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课程
视域
红色
文化
融入
高校
美术
教学
63“课程思政”视域下红色文化融入高校美术史课程教学刘玉凤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科技以及现代化社会发展的需要,切实要求着我国在高等教育方面展开深入的改革,使其能够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因此,在大力培育应用型技术人才的同时,还需要加强思想道德以及政治觉悟等方面的教育,才能够更好地使其投身到社会主义建设的浪潮中。红色文化作为推动高校课程与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发展的重要资源,在助推思政课程的内涵提升、价值塑造、文化育人等方面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关键词课程思政;红色文化;美术史课程;高校教学引言“课程思政”是在推进我国高等教育现代化步伐上的重要战略举措。其主要是指以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为主要形式的以协同效益为作用方向的综合性教育理念。将立德树人,坚定学生的理想信念作为核心目标,培育学生在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等方面的建设。除此之外,在培育专项化人才,开展高等教育的授课过程中,还需要加强其在思想道德以及政治认同方面的教育。在高等教育的教学过程中展开对其课程的思政化改革也是当前实现高等教育现代化发展的必然之举。为此,本文将就红色文化资源在高校美术史课程教学的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中展开深入的研究,聚焦到红色文化的利用价值,实施逻辑以及应用路径等微观方面,致力于构建以“红色文化”为载体,“课程思政”为核心的美术史课程教学新方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从而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1.“课程思政”视域下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美术课程的价值1.1 有助于筑牢广大青少年的精神丰碑,增强民族认同感与自豪感红色文化象征着崇高的价值追求与深刻的民族理念,包含着无数革命先辈强烈的憧憬与愿望,蕴含着浓厚的历史情怀与革命传统1。因此,将红色文化融入高校美术史的课程中,能够跨越时空的限制,焕发时代的色彩,展现红色美术熏陶人、感染人以及激励人的教育价值。而新青年作为社会主义的接班人,肩负着历史的期盼与未来的展望,需要正确价值观的指引。对于这一阶段的学生来说,将红色文化与美术史课程进行结合,能够更好地塑造学生心目中“红色巨人”的形象,凝聚独特的精神丰碑,增强民族认同感与自豪感2。1.2 有助于提升红色文化的利用深度,推动红色基因深入人心红色文化与思政课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通过对红色文化的利用可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报2023/0364以有效的提升美术史课程思政的引领性,极大地提升实际的教学效果3。而在美术史课程中融入红色元素,对红色资源进行有效配置与合理利用,也能够更好地提升红色文化利用的深度与广度,因此在某种程度上说二者之间属于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这进一步发挥了红色文化资源的时代价值,弘扬了革命先辈的光荣事迹,继承与发扬了红色文化,深刻诠释了中国共产党的坚定信念,将爱国主义的红色基因根植到学生的心中,使得红色血脉能够永久的流传下去。除此之外,打造基于课程思政视域之下的高校美术史课程授课新模式,不仅能够让学生从视觉审美的角度切入美术史知识,引导学生了解不同的艺术流派与美术作品,对其社会历史文化信仰及思想价值观念等内容展开深入的学习,在教学的过程中进行思政元素的提取,将课程内容与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进行紧密的结合,打造课程思政的板块,在对美术史脉络的梳理过程中完成对课程思政教学的应用,引导学生在汲取历代优秀美术作品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独特的当代作品创作观念,顺应美术发展的时代浪潮,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来武装自己,从而更好的投身到美术史的学习中,坚持社会主义文化的底色,不断增强文化自信的力量。1.3 有助于提升美术史课程的思政引领性,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就当前的情况来看,在高校的美术史课程教学中思政化的元素较低,对于思想政治教育不够重视,这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思政教育的内容与授课方式导致的。