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传统
晚清
小说
叙事
转变
收稿日期 基金项目 安徽省级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 网络传播与社交媒体,项目编号:。作者简介 程扬(),女,安徽亳州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文学教育、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研究;郭静(),女,安徽亳州人,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文学教育、文化创意及传播研究。第 卷第 期 年 月哈尔滨学院学报 文章编号 ()“新”出传统:晚清新小说的叙事转变程扬,郭静(亳州学院 中文与传媒系,安徽 亳州 ;合肥学院 语言文化与传媒学院,安徽 合肥 )摘要 晚清时代的小说家始终坚定不移保持着传统文化的“本位主义”立场,对于叙事角度、叙事立场以及价值观念的选择保留着文学以往叙事小说的维度以及宏观价值的旨意与趣味,且采取想象的思维逻辑来对民族形象、国家形象进行构建。叙事主题的“道统”色彩、小说人物形象的固化与类型化、章回体叙事框架模式的使用、史传传统和历史叙事的侧重,均表现出晚清新小说浓郁的常规叙事特征。晚清新小说家在文本叙事方面中表现出对常规叙事的冲破与偏向,在叙事思维逻辑层面表现出对常规叙事方法的态度与多元选择。晚清新小说在叙述模式上延续了大量的叙事规则,尽管熟练度较低,不足之处较多,但其在“传统”基础上所衍生的“新”方向具备一定的文化史价值与文论史意义。关键词 晚清新小说;叙事转变;话语语境;传统叙述特点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晚清文学场中所存在的小说叙事始终是近现代中国文学史上比较重要的文学形式之一,与晚清文学在文学史的重要地位存在着密切联系,而且和传统文学叙事近现代变化存在直接关联。晚清新小说属于比较特殊的小说类型之一,能够体现出晚清时代背景下文人与知识分子在文学领域的创作旨意与趣味,还能够表现其在特殊语言环境下在传统、现代两种间价值观念与价值立场的“游离”。值得注意的是,晚清小说在叙事方面中具备多元化、冗杂性以及现代性等诸多特点,引发文学界对其广泛关注与研究。晚清新小说家立足于西方近现代化的思维观念以及国家发展理念上,将以一种想象逻辑重新构建国家民族的整体形象,即“想象共同体”,将其视为核心,逐渐完善与健全“叙事话语说”,在此叙事角度上凸显立场的“矛盾之处”,即对以往叙事的坚持与变迁,这也正是晚清新小说在特定历史文化、文学语言环境背景下的重要选择。一、民族国家话语与晚清新小说叙事立场 “形上层面”“形下层面”的想象建构晚清新小说在对民族国家“想象共同体”建构过程中,话语叙事基础主要表现在:一是对“形上层面”的想象与建设,包括国家政体、理想等相关内容;二是对“形下层面”的想象与建设,包括国家器物、科学技术等内容。晚清社会政策现实通常会被视为“灾难”,但是立足于晚清新小说自身来讲,特殊时代背景下的政治与现实为小说叙事情境提供新生长空间,将其视为新“发现”、新“开启”,此种情况主要表现在对理想国家、国家政体的追求与想象。例如,文明小史(李伯元)对于“立宪运动”的宣传与赞扬;新中国未来记(梁启超)对于理想“立宪政体”的辩论与叙述;官场现形记(李伯元)采取批判的手法对晚清政体、晚清官场的不足之处与缺点进行揭露;宦海(张春帆)对晚清官场与晚清政治的批判,在批判中对其进行反思;宪之魂 通过将晚清政体的变革比作为“阴府立宪”等,均立足于“破”与“立”两重角度对晚清民族国家话语权、晚清政体进行观点表述,以此为基础对小说叙事框架进行构建。由于清朝统治者的腐败无能,大众多利用维新来表达自身对国家的爱护,为此多数文人知识分子均采取小说表现形式,对“新思想”“新学识”进行传播与灌输,为此将其称之为启蒙运动。