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事”之形式动词属性探究.pdf
下载文档

ID:2754990

大小:1.11MB

页数:4页

格式:PDF

时间:2023-11-29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从事 形式 动词 属性 探究
收稿日期 基金项目 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研究项目,项目编号:。作者简介 苏玲玲(),女,四川宜宾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现代汉语语法、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白鸽(),女,河北衡水人,讲师,博士,主要从事语言类型学,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白鸽为通信作者。第 卷第 期 年 月哈尔滨学院学报 文章编号 ()“从事”之形式动词属性探究苏玲玲,白鸽(中国人民大学,北京 )摘要“从事”是否能作为形式动词,现有研究尚存争议。文章基于原型范畴理论,比较了“从事”和形式动词原型“加以”二者的入句表现,以及它们在语料中加双音节及物动词的实例情况。研究发现加双音节及物动词时,“从事”和“加以”有部分相同的特征和功能,二者存在一定的形式动词“家族相似性”。但语料统计数据显示,搭配双音节及物动词在“从事”总体实例中仅占 ,远小于“加以”的实例占比,说明“从事”与形式动词原型“加以”的相似性低,因此“从事”加双音节及物动词时更宜被看作边缘(非典型)形式动词。关键词 从事;形式动词;原型范畴理论;家族相似性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形式动词是准谓宾动词的一个子集,其特点是所带宾语只能是准谓词性宾语,而且词义已经虚化。有时可以去掉形式动词,语句仍是合法的,意义也没什么变化。它具有封闭性,尽管内部成员数量不多,但具体有哪些,却众说纷纭。目前,“从事”是否为形式动词,仍存在争论。吕叔湘、王永娜、陆丙甫等明确将“从事”视为形式动词;与之不同,朱德熙等均未将“从事”纳入形式动词范畴。除对“从事”是否为形式动词看法不一外,诸学者对其他词汇,如“给以”“给予”“严加”“作(出)”“致以”等 是 否 为 形 式 动 词,也 未 达 成 一 致观点。目前针对“从事”是否为形式动词这一问题,较为深入的专题讨论尚不多见。为准确、全面地了解“从事”一词的相关用法及其词汇类别,本文基于原型范畴理论,通过对比分析“从事”与典型形式动词各自的入句表现,同时结合它们在语料中加双音节及物动词的用例情况,探讨“从事”能否被视为形式动词这一问题。其他存在争议的形式动词,本文不做讨论。原型指范畴中的典型实例,它几乎具备某一范畴要求的所有特征,是一种理想的范本;其他成员因与它存在着能被感知的相似性而被归入到同一范畴。这种相似性称为“家族相似性”,表现为范畴内部的每个成员,都与其他一个或几个成员拥有至少一个或者几个相同的要素,但是没有或几乎没有一个要素是所有成员共有的。在某一范畴中,范畴成员依据具有该范畴所有特性的多寡,具有不同的典型性。范畴原型与范畴成员共有的特性最多,为最典型成员;边缘范畴成员与该范畴成员相似的特征较少,为非典型成员。“加以”是最典型的形式动词,在国家语委现代汉语语料库中,共有 例用作形式动词,占实例总数()的 ,其 使 用 情 况 最 能 代 表 形 式 动 词 的 特点。因此,“加以”可作为形式动词的范畴原型。一、形式动词原型“加以”的入句表现“加以”用作形式动词的例句,如:例 我看重要的文章不妨看它十多遍,认真地 加以 删改,然后发表。(冰心 冰心全集第六卷)例 他们总是瞇缝着眼睛打量美好事物,眼光时而发红时而发绿,时而死盯时而躲闪,只要一有可能就忍不住要去扰乱、转嫁(费无忌的行 为 真 是“转 嫁”这 个 词 汇 的 最 佳 注脚),竭力作为某种隐潜交易的筹码 加以 利用。(余秋雨 山居笔记)例 捷克、波兰、白俄罗斯的代表皆要求大会注意西班牙的情势及佛朗哥政权对世界和平自由与民主的危险,他们对此前攻击否决权的代表们 加以 揭发,并申斥这种攻击对和平毫无贡献。