一倡议在该区域的过去十年进程和成效继续推进高质量建设至关重要 基于 年“全球事件、语言与语调数据库”(以下简称“全球事件数据库”)数据本文采用多重、多期差分法()实证检验“一带一路”对中国在东南亚的形象的影响二、东南亚国家对中国的形象认知形象()是认知的建构物国家形象则是认知主体对于特定国家的认知表征是一种由稳定的刻板印象、流变的认知和具体态度组成的具有高概括性的、强稳定性的主观印象在影响一国公众对他国形象认知的诸多因素中认知主体的人格特征、意识形态、价值观与政治、社会、文化、制度认同和认知主体所处的微观情景()均会对认知结果产生潜在的、持久的影响而在宏观层面国家间的政治、经济、文化(观念)、制度差异和相对实力的变化(体系因素)也会对“认知透镜”下特定国家、特定群体对他国形象的图式、框定和对他国的具体态度、行为(根据国家的形象诠释国家的行为)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一)东南亚国家对中国的形象认知就东南亚国家对中国的形象认知而言理论上东南亚国家民众的个体特征(如知识结构、文化背景、心理特征、历史记忆、认知能力)、个体所处的情景、东南亚国家与中国间的政治、经济、文美国国家安全顾问杰克沙利文甚至将“一带一路”称之为“中国走向全球霸权的一条道路”参见 “”.:.王金波:“一带一路”能否提升中国国家形象世界经济与政治 年第 期第 页曹玮:选边还是对冲 中美战略竞争背景下的亚太国家选择世界经济与政治 年第 期第 页.“:”.“”.:.马得勇、陆屹洲:国家形象形成的心理分析国际政治科学 年第 期第 页邢丽菊、鄢传若斓:中国国家形象的塑造模式研究东北亚论坛 年第 期第 页 .“:”.“”.:“”.“”.化、观念差异均会对东南亚国家对中国国家形象的认知产生影响 而东南亚国家与中国的良性互动、“一带一路”框架下中国与东南亚国家间的良性互动、东南亚国家对中国崛起的认知、东南亚国家对东盟成员国集体身份的认同和对“东盟中心地位”的关注、东南亚国家对中美战略竞争的认知和对本体性安全的战略诉求也会影响东南亚国家对中国的认知、对中国国家形象的建构和对中国的具体态度在实证检验“一带一路”对东南亚国家的对华认知影响之前本文首先采用全球事件数据库东盟国家对中国事件的语气、语调指数()为代理变量来测度、考察东盟国家对中国的总体认知 全球事件数据库是世界上最大的政治事件开放数据库该数据库将一国与他国间的有向互动事件实时更新(每 分钟更新一次)、自动编码为各类口头(如发表公开声明、表达合作意愿、威胁、抗议)或实质性行动(实质性合作、冲突)并赋值 赋值分两种模式语调指数分值用来衡量媒体在报道该事件时的语气、态度戈尔德斯坦()分值用来衡量事件的强度 其中语调指数取值在()区间数值越大表示一国对他国的认知就越正面、态度越积极数值越小则反之戈尔德斯坦取值范围为()分值越高表示两国间的合作程度就越高反之则冲突程度就越高图 给出了以全球事件数据库一国对中国事件的语调指数月度加权均值为测度的东盟十国对中国的认知、感知和对中国的态度并显示了以戈尔德斯坦月度加权均值为测度的东盟十国与中国的双边政治关系如图 所示在本文的样本期间(年)东盟十国对中国的负面认知、消极感知呈明显增强之势并于 年 月首次出现负面认知超过正面认知的情况东盟国家与中国的双边关系也于 年 月降至区间最低值的.就时间节点而言 年中菲、中越、中国东盟围绕“南海问题”产生的一系列冲突成为导致东盟国家对华认知由正转负的标志性事件 这一经验事实也从侧面反映了双边关系中实质性冲突的持续、升级对相互间认知尤其是负面认知的影响和对合作性叙事的非对称冲击 年在东盟十国中老挝、柬埔寨、新加坡对中国的正面认知要明显高于其他国家菲律宾和越南对中国的负面认知则最高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东盟十国对中国的认知具有一定的差异性但各国对中国的认知呈现出一定的趋同趋势各国对中国的认知差异也呈明显缩小趋势 以全球事件数据库语调指数月度均值为测度的东盟十国与中国间的认知差异(均值)由 年 月区间峰值的.大幅下降至 年 月的.一个可能的理论解释是东南亚国家对东盟成员国集体身份的认同和对东盟规范的内化、扩散缩小了东盟国家间对中国的认知差异魏玲:国内进程、不对称互动与体系变化 中国东盟与东亚合作当代亚太 年第 期第 页沈大伟:中国在当代东南亚的角色南洋问题研究 年第 期第 页普鹏飞、王子昌:东盟及其成员国对“一带一路”的认知和反应战略决策研究 年第 期第 页李晨阳、宋少军:缅甸对“一带一路”的认知和反应南洋问题研究 年第 期第 页李晨阳、马思妍:缅甸对中美竞争的认知与反应南洋问题研究 年第 期第 页施雪琴、郑青青:越南对中美战略竞争的认知与应对 内稳经济、外重平衡的灵活策略南洋问题研究 年第 期第 页曹德军:安全焦虑、信号传递与中国对东南亚国家的战略安抚国际安全研究 年第 期第 页为了剔除媒介等主观因素的干扰本文使用每个事件被新闻媒介提及的次数()作为权重来计算 和 的加权均值数据来源:“.”:/.