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横渠四句”与当代大学生道德人格的培育.pdf
下载文档

ID:2753396

大小:1.44MB

页数:7页

格式:PDF

时间:2023-11-29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横渠四句 当代大学生 道德 人格 培育
年 月第 卷第 期 唐 都 学 刊 【关学研究】“横渠四句”与当代大学生道德人格的培育李保玉(曲靖师范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云南 曲靖)摘 要:“横渠四句”作为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人格理想和道德追求内含着认识论、价值论、方法论和实践论的多重道德要求 当代大学生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当以“横渠四句”为志竖起民族脊梁彰显人生精彩 在当代大学生道德人格的培育中“为天地立心”重在解决认识论的问题旨在以大格局、高境界、宽胸怀的道德品性求知求真、爱己爱人“为生民立命”重在解决价值论的问题要以掌握人类命运、指明人生方向为己任为天下苍生确立一套生生不息的价值体系“为往圣继绝学”重在解决方法论的问题旨在以真、善、美的道德标准为现实社会生活提供一个切实可行的实现路径“为万世开太平”重在解决实践论的问题旨在以强烈的使命意识和自觉的担当精神承担起社会安定、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与民族复兴的重任关键词:张载横渠四句大学生道德人格的培育中图分类号:文献标志码:文章编号:()收稿日期:基金项目: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教育学项目:“云南省高质量教师教育体系建设路径研究”()成果曲靖市教育科学规划项目:“网络环境与高中生社会责任感培育策略研究”()成果作者简介:李保玉男河南周口人法学博士曲靖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德育研究在中华传统文化中道德人格作为君子的理想人格不仅是一种凝聚在认知、情感、意志与信念上的道德精神还是一种融入精神生活、社会生活、文化生活与政治生活中的道德行为这使得传统知识分子内隐着坚韧无比的人格魅力与刚强不屈的道德力量体现了他们的道德理想和政治理想凸显了其使命意识与责任担当 北宋大儒张载(世称“横渠先生”)将之归纳、提升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冯友兰称之为“横渠四句”这四句为中国传统知识分子提供了安身立命之道指明了实现自我价值之途 尽管已时过千年但所传递的价值观念和思想情怀至今仍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对大学生道德品质的养成及理想人格的塑造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国学大师马一浮先生于抗日战争时期在浙江大学讲学时以“横渠四句”鞭策学生“立志”:“昔横渠先生有四句话今教诸生立志特为拈出希望竖起脊梁猛着精彩依此立志方能堂堂的做一个人 须知人人有此责任人人具此力量切莫自己诿卸自己菲薄”今日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大学生更应该深入体认“横渠四句”精神挺起民族脊梁勇毅前行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与世界和平而奋斗 习近平总书记在与知识分子、青年学者的多场座谈会上多次引用“横渠四句”勉励大家以“横渠四句”为志大力发扬古代读书人的治学精神积极为国家和人民述学立论、建言献策勇担历史赋予的光荣使命 作为一种政治理想“横“横渠四句”有多个版本:最早的版本为宋本张子语录所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道为去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朱熹主编的近思录、明版张子全书中的近思录拾遗所载亦是如此最常见、最常用的版本为明清版宋元学案所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参见张岱年试谈“横渠四句”载中国文化研究 年第 期第 页渠四句”蕴含着丰富的道德内涵它不仅是传统知识分子道德人格的理想目标和责任担当也是当代大学生道德品质的理想愿景和历史使命一、精神价值层面:为天地立心人生于天地万物之中能否成为主宰由己不由它 