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史记·滑稽列传》“滑稽”论.pdf
下载文档

ID:2755633

大小:1.38MB

页数:7页

格式:PDF

时间:2023-11-29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史记·滑稽列传 史记 滑稽 列传
2023 年第 7 期渭南师范学院学报【司马迁与 史记 研究】(渭南师范学院 人文学院,陕西 渭南 714099)摘要:“滑稽”和“诙谐”的音义均相近,可以通用。“滑稽”不仅是传中人物的共有特点,司马迁在写作手法、结构安排、语言运用上也表现出了“滑稽”之处。不过,他理解的“滑稽”还有价值观上的考量。滑稽人物人微言轻,却以滑稽的方式讽谏君王,发挥了自身的价值。他们在讽谏言语上运用类比法、归谬法、对比法启发君王,使君王自悟。其讽谏多为韵语,带有一定的音乐美感。他们综合运用表演和演唱的形式,营造出愉快轻松的氛围,寓庄于谐,大大提高了讽谏成功的概率。另外,司马迁根据“匡时济世”的价值、“卑微如尘”的身份、“不争势力”的人格、“广为传颂”的事迹这四个标准来筛选所要著录的人物,使 滑稽列传 成为一篇独特的人物传记。关键词:史记;滑稽列传;滑稽;诙谐;讽谏艺术;著录标准中图分类号:K20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9-5128(2023)07-0049-07收稿日期:2023-03-22作者简介:韩团结,男,河南商丘人,渭南师范学院人文学院讲师,文学博士,主要从事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研究。滑稽列传 是 史记 中一篇特殊的人物传记,主要记录了淳于髡、优孟、优旃三人讽谏君王的事迹。学界认为 滑稽列传 乃“委巷所传,故老所述”,对其重视程度不足。目前,关于“滑稽”的音义,争论颇多,某些论述存在谬误和不足,亟待纠正和补充;关于“滑稽”,学者多关注文本人物本身,而忽略了司马迁撰写文本时的“滑稽”;关于文本中蕴含的讽谏艺术,还有补充的空间;关于司马迁著录滑稽人物的原则,鲜有人谈及。一、“滑稽”的音义“滑稽”的音义尤为重要,直接关系到 滑稽列传 诸多问题的解决。滑稽列传 中有两处司马贞引用邹诞、崔浩和姚察之语的注解。樗里子甘茂列传 中也有两处注解:第一处是司马贞引用邹诞和崔浩之语,与 滑稽列传 中的注解相同;第二处是张守节罗列了崔浩、颜师古之语,又保留了一种说法。归结起来,古人对“滑稽”音义的解释共有五种:一是“邹诞说”:“滑,乱也;稽,同也。言辨捷之人言非若是,说是若非,言能乱异同也。”1 3197二是“崔浩说”:“滑音骨。滑稽,流酒器也。转注吐酒,终日不已。言出口成章,词不穷竭,若滑稽之吐酒。故扬雄 酒赋 云 鸱夷滑稽,腹大如壶,尽日盛酒,人复藉沽 是也。”1 32033204三是“姚察说”:“滑稽犹俳谐也。滑读如字,稽音计也。言谐语滑利,其知计疾出,故云滑稽。”132033204四是“颜师古说”:“滑稽,转利之称也。滑,乱也。稽,碍也。其变无留也。”1 2307五是“无名氏说”:“一说稽,考也,言其滑乱不可考较。”1 2307今人姜亮夫先生指出崔浩的五处错误,姚察所言“得失相半”。他认为,“滑稽”应“训为俳谐”,音为“滑鸡”:“诙谐乃东汉人语,西汉滑稽之音变也。谐音当如皆,今闽、广之间尚如此,而百粤读滑稽音则如诙谐(音皆)。”2 7172徐仁甫先生未说明“滑稽”的读音,用“连文互训”的方式将“滑稽”解释为:“稽谓拘泥凝滞,滑谓转利流畅。滑稽者,转利凝滞,唯其能解纷,斯无凝滞之谓史记 滑稽列传“滑稽”论韩 团 结第 38 卷 第 7 期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23 年 7 月Journal of Weinan Normal UniversityVol.38No.7July 2023第 38 卷也。”3 17除此以外,其他观点不出以上七种。以上为“滑稽”音义的古今论争,那么,“滑稽”的音义到底为何呢?我们从以下两个方面来看:第一,“滑稽”的上古音和“诙谐”相似。