认知差异为一国对中国事件的 月度加权均值与中国对该国事件的 月度加权均值的差的绝对值 数据来源:“.”程晓勇:东盟规范的演进及其对外部规范的借鉴:规范传播视角的分析当代亚太 年第 期第 页方晓:大国引导、信任生成与东盟国家对华安全感世界经济与政治 年第 期第 页图 东盟十国对中国的认知和与中国的关系资料来源:作者根据 数据库相关数据计算制成(二)认知对称失调、信号解码错误与东南亚国家对中国的负面认知在造成一国对他国负面认知的诸多因素中除了刻板印象、身份认同和以价值观为基础的观念、文化差异等短期内无法建构、很难改变的基础性、持久性因素外认知对称失调、信号解码错误、情感话语误解等时变性因素均会在短期内迅速导致一国对他国的认知偏差、错误知觉和流变的负向认知的产生东南亚国家之所以会在短期内一度出现对华认知急剧负面化的现象首先是因为在与中国的互动过程中冲突性事件和冲突烈度的增加强化了东盟国家对中国的消极感知和态度 据全球事件数据库统计 年间东盟十国与中国发生的有向互动事件数累计达 起其中合作性事件 起(其中实质性合作 起)、冲突性事件 起(其中实质性冲突起)分别占事件总数的.和.从事件性质来看合作性事件占比从区间峰值的 年的.下降至 年的.冲突性事件占比则由 年的.上升至年的.而从事件强度来看冲突性事件尤其是实质性冲突事件的冲突程度的增强与东盟国家对华负面认知的上升正相关(见图)正是冲突性事件和冲突程度的增加在大幅抵消合作性事件的正向作用的同时强化了东盟国家的认知失调和对中国的负面认知、消极感知 而认知失调和负面认知的背后则是东盟国家对华认知中本就存在着的“非对称性”其次媒介对事件尤其是冲突性事件的过度甚至错误解码放大了东南亚国家对中国的错误知觉、消极感知 在本文的样本期间东盟十国对中国的有向互动事件共计 件而被媒介反复提及的次数却高达 次(见图)四类事件中口头合作(如发表公开声明、表达合作崔守军、范存祺、郑执浩:跨文化交流视阀下东盟对中日情感话语比较研究当代亚太 年第 期第 页图 实质性冲突对东盟国家对华认知的影响资料来源:作者根据 数据库相关数据计算制成意愿)、实质性合作的事件频次(均值)分别为.和.口头冲突(如威胁、抗议)和实质性冲突的事件频次分别为.和.正是媒介对在东盟国家与中国互动过程中相互投射与释放的外交信号的过度甚至错误解码直接导致了东盟国家对中国的错误认知而对实质性冲突事件的类似操作更是在短期内迅速放大了东盟国家对中国的负面认知再次东盟不同国家、不同群体对中国所传递的外交信号的不同理解或在与中国的话语互动过程中产生的情感话语误解也会加大东南亚国家对中国的错误认知、消极感知 值得关注的是在东盟国家与中国的(话语)互动中并非所有合作性叙事、合作性事件都会对东南亚国家的对华认知产生正向作用 在全球事件数据库 年东盟国家与中国的 起合作性叙事(口头合作)、起实质性合作事件中有 件合作性叙事、起实质性合作事件的语调指数赋值位于(.)区间分别占合作性叙事和实质性合作事件总数的.和.这一经验事实表明东盟不同国家、不同群体对合作性叙事的话语建构性、可信度的不同理解和在与中国的话语互动过程中所产生的情感话语误解也会削弱合作性叙事、合作性事件对东盟国家的对华认知形成和调适的正向作用具体计算方法为事件提及次数与事件数之比数据来源:“.”图 信号解码与东盟国家对中国的认知资料来源:作者根据 数据库相关数据计算制成(三)体系因素与东南亚国家对中国的威胁认知在影响一国(公众)对他国形象认知的诸多因素中体系因素尤其是大国间相对实力分布的变化不仅会影响国家对体系刺激的感知和对外部威胁的认知还会影响国家回应体系压力的方式中美经济、军事、科技实力之比分别从 年的.、.和.上升至 年的.、.和.同期以全球事件数据库语调指数月度均值为测度的美国对中国的认知则由 年 月的.下降至 年 月的.而以戈尔德斯坦月度均值为测度的中美战略关系也从 年 月的.下降至 年 月的.至少就时间节点而言美国对中国正面认知的下降、中美战略关系的走低与中美实力差距的缩小高度相关符合(结构)现实主义的理论预期实证研究则发现中美权力变化和中美战略竞争的加剧不仅强化了美国对中国的威胁认知和对中国的敌意叙事还强化了体系内其他国家包括部分东南亚国家对中国的错误知觉和在中美之间选边还是对冲的难度 换言之中美权力变化、中美战略竞争的加剧和美国对中国的威胁建构不仅会对体系内其他国家对中国的认知和对中国国家形象的叙事框定产生显著影响还会对体系内其他国家尤其是中国的周边国家在中美两国间的选择偏好、战略取向产生显著影响就东南亚国家对中美战略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