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孔子诗论》与《毛诗序》对比见战国秦汉儒家思想嬗变.pdf
下载文档

ID:2754237

大小:1.25MB

页数:12页

格式:PDF

时间:2023-11-29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孔子诗论 毛诗序 孔子 诗论 对比 战国 秦汉 儒家思想 嬗变
第 45 卷 第 4 期临 沂 大 学 学 报2023年8月Vol.45 No.4JOURNAL OF LINYI UNIVERSITYAug.2023自 2000 年马承源公布上博简始至今袁在完成对文本基本释读工作的基础之上袁叶诗论曳与叶诗序曳的相关研究无疑是研究难度较大且较重要的学术问题遥 关于叶诗序曳的研究袁其本身便是学术界公认的显学袁 研究难度与深度无需赘述袁 其中诸多重大疑难问题陈陈相因遥叶诗论曳的出现为叶诗序曳相关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契机袁两者都是论述野诗三百冶的重要古典文献袁叶孔子诗论曳作为出土文献袁一方面能够补充我们对先秦儒家诗学理论的认知和材料的掌握袁另一方面也能够作为研究诗三百的重要文献材料袁与叶诗序曳相对比尧相佐证袁完善后世对叶诗经曳的解读遥叶诗序曳不同于叶诗论曳袁它是后儒以历史性眼光怀抱政治目的对叶诗曳的功能尧目的与性质的阐释说明袁与叶诗论曳中孔子论诗的思想已多有不同遥 叶汉书 窑 艺文志曳云院野毛公之学袁自谓子夏所传袁而河间献王好之遥 冶11708三国吴人陆机在其叶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曳中列出野诗冶学的九代传承关系院野孔子删叶诗曳袁授卜商渊子夏冤遥商为之序袁以授鲁人曾申噎噎荀卿授鲁国毛亨遥 毛亨作叶诂训传曳袁以授赵国毛苌遥 时人谓亨为大毛公袁苌为小毛公遥 冶22由此可见袁子夏所传叶诗序曳与叶毛诗序曳之间存在源流关系袁是汉魏学者的共识遥 因此袁在此基础上竹书叶孔子诗论曳与叶毛诗序曳对比见战国秦汉儒家思想嬗变李明阳渊山东师范大学齐鲁文化研究院袁山东济南 250014冤摘要院上博简叶孔子诗论曳是先秦战国时期的儒家诗论著述袁是最早成体系尧有逻辑的关于野诗三百冶的诗论评述袁体现了先秦儒家诗学思想遥 叶毛诗序曳作为汉儒的诗学论述袁它与叶孔子诗论曳一方面具有相承性袁二者属于同一诗说系统曰另一方面袁二者又具有很大的差异袁主要体现在叶毛诗序曳诗旨阐释中女性角色和野美刺说冶的出现袁以及叶毛诗序曳与叶孔子诗论曳在说诗目的和风雅颂次第的不同袁体现出不同时代论野诗冶作品的独特之处袁也体现出不同历史阶段儒家思想的差异性遥 在两者所传达出的诗学思想的对比中可以考察自先秦至汉代儒家思想的嬗变袁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院经学化的解经趋势袁民本思想的转变与儒家思想对法家思想的融合袁施教观念的转变遥 