相比其他万物人的高贵之处在于他不仅是一种物质性存在还是一种精神性存在不仅能为自我立法还能为“天地立心”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知识分子将人的精神属性提升至最高位置大都以追求与提升自身的精神性存在为己任崇尚修身养性、内圣外王之道从而使得自身的道德品质内隐在精神生活中 在精神价值层面传统知识分子的道德人格根植于“为天地立心”这一最高的道德理想之中 在古人看来天地人是一个统一的、不可分割的整体即天人合一天地本无心而人有心天地之心实则人之心 如礼记礼运曰:“人者天地之心也”张载亦言:“天无心心都在人之心”可见在张载那里人获得了巨大的能动性、创造性和超越性不再是“听天由命”者而是“为天地立心”者能够为天地万物提供一个符合“天地之德”的解释 这种解释是在“天人合一”或“天地万物一体”的前提下做出的因而是符合“天地之德”的是客观的、唯物的而非主观的、唯心的 这可以从张载的“太虚即气”的本体论中得到佐证 张载曰:“太虚无形气之本体其聚其散变化之客形尔”其意为:太虚(宇宙)看似无形但并非空或无的而是一个充满气的实体性存在气聚则化成有形的万物(包括人)气散则归于(看似)无形的太虚 而所谓“天地之德”即天地之所以为天地者也就是天地之气的聚散或变化之性(道)天地在赋予万物以不同的气质和形体造化出丰富多彩的万物的同时也无一例外地将天地之德熔铸到万物之中使其拥有了共同的、与天地一致的“本然正性”正是这种“本然正性”才使人具备了通天通地通万物(天人合一)的能力和勇气进而得以为天地确立人之心 简言之“人之心”中的“人”是被天地造化的人而“心”则是蕴含着天地之德的心这种“心”本然如是而非因人而确立人只是将其显现于天地之间所谓“为天地立心”即是从融于天地之间且被天地造化的人出发由他们通过自身的努力体认天地之德开显自我本心 显然这在根本上是一个认识论问题而非价值论问题“为天地立心”并非要求人将自身的主观价值和内在尺度强加于天地之上而是鼓励人遵循、还原与显现天地所固有的尺度其前提是人对天地之德或本然正性的体认、发现和掌握 正如张岱年所言:“人是天地之间的一部分人对天地的正确认识就是为天地立心”作为一种认识论“为天地立心”旨在告诫读书人要不断学习不断体认深切理会天地之德从而“明心见性”进一步分析这种天地之德或人之心是什么呢?儒家将其归结为“仁”周易系辞下曰:“天地之大德曰生”天地最大的、最根本的道德就是创造了生命生化了人心 而人心之全则为仁如孟子曰:“仁人心也”张载亦明确提出:“天本无心及其生成万物则须归功于天曰:此天地之仁也”在这里“仁”以天地万物为一体是一个源于天地发于人心的超越并主导万物的概念 它是天地之魂和道德之根 所以对儒家传统知识分子而言“立心”即立仁读书求道就是要探求仁、发现仁、确立仁从而以此通天地内圣而外王 正如马一浮先生总结说:“学者之事莫要于识仁求仁好仁恶不仁能如此乃是为天地立心”“为天地立心”是从精神价值层面对传统知识分子提出的道德要求构成了当代大学生在精神价值层面的道德使命 对当代大学生而言履行“为天地立心”的道德使命重在解决认识论的问题旨在以大格局、高境界、宽胸怀的道德品性求知求真、爱己爱人即通过发展思维、提升认识以发现规律、获得真理从而为天地确立一套普遍认可的精神价值体系 具体来看主要表现为以下方面:一是求知的格局要大 大学生若要“为天地立心”首先就要获取天地之知 一个统摄整个人类社会、自然界乃至太空宇宙的知识体系一般隐匿于未知领域并以真理的形式而存在 这就决定了大学生要以学习大道理、研究大学问为己任以深挖已知领域、开辟未知领域为使命以大格局、高站位、广视野为指导不断实现对天地的规律性、真理性的认知 为此他们就要勇于破除思维局限突破认知障碍摆脱自我束缚展望未来、放眼宇宙以天地万物为学习、研究的对象努力学习真知勇敢探索未知从而不断发展思维能力逐渐提升认识水平进而发现宇宙运行规律掌握万物变化机理最终为整个人类社会、自然界乃至太空宇宙寻求、确立一个超越性、主导性的解释依据 唯有如此大学生才能于自身之内发现天地之道体认天地之德实现“为天地立心”的愿景二是人生的境界要高 大学生能否发现天地之道、体认天地之德不仅与自身的积极性、能动性的实现程度相关还与其人生境界的高低相关 冯友兰先生根据人对宇宙人生觉解的程度把人生境界划分为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依次递进的四个层次 其中天地境界是人生的最高境界处在这一境界的人觉解到自己不仅是社会的一员还是宇宙的一员因而要与宇宙共在不断超越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为宇宙的共同利益而奋斗“为天地立心”就是要鼓励大学生追求天地境界勇于同天地共在实现天人合一 