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有所养”能促进农村中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吗——基于社会养老保险的视角.pdf
下载文档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有所 促进 农村 中老年人 身心健康 基于 社会 养老保险 视角
社会保障研究 年第 期 .“老有所养”能促进农村中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吗 基于社会养老保险的视角白 金李 华(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上海)摘 要:基于 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和工具变量法实证检验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对农村中老年人生理健康和精神健康的影响 研究发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对农村中老年人的健康效应主要体现在精神健康的保障上对生理健康的作用有限 在“心理保险”和“经济保险”效应下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对缴费人群和领取养老金人群的精神健康均产生积极效应其中对领取人群的抑郁缓解效果更强 机制分析发现尽管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会通过提高子女异地生活的概率、减少子女探望关怀对农村中老年人的精神健康产生不利影响但还会通过增加食物支出、子女转移支付及劳动供给改善其精神健康 据此建议完善缴费激励机制推进家庭养老支持政策发展社区养老互助模式充分发挥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在保障居民健康福祉的积极作用关键词: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生理健康精神健康“心理保险”效应“经济保险”效应一、引言积极老龄观和健康老龄化是新时期国家倡导的重大战略理念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 年末我国 岁及以上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达到.分城乡看农村 岁及以上的中老年人口比例为.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比例为.分别比城镇同一年龄区间的人口比例高出.个百分点和.个百分点 可见农村地区的中老年人口规模更加庞大老龄化形势更加严峻 在农村老龄化形势严峻的新时期中老年人的健康状况不容忽视 中年人作为老年群体的后备力量正处于生理和心理状况向老年过渡的重要阶段 一项基于我国首次全国性精神障碍流行病学调查的研究表明农村地区的精神分裂症及相关精神病性障碍的 个月加权患病率高于城市 一项基于人口普查数据的研究表明相较于城镇老年人农村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处于劣势其中自评健康者的比例较低而失能者的比例则相对较高 近年来国家对人民群众的健康状况高度重视 年发布“健康中国”规划纲要 年发布“十四五”国民健康规划提出“推动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政府实施有效的政策援助对农村中老年人的健康水平和减轻社会医疗养老负担产生重要且积极的影响为了保障农村居民的老年生活质量国务院于 年 月在全国 的县级行政区启动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以下简称“新农保”)试点至 年末“新农保”基本覆盖全国所有县级行政区即新农保实现了制度全覆盖(以下简称“新农保全覆盖”)年 月“新农保”与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以下简称“城居保”)统筹合并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以下简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由此城乡居民制度分设的局面被打破 对于农村居民而言“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根本上仍然属于“新农保”的制度范畴 据统本文得到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城乡居民大病保险精准治理健康贫困的效果研究”()的资助根据 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现有的农村居民仍然沿用新农保原有的账户模式、筹资渠道和激励机制计 年全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 元而全国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月人均养老金为 元占当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这表明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已经成为农村老年人的重要收入来源 作为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是提高农村老龄健康水平的关键驱动力之一 考察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对农村中老年人生理健康和精神健康的影响并探寻其背后的作用机制对于提高国民预期健康寿命、减少医疗卫生负担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以往研究集中讨论了新农保试点期间的健康效应作为新农保制度的延续和发展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是否仍然会对农村中老年人的身心健康产生影响?