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中国
管理
学派
责任
建设
方向
收稿日期:作者简介:吴照云,江西财经大学教授、博导,财政部首批跨世纪企业管理学科带头人,曾任江西财经大学副校长,曾任全国 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学科规划评审组专家、中国企业管理学会副会长、江西省管理学会会长,研究领域:管理理论、产业组织和战略管理。文章编号:()管理 人论坛“中国管理学派”的责任与建设方向吴照云(江西财经大学,江西 )编者按:年月 日,在太仓顺利举行的“中国管理 人”年春季论坛上,江西财经大学的吴照云教授在闭门会议上发表了题为“中国管理学派的责任与建设方向”的演讲。吴教授首先回顾了中国管理学派曾经走过的路,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六个管理学派未来改进的方向,号召管理学者投身于建设中国管理学派,做负责任的研究。以下内容整理自现场演讲,有删节。中图分类号:文献标志码:前言记得在 年“中国管理 人”论坛的闭门会议上,我简要谈了谈中国管理学派存在的必然性、合法性与合理性,今年基于本次会议的主题 管理学者的社会责任,我想在 年的基础上继续谈谈中国管理学派“曾经走过的路、它又该走向何方”这一问题。“中国管理学派”走过的路首先,我想再次重复一下“什么是中国管理学派”。根据 辞海 对“学派”的解释来说,“中国管理学派”就是由中国管理学者立足管理实践、发现管理规律所归纳形成的研究成果,旨在提升理论的解释力与指导性,其中扎根中国情境是前提,师承、地域和职能是保障,贯穿古今、融汇中西、创新范式是目标。一个学派的源起、发展与建设是一群人共同的成就,中国管理理论体系的构建离不开企业、杂志社、高校与学者持续进行有责任心的探索。那么,我们中国管理学派现在已经做了哪些工作呢?回顾以往,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企业做总结。管理学作为一门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致用性学科,企业界一直是为其贡献理论素材的土壤。幸运的是,我们中国有一批负责任的企业、企业家和从业者,他们毫不吝啬地将自己的实践经验与心得体会或总结成册公开出版,或面向公众发表讲话,为中国管理学派提供了大量研究素材,如表所示。二是期刊设专栏。目前围绕传统文化与中国范式的管理研究并非主流,这或多或少影响了中国管理理论的产出与传播,但不少期刊通过设置专栏与专题研讨的形式正逐步扩大影响,例如 管理世界就“学者的初心与使命”“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管理学体系”等主题进行专题研讨并结集出版。三是高校设机构。自复旦大学 年设立东方管理研究中心以来,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交利物浦大学、江西财经大学等高校相继设立研究中心,很多高校更是将“东方管理”“中国管理思想”设置为硕博研究方向并开设专题课程走入课堂。四是学者出成果。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管理学派扎根实践前沿与传统文化,产出了颇多重量级成果。根据中国学术主体性,我认为可以将中国管理学派的研究内容划分为四方面:一是扎根中国实践的中国管理情境,侧重地理位置上中国企业日益涌现的新实践、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二是立足传统文化的中国管理元素,不仅用管理学视角重新审视中国传统文化,也用中国传统文化视角重新审视管理学;三是凝练中国价值的中国管理构念,根据传统文化中的和谐、和合、阴阳、道、善、水等哲学意象炼上海管理科学 第 卷第期 年月 出能反映传统文化与哲学特征的管理学构念;四是形成中国理论的中国管理范式,在理论框架、结构设计与研究方法中呈现出中国特色的底层逻辑与价值取向。部分中国管理学派代表性成果如表所示。表部分企业家出版的实践经验与心得体会序号作者主要职务书籍文章名称任正非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管理的灰度张瑞敏海尔集团创始人 基于海尔“人单合一”模式的用户乘数与价值管理研究曹德旺福耀玻璃集团创始人 心若菩提王健林万达集团董事长 万达哲学雷军小米科技创始人 小米“互联网思维”引发的营销效应茅忠群方太集团董事长 方太之道 从产品创新、管理创新到文化创新王明夫和君咨询集团董事长 企业核心能力论王石万科集团创始人 灵魂的台阶潘石屹 中国董事长 既要成功,也要成仁 马化腾腾讯公司创始人兼 指尖上的中国 冯仑未来论坛创始理事 野蛮生长 理想丰满 岁月凶猛 董明珠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棋行天下 俞敏洪新东方董事长 在绝望中寻找希望 宋志平曾任中国建材集团董事长与国药集团董事长 经营方略 问道管理 企业迷思 张云亭中信财务有限公司董事长 青年管理者知道了已经走过的路,那么我们未来要走向何方呢?