晚清新小说家通过将西方现代国家政体与晚清国家政体进行对比,发现晚清腐败的政体对个体的想象有“遮蔽”“泯灭”的消极影响,希望通过小说文本推动与建设以君主立宪为重点的集中化、科学化的意识形态。对此,小说成为了一种工具和手段,在各种权力影响与冲击下对文化政治话语进行表现与传播。晚清新小说家利用搭建较为完善的小说理论对小说加以命令的方式,促使其承担着政治宣传、代言的新型思想观念传播工具的责任与义务,基于事实角度而言,晚清新小说推动传统宣传理论在话语表达方式使用方面的变迁。对国家形象想象建设具备明显的意义指向晚清新小说者针对国家形象的想象建设存在突出的意义指向,即将希望放置在重新树立尊贵的国家政体形象(“天朝上国”)上,加强话语的权威性。更具丰富意味的是大众通常会将此种国家形象想象发展在中西方政体模式的对照基础上,此种以常规文化“本位主义”为主的立场中不想表现出西方国家整体想象与国家政体的优越性、先进性,但也对中国国家形象想象与构建带来更多的无限性、可能性。例如,新中国未来记(梁启超)在对民族形象、国家形象进行建设过程中,具备明显的开创性,通过立足于未来角度,对中国帝国整体形象进行想象与建构,构建出国力强大、影响范围广泛、具备较高国际地位的想象形象。梁启超通过赋予叙事结构未来化、宏大化,在小说文本中描绘出六十年后一个“少年中国”场景(以“文明境界式”为主),在此基础上突破历史局限、现实时空约束的想象思维逻辑,建立与形成新型的以历史叙事为主的小说话语模式,描述了在未来六十年后的“新中国”形象的高大、强盛,此种处于想象状态下的历史时间叙事脉络中,对民族形象、国家形象进行建设。有学者认为,晚晴新小说立足点与论点均是建立在国家发展基础上,但是事实上均是一种想象。但 新中国未来记 对于国家形象与民族形象的建设路径却满足了晚清时代文人、知识分子对民族文化的追求心理需求,促使晚清新小说叙述话语逐渐演变为小说家主要追求的价值选择以及话语表现。此外,“未来小说”为晚清文人志士所构建的“少年中国”的民族国家整体形象,为文学对国家形象的描绘提供了创作渠道,推动民族国家叙事模式的发展与完善。根植于小说家对国家理想的预期与渴求晚清新小说对于国家政体、总体形象的想象与建设是立足于小说家对理想国家的追求与希望可将其视为对个体、群体、民族与未来生存趋势的一种想象。晚清新小说文本大多数是对理想国家的描写与叙述,使其具备特有且鲜明的国家色彩,在意义旨趣表达方面中也具备强烈的民族普遍性、互通性与适应性。例如,黄绣球(汤颐琐)通过虚设一个“自由村”来展示理想中的国家,此部小说通过将理想国家想象、构建“自由村”,超越狭义的民族国家情节与情怀,全方面、多角度对人类整体生存环境进行研究与思考,具备凸显的世界性眼光、浓厚的生命情怀。在叙事立场角度中,晚清新小说具备强烈的民族、国家话语与旨趣,其在预想、构建理想民族与理想国家过程中将一些意识(如“世界”“大生命”等)融入其中,尽管遭受一定的约束与抵触,但不是部分学者所断定的“以往还未健全与完善的 世界整体意识 被其他民族刺激所产生的鲜明 民族意识 完全挤压与排挤”。反而此种对世界未来发展图景的想象意识始终立足于晚清新小说家对“民族话语”“国家话语”体系之中。可见,晚清新小说(“乌托邦式”)最高追求境界是推动“世界和平”“天下大同”的顺利实现。二、晚清新小说叙事的传统之维 叙事主题的道统色彩()自觉承担启迪教化的责任,将“原道”观念具象化到小说场域。晚清新小说在叙述环节中主动肩负着启迪、教化等重要责任,始终将以往叙事所坚持的“原道”理念融入具体的小说表达情境之中,促使新小说叙事逐渐演变为推动大众科学道德伦理理念产生与发展、思想文化深度影响的强有力支撑条件,甚至将其视为某一种具备现代特点而产生的时代凭借与参考依据。晚清新小说文本所具备的“现代性”“异质性”等特点,促使其对小说主题选择更加偏向于“道统”“教化”角度,可见其文本叙事所哈尔滨学院学报 年坚持沿用的传统维度。()“怨刺”主题与道统相结合,继承传统叙事的内在品格。晚清新小说在文本叙事过程中追求对社会黑暗面的揭露与抨击,促使传统小说文化价值(如“不平则鸣”)所坚持的以“怨刺”为叙事主题更加凸显。小说对于潜藏在社会深层次的黑暗进行揭露,表现其弊端与缺陷,有利于推动时代政治的变化,督促其调整;或者对其进行扩充,主要表现在社会恶俗的叙述上。