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双减”背景下教师工作机制优化路径.pdf
下载文档

ID:2755383

大小:1.13MB

页数:9页

格式:PDF

时间:2023-11-29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双减 背景 教师 工作 机制 优化 路径
第1 0卷 第4期教师教育学报2 0 2 3年7月V o l.1 0 N o.4J o u r n a l o fT e a c h e rE d u c a t i o nJ u l.,2 0 2 3D O I:1 0.1 3 7 1 8/j.c n k i.j s j y.2 0 2 3.0 4.0 0 6“双双减减”背背景景下下教教师师工工作作机机制制优优化化路路径径欧阳修俊,童 雨 欣,魏 凤 银(广西师范大学 教育学部,广西 桂林5 4 1 0 0 4)摘要:基于机制设计理论审视教师工作机制,可降低教师工作过程中的信息运行成本,在实现集体利益最大化的同时注重教师利益,推动教师教学程序与教学规则的有效联动和有效教学的开展。“双减”政策对教师工作提出了新要求,但目前教师工作机制尚存在教师工作信息效率低下、教师激励机制滞后等问题。基于此,提出以“双减”专题培训激发教师工作机制内生动力,以丰富的信息资源提升教师工作信息效率,以科学的时间管理促进教师工作机制顺利运转,以完善的激励制度强化教师工作机制外部动力,从而有效落实“双减”政策,促进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关键词:“双减”;教师工作机制;机制设计;优化路径中图分类号:G 4 5 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 0 9 5-8 1 2 9(2 0 2 3)0 4-0 0 5 1-0 9基金项目:“广西高等学校千名中青年骨干教师培育计划”人文社会科学类立项课题“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助力乡村人才振兴的文化模式研究”(2 0 2 2 Q G RW 0 0 9),项目负责人:欧阳修俊。作者简介:欧阳修俊,教育学博士,广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教授;童雨欣,广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硕士研究生;魏凤银,广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硕士研究生。教师工作机制有效运转是促进学校育人工作提质增效的必要条件。2 0 2 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 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简称“双减”),要求教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优化作业设计、提升课后服务质量、转变学生评价方式1。教师工作机制是教师提升教学质量的内核,“双减”政策实质上对教师工作机制提出了新要求。在此需特别指出的是,由于目前国内外关于教师工作的研究主要聚焦于具体实践,如教师工作满意度、教师工作投入等,专门探讨教师工作机制的研究较少,本文拟基于机制设计理论,尝试从信息效率和激励相容两个方面,分析“双减”背景下教师工作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探寻教师工作机制优化路径。一、机制设计理论观照下的教师工作机制意涵 工作机制“是工作程序、规则的有机联系和有效运转”2。工作机制具有整体性,是各个工作环节的有序叠加和有效衔接。因教师的主要工作是教学,故而教师工作机制即指教师教学程序与教学规则的有效联动、有序叠加和有效实施。又因为教师教学工作具体包括备课、上课、作业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学生评价等五个基本环节,因此教师工作机制也指备课、上课、作业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学生评价各环节的有机联系及有效运转。随着时代发展和政策改进,教师工作机制也面临新的挑战,需要不断优化。在这方面,机制设计理论或许能给予一定启示。机制设计理论由经济学教授里奥尼德赫维茨(L e o n i dH u r w i c z)等人于2 0世纪6 0年代提出。