借用王方华老师的话说,我们中国管理学派要扎企业之“根”、融文化之“魂”、牢管理之“基”、立模式之“形”、传中国之“体”,可谓是高屋建瓴。而具体要做些什么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六方面进行尝试:第一是“传统文化”的转化问题,这是中国管理学派的理论基础。中国五千年文明史下文脉从未中断,历朝历代、各门各派均留下诸多修身治国的管理智慧,这些跨越时空的中国智慧,就是中国管理学派赖以存续和发展的资本。第二是实践观察问题,要坚持古代思想、近代经验与当代实践“三位一体”的管理观察,这是中国管理学派的实践基础。中国作为五千年文明古国,不但有古代的历史传统,还有革命时期的红色经验,更有 时代的创新引领,从而需要我们管理学者系统整合在各个阶段的研究中体现出传统文化的独特创造。第三是概念表述问题,要坚持“中文文法”的概念阐述,这是中国管理学派的概念基础。一方面,不能仅执着于用中文准确表达英语概念,也要重视用英语准确表达中文概念;另一方面,以致用为导向的管理学面向公众应避免用众所不知的语言去讲述众所周知的道理,让公众读来不以为雅、学者读来不以为俗。第四是价值取向问题,要坚持“人道与天道统一”的至善之道,这是中国管理学派的价值选择。中国管理如果脱离了“人性向善、万物共生”的文化深层结构与管理价值取向,盲目地突出文化与实战中的权谋与技巧,以无所不用其极的兵战思维引爆商战,无疑是陷入了潜规则乃至厚黑学的误区。第五是研究方法问题,要坚持“经学考据”的研究方法,这是中国管理学派的独特方法。传统教育中考据、训诂等研究方法,留下了校、注、集、解、疏等多样文本。这些文本能够为扎根编码与案例开发等质性研究提供完整证据链与数据库,有助于找到超越时空仍然行之有效的管理智慧及其背后的底层逻辑。第六是落地问题,要坚持“自上而下”的全员参与,这是中国管理学派的落地策略。一是需要设立专业研究机构,建议各级政府成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智库,在各级研究所成立相关研究领导小组;二是修改科研评价体系,避免让中国管理思想研究成为青年学者避之不及的“冷板凳”乃至“冷门绝学”,用生力保证活力、用质量保证数量、用深度保证高度,最终将成果写入高校上海管理科学 第 卷第期 年月 培养方案、编入管理理论教材、嵌入管理咨询培训、融入企业制度与文化。表部分中国管理学派代表性成果序号概念与成果名称代表学者举例所属单位东方管理学苏东水颜世富胡祖光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工商大学中国企业家管理思想苏勇复旦大学东方营销学贾利军华东师范大学“物理事理人理”系统方法论顾基发中国科学院中国情境下的领导理论杨百寅清华大学第四代管理学陈劲清华大学辩证领导行为王辉北京大学兵法经营杨先举中国人民大学道本管理齐善鸿南开大学 中国特色的管理学理论体系杜运周东南大学 和谐管理席酉民西安交通大学 德学管理与价值逻辑程少川西安交通大学 中庸管理理论雷原西安交通大学 基于扎根精神的中国管理研究贾旭东兰州大学 儒家商道智慧黎红雷中山大学 水样组织陈春花华南理工大学 管理科学中国学派孙东川暨南大学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史刘文瑞西北大学 创造儒学与元管理学吕力扬州大学“万物一体”视域下的管理范式黄金枝哈尔滨工程大学 中国管理思想研究吴照云江西财经大学 理论中国管理哲学成中英美国夏威夷大学 中国的管理理论徐淑英美国圣母大学 中国式管理曾仕强台湾师范大学 谋略管理林子铭台湾“中央大学”家长式领导郑伯埙台湾大学 结语讲了这么多,我认为管理学者的社会责任就是讲好中国的管理故事,贡献中国管理学的智慧,建设中国管理学派。是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开启之年,是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的奋起之年,让我们管理学者坚持问题导向,以多学科知识储备的融合做负责任的研究,投身于中国管理学派建设与人类重大难题化解。我相信,我们的目标正在实现,我们的目标必将实现!谢谢大家!上海管理科学 第 卷第期 年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