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管子
女性
道德
教化
思想
第38 卷第4期2023年8 月齐鲁师范学院学报Journal of Qilu Normal UniversityVol.38No.4Aug.2023管子的女性道德教化思想论析黄爽(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陕西西安7 10 119)摘要:管子基于“趋利避害”的人性论及女性所承担的社会角色,提出男女不杂、忠贞、赡养父母、教育子女、勤奋劳作的女性道德教化内容,认为女性道德教化的方法主要包括因势利导、顺应人情,上行下效、榜样示范,陶冶感化、循序渐进,人昔夫任教、以俗化民。管子对女性进行道德教化,主要以所在家庭和社会环境为依托,采用“训”的方法。相较于后世封建社会中的女性,春秋战国时期的齐国对女性的道德教化还没有完全限制女性的道德自由。关键词:管子;女性;道德教化;思想中图分类号:B22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 0 9 5-47 35(2 0 2 3)0 4-0 10 3-0 7我国从“母系氏族社会”进人到“父系氏族社会”过程中,男权建立并不断巩固,逐渐形成了“男尊女卑”观念,男性处于主宰统治地位,女性处于被动依附地位,相应地,女性教育被长期排除在正式教育体系外。女性作为人类伦理关系的基本构成要素,在推动人类社会繁衍发展的进程中不可替代。在中国伦理思想史上,西周时期初步形成了注重道德教化、施行德治的传统I174,针对女性的道德教化不仅始终存在,且受到特别重视。因所处时代、地区、文化存在差异,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不尽相同,道德教化的目的和内容也有所区别。关于女性的道德教化,诗经礼记等先秦古籍已有记载。西汉出现了诸如列女传这样有关女性道德教化的专门书籍。管子作为一部先秦古籍,主要记载齐国富国称霸的谋略和实践。齐国在推行“因其俗,简其礼”、崇尚功利等一系列开明政策后,成功身于“春秋五霸”之列。齐国整体相对宽松的社会环境对女性的控制也较为宽松,因此相比于其他诸侯国女性,齐国女性更为自由、活跃,她们有更多机会参与社会生产。齐国女性的道德教化也呈现出自身特点,形成了较为丰富的女性道德教化思想,这在诸侯国中具有鲜明特点。本文立足于管子中的人性论,通过分析女性在管子中承担的社会角色,对管子中女性道德教化的内容和道德教化的方法进行梳理和分析,以期打开透视先秦女性道德教化的一扇窗口。一、人性论及女性的社会角色如何使人形成社会所需要的道德品行,是道德教化关注的中心问题。人性论是关于人的本性的理论 2 17。道德教化的出发点是对人性的基本看法,它同时又涉及道德教化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人在复杂社会中承担着不同角色,社会角色又涉及人在某个具体人际关系中所承担的责任和义务,这也是社会对个人道德品行要求的来源。管子的道德教化思想建立在“男女有别”的基础上,这里的“男女有别”更倾向于因性别不同而产生的男女区别,如书中多次出现“男女”并用的情况,“父母”和“子妇(儿子和儿媳)”等也是双向的道德约束。这反映出齐国女性在当时有着较高的社会地位。“姜太公治齐,因其俗,简其礼,所以齐国还保留着许多原始社会的习俗,其中一收稿日期:2 0 2 3-0 4-17基金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管子同义词研究”(2 0 2 1TS073)。作者简介:黄爽(19 9 3一),女,山东聊城人,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专书词汇与传统文化。104项就是妇女在家庭和社会中的地位比较高,其表现之一是齐国贵族妇女往往参与政治活动。”135 5男女在人性上是一致、平等的,因承担了不同社会角色,遂在道德责任上有所区别。管子提出“趋利避害”的人性论思想。“凡人之情,得所欲则乐,逢所恶则忧,此贵贱之所同有也。近之不能勿欲,远之不能勿忘,人情皆然,而好恶不同。”