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方沚伯”與商末“人方”的政治内涵.pdf
下载文档

ID:2753299

大小:1.69MB

页数:12页

格式:PDF

时间:2023-11-29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人方沚伯 與商末 政治 内涵
“人方沚伯”與商末“人方”的政治内涵王旭東(“古文字與中華文明傳承發展工程”協同攻關創新平臺、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摘要殷墟卜辭及商金文中的“人方”,過去通常被看作東夷族群中的一個方國。綜合分析古文字資料“人方沚伯”“人方澭伯”及其他“人方某”的例證,“人方”不宜理解單一國族,而應看作涵了東土若干獨立方國的集合體,其地域覆今山東省泰山南北、淄濰二水周邊,其成員與商人屬邦犬牙交錯,互相牽制。故所謂“征人方”也不是針對單一國族的作戰,其實質可理解商王的東土巡省。釐清“人方”的政治内涵,對理解晚商國家形態等問題具有啓示意義。關鍵詞商末人方沚伯國家形態“人方”一名不見於古籍記載,但在殷墟卜辭及商金文中頻繁出現,爲治先秦史者所熟知。世紀 年代,董作賓、郭沫若等學者最早將“人(尸)方”與傳世文獻中的“東夷”族群聯繫起來,引起廣泛關注;董作賓先生進一步搜集甲骨資料,擬定“十祀征人方”日譜,爲相關研究奠定了基礎。嗣後,“人方”問題一直是甲骨學與殷商史研究的重點難點,圍繞着“人方”或“夷方”的定名及其方位、“征人方”的排譜及路綫、商王朝政治地理等主題,學者論述頗豐,争議頗多。近年來,學界關於“人方”地望的分郭沫若:卜辭通纂,北京:科學出版社 年版,頁 ;董作賓:甲骨文斷代研究例,收入中國現代學術經典董作賓卷,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 年版,頁 。董作賓:殷曆譜下編卷五閏譜五、卷九日譜三,臺北: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年版。歧,逐步統一到“東方”説,“十祀征人方”日譜不斷得到補充與完善,若干考古學研究也提供了晚商東土經營的新證據,但是許多關鍵問題仍有待澄清,最基礎的一點即,“人方”究竟具有怎樣的含義,“征人方”應如何理解。舊説多以“人方”(或“夷方”)爲一獨立之方國,着眼於新見甲金文資料,這樣的看法不無調整的空間,陳絜先生對此已有初步論述。日本東京大學藏甲骨中有“人方沚伯”之稱,前人鮮有措意,筆者擬以此爲綫索,藉由“人方沚伯”辭意,探求“人方”一名的確切含義,及背後藴藏的晚商國家形態的顯著特徵。不當之處,尚祈方家賜正。一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藏甲骨文字 號著録了一版舊藏於日本河井荃廬的卜骨(圖一),上存兩條卜辭。上半部一條相對完整,但因骨面剥蝕嚴重,且河井東大 拓本東大 拓本(反色)東大 照片東大 摹本圖一東大 拓本、照片及摹本 甲骨文與殷商史(新十二輯)參李學勤:商代夷方的名號和地望,中國史研究 年第期。最新排譜成果可參門藝:黄組征人方卜辭及十祀征人方新譜,收入黄河文明與可持續發展第輯,鄭州:河南大學出版社 年版,頁 。參高廣仁:海岱區的商代文化存,考古學報 年第期;方輝:從考古發現談商代末年的征夷方,收入氏著:海岱地區青銅時代考古,濟南:山東大學出版社 年版,頁 。陳絜、田秋棉:卜辭“龜”地與武丁時期的王室田獵區,故宫博物院院刊 年第期。日松丸道雄主編: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藏甲骨文字(圖版篇),東京:東京大學出版會 年版(以下簡稱“東大”)。氏的藏品在 年曾遭火災,亦造成破壞,故第二行最末一字無法看清,其餘字迹還可辨認,依原行款隸寫如下:人方沚伯其用。東大 (黄)此外,骨版下端尚存一條殘辭,左起位置上依稀可看出一個“癸”字,右側似有一“在”字,餘皆無存。參照殘辭天干“癸”的位置,再結合行款布局看,第一條卜辭首尾完整,試讀爲:“人方沚伯,其用。”“”从陟从攴,詞義不明,從語法位置看似乎是動詞。“用”連讀,又見於“其延用”(合集 ,何)、“弜用”(屯南 ,無名)等辭,朱鳳瀚先生讀“”爲“畛”,禮記曲禮云:“畛於鬼神。”