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孔子家语
孔子
中的
思想
探析
第 35 卷 第3期2023年 6 月六盘水师范学院学报Journal of Liupanshui Normal UniversityVol.35 No.3Jun.2023孔子家语 中的“学”思想探析赵长明,王曰美(曲阜师范大学孔子文化研究院,山东 曲阜 273165)摘要:孔子家语 对于“学”思想有着相对系统的阐述。孔子认为学习有助于个人成才和社会教化;学习的内容包括六经为首的文献研读、礼乐为主的“六艺”实践、道义为先的战争策略、德治天下的“明王之道”;学习的方法涵盖好学勤思、过而能改、得而行之和择善而从四个方面。通过对比,孔子家语“学”思想与 论语 中的孔子“学”思想既有共通之处,也存在一定区别。关键词:孔子家语;孔子;“学”思想中图分类号:G40-092.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5X(2023)03-0077-09DOI:10.16595/j.1671-055X.2023.03.008收稿日期:2023-04-20基金项目: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孔子 乐学 思想对青少年厌学心理改善的机理与路径研究”(22CZXJ04)。作者简介:赵长明,男,主要从事儒学史研究;王曰美,女,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孔子基金会学术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儒学史及中国古代思想史研究。孔子作为儒家学派创始人,其思想博大精深,成为后世儒家思想不断丰富发展的滥觞,研究孔子思想也是现今研究儒家思想乃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点。孔子家语 是一部记录孔子及孔门弟子的事迹和言行的传世文献,然而这部书过去很长时期被疑为“伪书”,一直受到忽略甚至是排斥,它的史料价值未得到应有的重视。1973年,河北定县八角廊汉墓出土的竹简 儒家者言,其内容与 孔子家语 相近,1977年安徽阜阳双古堆汉墓又出土了一些与 孔子家语 相关的简牍,此外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以及英藏敦煌写本 孔子家语 等相关简帛文献也相继面世,并被证实与孔子家语 密切相关。不少学者以此为研究重点,对“孔子家语 乃伪书”的说法进行了质疑或反驳,孔子家语 的真实性逐渐得到学界认可。孔子家语 因此重新走入学者们的视野,成为学术界研究和关注的热点之一。中国“学”思想起于远古,至春秋战国时期得到了空前繁荣发展,形成了诸子百家比较完备的“学”思想体系,其中以儒家最为典型。“学”思想作为儒家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古代国家治理和人才培育的过程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孔子少年志学,老而好 易,“学”贯穿了孔子的一生。通过“学”,孔子实现了好古敏求、修己安人和下学上达的生命历程。目前关于 孔子家语“学”思想的研究,直接相关的有杨朝明、宋立林、刘道岭、郭奕萌、沈玲、邓莹等学者的论文或专著,但仅见个别章节或者某一教化内容、且大部分集中于对国君修身思想和社会教化的论述,体现出 家语 含有丰富的政治伦理思想,对“学”思想的相关研究却不够系统深入。“孔子家语 虽然是各自成篇,但都是孔子思想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孔子思想链条中的具体环节”1,因此,通过爬梳 孔子家语 中关于“学”思想的语句,剖析其中蕴含的深刻内涵,可以补充和完善孔子及先秦儒家的教育思想,从而丰富早期儒家“学”思想体系的内容。1 孔子家语 中“学”的功用:“内圣外王”“内圣外王”一直是先秦儒家所追寻的最高理想境界。先秦儒家认为,一个完备的人不仅要在内在道德上做一个圣人,不断提升自我人生境界,而且要积极进取,追求外在的社会事功,力求王道施行。