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职教赋农”助力乡村振兴的典型模式与推进策略.pdf
下载文档

ID:2754233

大小:1.03MB

页数:7页

格式:PDF

时间:2023-11-29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职教 助力 乡村 振兴 典型 模式 推进 策略
2023 年 8 月下第16期(总第 1040 期)2011 年教育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的 关于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的意见 明确指出,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是服务农业、农村、农民的职业教育,包括办在农村的职业教育、农业职业教育和为农村建设培养人才的职业教育与技能培训。在国家大力推进乡村振兴的背景下开展“职教赋农”,是以职业教育的“技能力量”为农民的劳动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赋能,以职业教育的“职业属性”为现代农业新产业新形式蓬勃发展赋能,以职业教育的“教育本质”为农村高素质技术技能人员培养赋能。因此,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与赋能乡村产业振兴、系统实现乡村振兴目标之间有着内在联系,需要发现农村职业教育的价值,研究“职教赋农”的现状与模式,优化创新“职教赋农”的推进策略。一、“职教赋农”助力乡村振兴的现状分析(一)政策支持下“职教赋农”助力乡村振兴势在必行党的十九大以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政策指导和支持。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 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 强调,要优先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在专业对接产业的设置布局、人才保障机制、乡村人才培养制度及方式、面向农村职业教育的办学规模、农村创新创业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等方面,提出改革方略和保障措施。在发展特色农业的过程中,202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 关于做好 2023 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摘要 随着我国农业新型经营主体不断发展壮大,职业教育助力乡村振兴的引领作用逐渐显现,产业升级下乡村振兴对“职教赋农”的需求日益迫切,但在“职教赋农”过程中存在办学组织之困及需求对接之困。通过分析职业教育助力乡村振兴的校地联合、校企合作、地方政府助力的三大典型模式,探究其经验及做法,从校地协同、校企合作、院校联盟、师农结对四方面提出推进策略,可以助力典型模式的推进,形成职业教育与乡村振兴的新型关系。关键词 职教赋农;乡村振兴;农村职业教育作者简介张杰(1982-),男,湖南永州人,杭州职业技术学院,副研究员,硕士;潘承恩(1974-),男,浙江温州人,杭州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在读博士;楼韵佳(1995-),女,浙江杭州人,杭州职业技术学院,在读博士。(浙江杭州310018)基金项目 本文系中华职业教育社 2023年度规划课题“职教赋农助力乡村振兴的典型模式与推进策略研究”(项目编号:ZJS2023ZD03,项目主持人:张杰)、2023 年浙江省中华职业教育科研项目课题“提质培优 背景下职业院校产教融合的价值、现状与路径研究”(项目编号:ZJCV2023B33,项目主持人:楼韵佳)和 2021 年浙江文化研究工程重大项目“浙江工匠精神研究”(项目编号:21WH70077ZD,项目主持人:徐时清)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中图分类号 G710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4-3985(2023)16-0088-07“职教赋农”助力乡村振兴的典型模式与推进策略张杰潘承恩楼韵佳农村教育农村教育农村教育农村教育农村教育农村教育882023 年 8月下第16期(总第1040 期)点工作的意见 指出,要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开展农村创业带头人培育行动,提高培训实效;大力发展面向乡村振兴的职业教育,深化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可见,我国职业教育为“三农”赋能的价值逐渐显现,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成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核心基地、耕读知识普及化的推进通道、脱贫攻坚和继续教育的牢固阵地。