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通史式城市”的首部通史——《扬州通史》简评.pdf
下载文档

ID:2753767

大小:1.76MB

页数:3页

格式:PDF

时间:2023-11-29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扬州通史 通史 城市 首部 扬州 简评
872023/4史志评论“通史式城市”的首部通史扬州通史 简评曾学文 金 晶(广陵书社,江苏扬州225001)2020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扬州时,称赞扬州是个好地方,依水而建、缘水而兴、因水而美,是国家重要历史文化名城。扬州地处“淮南江北海西头”,以历史悠久、经济发达、文化璀璨而闻名,虽历经沧桑,而长盛不衰,城池未经迁徙,叠压脉络清晰,文明传承有序,是国内罕见的“通史式城市”。扬州的兴衰与中国历史休戚相关,正如钱穆先生所言:“瓶水冷而知天寒,扬州一地之盛衰,可以觇国运。”一、扬州通史 的编撰背景及内容文化,是一座城市的根与魂,历史底蕴与人文传统对于城市发展而言,不仅是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更是世代相承的精神基因。对扬州历史文化的研究,历来受到海内外学人的重视,特别是对扬州学术文化的研究,如隋唐“文选学”、宋初二徐“说文学”、清代“扬州学派”“扬州八怪”等,均堪称“显学”,成果丰硕。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扬州全力推动地方历史研究,不断加强学术文化建设,编撰出版 扬州史话丛书,从专门史的角度,对扬州历史作了简要的梳理回顾;整理出版 扬州文库,搜集汇编扬州历代地方文献史料;编纂出版 清宫扬州御档,梳理汇集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藏有关清代扬州的大量珍贵档案资料,这些对于扬州历史文化的研究无疑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此外,以扬州城遗址、龙虬庄遗址、隋炀帝墓为代表的扬州城市考古发掘与研究取得显著成就,以及大运河申遗的成功,为扬州历史研究提供了新的史料与新的动能。2017年9月,扬州市委、市政府成立 扬州通史 编撰委员会,以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的高度责任感,正式启动 扬州通史 编撰。聘任扬州大学社会发展学院王永平教授为总主编,负责全书体例、架构与联络、审稿等工作。各卷由在相关领域各有专长的学者担任分卷主编,负责作者遴选、篇章设置及具体撰稿工作。项目编撰团队主要来自扬州大学中国史学科,老中青结合,以中青年学者为骨干,作者阵容整齐,训练有素,且多长期工作生活在扬州,对扬州历史文化较为熟悉。团队成员通力协作,历时五年,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了撰稿工作。扬州通史 大致以扬州现辖行政区划为地理范围,历史上扬州曾经管辖的区域视情有所涉及。根据扬州历史特点,分为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上下册)、宋代、元明、清代(上下册)、中华民国等六卷八册,总计400余万字。上起新石器时代高邮龙虬庄遗址,重点讲述春秋时期吴筑邗城,西汉吴王刘濞经营盐铁,隋朝贯通大运河,唐时“扬一益二”,清代盐业、漕运鼎盛等对城市影响深远的大事,及至近代逐渐衰落,下限止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全方位展现扬州历代地理变迁、政治演进、建置沿革、城池兴废、军事斗争、经济发展、社会文化等面貌。扬州通史 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卷分“史前至战国时期”三章、“秦汉时期”五章、“魏晋南北朝时期”四章;隋唐五代卷设十章,包括自然环境及政区建置、政治变迁、政局变迁与地方治理、杨吴政权、社会经济、城市空间、运河与水陆交通、对外文化交流、学术文化、人口与社会风俗等内容;宋代卷设十章,包括政区与人口、军政态势、农业生产、商业活动、城池建设、地方人物、学术文化、风俗信仰等内容;元明卷设九章,涉及政治、军事、经济、城乡建设、文化、社会生活、教育与科举等内容,重点在明代;清代卷设十章,政治演变分清初、盛世时期、晚清时期分别论述,其余涉及经济、教育与科举、学术与扬州学派、文学与艺术、宗教、882023/4史志评论社会生活等;中华民国卷设九章,政治变化分北京政府、南京政府、抗战时期、抗战胜利后几个阶段分别论述,其余依经济、城乡建设、教育、文化、都市生活分别讲述。