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第三钢琴奏鸣曲江南风光
第三
钢琴
奏鸣曲
江南
风光
演奏
结构
分析
098第三钢琴奏鸣曲江南风光的演奏结构感分析我国著名音乐理论家、音乐教育家钱仁康教授曾就如何看待音乐艺术的形式和内容二者的关系问题上,总结道:“在艺术中,形式的因素是很重要的。没有形式美,就不能引人入胜。形式有一定的独立性,但这种独立性是相对的,归根结底,形式要服从于内容,反过来,又对内容起积极的能动作用。两者是互相依存,互相渗透,不可分割的。”1可见,内容与结构形式的关系应是密切融合的。那么,演奏者在演奏中会以表现音乐形象、揭示音乐内涵为目标,并在对音乐本体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对演奏中塑造结构感的重要方面进行探究,文中着重分析了材料结构、力度结构和速度结构等要素。国内关于演奏结构感的相关学术成果在 20 世纪90 年代就已经出现。李晓对于演奏结构感的看法是:“这不仅要求演奏者对乐曲进行分析、研究,还要求在演奏中对动态的、变幻无穷而又有着高度内在逻辑的音乐流程进行合理的组织与控制,这种综合能力即是演奏的结构感。”2匡舫从材料结构、速度结构和力度结构三个方面对热情奏鸣曲进行了分析。3国外有学者结合贝多芬钢琴奏鸣曲 op.101、舒伯特即兴曲 op.94 之 3 和巴赫二部创意曲 no.13 的分析强调了乐句、段落和曲式结构分析的重要性,但是少有专门针对中国作品的演奏结构感的研究内容。4本文对第三钢琴奏鸣曲江南风光(以下简称江南风光)进行了曲式结构分析,对作品的材料结构、速度及力度结构等方面进行研究,形成了演奏结构感的论述角度和理论探讨,并从表演的维度阐述了相关的演奏要点。“奏鸣曲式是以对比(表现为矛盾冲突或相互配合)、发展和统一的原则为基础所形成的一种大型曲式。”5典型的奏鸣曲式形成于法国大革命前后,当时人民的进步思想和社会斗争冲突需要以一种音乐形式表达,奏鸣曲式正适合这种社会的内在需求,因此得以发展,成为当时一种重要的音乐形式。巴伦博伊姆(Daniel Barenboim,1942)如此说道:“奏鸣曲是一种与紧张、斗争和发展相关的曲式。”6然而,中国作品江南风光是一首多段式并列曲式的单乐章作品,它运用西方钢琴奏鸣曲体裁的名称,却注入中国传统音乐风格的内涵,更好地表现了作品的民族音乐内容。这首作品虽然在结构上与典型的奏鸣曲式有所不同,但笔者认为它在三部性的结构、主要调性的布局和高潮的安排等方面和典型的奏鸣曲式有着一定的联系。江文也 1945 年创作的江南风光是根据琵琶古曲浔阳月夜改编而成,体现了中国传统江南丝竹音乐和西方作曲手法的有机结合,描绘了江南的美丽景色。作者借用了西方的奏鸣曲体裁,将民族音乐内容融入这一形式,塑造出鲜明的民族音乐风格,这是一种有效的尝试。江南风光是第一首由中国古曲改编成的钢琴曲,展现了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深刻赵赟韵(苏州科技大学 音乐学院,江苏 苏州 215000)摘要 演奏结构感是演奏者们根据作品曲式结构的要求,设计好速度、力度和材料结构等要素的整体布局,并能更好地体现作品的结构特点。除了西方比较体系化的曲式结构类型外,中国作曲家也非常关注传统音乐内容和形式的融合,第三钢琴奏鸣曲江南风光正体现了这一特征。作品是以对比并置为主的并列曲式,对比性和连贯性以及高潮部分的处理在演奏结构感的塑造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关键词 江文也;第三钢琴奏鸣曲江南风光;曲式结构;演奏结构感中图分类号 J647;J62/62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9667(2023)03009805第三钢琴奏鸣曲江南风光的演奏结构感分析收稿日期:2022-09-13作者简介:赵赟韵(1978 ),女,天津市人,苏州科技大学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钢琴演奏与教学。