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全育人”视角下大学体育课程思政建设思考.pdf
下载文档

ID:2755302

大小:929.95KB

页数:4页

格式:PDF

时间:2023-11-29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育人 视角 大学 体育 课程 建设 思考
第 卷第期 年月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 o u r n a l o fF u j i a nM e d i c a lU n i v e r s i t y(S o c i a lS c i e n c eE d i t i o n)V o l ,N o J u n “三全育人”视角下大学体育课程思政建设思考付雯,许文鑫,马俊龙,罗敦雄(武汉体育学院 体育教育学院,湖北 武汉 ;福建师范大学 体育科学学院,福建 福州 ;龙岩市高级中学,福建 龙岩 ;福建医科大学 体育教研部,福建 福州 )摘要:通过阐释大学体育与思政教育的内涵与关系,指出大学体育课程思政建设要遵循教育实践与目标导向一致性、师生内驱性与外显性统一性原则,从强化顶层设计、提高教师思政素养、创新思政教育方法、拓展课外体育活动阵地以及优化评价机制个方面提出大学体育加强课程思政建设、提升育人实效的建设路径.关键词:课程思政;大学体育;立德树人;育人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收稿日期:资助项目:年 福建 省 社会 科学 基金 一 般 项 目(F J B );年 福 建 省 本 科 高 校 教 育 教 学 改 革 研 究 一 般 项 目(F B J G );年福建师范大学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I ).作者简介:付雯,男,副教授,教育学硕士.研究方向:民族传统体育,大学体育.通信作者:罗敦雄,E m a i l:f m u l d x c o m课程思政教育理念在遵循教育发展与人的成长成才规律基础上创新发展,是培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接班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手段.体育类课程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注重爱国主义教育和传统文化教育,培养学生顽强拼搏、奋斗有我的信念,激发学生提升全民族身体素质的责任感.将思政教育贯穿大学体育教育教学全过程,最大限度发挥体育教师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领作用,是大学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环节.通过探讨大学体育与思政教育的关系内涵、大学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基本原则,以期为大学体育课程思政建设与实施提供参考.一、大学体育课程思政内涵阐释大学体育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基础性工程,是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和体育强国的重要工作.在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背景下,大学体育内涵愈加丰富,新时代赋予了体育教育“以体育人”,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的新使命.要实现“以体育智、以体育心”的独特功能,就应深入挖掘大学体育课程思政元素,潜移默化地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加强对学生思想意识、行为举止的价值引领,以保证大学体育课程思政建设不脱离轨道,实现大学体育和课程思政教育的精准滴灌.(一一)大大学学体体育育“育育体体”与与思思政政教教育育“铸铸魂魂”的的关关系系互互构构体育课程是以身体锻炼为手段,以知识教育和体育活动为形式的“育体”过程,在增强学生健康体魄的同时也是促进学生全面素质发展的“铸魂”过程.大学体育课程具有思想引领、规范约束和精神激励等方面的思政功能,高校体育不仅要通过技能传授、方法掌握、习惯养成等途径促进大学生身体素质的提升,还要通过调节情绪、体验乐趣、团队合作等方式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体育人才.因此,要充分认识体育学科所具有的特性,在各项第期付雯,等:“三全育人”视角下大学体育课程思政建设思考目教学中有目的、有方法地挖掘思政元素,在课堂教学中润物细无声地融入思政教育,构建育体铸魂、以体育人新体系.(二二)大大学学体体育育“修修体体”与与思思政政教教育育“立立德德”的的学学理理互互融融体育课程思政以立德树人为教育根本任务,是新时代的一种教育理念,其初心是让学生在对体育感兴趣的基础上更进一步了解体育的育人价值,目标是通过体育课程唤醒、培养和锻炼学生应对未知的能力.思政融入体育课程的基础在于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需要,正确把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引领,把思政目标与体育课程的身体与心理健康目标、终身体育目标和社会适应目标相融合,将思政“如盐在水融合”般融入体育课程教学,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体育课程中的人文素养和人文精神.当前尤其需要注重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和价值塑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方式的学理互融大思政群.二、大学体育课程思政建设遵循的基本原则(一一)教教育育实实践践与与目目标标导导向向一一致致性性原原则则大学体育课程思政教育实践中大力推动思政教育功能的发挥,应与党的教育总方针目标保持一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彻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因此,立德不再仅仅是思政课程的目标,大学体育也应该加入思政教育这个大队伍中.大学体育课程思政体现了以体育专业知识承载思政教育内容,以思政教育内容推动体育知识与技能教学的理念.大学体育课程思政建设与立德树人目标一致,才不会使大学体育课程思政建设脱离育人轨道.在一致性原则下,大学体育课程不仅要在教学实践中引导大学生真正信服马克思主义,真正认同社会主义,真正信仰共产主义,还应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的重要论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四史等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有机融合到大学体育课程中,构建具有针对性的大学体育课程思政教学内容.大学体育课程思政建设应确保与新时代学校体育任务一致,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是新时代学校体育的总任务,这就要求大学体育在育体和德育两个方面都要重视.大学体育课程思政是育体和德育的有机结合体,体现了育体为德育提供载体,德育提升育体效果的协同效应.