在孔子那里,实现“内圣外王”目标的关键赵长明,王曰美:孔子家语 中的“学”思想探析-77赵长明,王曰美:孔子家语 中的“学”思想探析路径就是“学”。孔子少年志学,老而好 易,“学”贯穿了孔子的一生。通过“学”,孔子实现了好古敏求、修己安人和下学上达的生命历程。孔子一生可谓从学而始,以学促长,学而不厌,为我们树立起好学乐学、博学多能的典范。无论是“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22,还是“发愤忘食,乐以忘忧”2 270,抑或是“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2 206,都在彰显孔子的勤奋好学,并达至乐在其中的超然境界。钱穆说:“凡属孔子之学术思想,悉从其所以自为学与其教育事业之所至为主要中心。”3孔子在日常生活与教学中反复强调学习的重要性,通过分析 孔子家语 中有关“学”的论述,其作用主要体现为两大方面,一是个人修身层面,“学”是提升个人道德修养、习得本领、实现“内圣”的关键路径;二是社会治理层面,“学”对于社会的上行下效,达成“外王”具有重要的教化意义。就个人来说,“学”是人年少时期习得道艺、成为君子的重要方法,是实现“道”的关键路径。孔子曰:“少而不学,长无能也。”4 96一个人年少的时候如果不能好好学习,那么长大了往往就无所作为。孔子在与子路谈论晋国大夫羊舌赤的时候叹息说:“向使铜鞮伯华无死,则天下其有定矣!”在子路的请教下,孔子给出了羊舌赤的三个优点:“其幼也,敏而好学;其壮也,有勇而不屈;其老也,有道而能下人。”4 155孔子多次明确提出了年少之时勤奋好学的重要性,因为少年时期是一个人成才的奠基时期,也是学习各项事务最为快速的时期,故在这一时期必须把学习放在首位,为将来成才奠定坚实基础。学习是修身为己、实现内圣的关键。孔子主张“好学则智”4 136,重视学习的促进作用,这在 子路初见 篇子路与孔子的答问中,可以清晰地看出:子路见孔子。子曰:“汝何好乐?”对曰:“好长剑。”孔子曰:“吾非此之问也,徒谓以子之所能,而加之以学问,岂可及乎?”子路曰:“学岂益也哉?”孔子曰:“夫人君而无谏臣则失正,士而无教友则失听。御狂马不释策,操弓不反檠,木受绳则直,人受谏则圣。受学重问,孰不顺哉?毁仁恶士,必近于刑。君子不可不学。”子路曰:“南山有竹,不揉自直,斩而用之,达于犀革。以此言之,何学之有?”孔子曰:“括而羽之,镞而砺之,其入之不亦深乎?”子路再拜曰:“敬而受教。”4 232-233孔子针对子路学习无益的观点,用详细的举例说明和类比进行了批驳:国君如果没有敢进谏的臣子就会犯错误,读书人没有敢指正问题的朋友就听不到善意的批评。驾驭狂奔的马时马鞭不能放下,弓箭的使用离不开矫正弓矢的檠,锯直木料需要用墨绳来矫正,人接受劝谏就能离圣人更进一步。由此看来,人如果得不到学习的不断纠正,往往会多走弯路,因此君子不可不学习。而面对子路南山竹不揉自直即顺其自然不用学习的诡辩,孔子则把学习比作弓箭的羽毛和锋利的箭头,强调学习的辅助作用是不可替代、不可忽视的。学习在实现个人价值、造福社会方面的影响是奠基性的。孔子在描述作为“儒”应有的品质时强调“博学而不穷”4 41“博学以知服”4 44,一个真正的“儒”应当具有的能力之一便是“博学”,儒者应该知识广博,多才多艺,无所不学。孔子特别称赞子产的能力,称其“于民为惠主,于学为博物”4 166,作为一代名臣,他学富五车,通晓各种事物,在治理民众时,广施恩惠,受民爱戴。孔子在教育儿子孔鲤时说:“终而有大名,以显闻四方,流声后裔者,岂非学之效也?”4 86一个人如果能获得很高声誉,名声流传广远、经久不衰,其实都是学习带来的作用。“儒家总是将道义放在首位,而不是将获得的利益放在首位,其坚持道义论的立场是鲜明的。”5因此,孔子主张统治者“学”而为民,以民众的安定为出发点对君王的言行进行规范。在社会层面,学是贯通统治者与庶民的重要途径,是治理国家的有效方法。百姓往往通过学习君主的言行来规范约束自我。换句话说,一个国家的统治者-78六盘水师范学院学报如果能为国民树立一个积极向上的形象,百姓就会效仿他,因此君主必须起到表率作用。孔子在王言解 说:“凡上者,民之表也,表正则何物不正?”4 20大婚解 亦说:“夫政者,正也。君为正,则百姓从而正矣。君之所为,百姓之所从。君不为正,百姓何所从乎?”4 28如果君主能加强个人修养,行正道,那么民众会模仿学习,走正路,遵从礼法。相反,如果统治者自身得陇望蜀、任性妄为,那么下层民众就会更加不知廉耻、作奸犯科,社会秩序就会混乱不堪。