在这三点背后袁便是不同历史阶段儒家思想的差异以及儒家思想自先秦至汉代的发展历程遥关键词院叶孔子诗论曳曰叶毛诗序曳曰战国秦汉曰儒家思想中图分类号院I207.2文献标志码院A文章编号院1009-6051渊2023冤04-0054-12DOI:10.13950/ki.jlu.2023.04.007收稿日期院2023-06-12基金项目院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渊19BF088冤曰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渊22JJD770052冤阶段性成果作者简介院李明阳渊1994要冤袁女袁山东济南人袁山东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遥 研究方向院儒家文献整理研究与经学史遥54叶孔子诗论曳与叶毛诗序曳对比见战国秦汉儒家思想嬗变叶诗论曳与叶诗序曳应在某些方面具有相继相承的关系袁而二者的相异性又体现了各自在产生时代尧历史背景等多方面的差异遥一尧叶孔子诗论曳与叶毛诗序曳的相承性上博简竹书叶诗论曳第一简为叶诗序曳袁作为总纲袁总述叶诗曳的特征遥 简文院野孔子曰院诗不离志袁乐不离情袁文不离言遥 冶3123其中关于野文冶与野言冶的解读有多种说法袁马承源在竹书叶诗论曳的释读中未直接指明词义袁而是认为关于文尧言所指在叶孔子家语 窑 正论曳中有明确的内涵袁野孔子闻之袁谓子贡曰院耶志有之袁言以足志袁文以足言遥 不言谁知其志钥 言之无文袁行之不远噎噎爷冶4袁据此文段解读袁笔者认为野文冶应指诗的文采袁野言冶应指诗表达的内容袁而非舞蹈与歌辞袁文献与口语之他说遥叶诗论曳中关于志尧情尧言的观点正为叶诗序曳所继承遥叶毛诗序曳中野诗者袁志之所之也遥 在心为志袁发言为诗遥 情动于中而行于言曰言之不足袁故嗟叹之曰嗟叹之不足袁故咏歌之冶57袁也是在言简意赅地概述诗歌要表达的思想情感与意志的总体特征遥 可见叶孔子诗论曳对于叶诗曳特征的定论与叶毛诗序曳有着很高的相似性袁说明二者传达的关于叶诗曳的核心特征的观点是一致的袁具有明显的相承性遥叶孔子诗论曳的主体部分论风尧雅尧颂性质及作用袁亦与叶诗序曳基本相同遥 叶诗论曳中将颂置于雅尧风之前袁指出颂的特点和功用在于展示尧称颂先公先王之盛德袁野讼平德也袁多言后冶3127袁野又成功者何如袁曰院讼是也冶3131遥叶毛诗序曳的观点与此基本一致院野颂者袁美盛德之形容袁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遥 冶522在论野雅冶时袁竹书叶诗论曳中提到院野大夏渊雅冤袁盛德也遥 冶3127第三简院野多言难而悁怼者也袁衰矣少矣遥 冶3128前者指出大雅为表现盛德之作袁后者则言小雅多述衰败少德之事袁总其观点则是认为野雅冶诗袁既言德之盛亦言德之衰遥 叶毛诗序曳则有院野雅者袁正也遥 言王政之所由废兴也遥 冶521其后孔疏曰院野雅者袁训为正也噎噎雅之正经及宣王之美诗是也遥 若王之齐正天下失其理袁则刺其恶遥 幽尧厉袁小雅是也冶521-22袁也表达了赞美王政之兴尧王德之美袁讽刺王道之衰尧王德之失的内涵遥在论野风冶时袁竹书叶诗论曳院野邦风其纳物也袁溥观人俗焉袁大敛材焉遥 其言文袁其声善遥 孔子曰院唯能夫冶3128袁指出风诗的内容容纳万象袁多反映社会民俗袁文辞优美且音调动听遥 又野诗其犹坪门噎噎民之又罷惓也袁上下之不和者袁其用心也将何如冶3130袁指出风诗所作乃平民心声遥 叶毛诗序曳中野是以一国之事袁系一人之本袁谓之风冶520袁也提到风诗所反映的内容为社会人文风俗之事遥除了在风雅颂诗歌特点总结方面具有一致性外袁对于诗旨评说的内容与态度也多具有一致性遥 