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内卷
躺平
及其
疏解
当下
青年
主体性
困顿
确证
青少年研究与实践我2 0 2 3 年第2 期青年成长与奋斗主持人语: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当代青年要做“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广大青年对此积极认同。需要深入思考的是,当代青年面临着怎样的现实状况,种种现实状况对于激发和强化当代青年的奋斗精神有着怎样的影响?本刊特邀请几位学者围绕“青年成长与奋斗”主题,直面青年生存发展的现状,努力把握影响和制约青年强化奋斗精神的因素。李一、李国达由“内卷”“躺平”入手,揭示了当下青年面临的“主体性困顿”,并探讨了通过“主体性确证”疏解“主体性困顿”的路径。王建红、卢飞从对网络社交平台中相关文本数据的分析入手,对“学习奋斗”“成长成才”等多维度进行考察,努力揭示了小镇青年的特征和特质,对小镇青年如何由城乡的“中间”状态成长为社会的“中坚”进行了深入探讨。吴薇梳理了“习近平青年奋斗观的生成理路、价值意蕴”,探讨了践行的路径。这些文章视角多元,选题多样,研讨较为深入,值得一读。专题策划主持人:刘宏森上海青年管理干部学院教授“内卷”“躺平”及其疏解当下青年主体性的困顿与再确证李一,李国达(中共浙江省委党校,浙江杭州3 1 1 1 2 1)摘要:“内卷”和“躺平”是社会生活中特定的现象、心态、文化与景观。前者折射出社会高压与激烈竞争下的无奈,后者则是试图抵抗前者时呈现出的另类姿态。从主体性视角来分析,“内卷”与“躺平”,意味着青年主体性产生了创造性缺乏、自主性缺失、价值认知偏失等诸多困顿。为此,要努力营造公平的生存与发展环境,要倡导弘扬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再次确证青年的主体性,完成对“内卷”与“躺平”的某种疏解。关键词:“内卷”;“躺平”;青年主体性;人的发展中图分类号:C91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 0 9 5-9 3 0 3(2 0 2 3)0 2-0 0 0 1-0 8收稿日期:2 0 2 2-1 2-0 5基金项目:2 0 2 1 年度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网络治理现代化的基本理论与实践路径研究”(2 1 BSH004)作者简介:李一(1 9 6 8 一),男,山东阳谷人,中共浙江省委党校教授、哲学部主任,研究方向:发展社会学和发展哲学、网络社会学和网络哲学。李国达(1 9 9 5 一),男,广东惠州人,中共浙江省委党校2 0 2 1 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1近一两年来,“内卷”“躺平”等词在青年群体间热传,被许多年轻人用来表达个人对社会现状不满且无奈的情绪,并且也延伸为一种自我戏和对抗有限资源竞争的特定姿态。“内卷”“躺平”不仅反映了当下青年群体在社会发展转型中的现实困境,也折射出青年群体复杂的社会心态和价值取向。在网络媒介技术加速发展的当下,社会话语体系不断被重构,“内卷”和“躺平”以颇具形象性和趣味性的青年亚文化形态出现,随即产生巨大传播力与影响力。青年群体是社会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力军。因此,反思、审视和正确看待“内卷”与“躺平”这种社会文化现象,施以恰当的疏解策略,无论是对青年群体自身的主体发展,还是对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来讲,都具有至关重要的现实意义。一、“内卷”和“躺平”表征了部分青年的“生存画像”在当今数字化和网络化的生存条件下,“线上”与“线下”两个生活世界往往相互勾连、互为促动,凝聚形成社会生活当中特定的现象、心态、文化与景观。亚文化是青年群体社会生活的真实反映,在媒介的助推下,“内卷”“躺平”这两个语义大相径庭却存在一定因果联系的词相继在青年群体中热传,形成颇具形象性和趣味性的青年亚文化。“内卷”与“躺平”似乎成了当下青年现状的代名词,在一定程度上描绘出他们生存和生活的现实画像,折射出这一群体生存与发展的现实困境及背后所隐含的较为复杂的社会文化心态。