书前有总论,每卷前有概括性的导论或概述,以提纲挈领。扬州通史 以时代与史事为经,以城池变迁、学术文化、社会生活等为纬,勾勒扬州自先秦至民国两千多年的历史演进脉络,综合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内容,突出扬州在各个历史时期的主要特点,并探求历代治乱兴衰的原因所在,以为今日镜鉴。重点剖析扬州在西汉、隋唐、清代三次辉煌的历史事实,展示扬州灿烂的古代文明,赓续城市历史文脉。二、扬州通史 的主要特点(一)体例完备,编撰规范。地方历史研究、城市通史编撰,有其特定的学术规范和要求。本书在查阅大量史籍资料、梳理扬州历史发展脉络的基础上,根据扬州历史发展变迁的特点,分为六卷,其中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卷,时间跨度几千年,而中华民国卷只有短短的三十余年,从分卷可反映扬州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地位和特点,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该时期史料存留情况及研究状况。写作上,坚持以历史唯物史观为指导,强调史论结合,论从史出,注重地理范围的合理把控和朝代之间的融合贯通,充分挖掘扬州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全方位、多角度展现扬州先人创造的璀璨文明,深入探讨扬州盛衰变迁的历史原因,进而清晰揭示城市历史演进的规律和特点。各卷采用纵横结合的叙论形式,以简明、生动、具象的表述方式,力图全面反映此一时期扬州政治、军事、经济、社会、文化整体状况,特别关注不同时期普通扬州人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状况,关注自然环境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人文环境对于扬州历史的影响。(二)资料丰富,取舍严谨。一是广搜博采各种正史、地方史志、档案史料、诗文集、笔记、人物传记年谱等浩如烟海的文献史料,并严格取舍。由于扬州在历史上的特殊地位,二十四史、资治通鉴 等重要史籍对扬州史事记载较多,具有准确性和权威性,编撰中采择其中史料较多。清代卷除了 清史稿 等典籍外,注意对已出版的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藏有关扬州御档等原始档案文献的采录,民国卷则对近代兴起的报纸杂志文章进行了爬梳采择,这些都表明作者在材料准备方面视野较宽、用力甚勤。由于宋代 绍熙 广陵志、嘉泰 广陵续志、宝祐 惟扬志 等志书散佚不存,为宋及以前扬州史地研究带来了一定困难。明清两代存世地方志书非常丰富,包括各朝数种扬州府志、众多县志及两淮盐法志等,资料翔实,通史撰写中大量采录,地方志资料作用明显。二是充分运用考古发掘成果及碑志等实物史料。新中国成立以来,扬州考古发掘不断有新的成果,发掘报告与研究论著也陆续公开出版,历年出土了大量碑志等实物,对历史研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本书对先秦时期龙虬庄文化以及古干国的考证、唐宋时期扬州城池建设等内容,主要采集考古发掘报告、考古工作简报、论文专著等发掘与研究成果,并结合相关传世文献资料,加以总结、分析与研判。三是注意参考吸取前人学术精华,吸收学界最新研究成果。每卷末附录的参考文献中,包括许多现当代、国内外学者的专著和论文,从民国时期直至当代,不少是最新研究成果。书中还综合运用数据、表格、图片等资料,直观、清晰反映历史的面貌。(三)重点突出,特色鲜明。作为地方通史著作,本书在编排和叙述时,注重突出扬州历史发展的关键节点、重要人物与事件,展现扬州的辉煌成就与特别贡献,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西汉、隋唐与清代分别创造了扬州的繁荣盛况,是扬州历史上最为重要的时期,故钩沉考索,浓墨重彩,详加论述。书中特别关注大运河与扬州城市文明兴衰的关系,突出了世界运河之都、运河原点城市这一水润扬州的文明发展的亮点。比如隋唐卷重点讲述了隋炀帝对扬州的经略、与扬州的关系,分析江都宫变的前因后果,肯定隋炀帝开凿疏通大运河的历史功绩;宋代卷设置专章,介绍两宋时期扬州的水扬州通史 书影(广陵书社 提供)892023/4史志评论运与盐运;清代卷谈治水篇幅较大,其中专辟“士人参与治水”一条,将扬州士人、扬籍官员有关治河、淮、运之议单独叙论。清代扬州发展至历史上的鼎盛时期,书中对扬州学派、文人雅集、戏剧曲艺、扬州画派、广陵琴派、扬州园林等都有细致考论,彰显当时扬州文化艺术学术的辉煌成就与重要影响。