(管子禁藏,以下凡引此书皆用篇名)管子认为,人的欲望、好恶与生俱来,满足则快乐,不满足则忧愁,“趋利避害”是人性的普遍规律,把握了人性好恶,可因势利导。这同时也是我们思考道德教化问题的起点。管子认为人性相通,根据人的这一特点,“必先顺教,万民乡风。旦暮利之,众乃胜任。”(版法解)所以君主在治理百姓的时候,可利用人们喜爱的东西进行激励,同时也可利用人们厌恶的东西进行限制,即“严教以示之,明刑罚以致之”(版法解)。这样做可以有效地激发出教化对象践履道德理念的动力 46 0,实现对人性的管理,“人情不二,故民情可得而御也。”(权修)管子认为,人对物质利益的追求具有合理性,只有先满足了人的物质需求,才可使人知礼节、辨荣辱,引导人的行为符合社会道德规范,即“仓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四维张则君令行”(牧民)。因此,人可以被教化,也具有可教化性,人通过教化能够形成社会运行所需求的道德品行。“四维”是管子提出的社会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那么什么是“四维”,“一日礼,二日义,三日廉,四日耻”,“四维不张,国乃灭亡”(牧民)。没有了礼义廉耻的道德约束,国家会出现混乱,甚至灭亡。这说明对人进行道德教化十分必要,人不仅需要教化,还必须被教化。语言作为载体,记录了女性在管子中承担的社会角色。通过考察全书与“女性”相关的字词,分析这些字词所在的具体段落篇章,即可了解齐国女性在当时的生活状态。统计发现,这类字词在管子中共有2 3个,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含“女”部的字,如“妇”“好”“嫁”等;黄爽:管子的女性道德教化思想论析2023年第4期另一类是意义与“女性”相关但不含“女”部的词,如“夫人”“色”“美”等。两者相比,含“女”部的字包含较多的女性信息,这其中又属“妇”字和“女”字使用频率最高,反映信息最多,承载着女性在生产、生活、婚姻、家庭中的伦理和道德要求。“妇”在管子中不单独使用,多与其他字组合,构成“妇人”“寡妇”“夫妇”“中妇诸子”“妇”“命妇”“妇征”等词语,直接记载和反映女性婚姻状况、身体状态、工作职责、社会活动等。在家庭中,“妇”的主要身份是“妻”和“儿媳”,作为家庭结构的重要成员,她们也同时承担着重要的家庭道德责任。“女”在管子中可单用,此时表示“女性”或“女工(从事纺织劳作的女子)”,更多情况是与其他字组合,构成“处女”“罢女”“女乐”“上女”等词语,展现女性年龄、品性、技能、劳动能力,以及反映女性承担的具体社会角色等。除了“妇”字、“女”字外,管子中与“女性”相关的其他字词也反映了齐国女性的相关信息。如“母”“姑”“姊”与女性亲属相关;“嫁”“媒”“娣”“蛭”与女性婚姻相关;“妻”“妾”“嫔”“妃”“夫人”“王后”等与配偶相关;“婢”则反映女性的社会地位;“姜”“”是女性的姓氏和名字;“美”“好”“色”用来形容女容女貌;“石”“嫉”“”含有贬义色彩等。这些字词从女性的婚姻关系、社会地位、相貌容颜等方面记载了齐国女性在当时的社会角色和生活状态,甚至还带有直接道德评价的意味。二、女性道德教化的内容女性在社会中承担着不同的社会角色,与之相应的道德价值和道德品行要求也不一样。管子中的女性道德教化内容丰富,主要围绕女性在国事、婚姻、家庭、劳动生产中的作用展开,既有对上层贵族女性的道德品行要求,也有对普通劳动女性的道德品行要求,即有对已婚女性的道德品行要求,也有对未婚少女的道德品行要求。齐国对女性进行道德上的要求,目的是让国家政治昌明、家庭稳定、财富富足,以早日实现富国总第2 18 期强兵,称霸天下的最终目标。管子认为“礼、义、廉、耻”不仅是治理国家的基本纲领,也是维护社会秩序的四种道德要素,又称“国之四维”。“礼不逾节,义不自进,廉不避恶,耻不从枉。故不逾节则上位安,不自进则民无巧诈,不避恶则行自全,不从枉则邪事不生。”(牧民)维护好“国之四维”,有助于实现国家长治久安。为了发扬“国之四维”,形成“礼、义、廉、耻”的道德要求,管子认为男女要有所区别。管子中的“男女有别”是基于男女性别的区分,而不是性别的平等,这与后世所讲的“男女有别”甚至“男尊女卑”有很大区别。