(一)“内卷”:社会高压与激烈竞争下的无奈戈登威泽(AlexanderGoldenweiser)和克利2福德格尔茨(Clifford Geertz)最早将内卷化”一词用于文化领域和社会学领域,指代系统在外部扩张受到限定的条件下,内部不断精细化和复杂化的过程 2 。随后,我国学者黄宗智将“内卷化”一词引入国内,将其主要界定为劳动投入增加下的单位劳动日报酬降低,用以分析我国华北地区和江南农村的发展状况。这之后,“内卷化”逐渐成为我国经济学和社会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学术概念。“内卷化”一词在传播过程中,由学术概念逐渐转变为日常用语,常被用作“内卷”。经过社会舆论的发酵,其语义不断被模糊化、泛化为描述各种焦虑、调侃、竞争的全能型词汇。2 0 2 0年下半年,一条“一学生边骑自行车边用电脑学习”的视频被媒体宣传报道,并在网络上得到广泛关注。网友将该学生戏称为“卷王”,这里的“卷”即“内卷”。此事件引发“内卷”一词快速爆红出圈,并开始普遍流行于人们的日常生活话语当中。如今,人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内卷”,更多表达的是个体对有限资源的过度竞争导致的“收益努力比”下降现象。“内卷”隐喻着当今社会不同领域的人们对社会高压和激烈竞争的无奈现状。一方面,我国进入社会转型关键时期,在社会加速发展过程中产生了诸如生活成本高、城市扎根难、选择空间小等一系列现实难题。加之近年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大部分人收人下降,青年也不例外,大多数人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另一方面,在中国社会从传统社会向现代化社会、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中,传统产业劳动力资源过剩、“学历贬值”、向上发展渠道不畅等问题也随之出现,加剧了人们相互竞争的程度,使社会“内卷”具有了某种必然性。客观而言,“内卷”并不是青年的主动选择和人为期许,而是社会高压与激烈竞争条件下不得不无奈面对的一种局面和状态。(二)“躺平”:抵抗“内卷”的另类姿态与“内卷”一词的网络爆红和社会流行相关联,“躺平”一词曾入选咬文嚼字杂志2 0 2 1 年的十大网络流行语。“躺平”一词的流行,源于一位百度贴吧用户“好心的旅行家”发布的一篇名为躺平即是正义的帖子。该帖子发布后迅速走红网络,引发大量的关注和转发。帖子作者叙述了自己如何降低生活标准、不受外界压力影响,勇于追求自我,提出“既然这片土地从没真实存在高举人主体性的思潮,那我自已可以制造给自己”“只有躺平,人才是万物的尺度”等观点 3 。这种主动降低生活标准以抵抗外界压力的“躺平”生活哲学,在媒介的助推下,迅速在青年群体中得到强烈响应。青年面对社会压力和激烈的竞争,试图选择以“躺平”方式来消解外在压力对自身的规训。就此而言,可以说,“躺平”堪称青年群体对“内卷”的无奈和回应,是抵抗“内卷”的一种另类姿态。在社会转型带来的压力和无处不在的竞争下,许多青年选择了“躺平”作为一个“减压阀”。在一定程度上,青年群体“躺平”是社会变迁演进过程中“内卷”的结果,也是其复杂社会文化心态的表征。根据“躺平者”不同的“躺平”姿态“躺平”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完全性躺平”,即完全退出社会竞争甚至与社会生活脱钩。如游荡在城市边缘的“三和大神”们,他们怀瑞着梦想走进大城市,但梦想一次次被现实击碎,最终选择“破罐破摔”,抵制枯燥乏味的流水线工作,通过临时工作,以“工作一日躺平三天”的方式生存下去。面对现实困境,他们更多的是迷茫、焦虑、抑郁,对未来失去信心。第二类是“回归性躺平”主动退出“内卷”,回归自然、回归人的本性,以积极的姿态追求自身的生命体验。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这一类“躺平”者越来越多,如自由职业者、自媒体创作者、回乡创业者等。这一类群体不愿流俗,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去做自己想做的事。第三类“躺平”或许是大多数人的姿态,即“暂时性躺平”,是劳累之后的暂作休息,权且与自身和解,以后再寻机会重新“人世”。这一类群体在社会生活压力、家庭期盼、个人理想等重重力量的推动下前行,累了就“躺平”一会儿,休息过后重新进人“内卷”圈,在“卷”与“躺”之间反复切换,“躺而未能平”。