鄭注:“畛,致也,祝告致於鬼神辭也。”故“畛用”即“致用”。辭中並未提到别的犧牲,再結合其他“人方”首領的遭遇(詳後文),被致用於祖先的,很可能就是“人方沚伯”本人。類似場景在傳世古籍中不乏記載,如左傳僖公十九年:“宋公使邾文公用鄫子于次睢之社,欲以屬東夷。”杜注謂:“蓋殺人而用祭也。”殷墟甲骨中,更常見到斬殺邦伯君長以祭祀先王之事。故東大 大概是卜問,是否以某種方式(“”),將“人方沚伯”用作祭祀的人牲。“人方沚伯”這樣的稱謂,在出土文獻及傳世典籍中並不罕見,最接近的比較對象,見於滕州前掌大墓地 出土的盉銘文(釋文用寬式,下同):擒人方澭伯、貂、,用作父乙尊彝。史。銘文言器主“”擒獲“人方澭伯”“貂”“”等敵酋,爲紀其功,遂作父考祭器。馮時先生考釋盉銘,謂“澭伯”爲“夷方”分支别種,並舉金文、典籍中各類“夷”之名號爲證。“人方沚伯”可作相近的解釋,即“沚伯”爲“人方”枝屬。類似表述又見下揭數例:“人方沚伯”與商末“人方”的政治内涵日松丸道雄主編: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藏甲骨文字(圖版篇),序言,頁。朱鳳瀚:殷墟卜辭所見商王室宗廟制度,歷史研究 年第期。參陳夢家:殷虚卜辭綜述,北京:中華書局 年版,頁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滕州前掌大墓地(上),北京:文物出版社 年版,頁 。“貂”原篆作“”,左旁爲獸形,右旁“刀”似爲聲符,可能是“貂”的早期寫法。西周金文乖伯簋“貂裘”之“貂”寫作“”(集成 ),亦从“刀”得聲,可資參考。馮時:殷代史氏考,收入黄盛璋先生八秩華誕紀念文集,深圳:中國教育文化出版社 年版,頁。惟周公于征伐東夷伯、薄姑,咸截。方鼎,集成 惟十有一月,王命師俗、史密曰:東征。南夷盧、虎,會杞夷、舟夷、雚不阩,廣伐東域。史密簋,新收 六月癸卯,晋師滅赤狄潞氏,以潞子嬰兒歸。春秋宣公十五年春秋宣公十五年杜預注云:“潞,赤狄之别種。”據此可知,上述結構相近的稱謂均屬“大名冠小名”之例。“人方”是能够涵蓋“沚伯”“澭伯”的“大名”,“沚伯”是隸屬於“人方”的“小名”,“人方”不與“薄姑”“盧”“虎”“潞氏”等具體的邦方、國族等同,而是與“東夷”“南夷”“赤狄”等更高一級的族群名並列。甲骨文中“某方”習見,尚書等文獻統稱爲“多方”,稱“伯”一直也被視爲判斷方國的標準之一,像“沚伯”的族邦就可稱爲“沚方”(屯南 ,歷),顯然是“多方”中的一員。“人方”雖亦名“方”,但却不與“多方”平列,反而能包攝“沚”“澭”等多個小邦,是一種覆蓋面更廣的團體。二關於“人方沚伯”身份的確認,上揭東大 亦非孤證,十祀征人方卜辭中就有商王駐蹕於“沚”地的記載,反映出“沚”與“人方”地理上的密切關聯。董作賓先生在編排帝辛“十祀征人方”日譜時,將前 、前 (兩版拼合即合集 )、金 (即英藏 )與龜 (即東大 )幾版王步卜辭拼合在一起,近年門藝先生又在其基礎上加綴合集 。拼合後的整版卜辭記録了帝辛十祀十二月至二月的大致行程,商王在正月丙午抵達攸地後,停留一月有餘,期間還發動了對“人方”某部族的戰事(合集 ,詳後)。綜觀“十祀征人方”之始終,“攸”是戰略位置最關鍵、與“人方”接觸最密切的前沿陣地,“攸侯”是配合商王“征人方”最重要的輔助力量。陳夢家先生以爲,“攸侯”之邦就是孟子滕文公下引書“有攸不惟臣”之“攸”,後爲分魯公伯禽“殷民六族”之“有條”,李學 甲骨文與殷商史(新十二輯)(清)俞樾:古書疑義舉例卷三“以大名冠小名例”,北京:中華書局 年版,頁。孫亞冰、林歡:商代地理與方國,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年版,頁 。董作賓:殷曆譜下編卷九日譜三,骨十六,頁。門藝:殷墟甲骨黄組卜步辭新綴,收入黄河文明與可持續發展第輯,頁 。早在十祀九月甲午,“征人方”啓程之初,商王即占卜“余步比侯喜征人方”(合集 ,黄),“侯喜”就是著名的“攸侯喜”。陳夢家:殷虚卜辭綜述,頁 。勤先生進而推斷“攸”地大概在萊蕪東境,説均可從。二月丁丑商王離開攸地後的行進路綫如下:丁丑王卜,在攸貞:今日步于,亡災。在二月。戊寅王卜,在貞:今日步于弁,亡災。庚辰王卜,在弁貞:今日步于,亡災。辛巳王卜,在貞:今日步于沚,亡災。壬午王卜,在沚貞:今日步于杧,亡災。