然而,职业教育助力乡村振兴是一项涉及面广的综合性工程,尽管党和国家已经出台了不少政策制度,但大多数集中于供给侧单方发力,缺乏与其他地方部门及组织工作的协同,致使各方在开展乡村振兴服务项目时出现信息沟通“时差”、信息内容“偏差”,农村职业教育存在招生困难、留存率低、课程内容不实用等问题。对此,需要推动形成完整政策服务链的配套体系和推进策略,减轻赋能阻力,顺利推进职业教育助力乡村振兴。(二)产业升级下乡村振兴对“职教赋农”的需求迫切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 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 提出,实施“数商兴农”工程,推进电子商务进乡村,并促进农副产品直播带货规范健康发展。发展农村电商产业是加速产业升级、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之一,但农村电商产业起步较晚,发展中存在认知度较差、规范化程度较低、市场竞争力不足等问题,导致农村互联网电商产业发展速度与规模受到了很大限制。究其原因:一方面,由于现有的电商专业教育内容与培训课程难以匹配农村电商产业的实际需要,导致部分农民因缺乏销售技巧和电商运营能力,难以将质量优秀的产品推广销售出去,甚至部分地区出现村长、县长及干部网上直播带货却销量不佳的情况;另一方面,电商主播对农产品不熟悉,缺乏对农产品进行专业分类和分级的技能储备,导致消费者购买到的商品与直播展示的商品差距较大,从而降低了消费者的满意度。因此,农村职业教育院校及其主管部门亟须分析地方产业升级的优势,加强对农民数字化培训的力度,并在特色专业群建设的背景框架下组织技术能手、行业模范、专业教师到农村开展专业化培训,扩大农村新兴产业人才储备,为乡村振兴战略输送人才。(三)办学组织中“职教赋农”助力乡村振兴的生态圈尚未成形“职教赋农”助力乡村振兴存在办学组织之困。从办学主体构成看,围绕农村职业教育和乡村振兴的联盟数量较少且合作程度较低。2021年6月,教育部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司发布了两批共299个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联盟),其中,农业领域的示范性职业教育联盟企业数量仅占 10%。国内的职教联盟牵头单位和联盟成员中,大多数由中职、高职院校牵头,其他层次的教育单位及行业企业的引领作用不明显。由职业院校牵头的院校联盟成员大多数是职业院校,与本科院校的合作程度较低,导致农村职业教育的受教者上升通道闭塞、发展缓慢。从办学院校的分布格局看,教育资源较为分散。根据教育部公布的 职业教育专业目录 显示:截至 2022 年 5 月,全国高职高专院校开设了 20 个农业类专业。从开设专业角度来看,尚未形成区域院校联盟,同一专业在不同省市地区呈现出地域特征,均立足于当地经济特色和产业,对于相似地域特征和经济发展现状的专业缺乏“并集”,职业院校之间亟待加强专业联系。整体上看,专业开设在地域上呈点状分布,各职业院校之间的优质资源分散,难以实现信息共享和优势互补。从职业院校的培养目标定位来看,农村职业教育的价值观念存在一定滞后性。大多数办学主体在农村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忽视了农民职业生涯的长期发展及规划,没有改变其职业观念和创业观念,无法将一些新的理念和技术带到乡村振兴中,难以从根本上改善“三农”问题。此外,受职业院校自农村教育农村教育农村教育农村教育农村教育农村教育892023 年 8 月下第16期(总第 1040 期)身办学理念的限制,“轻农、脱农”的价值倾向明显。从教育部 2021年 8月发布的普通专科分专业大类的学生数量统计情况看,农林牧渔大类仅占19个专业大类总人数的1.97%,比前一年度招生人数占比降低0.15%,涉农专业出现招生逐年下滑的现象。(四)技术服务中“职教赋农”助力乡村振兴的精准度尚未达标“职教赋农”助力乡村振兴存在需求对接之困。一是“职教赋农”助力乡村振兴的发力点未找准。每个地区乡村的发展处于不同阶段,如东部地区的乡村重点致力于文化振兴和产业振兴,中西部地区的乡村则更侧重于人才振兴和医疗振兴。职业教育若对每个乡村采取相同的助力模式,片面学习其他地区职业教育助力农村的模式,生搬硬套其他成功案例,则脱离了乡村发展的实际情况,进而导致农民无法快速受益于职业教育。对于农民个体而言,每户农民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都面临实际问题,如何发挥职业教育助力乡村振兴的“精准性”是关键所在。目前,职业教育的帮扶倾向于普适化培训,无法做到“精准对接”,难以发挥职业教育指导的针对性及有效性。同时,许多职业教育机构偏向于关注农业前沿技术,不顾农民对技术知识的实际需求,严重制约了职业院校在农村发展中的资源储备和技术积累。