将竹书叶诗论曳与叶诗序曳对比阅读袁可以总结出两者共同涉及的诗歌共 53 篇遥 王小盾在叶从掖诗论业与掖诗序业的关系看掖诗论业的性质与功能曳一文中将这 53 首诗在叶诗论曳和叶诗序曳之间的关系划分为三种袁笔者将其简单总结为院构成一致尧构成不一致与无法比较遥在文中作者还对这三种关系进行了数理统计渊主要是具有一致性的内容冤袁发现相互支持尧补充尧发明的情况多达 35 首诗袁以此证明叶诗论曳与叶诗序曳属于同一个诗说体系遥 笔者也对55这 53 首诗在叶诗论曳与叶诗序曳中的内容进行了对比袁发现这些相互支持尧补充尧发明的情况袁虽然评论内容与思想差异较大袁但基本情感态度大多一致袁也就是说叶诗序曳论诗很有可能是在叶诗论曳的基础之上加以发明阐释的遥另外在论诗体例方面袁二者也有共通之处遥以竹书叶诗论曳第五简为例袁野是也袁又成功者何如袁曰讼是也遥 清庙王德也袁至矣遥 敬宗庙之礼袁以为其本冶3131袁明显袁在野清庙冶之前是对颂诗的总体评述袁之后是对颂诗首篇叶清庙曳的评述遥由于竹书叶诗论曳多残缺袁我们无法找到这种体例的其他例证袁但由此似乎可以推断孔子在授述具体各篇之前可能有一个小序式的总论袁叶讼曳是这样袁那么叶大夏曳叶小夏曳叶邦风曳也可能是这样的体例袁其体例与功用类似于叶诗序曳遥 另外袁第一简是对野诗三百冶的总论袁第二尧三简则分别对野讼渊颂冤冶野大夏渊雅冤冶野小夏渊雅冤冶和野邦渊国冤风冶进行授述袁这三简的内容与野诗大序冶有着异曲同工之义袁若说二者没有承继关系袁属实不可信遥由此可见竹书叶诗论曳与叶诗序曳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袁二者从内容至体例都明显属于同一诗说体例袁大抵是相继相承的遥二尧叶孔子诗论曳与叶毛诗序曳的相异性上文我们通过讨论叶诗论曳与叶诗序曳的相承性袁说明二者属于同一诗说系统遥 然而由于两者各自形成的时代间隔远袁所处历史背景尧学术环境等多方面的差异导致在文本形式和内容上呈现出鲜明的相异性遥渊一冤诗旨阐释中女性角色的出现在叶毛诗序曳中我们时常可以看到野后妃冶野夫人冶野夫妇冶等这样一些直指女性的词汇袁将诗旨涉及的对象设为女性角色袁并赋予其或思想情感或品性德行遥 但在竹书叶诗论曳中除极少的诗歌诗义中明显所述为女性外袁在说诗论诗中并不见女性角色袁全然不似叶诗序曳遥如以下几条叶诗论曳与叶诗序曳的说诗内容院渊叶周南 窑 樛木曳冤叶孔子诗论曳院野叶樛木曳之时袁则以其禄也遥 叶樛木曳福斯在君子遥 冶叶毛诗序曳院野后妃逮下也遥 言能逮下而无嫉妒之心焉遥 冶渊叶周南 窑 螽斯曳冤叶孔子诗论曳院野中氏渊螽斯冤君子遥 冶叶毛诗序曳院野若螽斯袁不妒忌则子孙众也遥 后妃子孙众多遥 冶渊叶周南 窑 兔罝曳冤叶孔子诗论曳院野其用人则吾取遥 冶叶毛诗序曳院野后妃之化也遥 关雎之化行袁则莫不好德袁贤人众多也遥 冶渊叶邶风 窑 绿衣曳冤叶孔子诗论曳院野绿衣之忧袁思古人也遥 冶叶毛诗序曳院野卫庄姜伤己也遥 妾上僭袁夫人失位而作是诗也遥 冶由以上四条例证可见叶毛诗序曳确实存在附会诗义于女性角色的现象遥而且叶诗序曳在论述野诗冶之功用时提出袁野先王是以经夫妇袁成孝敬袁厚人伦袁美教化袁移风俗冶511袁在总论中提出野经夫妇冶的作用袁可看出汉代儒生更加重视夫与妻的联系及妻对夫的野作用冶遥 