综上可知,孔子重视自我修习中实现自我更新、自我完善、自我超越,力求达到“圣”的境界,从而实现“内圣”;同时强调在学习中树立责任意识,在与社会、国家、自然的联系中充分实现个人的人生价值,这就是“外王”。在孔子看来,一个人从出生开始就伴随着学习,小到生活中的衣食住行,大到生命真谛的体悟、人生价值的实现,都离不开学习的效用。2 孔子家语 中学习的内容鲁国作为周公封地,有着浓厚的礼乐文化传统,保存了大量西周文化典籍,故有“周礼尽在鲁矣”6 1227的说法,因此孔子从小就深受礼乐文化的影响,他在考察三代礼乐并进行研究之后,得出了“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2 103的结论。孔子的思想学说是在继承三代的基础上,系统总结了尧、舜、禹、汤、文、武、周公以来的圣王传统和精神而阐发出来的,而 孔子家语 中有关学习的内容与先王之道及周代礼乐文化息息相关。卫国将军文子询问子贡的时候说:“吾闻孔子之施教也,先之以 诗 书,而道之以孝悌,说之以仁义,观之以礼乐,然后成之以文德。”4 86这句话介绍了孔子施教的顺序,亦即学习的内容:先进行文献学习,然后学习并践行孝悌思想、仁义之道、礼乐制度,进而成为道艺和品行高尚之人。2.1六经之学论语 述而 篇讲道:“子以四教:文、行、忠、信。”2 274这明确说明了孔子教学的内容,其中的“文”主要是指六经文献,即 诗 书 礼 乐易 春秋。孔子在 问玉 篇中详细论述了六经之于为人的益处与不足:入其国,其教可知也。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 教也;疏通知远,书 教也;广博易良,乐 教也;洁静精微,易 教也;恭俭庄敬,礼 教也;属辞比事,春秋 教也。故 诗 之失,愚;书 之失,诬;乐 之失,奢;易 之失,贼;礼 之失,烦;春秋 之失,乱。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而不愚,则深于诗 者矣;疏通知远而不诬,则深于 书 者矣;广博易良而不奢,则深于 乐 者矣;洁静精微而不贼,则深于 易 者矣;恭俭庄敬而不烦,则深于礼 者矣;属辞比事而不乱,则深于 春秋 者矣。4 411本段记载又见于 礼记 经解 礼记 孔子闲居 淮南子 泰族训 韩诗外传 卷五,足见此段言论的影响之大。孔子指出,学 诗 可以使人温柔敦厚但易愚昧不明、不会变通;学 书 可以使人博通古今、富有远见但易过于强调其指导作用;学礼 可以使人恭俭庄敬,但易导致行事繁琐;学易 可以使人洁静精微但易怪诞害正;学 春秋可以使人学会连缀文辞、排比史实但易乱加褒贬。孔子在这里表达的意思非常明显,即“六经”从不同角度发挥着对民众的道德教育功能,学习者只有学会扬长避短,善于发挥各经对于学习、生活的积极因素,规避其中的不利影响,才能成为精通六经的人才。在 孔子家语 中,孔子充分发挥六经的作用,在与他人对话中多次引用六经的语句并以六经教授弟子,众弟子于六经多有专长。如孔子任职鲁国大司寇,在任七天就诛杀了扰乱政事的大夫少正卯,在向子贡解释诛杀他的原因时,孔子历数了他的罪状,并引用 诗 的语句“忧心悄悄,愠于群小”4 11,认为当时朝堂小人成群,令人忧心,故杀之。孔子弟子中,子夏以文学最为著名,据 史记索隐 载:“子夏文学着于四科,序 诗,传 易。又孔子以春秋属商。又传礼,着在礼志。”7孔子家语 也记载了孔子与子夏谈论 易有关“损益”的话题,体现了孔子的教学以“六经”-79赵长明,王曰美:孔子家语 中的“学”思想探析为主体内容。2.2礼乐之习除了文献的学习,孔子还特别强调以礼乐为首的“六艺”的日常社会实践。礼乐,顾名思义是指礼节和音乐。礼是外在规范体系,是典章制度;乐则是礼之内在精神的体现,是与礼相辅相成的一个重要道德概念。礼乐制度中蕴含着丰富的社会基本准则和文化内涵等内容,其根本的内涵体现为“道德”,孔子主张把道德修习放在首位,他说:“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2 18强调先行德育,再行智育,在完成了孝、悌、谨、信、爱众、亲仁等道德要求后,若还有余力,再去学习文化知识。“君子谋道不谋食”2 637,孔子并不认为学习只为单纯的谋生,而是上升到具有普遍意义的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