通过对红色文化的利用,可以有效地弥补思政教育内容单一的问题,充分发扬其蕴含的文化底蕴,将红色文化成功地引入到美术史思政课程的内容设计中,强调与加深美术史课程在思政环节的厚重感,从而引起学生在民族情感上的共鸣,提升美术史课程的思政引领性,加强学生与教师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4。2.当前在高校美术史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2.1 课堂效率较低,缺乏学习积极性美术史课程面向的学生群体是美术类学生。学生往往将学习的内容与重点落实到专业课程上面,因此在进行美术史课程的思政学习中往往兴趣不高,积极性较差5。这直接导致了课堂教学实际效果的降低,既不利于美术史课程的教学,也对其课程思政化的发展带来了阻碍。这就需要在对美术史课程的安排与设计中,融入学生喜闻乐见的红色文化元素,在潜移默化中实现对美术史课程的思政化改革。2.2 教师思政素养欠缺,缺乏有力指引美术史课程的授课教师无法像思政课教师一样接受专业的思政教育,使得美术史教师在思政水平上存在差异,这也直接影响到了授课过程的效率。因此在对高校美术史课程教学策略的优化研究中,需要首先培育教师的思想政治意识,加强对教师的思政工作,针对教师的实际情况推出一系列的思政课程培训,帮助教师建立起自觉提高思想政治觉悟的意识,以此来更好的引导学生的全面发展6。2.3 美术史课程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衔接性较差就当前在高校美术史课程开展的实际情况来看,在其专业内容设置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设计方面存在衔接性较差的问题,难以将思政元素更好地融入美术史的教学中7。在教学的过程中也难以对思政教育进行呼应,思政元素与课程内容结合的过于牵强,导致了在美术史授课过程中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分化,严重阻碍了该课程的思政化发展。为此如何提升美术史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衔接性也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3.红色文化融入高校美术史课程的实施策略3.1 统筹规划,立足整体,优化顶层设计在传统的美术史课程教学中往往注重对历史发展轨迹与作品赏析的教学,致力于为学生传授美术史的知识,提升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8。然而随着“课程思政”的不断深入发展,在有关美术史的教育过程中也需要融入思政的元素,彰显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感染力,明确美术史教学的思政性,从教学范本的整体角度出发,统筹美术史的知识,将各个章节的内容都进行思政化的创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宣扬爱国主义、深刻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让学生在进行美术史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不仅能够掌握专业知识,还能够受到思想政治教65育的熏染,从而在潜移默化中促进其个人的全面发展9。从美术的教育性质来看,是社会发展的产物,具有政治、经济、文化的属性,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美术作品具有不同的艺术价值内涵,彰显着自身时期的独特文化价值,具有深厚的时代烙印。通过对美术史课程的学习,可以让学生深入到美术作品时代的社会环境,让学生真正身临其境,感受艺术的魅力,透析美术作品背后的社会和文化因素,以此在系统化的学习美术史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培育学生开放多元的文化视野和积极的情感态度,汲取人类智慧为时代和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真正践行古为今用的观念。3.2 聚焦主题,逐层深入,凸显红色精神美术史的课程内容复杂,覆盖的范围较广。从国别史的角度来讲,可以将其教学内容分为中国美术史教学与外国美术史教学,其中又包含了不同地区不同阶段的各类美术作品。从时间跨度的范畴来讲,仅在中国就可以追溯到美术史在原始社会的内容,足以见得高校美术史教学内容之庞大10。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就需要结合红色文化,以“课程思政化”的视角将美术史教学内容有的放矢进行划分,重点将“红色文化”,“红色精神”,“红色事迹”,“红色人物”等元素融入美术史的教学中,根据单元内容的安排,逐层递进,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将教学内容聚焦到“红色美术”的教学中,彰显红色文化精神的力量,塑造浓厚的“红色课堂”的氛围,进而提升课堂的整体教学效果。在将教学内容聚焦到红色美术的同时,还可以通过开展“角色扮演”的情景化教学,将学生进行分组,根据美术史内容的安排进行统筹优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育学生的团队写作与个人的创新能力,利用角色扮演的教学方式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以便于教师更好地将思政的元素潜移默化的融入其中,增强课堂的趣味性与生动性,让学生切实地体会到美术史内容的育人精神,增进学生之间的友谊,提升思政育人效果的实际成效。