关于“滑”,说文:“从水骨声。”根据郭锡良的 汉字古音手册,“骨”的上古音属“见纽物部”。所以,“滑”音为“骨”,也属“见纽物部”。关于“稽”,说文:“从禾从尤,旨声。”许慎的说法不太准确。“稽”,金文中最简单的字形,由“眉”和“儿”(“人”的变体)构成,表示一个浓眉大眼的人,突出观察的动作。更多的金文字形都在的基础上增加了“旨”,如,、,“旨”即观察的对象。关于“旨”,说文:“美也。”“旨”的本义是美味。所以,、表示一个浓眉大眼的人在观察美味。可见,、是会意字。小篆字形,由“尤”“旨”和“禾”构成。“尤”是去掉“目”之后调整笔画的结果,“旨”仍然表示美味,“禾”为新增部分。根据郭锡良的 汉字古音手册,“禾”和“稽”的上古音同属“见纽脂部”。由此可知,是形声字,“禾”为声符。所以,许慎所谓的“旨声”是不准确的。被“隶化”时,“禾”被误写作“禾”,形成“稽”字。“滑”和“稽”的上古音同属“见”纽,“滑稽”属于双声连绵词,读音应为“骨稽”。另外,“计”的上古音属“见纽质部”,“鸡”属“见纽支部”,两字与“稽”的声母相同。“质”“脂”对转,又与“支”部可以通转,所以,“滑计”“滑鸡”“骨鸡”和“滑稽”的读音均相近。关于“诙”,说文 未收录。根据郭锡良的 汉字古音手册,“诙”的上古音属“溪纽之部”,“骨”属“见纽物部”。“溪”“见”属于旁纽,“之”“物”可以通转,所以,“骨”和“诙”的上古音非常接近。那么,“滑”和“诙”的上古音也非常相近。关于“谐”,说文:“从言皆声。”“皆”的上古音属“见纽脂部”,与“稽”相同。所以,“稽”和“谐”的上古音相同。综上,“滑稽”的上古音又可以读作“滑计”“滑鸡”“骨鸡”和“诙谐”。第二,“滑稽”的含义和“诙谐”相近。“滑稽”是双声连绵词,不能分拆解释。姜亮夫先生为此指出了司马贞的错误:“滑稽乃连绵词,不能分释,只存其音,未造专字,索隐 之滑乱稽同,固不足为训;姚察之稽计,亦望文生训,求其本字不可得。”2 72所以,邹诞、张守节、颜师古等人对“滑稽”的拆分解释都不准确。崔浩所谓的“流酒器”也不准确。汉书游侠传 记载扬雄 酒赋 中的“鸱夷滑稽,腹大如壶,尽日盛酒,人复藉沽”,颜师古注曰:“鸱夷,韦囊以盛酒,即今之鸱夷幐也。”“滑稽,圆转纵舍无穷之状。滑音骨。稽音鸡。”4 3713从语法上看,“鸱夷”是主语,“滑稽”是谓语,与后面的“腹大如壶,尽日盛酒”皆为形容主语“鸱夷”。所以,“滑稽”并非崔浩所谓的流酒器。姚察将“滑稽”训为“俳谐”,姜亮夫先生也认可这种观点。关于“俳”,说文解字注:“戏也。以其戏言之谓之俳,以其音乐言之谓之倡,亦谓之优,其实一物也。”段玉裁此言非常符合 滑稽列传 中滑稽人物的言行。关于“谐”,文心雕龙谐隐:“谐之言皆也。辞浅会俗,皆悦笑也。”5 270刘勰将“谐”解释为“悦笑”,后又将 滑稽列传 作为“谐辞”的代表进一步论述。综合起来,“俳谐”与“滑稽”意义相近,可以互训。“诙谐”和“俳谐”,一字之差,两词的含义是否相近呢?关于“诙”,康熙字典:“广雅 调也。玉篇 调戏也。类篇 讥戏也。增韵 谑也,嘲也。前汉枚乘传 枚皋诙笑类俳倡。又 东方朔传 指意放荡,颇复诙谐。”可见,“诙”也有调笑、戏谑的含义,与“俳”相近。“诙谐”和“俳谐”可以互通,二者与“滑稽”也意义相近。所以,班固在 汉书 东方朔传 的论赞中引用扬雄“其滑稽之雄乎!朔之诙谐,逢占射覆,其事浮浅,行于众庶,童儿牧竖莫不眩耀”来评价东方朔。姚察所谓的“滑稽犹俳谐”,可能源于班固。司马迁对“滑稽”的理解,除了“诙谐”之外,还有价值观层面的考量,下文详述。至于颜师古所谓“圆转纵舍无穷之状”的解释,应该是诙谐之人善于调笑、多辩,给人一种圆转或圆滑的感觉罢了。二、司马迁之“滑稽”学者多关注文本中人物之“滑稽”,而忽略了司马迁之“滑稽”。其实,司马迁也是一位“滑稽”大师,他让人物进行各种形式的表演,在不经意间揭示出深刻的内涵。司马迁撰写 滑稽列传 时所展现出的“滑稽”,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写作手法上的“滑稽”。司马迁采用“寓庄于谐”的写作手法,在不经意间展现出“滑稽”的韩团结:史记 滑稽列传“滑稽”论502023 年第 7 期渭南师范学院学报特点。滑稽列传 开篇便说:“孔子曰:六艺于治一也。