总之,无论哪类“躺平”,都表达出了主体对“促逼”生存状态的某种反抗和妥协,内隐的是对本真生活的深切渴望。在本文看来,无论是“内卷”“躺平”,抑或是之前的“压力山大”“佛系”等,它们之所以能够一度成为网络流行热词乃至社会焦点话语,在短时间内引发较为广泛的情感共鸣,若究其原因,则需对年轻群体的现实社会生活困境予以探究和揭示。“内卷”“躺平”等词的流行,一则在于它们较为集中地呈现了当下青年群体的某种生存焦虑,以及由此引发的心态变化;二则在于当下网络生存与信息传播的背景条件,在信息扩散和情绪共振等方面,客观上的确具有技术的以及社会文化心理的“叠加效应”和“放大效应”。其实,“内卷”与“躺平”,未必只属于青年群体,对那些在家庭中需要面对和承担“上敬老、下育小”责任,在工作与职场生涯中又须面对和承担各种挑战、重压、纷扰的中年人而言,“停下来”或“歇口气”又何尝不是内心的一种热切期盼呢?二、“内卷”和“躺平”折射出当下青年的“主体困顿”我国学者及时关注并讨论了“内卷”“躺平”的社会文化现象,给出了富有启发意义的学理阐释和研究结论。赵双阁等认为,“内卷”一词不断被解构与重塑,其背后的现实逻辑在于当代青3年价值观异化、个体精神焦虑、传播技术变革等多重复杂的现实 4 ;林龙飞、高延雷则从结构性视角出发,指出“躺平”姿态源于社会结构性困境的倒逼,是青年回应“高房价、低薪酬、少机会、强内卷 的无奈策略 5 ;陈友华等通过对“躺平文化”形塑过程的梳理,提出“躺平”既有负面情绪传播的消极影响,又有对于人们减少浮躁、回归平常心态等积极效应 ;王俊秀则强调,人们日常讨论中的“内卷”是群体共同的“被内卷”感受形成一种社会气氛,反映的是一种地位焦虑 7 。也有研究者对“内卷 到“躺平”背后的青年社会心态变迁展开了研究和讨论。覃鑫渊、代玉启根据社会竞争的强弱程度与主体幸福感的差异,将“内卷”和“躺平”等现象做了具体分类,认为从“内卷”“佛系”到“躺平”,既是青年主体对我国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不同心理状态,也是对青年奋斗精神的解构与重构 8 ;付茜茜从社会历史进程和现代性出发,指出从“内卷”到“躺平”是现代青年的一种网络文化症候和符号化表意实践,表达着青年群体对当下社会现实的抗争与不满”。从对既有相关研究成果的文献回溯来看,目前我国学界关于“内卷”“躺平”问题的讨论,主要集中于文化现象的生成逻辑及其社会影响,而对现象背后青年主体自身的生存与发展则相对关注较少。本文认为,对于一种社会文化现象的认知和阐释,最终还是需要回归到作为主体的人自身。正如马克思所说,“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感性的人的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1 0 本文尝试从人的主体性维度、从人的发展之分析视角出发,探究“内卷”“躺平”等话语背景中青年主体性陷入“困顿”的状况,从而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助力青年群体这一特定主体全4面、自由发展。从青年群体这一发展主体的主体性确证、主体发展的角度来看,“内卷”“躺平”背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青年群体“主体性困顿”这一实质性问题。其具体表现,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的内容:(一)主体价值认知的偏失在“内卷”与“躺平”被广泛热议并且产生较为一致的情感共鸣的背景条件下,有的青年难免会对劳动价值的基本认知产生某种偏失。“内卷”一词语义的不断泛化,既是当下我国社会诸多行业现状的表征,也是青年群体对激烈竞争的不满和对社会“内卷”的抵抗。然而,部分人将“内卷”庸俗化、粗俗化,以戏式、嘲讽式口吻暗讽努力奋斗的人,从而导致勤奋努力也要被讥讽、被嘲笑,这就会在一定程度上消解奋斗进取和自我实现的价值与意义。“躺平”作为当下青年群体的一种文化症候,具体表现为在社会加速转型中,部分青年群体以“低欲望”“低姿态”的消极顺从心理来抵抗社会的“内卷”。有的青年对于参与某项社会劳动的现实考量不再是对意义世界的价值衡量,而更多的是对其能否作为达到特定世俗目的之手段的利益计算 ,将劳动目的庸俗化和主体价值矮化,以阿Q式精神逃避现实社会的激烈竞争和生存压力。也有部分“躺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