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治校
现象
内在
机理
对策
研究
基金项目:本文系 2022 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利用青年热词加强大学生需求表达与价值引导研究”(编号:22YJC710033)阶段性成果“知乎治校”现象的内在机理及对策研究房 晨(淮阴工学院,淮安 223003)摘要:信息化时代,互联网已成为开展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而网络舆情的出现则是对高校治理能力的考验。高校网络舆情传播迅速且涉及面广,负面的舆情信息使高校深陷舆论漩涡,不仅让学校形象和声誉受到很大损害,更是对校园安全与稳定构成威胁,也给高校网络舆情引导工作提出新的内涵和新的要求。“知乎治校”现象的内在机理:高校网络生态秩序失衡;高校舆情管理机制薄弱;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缺位。化解高校网络舆情的对策:(一)建构“以序为美”的健康网络生态秩序;(二)创造“以生为本”的良好校园舆论环境;(三)加强“以育为主”的青年学生网络思想教育。关键词:知乎治校;高校网络舆情;新媒体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916(2023)18-0114-04The Inner Mechanism and Countermeasuresof the Phenomenon Zhihu Governance Fang Chen Huaiy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Huaian 223003 Abstract In the information age the Internet has become a significant base for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or young students and the emergence of online public opinion challenges universities governance ability.Internet public opin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preads quickly and covers a wide range of topics.Negative public opinion information throw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to the vortex of public opinion which not only damages the school s image and reputation but also threatens campus safety and stability and requests a new connotation and requirement to the work of guiding Internet public opinion in higher education.The inner mechanism of the phenome-non of Zhihu governance is an imbalance in Internet ecological order at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 weakness of public opinion manage-ment mechanism and the absenc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n the Internet.Countermeasures for resolving this include 1 establishing a healthy Internet ecological order with order is beauty 2 fostering a positive and student-oriented campus public opin-ion environment and 3 strengthening education-oriented Internet ideological education.Keywords Zhihu governance network public opin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new media 意识形态教育是高校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当代青年大学生是与互联网一同成长起来的“网生代”,是受网络影响最深的群体,今天网络社会已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主阵地。信息化时代,互联网的广泛应用让每个人享有充分的言论自由,可以通过网络信息平台就相关的热点问题发声、表明态度和看法,青年学生也越发倾向于利用网络平台发表言论、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宣泄自己的情绪,热衷于关注、参与讨论、转发各类焦点事件。但是青年学生因涉世未深、思维活跃,思考问题还不够理性,以及缺乏看待问题的全面性,导致极易受到负面网络环境的网络谣言和非理性言论的误导1,容易在网络平台上出现情绪化表达,偏激言语等,造成网络发酵,引发网络舆情。因此,如何加强高校网络舆情管理、利用网络平台把握大学生思想动态;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加快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特别是在新时代如何利用现代科技手段畅通信息发布渠道,加强高校网络舆情引导,创新高校网络舆情引导策略,进一步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4112023 年 9 月下半月刊(总第 195 期)教育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问题。一、“知乎治校”现象的特征分析知乎作为目前最大的中文互联网知识社交平台1,是当代青年网络舆论的重要阵地,其中大学生是知乎的主要用户群体之一。