晚清新小说(如 痴人说梦 老残游记 等)在叙事主题选择上均是对现实社会的排斥与抨击,一定程度上能够表现“发愤著书”的创作现象,其创作动机主要是建立在社会迂腐、婚姻不自由以及政治压制三个方面。可见,晚清新小说将“怨刺”主题与“道统”两者融合一体,最大化宣传与传递传统小说叙事的创作规则,凸显其内在文化品格。结构叙事上沿袭传统小说的章回体结构()放大章回体的情节张力与叙述力度。传统章回体结构所涉及的维度较为多元,具备灵活性、松散性等特点,为晚清新小说家的叙事给予了创作便捷条件,促使小说家可能在文本中随意引入西方国家观念、国家形象以及国家意识,打破时间与空间的约束,促使其随意想象,最大限度表现宏观且庞大的小说创作价值与旨趣。同时,晚清新小说主动沿袭与使用古代小说叙事结构(章回体),采取第三人叙事角度对故事主人公进行描述,突出章回体小说叙事结构的情节、叙述等方面的张力,可以促使受众在阅读环节中渐渐忽略晚清新小说家在叙事过程中的自觉意识,对于叙事者的叙事特点(脱离文本,直接对事件加以议论)、话语表达形式产生一定包容心理。例如,新中国未来记 中主人公“李去病”“黄克强”通常会脱离文本,直接对事件本身加以议论,进行先进思想的演讲与宣传,尽管此种叙事方式不再受文本“审美性”“文学性”的约束,难以满足文本“自足性”,然而其依旧可以凭借传统叙事结构来使此种叙事逻辑(即分散有整体、杂乱有顺序)顺利完善,对整体故事加以讲述。此外晚清新小说虽然对传统叙事结构有所使用,但也有所抛弃,即放弃了套语、典故,叙事不再程序化;反而使用一种简单、质朴的叙事笔法,促使晚清新小说文本能够体现出现代小说的文体特点、体制结构。()注重史传传统,立足于史的逻辑与视角叙事。晚清新小说对“史传”传统的重视度较高,通常立足于“史”思维逻辑、视角对故事进行叙述,甚至想要小说故事能够“历史化”,在真假难分的历史叙事中寻找故事在现实世界中的思维逻辑。晚清新小说文本以“史”为视角主要表现在:一是故事现代化,通过小说将当前时期发生的事件进行改造;二是故事未来化、真实化,将正在发生或者未来可能会发生事件尽快实现“历史化”,在未来角度上对其进行“历史回溯”;三是依靠历史小说所讲述的“历史”来讲述现阶段发生的真实事件。例如,痴人说梦 通过将维新运动、革命理想视为叙事模板,将真实的历史事件融入小说叙事过程中,促使“历史叙事”“文学叙事”双重指导重新建设民族形象与国家形象,按照传统小说所坚持的“史传”传统对文本想象(“乌托邦式”)进行评估,衡量其合理性、时效性。晚清新小说通常会利用历史小说文本中所描述的历史事件与现实情况相互联系,对其进行渲染与烘托;或者对故事进行杜撰;或者虚假、想象叙事,促使其以一种“续书”创作形式对晚清新小说生存空间进行扩大、搭建叙事语境,增加文本历史使用感、阅读真实感。三、晚清新小说叙事的超越之维 以新小说面貌、文本体态来开创小说新局面()超越传统“不平则鸣”的价值规约。晚清新小说的创作不再受到传统小说坚持的价值规约,反而是以一种完全暴露的叙事笔触对国家政治体制进行揭示、解剖以及分析,以致于其“道统”创作主题逐渐偏向于“二律背反”角度,即对传统小说的讽谏(中庸式)进行沿袭,又打破传统“不平则鸣”的价值规约,变迁为完成批判与抨击。晚清新小说家不仅未和传统小说文本相分离,也未抛弃小说价值维度(“发愤疾书”),在文人志士的文学气质和“自我”(腐朽虚弱)、“他者”(想象中强盛时期)相遇时,晚清新小说文本的创作必然会在具备鲜明矛盾、张力等特点的叙事维度中表现特殊时代背景下所产生的“现代性”。()融入西方现代国家意识,凸显晚清新小说的内在维度与支持。晚清新小说主题的选择与西方现代国家意识的融合,将传统敷衍化的表现与特征(如“家国”“天下”等)演变为具备一定程度现代化个体独立自强精神与意识的同时,国家精神、国家器物处于较高水平的一种国家观念,尽管此种叙事主题较为复杂,成熟度较低,但能够凸显晚清新小说内在维度的多义性和复杂性,为小说叙事提供强有力的支撑。第 期程扬,郭静:“新”出传统:晚清新小说的叙事转变例如,新石头记(吴趼人)通过描述贾宝玉“穿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