在经济领域,机制设计理论强调机制设计者能设计出达到“资源有效配置”需求的“激励机制”,一般涉及信息效率和激励相容两个方面3。“信息效率”指经济机制实现既定社会目标所要求的信息量,信息效率越高,信息空间维度越少,所设计的机制越高效4。“激励15相容”指每个参与者所追求的个人利益最大化目标与社会目标达成一致5,即所设计的机制应能使社会目标与个人目标实现协同6。该理论最早运用于经济领域,现已被推广至各个领域,成为机制设计的理论框架。基于机制设计理论审视教师工作机制,应注重两点。第一,在设计机制时,应致力于减少教师工作过程中的信息运行成本。在机制设计理论中,信息效率强调的是机制设计应尽可能减少信息运行成本,从而提升信息利用率7。因此,设计者在设计教师工作机制时,应注重减少教师工作过程中的信息运行成本,提升教师工作信息效率。第二,在设计机制时,应实现集体利益最大化,同时注重教师利益的实现。在机制设计理论中,激励相容强调每个参与者在为集体多作贡献中成就自己的事业,从而实现个人价值与集体价值一致化8。因此,要求教师工作机制设计者在设计机制时,应关注集体利益最大化,同时注重教师利益的实现,以达到二者协同合一。根据机制设计理论提出的信息效率与激励相容原则,教师工作机制高效运转受到教师主体、学校、社会及政府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基于理论指引和要素分析,笔者构建了教师工作机制运转模型,具体如图1所示。图1 教师工作机制运转模型 具体而言,首先,作为教师工作机制运行的主体,教师的身心状态、专业能力等会对教师工作机制产生内在影响。一方面,教师身心健康是教师工作机制有效运转的前提。教师拥有健康的身心可以使教师精力充沛,同时保持乐观心态去面对各环节工作,进而保证教师工作机制持续运转。另一方面,教师具有较强专业能力是教师工作机制有效运转的内在推力。过硬的专业能力能有效提升教师的工作效率,进而加快教师工作机制运 转 速 率。其次,作为教师工作机制运行的管理者,学校所制定的相关制度措施和配置的设备资源等,会对教师工作机制产生外部影响。学校合理的工作时间规定、培训进修制度等,能在保障教师身心健康的同时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从而推动教师工作机制高效运转。此外,学校还能为教师各环节工作配置优质信息资源,作为教师工作机制顺利运转的物质支撑。再次,作为教师工作机制运行的支持者,外部社会丰富的人力资源、环境资源等能为教师提供协助力量,促进教师工作机制有序运转。最后,作为教师工作机制运行的调控者,政府颁布的相关政策法规、提供的经费支持等,能对教师工作机制运转发挥宏观调控作用。即:政府颁布的相关政策法规可为教师工作机制合理运行提供指引,政府的经费支持能为教师工作机制有效运转提供保障。二、“双减”背景下教师工作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双减”政策提出要“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提高作业设计质量”“提高课后服务质量”“考试成绩呈现实行等级制,坚决克服唯分数的倾向”等。具体而言,“提升课堂教学质量”要求25教师优化备课及上课,“提高作业设计质量”要求教师改进作业布置与批改,“提高课后服务质量”要求教师重视课外辅导,“考试成绩呈现实行等级制,坚决克服唯分数的倾向”要求教师改变不甚合理的学生评价方式。显然,“双减”对教师工作各环节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工作机制面临全新挑战。目前,教师工作信息效率低下、教师激励机制滞后,导致学生评价方式难以适时调整、作业及课堂教学质量难以有效提升、教师课后服务工作难以全心投入,教师工作机制运转过程中的新问题逐渐凸显。(一)教师工作信息效率低下导致教师工作机制运行不畅教师工作机制有效运行离不开教师工作各环节信息的高效利用与传递。教师工作信息不对称所引发的教师工作信息效率低下问题,会导致教师工作机制运行不畅,影响“双减”背景下学生评价方式的适时调整和作业及课堂质量的有效提升。教师工作信息效率低下具体表现为教师信息素养欠缺、优质信息资源利用不足、教师信息交流缺乏三个方面。1.教师信息素养欠缺导致学生评价方式应变困难信息素养指“个人收集、评估与有效利用信息的能力”9。教师信息素养主要是指教师对学生学情信息的收集、评估和有效利用这些信息的能力,具体涉及教师获取信息、分析信息、评估信息的能力。“双减”政策要求教师改变“唯分数论”的评价观念,加大过程性评价比重,树立多元评价观。过程性评价是指在教学活动中对学生学习给予即时、动态解释,以揭示、判断和生成教学价值的活动1 0。