知乎平台有着其独特的网络生态,代表着理性与自由,当现实生活无法满足学生的理想化需求时,他们借助网络情境宣泄情绪,作为高质量的问答社区,知乎平台便成为他们寻找答案的窗口。知乎上的问题一般都是关于大学生日常在校学习生活的各方面,攸关他们的切身利益,他们对学校的常规管理上的各种问题,发表意向或者是直接吐槽,所表现出的一种被称为“知乎治校”的现象2,现被泛指为出现在网络平台中的高校负面舆情。“知乎治校”的特点就是学生们更多地聚焦在“校园生活及自身利益”这一问题上,这也是青年学生关注的焦点,包括学校的发展政策、校园敏感事件、大学生切身利益的问题,日常的学习、生活环境、饮食等生活权益问题,以及道德行为、社会公德等价值取向问题等。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主体的多元性使这些特定事件容易出现不同的声音,特别是负面言论,容易从虚拟的网络世界蔓延至现实的大学校园从而引发舆论漩涡,对青年学生的是非判断力产生影响,再加上青年学生的探究欲望较为强烈以及对社会热点问题的高度敏感性,最终容易成为高校网络舆情爆发的导火索1。因此,探讨“知乎治校”现象的内在机理,通过积极开展宣传网络正能量,有益于加强对青年学生网络舆论的引导;通过破解该现象发生的原因,展开对高校网络舆情的研究,挖掘青年学生网络舆论的新动态、新特点,建立健全新媒体时代高校网络舆情预防与管理机制,提升高校网络舆情的应对能力,同时也有益于高校给予青年学生理性思考与发声的空间,维护学生的切身利益,促进青年学生思想与舆论的健康生长。二、“知乎治校”现象的内在机理“知乎治校”现象是近两年来高校网络舆情工作面临的新问题,学界对该现象的研究也集中在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建议上。刘鹏2针对知乎平台上高校舆情提出学校、辅导员和学生三方合力的引导策略;李晓鹏3、屈玉洁4对该现象进行风险评估,提出创新舆情监管管理的新方法和新途径,给出治理该现象的对策建议;傅益南5分析该现象的网络舆论风险特征,提出网络舆论应对策略。杨萍6分析了高校社交网络负面舆情的成因,认为高校做好社交网络中负面舆情的应对和引导工作,倾听学生诉求,弥合舆情断层,发挥意见领袖作用。“知乎治校”现象的本质是高校网络舆情问题在网络中的一种表现形式。面对网络空间的无序性、虚拟性和自由性,青年学生选择借助互联网发泄自己内心压抑的不良情绪,高校网络舆情就是青年学生对社会存在的客观评价呈现在互联网上的一种情绪反应,而这种反应受到大学生的认知、情感、价值观等个体心理因素的影响,青年学生缺乏社会阅历,对问题判断缺乏全面的理解,容易从主观认知出发有选择性地吸收社会信息,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往往缺乏合理的利益诉求渠道,容易在网络表达中具有明显的个人态度和主观性评价以及非理性的特征。以网络信息为载体的高校现实问题一经网络传播,引起青年学生网民的关注,现实问题的矛盾一旦激化,容易引发网络舆情事件,而相比传统媒介的传播途径与周期,信息社会的裂变式传播使得舆情传播的发酵及不可控,又在一定程度上反作用于舆情事件本身,影响舆情事件的走向和发展7。关于高校网络舆情的理论研究,当前主要集中在界定概念、传播内容、传播途径与传播特征等多个方面。学界将高校网络舆情定义为社会公众网络舆情在高校中的具体表征,是指高校内部各类群体对其所关心的特定的中介性社会事件,通过互联网发表的评论和见解,是所有认知、态度、情感和行为倾向的集合8。综合学界对高校网络舆情背后成因开展的研究发现,高校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出现的原因复杂多样,其原因也是“知乎治校”这一现象的内在机理,可概括为:(一)高校网络生态秩序失衡网络世界的快速发展、短视频、直播等媒介让现代人获取信息资讯的途径变得快捷高效,然而也是一把双刃剑,通过大数据植入型的输入可能让人丧失独立思考能力,也容易成为网络社会中的“乌合之众”。青年学生民主参与意识的增强,网络媒介技术的优化降低了信息的传播门槛、提供了更自由、开放的意见表达平台,也在某种程度上加快了网络舆情的发酵和扩散,让部分学生出现面对舆情的从众心理和盲目心理,以及年轻人的好奇心理驱动其探求事件的真相。青年学生尚未成熟的世界观与人生观缺乏辨别力,很容易受到外在环境的影响,也使得出现种种非理性的言论。5112023 年 9 月下半月刊(总第 195 期)教育(二)高校舆情管理机制薄弱新媒体时代网络充斥着海量的碎片化的信息,不正确、非真实的信息也同样大量存在,青年学生获取新信息速度快,一旦发生网络舆情,传播速度迅猛,而大多数高校网络舆情管理预警意识较弱,主要表现在舆情管理重视程度不够、管理主体分散、管理方式单一、技术手段落后、工作职责不明。不少高校在舆情管理方面充当着被动管理的角色,没有发挥本应具有的引导和疏导作用,缺乏舆情掌控和监测,权威信息发布滞后,校园信息沟通渠道不畅,缺乏高效的舆情信息发布、预防、危机处理体系,高校网络舆情的爆发存在着潜在风险。现如今传统的网络舆情治理方式已经不再适用于自媒体时代,如果高校对于网络舆情的管理依旧停留在“应急”“处置”“控制”舆论危机公关阶段,延续采用例如删帖、撤帖、禁言等传统的硬性处理方式试图隐瞒事情真相,容易让高校网络舆情管理陷入被动状态,不仅让舆情管理难度升级、舆情控制成效减弱,更甚至会适得其反引发更大的舆论风波。近年来,高校在网络舆情管理方面确实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网络舆情管理工作是一整套健全的机制构成的系统工程。目前,关于网络发帖的管理、积极的正面引导、防控和化解舆情仍缺乏有效的手段和策略,在舆情管理方式、管理制度、队伍建设和机制构建等方面仍存在进一步提升的空间5。(三)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缺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意识形态的前沿阵地,社会主流意识形态需要起到引领社会思潮的作用,实现主流意识形态的大众化,只有提高主流意识形态在网络空间的解释力和说服力,才能有效地发挥指导作用,更好地巩固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效果,反之亦然。同时在网络世界范围内文化交融与交锋,以及各类问题夹杂着各种不良的社会思潮容易给师生带来思想上的困扰。高校做好网络舆情工作的关键在于应当及时关注青年学生,把握其思想动态、提高其政治觉悟、优化其价值观念以及培养其辨别网络信息的能力等,网络舆情发生在哪里,思政教育就要跟进到哪里9-10。目前,大多高校缺乏联系校园生活实际的主题性教育的网络思政教育平台。同时,缺乏规范科学指引的数据收集和教育资源挖掘利用,削弱了网络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