礼 以节人,乐 以发和,书 以道事,诗以达意,易 以神化,春秋 以义。太史公曰:天道恢恢,岂不大哉!谈言微中,亦可以解纷。”1 3197以“六经”为代表的儒家思想作为官方意识形态,居于至高无上的地位。倡优以“滑稽”调笑娱人,行为低贱,为时俗所轻。司马迁敢于打破常规和世俗偏见,将最低贱的“滑稽”和最高贵的“经学”相提并论,认为两者都具有“治世”的功能,足见太史公之诙谐。所以,倪思、刘辰翁在 班马异同 卷三四中也说:“滑稽者至鄙亵,乃且从六艺壮语说来,即此太史公之滑稽也。”6 596姚苎田说得更为透彻:“此叙固甚有滑稽之风,然其意亦极明划,将 天道恢恢二句,总揽六艺,将 亦可以 句顶着六个 以 字,见滑稽之雄,固将掇六艺之菁英而无不可者也。若不得其旨,即被他推堕汪洋大海中矣。”7 300再如,司马迁这样描写“优孟衣冠”:“即为孙叔敖衣冠,抵掌谈语。岁余,像孙叔敖,楚王及左右不能别也。庄王置酒,优孟前为寿。庄王大惊,以为孙叔敖复生也,欲以为相。”1 3201优孟穿上孙叔敖的衣冠,并模仿其说话,达到了以假乱真的程度。楚王以为孙叔敖死而复生,欲拜其为相。姚苎田认为:“此非实事也,史公妙笔写来,人不能认其蹊径耳。”7 303优孟善于扮演,不管外貌和言语多么逼真,楚王也深知孙叔敖早已亡故,不可能死而复生。司马迁用妙笔夸张优孟高超的表演技巧,也让后世读者信以为真。钱谦益在 为柳敬亭募葬地疏 中也说:“此盖优孟登场扮演,自笑自说,如金元院本、今人弹词之类耳。而太史公叙述,则如真有其事,不露首尾,使后世纵观而自得之,此亦太史公之滑稽也。”8 1419第二,结构安排上的“滑稽”。滑稽列传 依次记录了淳于髡、优孟、优旃的事迹,淳于髡之后,“其后百余年,楚有优孟”作为过渡。优孟之后,“其后二百余年,秦有优旃”作为过渡。这两句话也在结构上将三人的事迹清楚地分隔开来。但是,其中明显存在时间错误,早已被人指出。崔适 史记探源:“各本中有优孟章,遂云 髡后百余年,楚有优孟,孟后百余年,秦有优旃,其谬巨甚。孟事楚庄王,髡仕齐威王。威王之立,后庄王之卒二百二十年,是则髡在孟后二百余年,此文转谓孟在髡后百余年,世次颠错至此。旃仕秦历汉,则在孟后三百七八十年,此云二百余年,亦非也。”9 222至于出现错误的原因,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每种说法都没有充分的证据令人信服,所以,在没有足够的证据之前,我们不妨认为现存文本为司马迁撰写的原文。再者,滑稽列传 按照淳于髡、优孟、优旃的出场次序进行记录,传尾的论赞依旧按照淳于髡、优孟、优旃的次序进行评价,在一定程度上,说明 滑稽列传 的结构应该没有被人篡改。这种结构上的安排,或许是司马迁有意为之,看似错误百出,实则与其近似小说的性质有关。所以,换一种角度,我们也可以将其视为司马迁之“滑稽”。他用这种方式来呼应篇名中的“滑稽”,因此,邵泰衢在 史记疑问 中也说:“滑稽传 云:淳于髡后百余年,有优孟。优孟以谈笑谏楚庄王。是以齐威而反前楚庄矣。夫既齐威可以前楚庄,又何不可以楚庄之事属之 齐 威 乎?前 后 彼 此 一 任 错 综,真 可 谓 滑 稽矣。”10 725 726第三,语言运用上的“滑稽”。史记 作为史书,司马迁用语非常严谨。不过,滑稽列传 中的语言,却表现出了“滑稽”的特点。杨慎说:“太史公赞滑稽,语亦近滑稽。”11 341他的说法比较笼统,没有主要有五种:第一,“伪作窜入”说。如,崔适 史记探源 认为“中章妄人所续”,“此章世次既差,立言复谬,其为赝鼎显而易见”。第二,“传写致误”说。如,王叔岷 史记斠证:“窃疑 其后百余年,乃后人传写之误,盖本作 其前二百余年。”第三,“司马迁失误”说。如,叶大庆 考古质疑:“方疑此为传写之误,然而先传髡而后叙孟,其列传先后如此,则又非传写之误,而 史记 真失矣。”第四,“错简”说。如,周言认为 滑稽列传中三人前后次序颠倒且年份错误,“原因可能是因为竹书韦编错乱”。第五,“剧本汇集”说。如,孙尚勇认为“以之为戏剧的记录或较早剧本之汇集,则历来有关 滑稽列传 的所有疑惑都将涣然冰释。”刘勰在 文心雕龙谐隐 中将 滑稽列传 归于“谐”,并论及“谐讔”的来源:“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