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人民
本位
理念
历史
演进
逻辑
建构
实践
年第 期总第 期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习近平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政治学研究”()作者简介:朱仁显厦门大学公共事务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福建省国家治理能力建设研究中心主任唐吉意厦门大学公共事务学院博士研究生“以人民为本位”理念的历史演进、逻辑建构与实践向度朱仁显唐吉意厦门大学.公共事务学院.福建省国家治理能力建设研究中心福建 厦门 摘要:“以人民为本位”理念是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真理性论断的具体诠释其内涵呈现“观念理念思想”的历史演进 从政治发展的视角看“以人民为本位”蕴含人民始终占据党、国家、社会中最根本位置这一逻辑是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的内在规定和构建社会主义国家的理论自觉并为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奠定了基础 当前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对践行“以人民为本位”理念提出了新要求通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和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等三个维度标注了化解发展程度与人民需求的矛盾、化解党群干群矛盾和发展中国特色民主政治的三大基本着力点关键词:以人民为本位执政党规律社会主义国家社会矛盾冲突中图分类号:文献标志码:文章编号:()作为以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与全人类彻底解放为使命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始终将人民视作历史发展的绝对主体和永恒能量坚持以人民为本位“以人民为本位”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时期遵循并践行的核心理念其蕴含着人民始终占据政党、国家、社会中最根本位置的政治逻辑是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的内在规定和构建社会主义国家的理论自觉并为当代中国在社会主要矛盾变化之境遇下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奠定了基础 也正是由于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变“以人民为本位”理念在实践上通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和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等三个维度标注了化解发展程度与人民需求的矛盾、化解党群干群矛盾和发展中国特色民主政治的三大基本着力点 一、“以人民为本位”理念的历史演进 本位即本来的位置指原始的地位“原始的地位”既指结构意义上的主体也具有以方向为坐标的中心和以重量为参照的重心两层含义故“本位”强调从根源和本体层面表达词义“以人民为本位”顾名思义就是把人民作为根本、主体、中心和重心同时作为一种理念“以人民为本位”的形成还突出反映了人民在历史进程中所发挥的根本作用 该理念虽然是中国共产党在理论与实践探索中创造的但几乎在整个中华文明史中都有迹可寻 从“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到孔孟之道的重民、富民、教民的仁政思想与“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政治伦理再到“闻之于政也民无不为本也 国以为本君以为本吏以为本”的家国政治生活准绳等中国传统民本观念都体现出民本共识在中国古代已蔚然成风 目前学界针对中国传统民本观念的讨论主要聚焦以下方面:将“民本”作为“工具性的统治策略”“价值性的目的判断”或兼具工具论与价值论而不加区分的政治主张 即便如此中国传统民本观念依旧停留在初始阶段最为鲜明的特征在于“民”作为本体所具有的能动创造性和自觉参与性尚未被尊重和发挥这便是中国传统民本观念之所以被称为观念的原因所在直至近代民本观念才在思想意识层面发生转变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开此先河 三民主义就是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其内在精神是民有、民治、民享即国家是人民所共有、政治是人民所共管、利益是人民所共享 三民主义对人民本就具有的政治参与主动性和政治地位合法性的认识突破了传统民本观念并促成了新思想在社会上传播 这在政治学研究 加速传统民本观念蜕化的同时促成了各种有关“人民”的新理念产生 康德认为观念指“一般意义上的表象”且观念通达理念还需经由“感知”“感觉”“认识”“概念”的进化过程只有当概念从意念出发并且超越了经验的可能性才是理念观念进阶为理念是质的飞跃 近代中国虽有不少人民理念产生但都拘于时局而失效理念科学与否也有待实践检验因而寻求科学的人民理念迫在眉睫 正是在这样的境遇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共产党立足中国历史实际通过理论与实践探索创新了一系列科学的思想理论 其中“以人民为本位”理念就是在上述探索过程中逐步形成并作为党的核心理念而得到不断深化的早期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提出群众路线、为人民服务和人民民主等思想理论“以人民为本位”贯穿其中 具体言之作为党的根本工作路线群众路线较早蕴含了“以人民为本位”的理念 毛泽东在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中指出:“在我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此处虽是讨论党的领导方法但从根本上强调了人民主体地位 随着群众路线深入实施党对“以人民为本位”的认识更趋深刻其理论与实践也由强调党的领导方法逐步转向同发挥人民主体能动性相结合群众路线呈现了中国共产党在人民地位、党的性质、党与人民关系等问题上较早的政治哲学思考 而在国家政权问题上人民民主最直接、最真实地体现了人民主体地位和党的“以人民为本位”理念人民民主就是主权在民就是国家的最终权力源于人民 人民民主的理论与实践形态所体现的历史基础与政治特性是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革新、世界民主化潮流的冲击与近代中国民主革命实践的有机互动中产生的最终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确立和实现的 即便民主最早源于西方且近代以来世界各国关于民主模式的建构也主要参照美欧发达国家但西式民主在新兴国家却“遭遇”滑铁卢 显然单一模式的民主价值与实现路径是不存在的 新中国成立后在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自身实际相结合的基础上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全社会在民主价值的源头上确信了“以人民为本位”的历史事实同时也将实现人民当家作主作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终端 人民民主无论是在理论层面还是实践层面都体现出价值性与工具性的有机统一改革开放以来“以人民为本位”理念得到新发展“为人民服务”“执政为民”“以人为本”等都是党在新形势下面对如何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而提出的特别是在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轨道上后党的人民理论更加注重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水平和政治参与积极性 