英藏 東大 合集 (黄)“”地距“攸”不過一日路程,王國維釋該字爲西周金文之“”字,从“”得聲,其説至塙,然指其地爲漢書地理志梁國甾縣,不合於“攸”之地望。左傳昭公二十六年記:“齊師圍成,成人伐齊師之飲馬于淄者。”根據水經汶水注等書記載,此“淄”非魯北淄水,乃汶水之支流,即後世所謂“柴汶”,出梁父山,西北入汶水,殆與卜辭“”地有關。“”之下一站“弁”,舊多釋“危”,趙平安先生改釋作“弁”,並考訂“征人方”經過的弁地是春秋魯之卞邑、漢書地理志魯國卞縣,在今山東泗水縣東,其説良是。商王蓋自萊蕪谷地出發,經新泰西境,南下至泗水一带。從“弁”啓程一日而至“”,再一日即抵達“沚”地。由此觀之,“沚”距離萊蕪、新泰之間不會太遠,而這一區域又是“人方”勢力最爲活躍的地方。我們對“沚”之方位的考訂,可以在更早的賓組卜辭中得到驗證:戊子卜賓貞:王往逐 于沚,亡災。之日王往逐 于沚,允亡災,獲 八。癸巳卜貞:王往于。拼續 合集 (賓)戊子日商王前往“沚”地田獵,從驗辭看獵獲頗豐,五日後癸巳,又占卜是否去往“”地。“”同樣是十祀征人方的經停地點(合集 ,黄),“”氏銅器曾在兗州李 “人方沚伯”與商末“人方”的政治内涵李學勤:商代夷方的名號和地望,中國史研究 年第期。商周時期车马單日行程約爲四十公里,參宋鎮豪:夏商社會生活史(上),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年版,頁 ;陳絜、趙慶淼:“泰山田獵區”與商末東土地理 以田獵卜辭“盂”、“”諸地地望考察爲中心,歷史研究 年第期。王國維:殷虚卜辭中所見地名考,收入觀堂集林附别集卷一,北京:中華書局 年版,頁 。(北魏)道元著,(清)王先謙校:合校水經注,北京:中華書局 年版,頁 。趙平安:釋甲骨文中的“”和“”,文物 年第期。黄天樹主編:甲骨拼合續集,北京:學苑出版社 年版,頁 。宫村成組出土,李學勤、王恩田等學者據此推斷,卜辭“”地大概在今兗州境内,其地居民入周後爲“殷民六族”之“索氏”。回過頭推想這版賓組卜辭,商王當時應在汶水南岸活動,在新泰附近的“沚”田獵後,折而西向,順流而下,去往“”地。如“沚”不在東土,這條卜辭的行程就不好安排了。這裏附帶討論一下“人方澭伯”的方位。“澭伯”之“澭”當與卜辭田獵地“雍”爲一地,後者鍾柏生先生考訂爲“澭沮會同”之“澭”,在今河南濮陽一帶,馮時先生認爲濮陽距離殷都安陽太近,不會是“夷方澭伯”的居地,很有道理;但他認爲“澭”在今商丘東北,所舉説文“汳水至蒙爲雝水”之語,却也存在異議。段玉裁云:“雝當作獲,字之誤也。”漢書地理志 水經注等書皆謂汳水至蒙縣以下爲獲水,不聞“雝水”之名,段氏校改非爲無據。參照“沚”之地望看,“澭伯”居地還應在東土泰山周邊找尋,在田獵卜辭中,“雍”與“喪”“宫”等地同版出現,彼此相距不過一二日路程(參合集 、英藏 等),陳絜先生考證“雍”地在淄汶源頭、原山脚下,更貼近“人方”集團的勢力範圍。按“沚伯”在泰山南麓,“澭伯”在泰山東麓,可見“人方”族群盤踞在泰山周邊,與前述古文字、考古學者的研究成果大體相合。但“雍”與“沚”一在萊蕪之北,一在新泰以南,相距雖不算遠,亦未直接接壤,攸侯領地位於萊蕪以東,仿佛是插入“人方”地域的一把尖刀;在攸地周邊,商王朝還設有“在爿牧”(屯南 ,無名)、“在義田”(屯南 ,無名)等零星散布的軍事據點。“人方”的地理範圍,寬泛地講,可以説覆蓋了淄、濰二水到泰山東南的廣闊地域,究其實質而言,則是由若干獨立的“點”(族邦)聯結而成,它們彼此未必接壤,而是與商王朝的屬邦、“多侯”“多田”及直轄職官,犬牙交錯地團簇在一起。衆所周知,晚商的“方國”大概是由一處中心都邑與環繞周邊的鄙邑村落組成的,林澐先生概括爲“都鄙群”模式,“人方”複雜的政治地理面貌,與普通“方國”差别顯著,但如將“人方”代换爲“東夷”族群,上述特徵便很容易得到理解。王獻唐先生研究山東古國時,詳細勾勒了姜姓、姒姓各國領地交叉的局面,稱作“插花 甲骨文與殷商史(新十二輯)郭克煜等:索氏器的發現及其重要意義,文物 年第期。李學勤:夏商周與山東,煙臺大學學報 年第期;王恩田:人方位置與征人方路綫新證,收入胡厚宣先生紀念文集,北京:科學出版社 年版,頁 。鍾柏生:殷商卜辭地理論叢,臺北:藝文印書館,年版,頁。(清)段玉裁注:説文解字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