笔者认为这种现象在很大程度上源于汉代官方旌表女性的政策行为遥叶孔子诗论曳与叶毛诗序曳对比见战国秦汉儒家思想嬗变56在先秦时期就已出现了对具有美好德行的女性进行表彰的现象袁对后世旌表制度的建立产生较大的影响遥秦始皇为巴寡妇清修筑怀清台袁是中国古代社会旌表女性之始袁但据文献记载仅此一例遥 也就是说在汉以前这种对于女性的表彰现象很少袁受官方认同的则少之又少遥 而汉代是强化妇礼和贞节观念的重要阶段袁为配合以儒家伦理道德为指导思想建立起的社会秩序袁会对符合儒家伦理纲常的理想人物进行官方的表彰袁这是一种国家政权为推行国家主流思想而进行的有目的的行政表彰遥 社会是由男性与女性共同组成袁因而女性伦理是儒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袁建构女性的行为准则也是建立儒家伦理的重要一环袁其根本目的便是推动儒学的社会化袁这便是叶诗序曳中所谓野上以风化下冶袁使全社会形成官方所提倡的思想意识袁由此便建立起从中央到地方对于女性嘉奖的伦理旌表体系遥 公元前 58 年袁汉宣帝首次以皇帝的名义诏赐颍川地区野贞妇尧顺女帛冶1264袁自汉宣帝始袁国家统治者加大了对野贞妇冶的表彰力度袁上至皇帝的妃嫔袁下至平民村妇袁受表彰的女性会得到物质与精神上的双重奖励袁促使社会风气向统治阶级希望的方向发展转变遥地方上也上行下效袁对女性榜样进行宣传尧倡导袁使儒家女性观向基层贯彻遥由此便在全社会形成了标榜儒家道德视阈下的理想女性的风尚遥除此之外叶毛诗序曳所谓野经夫妇冶的诗歌功用袁体现出其时重视夫妻之间的伦理关系袁犹重妻对夫的作用袁这也是叶诗序曳中多以野后妃冶野夫人冶等作为诗旨阐释对象的重要原因遥先秦时期的儒家学者重视夫妻关系袁孔子提倡野夫妇别冶袁主张夫妻和睦尧相亲相爱遥 与今天不同的是袁孔子倡导夫妻和睦并不是尊重女性袁将女人放到和男人平等的位置上袁而是夫妻关系的和睦有利于齐家袁进而有利于兴邦治国袁女性的地位在那时还是低下的遥孟子将夫妻之道纳入野五伦冶当中袁荀子则更重夫妻之伦袁他提出袁野夫妇之道袁不可不正也袁君臣尧父子之本也冶6袁认为夫妻之道是君臣父子之道的基础遥 由于儒家的社会架构与制度安排是以男性主义为中心的袁女性往往被置于儒家秩序体系的底层与边缘袁又基于儒家野忠孝一体冶野移孝作忠冶的理论诉求袁使得野夫妇之道冶野女性冶这些内容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压制与遮蔽袁这也是在叶孔子诗论曳中未见对于女性或女德作过多叙述的原因遥 汉代儒生们基于统治阶级的需要袁在继承先秦儒家思想的基础上袁不断融合其他学说袁形成有利于当时政治统治的野新冶儒学袁关于夫妻关系的论证便又被提上前来遥对夫妻关系提出系统论证的为西汉大儒董仲舒遥董仲舒在他的著述叶春秋繁露曳中提出野三纲说冶袁将夫妇之义纳入纲常伦理袁还将其纳入天人合一的理论体系当中遥 野阴者阳之合袁妻者夫之合袁子者父之合袁臣者君之合遥 冶阴野辅助冶阳袁子野辅助冶父袁臣野辅助冶君袁那么妻则是夫的野辅助冶袁体现出夫尊妻卑的秩序规范遥由此这种夫妻伦常便被社会接受并承袭下去遥笔者认为虽然在董仲舒的纲常理论与五行学说中规定了夫尊妻卑的秩序规范袁 但实际上是强调了妻子即女性在夫妻关系中对于男性的作用袁女性的关键之处便不言而喻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