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及时获取学生学情信息,并对其加以有效分析和处理,最后进行评价界定。但现实中,不少教师并未能及时发现和获取学生的学情信息,即便能够获取,其后也很难针对学生不同学情信息进行有效分析,导致教师对学生评价进行界定时产生偏差1 1。有研究表明,“相当一部分教师要么基于自己过去的教学经验给现有学生的学情直接 贴标签,要么简单 移植 或 搬运 教学参考资料中给出的学情分析”1 2。以上问题凸显出教师获取信息能力、分析信息能力及评估信息能力均有待进一步加强,同时也表明教师信息素养欠缺导致教师难以对学生评价方式作出及时而有效的调整。2.优质信息资源利用不足导致作业设计水平提升困难教师工作各环节中的优质信息资源通常包括优质信息生产者资源、优质数字化信息技术资源等。“双减”政策要求教师提升作业设计质量,但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与社会发展研究院教育国情调查中心发布的 全国“双减”成效调查报告 表明,近五成教师认为,设计高质量作业面临“作业素材与相关资源不够”的困境1 3。具体而言,一是名师资源配置不均衡1 4。名师作为教师队伍中的优秀分子,是优质信息生产者,起着引领示范和经验辐射的作用。然而,名师多聚集在经济发达地区,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学校教师往往缺乏名师引领,不少教师在设计作业时也缺少优质的作业素材和先进的作业设计理念。二是学校学科带头人利用各类优质数字化信息技术资源提升教研 质 量 和 促 进 教 师 发 展 的 能 力 尚 待 提高1 5。这导致学校内部很难有效组织学科教师开展作业教研,缺乏对各类优质数字化信息技术资源的有效利用,教师接收优质信息的范围缩窄,渐次致使校内教师作业设计能力的提升陷入窘境。三是校内各科教师缺乏资源互通意识1 6。综合性作业设计需要教师从实际生活出发,对各学科零碎性知识点进行有意义的“串联搭桥”,而校内各科教师间缺乏信息资源的互通,会导致教师在设计综合性作业时存在困难,进而无法有效突破学生“知识本位”“教材本位”“学科本位”的学习局限。综上,名师资源不均衡、学科带头人及各科教师信息获取范围窄化且信息利用不足,致使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时信息不通达,进而难以提升作业设计质量。3.教师信息交流缺乏导致课堂教学质量优化困难“双减”政策要求教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而备课是课堂教学质量提升的前提,备课质量的好坏直接决定了课堂质量的 高 低。因 此,35“双减”不是一味简单地“减”,还需要“加”加强教师在备课过程中与学生及其他教师的沟通、交流和互动。但目前,教师备课质量还有待提升,主要体现在与学生缺乏沟通、与其他教师缺乏互动分享。第一,在“备学生”上,学生学情信息获取路径不畅。教师缺乏与每一名学生的密切沟通,对学生的学情信息未能及时获取、分析和评价1 1,以至于无法准确掌握学生的求知需求。在未准确获知学生求知需求的情况下确定教法,容易导致课堂上教师所应用的教法与多数学生的心理需求不相吻合,部分学生由此对课堂教学产生抵触情绪。第二,在“备教材”上,教师集体备课中的信息交流与分享不足。集体备课强调教师间共享教学经验和教学资源,但目前,不少学校教师的 集 体 备 课 存 在 偷 工 减 料、流 于 形 式 的 问题1 7,某些学校的集体备课还存在着“一言堂”的现象1 8,研讨氛围不够浓厚,多数教师在集体备课过程中都以听为主,缺乏反馈。教师间的信息交流受到客观与主观因素的双重阻碍,使教师很难从同行中吸收到好的教学经验、教学技术和教学理念。师生和师师间缺乏交流与互动,导致教师的备课质量不佳,课堂教学质量在短时间内难以有效提升。(二)教师激励机制滞后以致教师工作机制运转动力不足教师激励机制是教师工作机制有效运转的强大推力。“双减”背景下,教师激励机制滞后会导致教师对课后服务工作难以全心投入或投入意愿不强,进而使教师工作机制运转乏力。教师激励机制滞后主要表现为时间激励机制滞后、利益激励机制不健全两个方面。1.时间激励机制滞后导致课后服务工作难全心投入“双减”政策要求学校“提高课后服务质量”。“双减”政策颁布后,虽然各地区各学校积极响应,并切实落实课后服务工作,但不少学校在教师工作时间安排上存在着不甚合理的现象。目前,大部分学校的课后服务采取的都是“5+2”模式,即:周一至周五,学校每天都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