一致性原则确保大学体育课程思政在育体的基础上,融入思政元素,使体育课堂具备了大学生思想引导和适应社会能力培养的双重功能.(二二)师师生生内内驱驱性性与与外外显显性性统统一一性性原原则则完善大学体育思政教育需要师生在教与学过程中内驱性(内在意识、情感、认知等)与外显性(外在行为)保持统一性.落实课程思政的关键在于教师自觉,体育教师应自觉提升思政教育教学能力,秉承“育人先育己,立德先立人”原则,使之与自身的专业教学能力相匹配.大学生是一个具有独立思考行为的群体,思想道德水平决定着他们的行为表现,利用大学体育课程作为其思政教育的落脚点,要将体育思政教育的内容内化为学生们内心的价值选择.当前,大学体育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时间不长,对大多数体育教师而言,传授专业运动知识,培养学生运动技能相对容易,但实现体育教育与思政教育的无缝衔接较难,所以大学体育教师亟需快速冲破知识与技能传授单一的层面,实现体育专业知识与思政教育理论知识等多学科的知识整合,向“大学体育教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双重角色进行转变.体育文化全球化对体育课程教学带来国际化影响,大学体育不断受到国际运动文化浪潮的冲击,体育教师需要协调中国体育文化与国际运动文化,在课程教学中做到国际体育文化教育与爱国主义教育相协调,跨国家体育文化教育与中华体育文化自信教育相协调,国家使命教育与体育教育相协调,使学生在课程学习中形成对中国体育运动文化的思想认同,实现在课程中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三、大学体育课程思政建设路径的思考(一一)强强化化顶顶层层设设计计,凸凸显显大大学学体体育育课课程程价价值值引引领领的的思思政政目目标标导导向向强化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顶层设计,是推进大学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前提.一要把体育课程育人成效作为检验高校体育工作的核心指标.高校要主动提高体育课程的育人成效,积极出台体育课程思政建设实施意见,做好体育课程思政内容的具体参照,引导体育教师参与体育课程思政建设.构建党委领导下的多层次、权威高效的学校体育课程思政研究中心,教务部门统筹协调,体育教学部门落实对接,指定专人负责,体育教师协同参与的育人体系,将体育课程思政育人成效作为体育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课程改革和实施的重要标准,把体育课程作为引导学生理解不同领域做人做事基本道理,树立体育价值观的重要载体.二要统筹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思想共识.从精神特质、功能地位、运行机理、体系格局等方面形成体育课程思政建设思想共识.体育课程思政不是一门新的课程,而是一种教育理念;不是体育课程简单的体育教育,而是体育课程的育人教育;不是体育课程的思政化,而是体育课程的内涵式发展.因此,要从思想上正视体育课程思政,走出认识误区,凝聚体育课程育人指向.三要系统规划体育课程思政建设.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遵循课程育人的规律,根据大学体育的特点,从指导思想、目标任务、思路与内容、课程教材、规范制度、组织保障和评价考核等方面设计大学体育课程的思政,系统开展大学体育课程的思政建设.(二二)提提高高教教师师思思政政素素养养,推推进进大大学学体体育育课课程程思思政政的的内内核核建建设设提高教师队伍思政素养,一要引导教师树立体育课程思政意识.开展课程思政建设政策解读、专题讲座,领会课程思政会议思想,正确理解课程思政内涵,从思想认知上转变对体育课程思政的误区,明确价值引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三位一体的教学理念,为开展体育课程思政建设提供思想支撑.二要提高体育课程教师职业基本能力.首先,提高师德践行能力.包括增强遵守师德规范意识和主动涵养教育情怀,强调知行合一,从知、情、意、行等方面贯彻党的思想方针.其次,提高教学实践能力.熟悉基本教育理论,掌握专业知识,具备学科素养和信息素养,并学会知识整合,了解体育与其他学科的联系,提高教学设计能力,分析学情,设计教案,明确每堂课的体育课程思政切入点,使思政教育贯穿体育课堂教学全过程的规划.再次,提高综合育人能力.在课程教学等方面强调教育“育人为本”的本质要求,从体育课程一线教学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最后,提高自主发展能力.注重个人专业成长,增强终身学习与自主发展的意识,形成批判性思维,学习体育学科研究和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开展体育课程思政交流,提高体育课程的思政建设能力.三要建构体育课程教师成长共同体.建立体育专任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体育学科专业素质标准,以体育课程思政建设负责人为主体,系统建设课程教学改革研究团队,创设体育课程思政交流平台,组织体育课程思政文化沙龙,通过开展体育课程思政建设团队交流研讨、时事热点学习、体育课程思政教学经验分析等活动,为提升体育课程教师育人能力创建良好的环境,实现体育课程教师的共同成长.(三三)创创新新思思政政教教育育方方法法,实实现现体体育育教教育育与与思思政政教教育育的的有有机机融融合合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培育除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课以外的具备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优势课程.因此,大学体育课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做到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大学体育思政教育创新需要系统挖掘体育课程活动中的思政元素,结合大学体育课程的目标设计、教材体系开发和课程实施评价等具体实践环节.大学体育课程思政不是对体育课程简单的补充思政教育内容,而是对大学体育课程的深化,让显性的思政元素在大学体育课程中得到隐性贯彻,从而达到内化于心、外化于形的教育目标.大学体育课程思政要充分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和身心特点,关注学生的内在需要,准确把握学生与社会的客观思想实际,使教与学互动互促、协调发展.课程思政改革要遵循“盐溶于汤”的原则,把握好“度”,找准突破口,创新教学载体,根据大学体育课程思政教育元素“隐性”特点,从学生感兴趣的案例出发,把握适度、自然、恰当渗透的原则,以学生乐于接受的话语方式,让学生主动融入课堂.(四四)拓拓展展课课外外体体育育活活动动阵阵地地,完完善善课课内内课课外外一一体体化化协协同同育育人人机机制制课外体育活动作为体育课堂教学的补充、延伸和发展,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学校体育目标和任务的重要途径.拓展课外体育活动阵地,系统推进体育课内课外一体化课程思政建设,完善课外向课内同向发力的协同育人机制.一要加强组织,完善体育育人机制.依托学校体委、团委、学生工作部处等职能部门,成立专门的学生体育工作小组,科学统筹、合理规划,将体育与德育、智育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