(人民日报,)从以上三个例句可以发现:句法结构“加以”后面可以加双音节及物动词作宾语,如“删改”“利用”“揭发”等;另外“加以”能进入“介词 受事 形式动词 双音节及物动词”这一结构,如例 可以转换成“对重要的文章加以删改”,例 可以转换成“对作为某种隐潜交易筹码的美好事物加以利用”。词义“加以”意义虚空,不表实在意义。因此,有的句子可以省略它,且省略后原句的句意基本不受影响,只是主体“主动施为”的意愿减弱了。譬如,例 、例 省略形式动词后,原句句义基本不受影响,只是主体自身主动想删改文章和利用美好事物的意愿减弱了。尽管词义虚化,但有的句子(如例 )因句法结构的限制却不能省略“加以”。功能()形式动词“加以”具备使它的动词宾语失去携带宾语的能力,因此,三个例句中的及物动 词 都 可 以 在 不 带 宾 语 的 情 况 下 独 立成句。()形式动词“加以”可以“使介词结构后边的名动词复杂化以适应结构上的要求”。如例 ,原句中作为受事的宾语被提前用介词引出,而置于句尾的及物动词“揭发”则因缺少宾语无法成句,因此需加上形式动词,使单一的及物动词复杂化,构成形式上的动宾结构,满足句法结构方面的要求。同时,这一点也使得原句的焦点发生改变,从强调受事宾语变成强调双音节动词。()形式动词“加以”或多或少削弱了其后双音节词的动作性,使其指称性增强。但因“加以”本身词义虚化程度高,动作性较弱;同时,谓语(动性)和宾语(名性)二者是配对存在的,相互影响,联系紧密。因此,“加以”后面的双音节动词指称性不是很强,动性意义仍占主导地位。能进入“介词 受事 形式动词 双音节及物动词”这一结构,可以作为判定形式动词的主要句法标准。换言之,这一特征为形式动词原型“加以”所具备的主要特征,即核心特征。另外,现有研究都是根据能够带一个动词组成动宾结构和本身不表示具体的动作行为意义这两个主要特点来划分形式动词的。可见,“介词 受事 形式动词 双音节及物动词”的句法结构特征和词义虚化是形式动词原型的典型特征。二、“从事”的入句表现借助 北 京 语 言 大 学 语 料 库 中 心(,)在线检索系统,我们首先直接 检 索“从 事 ”(表 示 双 音 节 动 词“从事”),获得 条语料记录。然后通过设定检索式“从事 ”(表示“从事”后接双音节动词),筛选检索出 条“从事 双音节动词”的语料记录。再通过语料库自身的统计功能,获得 条“近似合格”的“从事 双音节动词”语料记录。通过分析这 条语料后发现,其中真正能和“从事”搭配且充当宾语的双音节及物动词并不多,只有“制造”“创作”“学习”“经营”“写作”“捕捞”“研究”“建设”“翻译”等 个双音节动词,共 条语料,仅占总语料的 。其余 的语料实例显示,“从事”作为一般动词使用,如单独作谓语,不带宾语,后面加“职业”“事业”“工作”“行业”等名词整体作谓语或定语;还有 是“从事”加双音节不及物动词的实例,如搭配“营运”“工作”“劳动”等。“从事”加双音节动词作宾语的例句,如:例 年他和家人移民英国后,一半时间在 大 学 里 教 书,一 半 时 间 从 事创 作。(文汇报,)例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是善于设置悬念的艺术家,使学生对问题或事情产生“欲知后事如何”的好奇,对课有一种“追下去”的悬念心理,从而带着一种期待的心境 从事学习。(科技文献)例 实践证明,我们既需要一大批从事第 期苏玲玲,白鸽:“从事”之形式动词属性探究科学研究、工程设计的人才,也需要培养一大批在生产一线 从事 制造。(科技文献)例 这些钢质渔船主要在国内 从事 捕捞。(人民日报,)例 大学内还可能设有许多研究中心,供学者们 从事 研究。(人民日报 海外版,)例 在完成本职工作和不侵占本单位技术权益和经济利益的前提下,利用业余时间从事技术工作和咨询服务的在职科技人员;以及国家法规和政策允许的其他人员,均可 从事经营。(福建日报,)观察以上例句可以发现:句法结构“从事”加双音节及物动词作宾语,如“创作”“制造”“捕捞”等。这些动词基本为含工作 或劳动 语义特征的动词,这点源于“从事”自身具备的语义选择性。另外发现,“从事”不能进入“介词 受事 形式动词 双音节及物动词”这一句法结构,即使是通过句式变换也不能。查询现有的 语料,我们也不曾找到这一结构的任何实例。