a 本文为苏州科技大学研究生教学案例建设项目“基于江南文化视阈下的江南风格钢琴曲的教学案例建设研究”(项目编号:22JXAL-05)阶段性成果之一。a音乐学研究099音乐与表演|MUSIC&PERFORMANCE 2023_03内涵,具有里程碑意义。自钢琴传入中国百年以来,中国作曲家就开始努力探寻将中国音乐风格和西方作曲技法有机融合的创作手法,并创新性地借鉴了西方曲式结构进行创作,因此分析作品的演奏结构感能促进对中国作品的结构创作和演奏风格的探索。一、曲式结构中国作曲家在作品的创作中,积极探寻中国风格。“借鉴西方作曲技法,创作中国风格的音乐作品”,已然成为中国当代作曲家创作的路径之一。大量具有中国风格的作品以巧妙的民族结构风格,展现出独特的东方风韵。笔者认为江南风光是中国传统戏曲的曲牌联套和西方奏鸣曲式原则相结合的结构形式。它虽被称为奏鸣曲,实则是多段式并列结构的作品。曲式结构见图 1a。从图 1 可以看出,作品主要体现了并列曲式对比的结构原则。有些学者认为该曲已经和奏鸣曲式没有太大关系,笔者认为,从清晰的主要调性和调性回归以及三个主要段落的发展来看,这部作品和奏鸣曲式还是有一定的联系。引子段落(127)由三个部分组成,主调是 e羽调。a 部分(16)小节中运用重复音等织体来模仿民族乐器尺板的内容,表现出了民族音乐的音色内涵。b 部分(715)小节用 EDGB 等的核心音程构建的旋律具有鲜明的主题性质,并为后面的主题发展奠定了基础。c 部分(1627)主要是模仿民族乐器的演奏技巧的集中展示,其中包括对琵琶“扫拂”等技巧和民族鼓乐的模仿。段落(2886)主要由三个主题组成,主题c(2842)由引子的主题发展而来,调性由 E 羽转到 G 宫调。这里还出现了模仿民族乐器音响效果的琶音织体,与左手的低音旋律形成对比。旋律主题清新优美,符合江南风光的音乐形象特点。主题 d(4362),d基本是 d 的再现。d 与 c 主题有联系,但又加入了活泼激情的旋律特性,使音乐形象增加了更多的对比变化。段落核心音程还是围绕着 EDGB 等主a 谱例详见江小韵.江文也钢琴作品集(上册)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5:168-182。干音,主题从 E 调B 调构成了五度的调性关系。从这个调性布局来看,主题的五度调性关系和西方的奏鸣曲式的主副部主题之间的调性关系有共同之处,此处形成了调性的对比。e 主题(7486)在段落中有结束句的作用。材料运用了引子的内容,琶音和快速下行音阶等织体的运用更好地表现了民族风格特点,和前面旋律性的主题不同。段落(87175)类似于奏鸣曲式的展开段落,但和段落主题不同,对比更加丰富,调性主调还是E 羽调。这一段落的拍号变化较大,速度更加自由。音乐形象由清新优美的江南风格旋律发展成更加热烈的音乐旋律形象。8796 小节具有乐段引子的作用,大量的模仿民族乐器的琶音和震音等织体,表现出了显著的民族特色。乐段的主题 g 从 97 小节开始,主题来自段落但音乐形象更加热情,g是 g 的变化再现。h 主题从 140 小节开始,性格变为歌唱性的旋律特征。这种深沉歌唱的主题性格与 g 主题的活泼热情形成鲜明对比。最后的 e是段落中结束句的材料。段落(176215)由三个部分组成,调性是A 羽调和 E 羽调的交替。主要部分 i 是由左手分解和弦织体、右手的颤音织体或八度音程共同构成,仿佛描绘出了鸟语花香、清新明媚的江南景象。主题 j 速度逐渐加快,左手是琶音,右手是五连音或六连音的音型,这些丰富的钢琴织体的运用是对民族乐器的各种演奏技法的模仿,更好地体现了民族风格。尾声(216239)速度越来越快,调性回归到 E 羽调,全曲进入高潮。左手和弦和右手的十二连音织体使音乐更加充满了流动感和张力。这是对民族器乐的模仿,并通过多次的调性转变,使尾声的力度增强。最后,全曲在辉煌的音响中结束。二、材料结构典型的西方奏鸣曲式强调主副部主题在呈示部和再现部中的对比统一,而江南风光则弱化了这一“矛盾对立统一”的奏鸣曲原则,其采用的并列曲式对比的结构原则使作品的创作更加以统一中求变化为特性。下面从演奏结构感相关的材料结构的组成方面,来分析江南风光材料结构的特点。