“男女无别则民无廉耻。”(权修)“男女无别,反于禽兽。”(立政九败解)男女之间若无区别,人不会有廉耻之心,没有了道德廉耻,人与禽兽无异。所以在管子看来,君主治理百姓要在道德上引导百姓,“凡牧民者,使士无邪行,女无淫事。士无邪行,教也;女无淫事,训也。教训成俗而刑罚省,数也。”(权修)这种道德教导不是单方面的,而是对男性提出道德要求的同时,也对女性提出了道德要求,只是在两性道德教导的方式和内容上进行了区分。对于男性,道德教导的方式是“教”,道德要求是“士无邪行”;对于女性,道德教导的方式是“训”,道德要求是“女无淫事”。可见,管子对女性的道德教化是重视的,男女并提,本身就有某种对等意味。明确男女区别后,能一定程度上防止不当行为的发生,“明男女之别,昭嫌疑之节,所以防其奸也。”(君臣下)同时也能达到“要淫,别男女,则通乱隔”(君臣下)的目的。管子记载下的齐国,通过规范男女交往,促使人形成“礼、义、廉、耻”的道德品质,最后达到“男女不淫,马牛选具”(小匡)的治国成效。做到了男女不杂乱,牛马齐备,齐国的综合实力自然能得到增强。“男女不杂乱”虽然是男女双方皆要遵守的道德要求,但在婚嫁过程中,对女性的道德要求更为严格。管子非常重视媒人在婚姻中的作用,即“妇人之求夫家也,必用媒而后家事成”(形齐鲁师范学院学报势解)。没用媒人而求夫的女性,会招致丑恶名声,无人信任,即“求夫家而不用媒,则丑耻而人不信也”(形势解)。对那些无媒而婚的女性,管子给出了这样的评价,“自媒之女,丑而不信”(形势解),并认为行为上缺乏谨慎是这些女性被世人耻笑、声誉受损的原因。“父母之命”指女性婚嫁必须听从父母安排,不能擅自做主,这是影响女性姻亲缔结的另一要素,往往在女性婚姻中发挥着决定性作用,“满盛之家,不可以嫁子。”(白心)嫁娶之事由媒人牵线搭桥,婚姻选择全凭父母做主,可见女性在婚嫁过程中受到了来自多方的道德约束。在管子中,女性如果缺乏德义教养,还会受到来自社会的惩罚和制约,比如,一个没有德义的女子很难寻到夫婿,即“罢女无家”(小匡)。再比如,当时齐国女性虽有再嫁的权利和自由,但不能超过三次,否则会被惩罚,“女三嫁,人于春谷。”(小匡)对女性来说,忠贞不乱是其最为重要的道德品质。五辅中讲,君主整顿礼仪的八项常则,用之引导百姓,可使国家长治久安,这其中要求丈夫做到忠诚,妻子做到忠贞,即“为人夫者敦蒙以固,为人妻者劝勉以贞”。有了这八项常则,“则下不倍上,臣不杀君,贱不逾贵,少不凌长,远不间亲,新不间旧,小不加大,淫不破义。”身处高位的贵族女性不守忠贞有时会给国家带来极其恶劣的影响,如“鲁有夫人庆父之乱,而二君杀死,国绝无后”(小匡)。管子较详细地记载了文姜不守忠贞,祸国乱政之事。文姜是齐公之女,与齐襄公是异母兄妹,出嫁前与襄公有染,在道德上有污点,后嫁与鲁桓公。襄公四年,鲁桓公与文姜出访齐国,动身前,鲁国大夫申俞劝谏,日:“不可,女有家,男有室,无相渎也,谓之有礼。”(大匡)桓公不听,仍携文姜前往泺地(会盟之地)。期间,文姜与襄公私通,被桓公发现,斥责文姜。“文姜告齐侯,齐侯怒,飨公,使公子彭生乘鲁侯,胁之,公于车。”(大匡)事后,为给鲁国一个交代,齐襄公杀公子彭生。显然,文姜的不忠不贞带来.105.106.了一系列严重后果,不仅害死自己的丈夫,让鲁国痛失一位君主,更激发了齐鲁两国人民之间的仇怨。相比于贵族女性,平民女性在恋爱中享有较大的道德自由,并非是忠贞不乱。“途旁之树,未沐之时,五衢之民,男女相好往来之市者,罢市,相睹树下,谈语终日不归。男女当壮,扶攀推舆,相睹树下,戏笑超距,终日不归。”(轻重丁)市井中的青年女性可以在树荫下与男子相会,嬉戏玩耍,终日不归家。女性在家庭中为人妻为人母,承担着赡养父母教育子女的道德责任。身为妻子和儿媳,她们要和丈夫一起尽职尽责地供养父母,这是女性在妻子和儿媳身份下所需遵从的准则,即“尽力共养,子妇之则也”(形势解)。同时,孝敬父母也是儿媳应该具备的一种崇高德行,“孝者,子妇之高行也。”(形势解)再有,亲爱父母,善事赡养,内心尊敬,遵循教导,是儿媳的常则,即“爱亲善养,思敬奉教,子妇之常也”(形势解)。身为母亲,教导子女是其责任,这种教导几乎贯穿了孩子的一生。孩子幼年时,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