民国卷中,对于各个历史时期中共在扬州的活动有详细叙述,设有中国共产党在扬州的早期活动、敌后抗日斗争、中共的根据地建设、解放区建设、扬州解放、援助大军南下等章节,充分展示了中国共产党的丰功伟绩。某些时段,扬州作为具有突出地位的城市,曾深刻影响着周边格局乃至全国大局,书中阐述扬州区域历史与中国乃至世界“大历史”的互动关系,也值得注意。(四)编校精审,印制精美。扬州通史 作为扬州首部城市通史,是扬州一项具有历史性意义的重大学术文化工程,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为了高质量编辑出版,出版社安排了得力的编辑团队,商定编辑体例,认真查核史料,核对引文,规范注释,以精益求精的态度,精心编辑。严格执行三审三校制度,合理安排书稿的复审和终审。终审由熟悉扬州地方文化、具有丰富编辑经验的社领导担任,花费大量时间,认真审读了全部书稿,解决了一些编校问题,并提出个别内容修订意见,进行适当增删。又特别聘请了几位卓有建树的历史学者审读把关,最终定稿。对于本书的装帧设计、排版制作、图片选配、印刷装订等环节,出版社都作了周密的安排。可以说,在 扬州通史 的组织、编撰、编辑、审稿、出版全过程中,许多人为此耗费了心血、作出了努力,成就了这部厚重的大书。概略言之,扬州通史 具有原创性、贯通性、学术性、资料性、科学性等特点。原创性反映了本书作为扬州首部通史著作,在选题立意、篇章设置、史料运用、考证论述等方面的创新与创造;贯通性突出自先秦至民国两千多年建城史的贯穿与畅通,并上溯至年代遥远的史前文化龙虬庄遗址时期;学术性强调严谨的态度、规范的表述和细致的研究,呈现的是学术成果;资料性重视以史实为基础,在广泛阅读、分析现存史料和考古发掘材料的基础上,严加取舍;科学性注意立论准确,叙述客观,文字简练,史论结合。当然,本书也存在学术性较强、通俗性不足,征引文献资料较多、论述不够充分,某些内容前后重复以及个别章节资料来源较为单一、内容较为单薄甚至稍嫌粗糙的问题。总的来看,瑕不掩瑜,不失为一部符合学术规范和史著体例的地方通史著作。三、扬州通史 的历史和时代价值扬州通史 是第一部全面、系统研究扬州历史的真正意义上的城市通史,融通古今,覆盖全域,具有重要学术价值和启示作用,成功入选国家“十四五”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和国家出版基金项目。本书系统地阐述了扬州建城以来两千余年的发展演变历史,以城市的兴衰嬗变为经,以城池的结构布局为纬,结合人物活动、人口变化、人员流动以及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的叙述,较为清晰地梳理出扬州城市的发展路径和文明的演进历程,全面展现古代扬州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制度文明建设的成就,阐明了扬州兴盛与衰落的内在原因,对于保存城市记忆、延续城市文脉、进一步推动扬州历史研究,对于以史为鉴、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推动扬州城市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对于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推动书香扬州与文化扬州建设均具有积极意义。本书是中国城市史研究的最新成果,由于扬州所处大运河与长江交汇处的独特地理位置,以及在中国历史上享有的崇高地位和重要影响,本书对于研究南北文化交流融合、中外文明交流互鉴,挖掘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深厚内涵,彰显中国城市对人类文明发展作出的贡献,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古代扬州在某些朝代,其管辖区域较今天更为广阔,本书叙述中有时会涉及其他地域,对相关城市的历史地理研究亦有助益,对相关城市通史的编撰出版也具有借鉴意义。扬州是大运河的源头城市和核心城市,与大运河同生共长、休戚相关,本书有关大运河淮扬段开掘、疏通、治理的考论,大运河与城市关系及其历史功绩的评述,有关运河风土人情、民间习俗、人文遗产的梳理,对于凸显扬州作为运河名城的价值、展现扬州“运河长子”的担当、传承弘扬大运河文化具有重要作用。研究历史是为了存史资政、经世致用,更好地服务当代、启迪未来。扬州通史 的价值与意义,还在于保存史料、整理遗产、传承文明,彰显家国情怀,增强城市自豪感与自信心,为建设古代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名城而发挥独特作用。(作者简介:曾学文,广陵书社总编辑、编审;金晶,广陵书社扬州文化编辑中心主任、副编审。)栏目编辑:计欣然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