二是乡村振兴中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不对等。乡村振兴中的个体素质提升不能说明所有受教育者都实现了精神文明富裕的目标,与共同富裕的战略目标之间会出现偏差。职业教育助力乡村振兴,往往本着“补缺”的原则开展扶贫工作,忽略了村民的思想引领和精神风貌建设。当前,部分职业教育组织培训忽略了对少年及老年群体的教育,难以从根源上阻断贫困代际传递。不仅如此,职业教育助力乡村振兴容易采用传统的职业教育思维,未能将赋能农村发展、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职业教育作为一种常态化机制体现在乡村振兴中。因此,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实施不仅要切实解决乡村振兴中的实际问题,还要注重提升受教育者的素质及思维观念,引导群众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二、“职教赋农”助力乡村振兴的典型模式分析(一)校地联合开展产学研合作校地联合开展产学研合作,是将农村本土产业与企业社会需求紧密连接,既可以有效提高农村创新能力,又可以为农村市场提供更多的商品和服务,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新的动力。近年来,许多职业院校联合当地企业、行业协会,在农村进行新型学徒和技术人员培训,为乡村大学生提供“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基地”“乡村技术研究基地”等实践场所,为村民提供技能培训与再教育机会,帮助当地产业转型升级。如江口镇与当地职业技术学院实施“校村共建”计划,依托学校专业团队,整合地方资源特点与乡土文化,把百年侨乡文化资源转变为“乡土 IP”,推动文化赋能乡村产业振兴。贵州省凯里市在培育发展特色手工业、专业合作社的同时,还组织村寨集中培训,邀请省级大师传授苗绣技艺,不断提升职业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农村经济是一个典型的产业链经济,校地联合开展产学研合作模式利用二者的技术和资源优势,加强各个环节之间的联系和合作,构建起完整的产业链条,辐射到各个领域和层次,促进农村产业的协调发展,缩小城乡职业教育差距,使农民不用离开家乡土地也能接受系统的技能培训教育,促进农村技术带头人成长为农村致富带头人。(二)校企合作实施定向培养校企合作实施定向培养是实施人才振兴的最佳路径,不少地方职业院校集合区域发展特色,围绕劳动力市场紧缺工种,与企业共同打造新技术与新产业结合的专业岗位,联合开设“订单班”、定向班、冠名班等,构建专业产教融合课农村教育农村教育农村教育农村教育农村教育农村教育902023 年 8月下第16期(总第1040 期)程体系,从而实现新技术产业人才服务乡村振兴。在涉农人才培养方面,大部分地区采取以学校为主体的驱动模式。全国许多职业院校实行“3+2”联合培养模式,根据当地主导产业的相关企业需求设立相应的专业,与企业签署合作协议,利用职教资源,发挥职业院校涉农专业优势和人才、技术优势,制订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部分地区采取建基地和建专业双向并行的方式进行校企合作共同办学,企业投入资金用于学校实训基地的基础设施建设,学校则有针对性地将涉农专业学生培养成兼具基础农技知识和农村管理经营能力、能够下沉一线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在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方面,不少地区采用校企双主体驱动模式进行人才培养。校企合作开设“专题培训班”,围绕农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某一领域,采用校企“一体化”培养模式,搭建专业人才培养平台,旨在培养出具备现代化、科技化、市场化经营能力的职业农民,以解决制约乡村产业发展的技术问题。在这样的综合培养模式下,学生不仅要接受传统的农业知识和技能培训,还要学习资本运作、商业模式创新等商业管理知识。同时,学生还可以到企业实习、参观,深入了解市场需求和消费习惯,掌握市场营销的方法和技巧。(三)政府助推成立乡村振兴学院乡村振兴学院是培育农村复兴人才的机构。当前,部分职业院校结合自身实际,积极探索人才培养在乡村振兴发力的新模式,与当地政府合作建立乡村振兴学院。与传统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相比,乡村振兴学院在农村建设和农技人才培养上展现出全方位、多主体的优势。部分地区职业院校与当地乡村振兴研究院举行校地共建乡村振兴学院,在人才培养服务上展现“全方位”。学院依托相关专业师资力量,在乡村振兴政策宣传、学术研究、智库建设、科技服务、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全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