词义()“从事”在句中有时意义虚空,可以直接省略,如例 、例 省略“从事”后,句意基本不受影响,但对个体主动参与创作和学习这一主观意愿的强调会减弱。()有的句子省略“从事”后,句意会有细微变化,如例 、例 省略“从事”后,“研究”和“经营”携带的名词性意味(指称一种活动)会消失,变成纯粹的动词性动词。()“从事”有时在句中不能被省略。例、例 如果省略“从事”一词,句子因缺失宾语而无法成句。在不能省略或省略后句意会发生改变的句子中,“从事”的动作性意味较强,意义偏实,表示“参与或致力于做某事”。总体来看,“从事”虽然能够以动词为宾语,但它所要求的宾语有许多语义上的限制,一般局限于含有工作或劳动 语义特征的个别词。由此看来,它仍未摆脱作为实义动词的本义,意义虚化程度不高。功能()“从事”可以使双音节及物动词不带宾语而成句,具备使动词宾语失去携带宾语的能力。()“从事”可以让它的动词宾语“指称化”。在不能省略或省略后句意会发生改变的句子中,“从事”会让其后的“制造”“经营”“研究”“捕捞”等词的动作性意味减弱,从动作转指一种活动,指称性意味增强。例 中的“制造”在句中偏向“制造”这类生产活动,而非“制造”这一动作行为。即使在能省略的例 、例 中,“从事”也会使“创作”“学习”的动作性意味有所减弱,指称性增强,只是相比于不能省略的句子而言,程度更轻。整体而言,“从事”在增强双音节动词的指称性方面,程度较高,尤其是在不能省略的句中,程度更高。这点表明“从事”的意义仍比较实在,虚化程度不高。三、入句表现对比对比“从事”与形式动词原型“加以”的入句表现,可以发现:存在部分相同的典型特征和功能“从事”与“加以”都可以加双音节及物动词作宾语,让双音节及物动词丧失携带宾语的能力,增强双音节及物动词的指称性。同时,二者也有部分相似的特征,即词义虚化,有时可以被省略掉。存在较大差异()“从事”不能与介词短语(介词 受事)搭配,而“加以”可以。()“从事”尽管有时意义虚化,但整体上依旧未摆脱作为实义动词的本义,意义虚化程度比“加以”更低。究其原因,可能是“从事”现正处于语言发展阶段,其意义有虚化倾向,但虚化程度还不够。这点同现代汉语中动词虚化,变成介词这种情况类似,只不过目前“从事”意义虚化可能尚处于初期阶段。()在增强双音节及物动词指称性的程度方面,“从事”高于“加以”。()“从事”不具备“加以”使受事成分前置,进而强调谓语的功能。整体而言,“从事”加双音节及物动词时,具备形式动词原型“加以”的部分特征和功能,与其有一定的“家族相似性”,但这种相似性并不高。另外,语料统计数据显示,“从事”大量用作一般动词,加双音节及物动词的情况在整体实例中占比非常小,仅有 。这与“加以”作为形式动词的 占比相比,远远不足支撑其作为形式动词使用。由此可见,“从事”不常用作形式动词。综上所述,“从事”加双音节及物动词时,可以被视为形式动词,但由于它不完全具备形式动词原型的特征和功能,与形式动词原型的哈尔滨学院学报 年“家族相似性”较低,因此更宜被视为边缘(非典型)形式动词。四、结语基于原型范畴理论和语料统计信息,本文对比分析了“从事”与形式动词原型“加以”在句法结构、词义虚化和功能三方面的异同。研究发现,“从事”具备形式动词原型“加以”入句后的部分典型特征和功能,与“加以”存在一定的“家族相似性”,某种程度上“从事”可以被视为形式动词。但“从事”不能进入“介词 受事形式动词 双音节及物动词”这一句法结构;其意义整体虚化程度比“加以”低,而对双音节动词指称性的增强程度则比“加以”高。语料统计结果也显示出“从事”加双音节动词的用法实例数量很少,其比例远低于“加以”用作形式动词的实例比例,所以无论从较弱的家族相似性还是语料统计数据角度看,“从事”都更宜被看作边缘(非典型)形式动词。参考文献 俞士汶 现代汉语语法信息词典详解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吕 叔 湘 现 代 汉 语 八 百 词 北 京:商 务 印 书馆,王永娜 汉语书面正式语体语法的泛时空化特征研究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陆丙甫 动词名词兼类问题:也谈汉语词典标注词性 辞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