图 1.7100第三钢琴奏鸣曲江南风光的演奏结构感分析首先,曲式方面:江南风光名为奏鸣曲,其结构实为由三个主要段落加尾声组成的并列式多段体形式,是中国传统音乐的改编曲,鲜明地体现了中国传统音乐的“形散神不散”的风格。其中三部性的结构、调性回归和高潮的尾声与奏鸣曲式极为相似。第二,力度方面:江南风光段落内部和段落之间都具有丰富的力度对比,并且力度高点被放置在乐章的尾声部分,让整个乐章达到一气呵成的艺术效果。第三,调性方面:江南风光主要调性是 e 羽调,对比调性是 G 宫调,民族调性的变化增加了作品的色彩,也增加了民族风格的内涵。调性对比体现了并列曲式对比的结构原则,调性回归也体现出一定的奏鸣曲式的调性特点。第四,速度方面:曲作者为了更好地突出中国传统民间音乐文化中类似“散板”的特点,更换了多个不同的拍号,速度和节拍都有显著的变化,体现了并列曲式的对比原则。第五,织体方面:江南风光的主题旋律主要来源于传统音乐内容,旋律以原作的旋律音调作为主要素材。为了体现传统音乐的内涵,织体上模仿民族乐器如琵琶的扫、拂、挑、摇等手法,表现出不同的织体类型,体现了民族传统音乐的风格特点。以上论述了作品主要的材料结构特点,在演奏时更加需要结合这些特点以此准确地表达作品的演奏结构感。西方典型的奏鸣曲式在演奏中要表现出主部和副部主题之间的对比与统一,这首单乐章奏鸣曲则主要表现出段落之间的并列式对比原则,其中调性的回归、三部性的展开和高潮的烘托也与奏鸣曲式有一定的联系。三、速度结构江文也江南风光演奏的速度要求与西方奏鸣曲式的速度要求具有显著的差异,体现了中国传统音乐散板的结构思维特征。“通过以散慢中快散为典型的速度变化关系来组织音乐作品结构,这是最具中国特色的结构思维逻辑之一,在当代中国音乐作品的结构组织方面具有十分普遍的意义。”8“中国传统音乐大量使用散节拍与具有散趋势的节拍,与中国音乐文化的整体特征不确定性,是一致的。”8如表 1 所示,这首作品每一段落之间都有速度的变化,有些段落的内部也有速度变化,这不仅符合中国传统音乐散板的特质,也加强了主题之间和段落之间的对比。从速度结构来看有三个特点:第一,这部作品是改编曲,在音乐内容上以原作的内容为主,速度的变化是为表现音乐内容服务,也体现了多段体之间的对比原则。早在 140 多年前,原作就以琵琶古曲夕阳箫鼓的名字在民间流传。在1895 年李芳园所编的南北派十三套大曲琵琶新谱中,此曲被改名为浔阳琵琶;之后浦东派汪昱庭先生等人对浔阳琵琶进行了加工整理,将其改名为浔阳古曲或浔阳夜月。作品以“春、江、花、月、夜”作为主要的描写对象。钢琴作品第三钢琴奏鸣曲江南风光 分为五个段落直接反映了“春、江、花、月、夜”的内容。第二,全曲在速度术语的安排上具有慢快慢的变化趋势,但在实际演奏尾声高潮处 12 连音时需要加快单个音符的演奏速度,这符合高潮在尾声部分的结构要求。第三,全曲段落之间作者通过模仿民族器乐的演奏和节拍的频繁变化,体现出中国传统音乐散板的特点。四、力度结构力度变化直接影响了演奏中结构感的塑造。江南风光在力度变化上体现出并列曲式的对比原则,也体现出音乐内容发展由偏弱段落逐渐过渡到偏强段落的内在要求。从乐谱中的力度变化可以看出以下几个要点:1、全曲的力度范围主要在 f-p 中,只有结尾处到达了 ff的力度。从此特点可以看出:作品体现了段落内部和段落间的强弱对比。2、作品力度变化较大的段落集中在段落 III 和尾声部分,其中尾声部分力度较强,出现了全曲最强力度 ff,使这一部分成了乐曲的高潮。由于每个段落都出现了不同的力度变化,所以通过统计力度记号的出现次数也可以来判断每一个段落的主要力度特征。(见表 2)从表 2 中可见,江南风光的力度高潮出现在尾声部分,段落的较弱的力度布局和尾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其它段落的力度布局不存在显著的关联性,每一段落有各自的力度走向。整体来看,除了尾声高潮部分以外,中国传统音乐清淡优雅的氛围决定了此曲力度处理方面弱部分多于强部分,这体现了改编于表 1.段落引子段落段落段落尾声小节127288687175176215216239速度Andante PastoraleModeza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