3.3 内外联动,以史为鉴,夯实美术教学美术史的教学涉及众多的历史内容,需要加以梳理和总结,才能够厘清中外美术史的脉络。这对于美术类的学生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因此,在进行美术史的教学中,需要采取各种各样的教学形式,拓展多元化的教学手段,通过开放式、案例式、任务驱动型等方式,以美术史为依据,思想政治教育为根基,将红色美术文化与红色美术历史嵌入到高校美术史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列举经典“红色美术案例”,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的活动中,指引学生加以思考,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展开教学,从而促进美术史课程的思政化发展,帮助学生在学习美术史的过程中,培育属于自身的思政艺术审美观11。除此之外,还可以展开社会实践活动的方式,根据学校自身的条件,安排学生进行“红色文化馆”的写生活动,实现美术史课内外的有效联动。还可以应用可视化案例教学的方式,将教学的内容具体化与客制化,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与美术史教学的内容进行联系,使得美术史知识能够真正地融入学生学习与生活的全过程中,得到学生的认同。在开展关于印象主义的学习中,利用视觉与科学的融合办法,对马奈、雷阿诺等印象派主义画家进行学习了解,自然而然地将思政的元素融入其中,有效的提升“教”与“学”的实际效果,提升课程思政实施的路径。3.4 信息融合,智慧教学,提升教学效率在促进高校美术史课程教学与思政化发展的过程中,还可以将“信息技术”这一要素进行重点考量,发挥大数据与云端共享的优势,打造“高校美术史课程专项教学平台”。收集优质的教育资源,借鉴可行的实际思政教学案例经验,全面提升美术史课程教学的信息化程度。利用智慧教学的作用,实施精准教育,对每个学生的个人学习情况进行详细的调查了解,以便于教师制定个性化的教学措施,更好地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在美术史课程中的融合发展。除此之外,还能够及时地获取信息,便于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及时进行调整优化,实现思政元素在红色文化美术史教学中的积极发展。3.5 红色先行,实践引领,丰富多元内容在打造“课程思政”视野之下的高校美术史课程教学新模式,需要展开对其课程内容与教学安排的重新设计,优化各个内容的环节,增强课程思政的引领性,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美术史课程教学过程中的特色作用,塑造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与政治觉悟,提高学生学习美术史课程的积极性,培育学生自主学习与运用美术史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升教学的整体有效性。在此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报2023/0366基础上,开展多元化的实践活动,高校可以与相关的事企业单位进行合作,为美术专业学生提供模拟化的实践场所,塑造浓厚的红色文化氛围,增强红色精神的教学底蕴。还可以制定有关美术馆、红色纪念馆等写生走访活动,以实践教学的方式,让红色基因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拓宽学生的红色视野,从而促进学生各项能力的全面发展,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3.6 拓展视角,综合保障,建立评价机制构建多元化的美术史课程评价体制机制,是有效确保课程思政育人成效的保障。因此,在打造高校美术史课程教学策略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教学与教师评价机制来提升教学的实际效果。从评价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思政目标等五个方面展开设计,培育学生美术史知识的思辨能力,以及促进学生的情感态度艺术审美和价值观等核心元素的发展。通过多元目标的设置,关注思政教学过程中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养成,对课程思政目标进行有效的评价。在探究评价的主体方面,可以将教师、学生、教学小组、课程安排等要素进行考量,开展小组之间的互相评价、小组内成员评价,以及学生之间的互评活动。对角色扮演,课堂交流、学习情况等进行实际的了解。教师在这一过程中扮演指引者与设计师的作用,利用线上线下两个渠道评价的方式,拓展全局视野,紧紧围绕教学过程中思政育人与专业知识两个方面的立德树人和综合育人的目标,培育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对课程思政育人的情况进行及时的评价。结语综上所述,美术史课程拥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