其中“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最早于 年由毛泽东提出而后确立为党的根本宗旨并通过邓小平提出的“三个有利于标准”和“人民标准”得到进一步诠释即人民是最终裁判和最高、最终标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作为党的执政理念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体现的是中国共产党除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以外再无任何私利可言国家的政权是人民的政权只有中国共产党才会让权为民所用“以人为本”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将“人”作为事物发展之首端明确了“人”的客观性、现实性以及人民的主体性、创造性是对资本世界中奉行“物化人”思想的批驳阐明了“以人民为本位”理念关于人、人民以及二者之间辩证关系的理论逻辑为建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供了理论遵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和人民事业也处在新的历史方位和发展阶段 党的“以人民为本位”理念基于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在解决“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问题与“实现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两个层面上形成了新的理论延展路径和方向而要解决矛盾、实现人民美好愿景就意味着当前的物质文化水平与政治文明程度要在未来得到全面提升对此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党的“以人民为本位”理念的新时代概括和升华既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又体现了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体现了人民是推动发展的根本力量的唯物史观较之以往新时代的人民的主体性、集体性、历史性更加显现其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都更具勃 年第 期总第 期 发之力当代“人民”的内涵更聚焦发展问题 何为发展、怎样发展、发展为谁 这既是对“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的时代回应也表明只有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实现人民当家作主才是发展的内在规定 实现科学发展终归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价值取向只有把人民自身发展状况作为时代前进的评判标准整个社会的发展才具客观真理性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人民置于一切发展之中心体现的是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和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其内核源于对“以人民为本位”理念的遵循和创新 二、“以人民为本位”理念的逻辑建构 “以人民为本位”理念的形成标志着理论自身以及以其为核心的思想的成熟体现为具备成熟的理论逻辑体系包括形式表达的丰富化与内在本质的科学性 人民是政治概念人民政治逻辑是马克思主义阶级史观在建政问题上的必然体现 作为政治理念“以人民为本位”的内在逻辑必然体现为自身与政党、国家和社会的互动(一)“以人民为本位”是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的内在规定“以人民为本位”理念居于党全部思想理论的核心位置其生成呈现党追寻历史本真与掌握真理的动态过程 这个过程实质是中国共产党遵循自身执政规律的过程 站在政党的视角分析作为谋取执政地位或力图影响政权的政治组织政党制定了实现上述目标的政治纲领而任何政治纲领都要遵照政党指导思想的指引 集中体现一个政党信奉什么样的“主义”、坚持什么样的政党理念 对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共产党来说“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个基本唯物史观是党全部理论活动的逻辑起点正是以此为基础党在不断的理论与实践探索中提炼了“以人民为本位”的理念规律即事物间内在的本质联系 这种本质联系是事物间抽象出的共性与共性抽象后剩下的个性的有机统一“共性”在一定条件下经常起作用且影响事物的发展但“个性”才是事物本我的最本质的规定 虽然政党在目的上都是执掌或影响国家政权的政治组织但在社会根基、阶级属性、规模大小、利益诉求等方面的差异又导致政党各异这意味着政党本身及其关联的事物间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不尽相同表现为政党规律的差异性 由于执政规律是政党为实现长期执政或执政法定期限最大化所必须遵循的内在的、本质的、稳定的必然联系故政党差异或政党本质的最终体现是政党执政规律中共性抽象后剩下的个性 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的个性集中体现为人民对党掌握和运用公权力的政治认同这要求党的执政价值取向、执政基础和执政方式必须坚持以人民为本位 从这个意义上讲“以人民为本位”理念是中国共产党对自身执政规律的真理性认识.执政价值取向是执政党基于自身价值追求在执政过程中面对或处理各种矛盾、关系时所持的基本价值立场、价值态度以及所表现出的基本价值选择 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包含了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与全人类彻底解放”的终极价值追求 得益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的中国共产党认识到人民的主体地位和能动创造是作为历史事实客观存在于共产党执政规律之中的是实现党的终极价值追求的基本价值选择因此必须站稳人民立场 人民立场成为中国共产党根本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 中国共产党的价值追求、价值立场与价值选择共同构成了党“以人民为本位”的执政价值取向.执政基础是政党执政规律个性方面的重要构成和辨识政党异同的重要维度 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基础是包括阶级基础在内的群众基础故党的自身建设与执政、领导活动所期望实现的目标等是在依靠最广大人民的基础上实现的 这就关系到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中执政合法性的问题 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合法性是通过领导广大人民、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破旧立新而取得的新中国成立后又是依靠广大人民的支持和拥护并由宪法规定而保持执政地位的 西方资本主义政党的执政基础及其所体现的执政规律与之不同虽然规律共性都在于获取社对此马克思以“生产”为例谈到了“规律”他指出:“生产一般是一个抽象但是只要它真正把共同点提出来定下来免得我们重复它就是一个合理的抽象 不过这个一般或者说经过比较而抽出来的共同点本身就是有许多组成部分的、分为不同规定的东西没有它们任何生产都无从设想但是如果说最发达的语言和最不发达的语言共同具有一些规律和规定那么构成语言发展的恰恰是有别于这个一般和共同点的差别”出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 年版第 页政治学研究 会大众认同以确保自身执政合法但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宪法规定和资产阶级性质的党章的确立使其只依照资产阶级政党规律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