大学生唯有以天地境界为志在精神上不断超越自我才能在喧嚣、浮华的尘世中保持定力获得宁静从而真正觉解天地“真际”深切感悟人生意义三是仁爱的胸怀要宽 无论是探求天地真知还是追求天地境界最终都是为了天地立心 立心才是道德人格在精神价值层面的最终指向 对当代大学生而言立心就是要在充分掌握真理、把握规律的基础上为天地确立一套以仁为核心的精神价值体系 按照马克思的理解这一价值体系既是“完成了的自然主义”也是“完成了的人道主义”从而实现了“人和自然、人和人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在这一价值体系中大学生要有仁爱情怀心存慈善胸怀宽广不仅要爱己还要爱人、爱万物努力追求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宇宙的和谐共生二、社会意义层面:为生民立命人作为一种精神性存在建基于其社会性存在之上 人只有在现实的社会生活中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才能实现自身的精神价值 马克思指出:“作为确定的人、现实的人你就有规定就有使命就有任务这个任务是由于你的需要及其与现存世界的联系而产生的”这告诉我们在现实的社会生活中人并非一个孤立的精神个体而是彼此相联、共同存在相互承担着一定的社会文明进步的使命和任务 我国传统知识分子承担的最高使命和任务是“为生民立命”这构成了其道德人格在社会意义层面的最高追求“为生民立命”与“为天地立心”相呼应是“为天地立心”的具体化 发端于立天地的好生大德最终落实为立现实社会生活中的普通民众是认知层面的立天地之道转化为行为和价值层面的立人之道的跃升和践履这是从现实生活中的人出发寻求人的社会意义和存在依据“为生民立命”最早用作“为生民立道”意指为芸芸众生确立一套安身立命的生活准则及道德秩序“立道”即确立人道(道德规范)“立命”即确立天命(本然正性)“两者措词虽异而大旨相近”“天命”即上天所赋之令要义源自中庸首句“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意思是说人的本性授之于天从天所赋予的视域称之为“命”从人所禀受的视域称之为“性”而按照本性行事则称之为“道”南宋大儒陈淳在北溪字义中进一步指出:“命犹令也如遵命、台命之类 天无言做如何命?只是大化流行气到这物便生这物气到那物又生那物便是分付命令他一般”显然在儒家看来“命”是上天所发的借助气来体现的命令具体到人事之中则表现为“性”和“道”可见“立命”与“立道”是统一的 从位次上看立命高于立道并涵盖了立道的全部意蕴从内容上看两者一体两面分别从不同的视角为人们揭示了天地所赋予人的本然正性及据此而来的安身立命之道 究其根本“为生民立命”旨在解决的是价值论的问题它要求传统知识分子要以掌握人的命运、指明人的方向为己任为天下苍生确立一个能够生生不息、繁衍万年的价值体系“为生民立命”是从社会意义层面对传统知识分子提出的道德要求构成了当代大学生在社会意义层面的道德使命 对当代大学生而言在现代性语境下履行“为生民立命”的道德使命主要体现在以“为生民立命”并非张载的原话而是后人润色而成 张载的原话是“为生民立道”后因南宋时期道学被禁朱熹弟子陈淳将“立道”改造为“立命”及至明清之际经大儒王夫之的推崇“为生民立命”形成了固定格式为后世广泛传颂 参见续晓琼“横渠四句”源流考载宋史研究论丛 年第 期第 页此处的“道”特指“人道”在中国传统哲学中道分为天道和人道在位次上天道高于天命天命高于人道人道是对天命及天道的遵循与践行 参见南怀瑾话说中庸(上论)东方出版社 年版第 页转引自续晓琼“横渠四句”源流考载于宋史研究论丛 年第 期下三方面:一是要具有正确的生命观 生命是天地的大德当代大学生要“为生民立命”为天下生民确立现代道德秩序首先就要为自我立命树立并保持正确的生命观 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生命观持续认识生命、理解生命与感悟生命不断强化生命的本体价值逐渐增强敬畏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与关怀生命的意识从而深入发掘生命的意义 同时要保持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正确看待生死与得失加强修身立德、尽心知性不断陶冶性情、拓展心胸从而不断提升人生境界二是要具有自强不息的品格 我国传统知识分子在“命”的面前并非消极悲观、无所作为的而是在保持身心平衡与安宁的前提下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对待命理、引领人道 同样当代大学生也应该以自强不息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