其背后的作用机制是否会发生变化?鉴于此本文使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年的面板数据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和工具变量()法实证检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对农村中老年人生理健康和精神健康的因果效应并重新审视其背后的作用机制二、文献回顾与研究假设(一)文献回顾就养老保险和健康的关系而言已有文献侧重于讨论养老保险对自评健康、日常活动能力障碍、认知功能等身体健康指标的影响 张晔等和 等基于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年和 年两期数据均发现新农保显著改善了农村老年人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和认知功能并从蛋白质摄入、医疗服务获得和休闲活动参与三个方面检验了作用渠道、基于 年新农保试点的地区和时间变化情况发现新农保只对达到领取年龄的农村老年人的生理健康有显著改善效应而对缴费阶段的参保居民的生理健康没有显著影响 吴玉锋等利用 的 年和 年两期数据考察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对农村参保老年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并从均衡膳食、提高医疗支出以及增加闲暇娱乐角度分析了作用途径随着“健康中国”规划纲要提出“把健康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新农保对农村居民精神健康的影响逐渐引发国内学者的讨论但相关研究集中于评估新农保试点期间的政策效果并且结论存在争议 一些研究使用 年和 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发现新农保明显降低了农村老年人的抑郁指数 同样 等基于 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也发现新农保导致农村老年人的抑郁倾向显著降低 但是解垩使用 年和 年的 数据发现新农保对农村老年人的抑郁指数没有显著影响此外一些文献还从经济状况、闲暇与劳动、健康投资和家庭关系的角度分析了新农保改善精神健康的作用机制 等使用 年和 年中国老年健康跟踪调查()数据发现新农保可通过提高相对经济状况、增加营养摄入和及时获得医疗服务来减轻农村老年人的抑郁倾向 等利用 的 年和 年数据发现新农保可通过缩短劳动供给时间、提高婚姻和子女满意度及增加消费支出来缓解农村中老年人的抑郁症状上述文献为本文深入分析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健康效应提供了有益借鉴 与以往研究相比本文可能的创新在于:首先缓解了内生性问题 已有文献多采用新农保试点时期的经验数据其样本的参保行为受新农保覆盖面的影响研究可能存在样本选择问题 本文使用 年 数据检验的是新农保全覆盖背景下的健康效果采用工具变量法缓解了样本选择问题 其次有效厘清了新农保全覆盖以来的健康效应 近年来新农保制度逐步发展完善政策效果很可能发生变化 已有文献大多考察新农保试点时期的健康效果本文利用 年、年和 年追踪数据探究了新农保全覆盖以来的健康效应与相关机制 最后从家庭代际视角丰富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作用于精神健康的内在机制为已有研究补充了新的证据(二)研究假设目前文献主要关注新农保对领取群体的影响效应认为养老保险可通过养老金收入影响家庭健康投资决策以及家庭资源分配从而对农村中老年人的身心健康产生正向影响 本文称之为新农保的“经济保险”效应 同时对于正在缴费的农村参保中老年人参加养老保险降低了他们对老年期收入不确定性的心理预期减少了他们对老年生活压力的忧虑进而改善其身心健康 本文称之为新农保的“心理保险”效应 由此本文提出以下研究假设:假设: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对农村中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具有正向影响假设:在“心理保险”和“经济保险”效应下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对正在缴费和已经在领取的农村中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均产生积极影响在“经济保险”与“心理保险”双重效应下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可能通过三种途径影响农村参保中老年人的身心健康第一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可能通过改变健康投资影响农村参保中老年人的身心健康 有研究表明营养摄入不足是慢性病、抑郁、认知障碍等不良健康结果出现的主要危险因素 反之营养状况的改善有助于老年人失能残障率的下降 参保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可以增强农村中老年人的经济能力和抗风险能力从而放松其预算约束或弱化预防性储蓄动机 参保的农村中老年人可能改变健康投资决策(如均衡膳食)更好地满足营养摄入需求此举会对其身心健康产生积极影响 由此本文提出以下研究假设:假设:参保城乡居民养老保险通过改变健康投资影响农村中老年人健康状况第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可能通过改变家庭代际赡养影响农村参保中老年人的身心健康 家庭是中国中老年人获得幸福感的重要源泉 在以家庭养老为基础的农村地区子代的金钱、时间及情感投入对中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尤为重要 已有文献考察了社会养老保险对代际经济支持的影响研究结论以新农保“挤出”子女经济支持为主也有少量研究发现新农保会“挤入”子女的经济支持 等指出在交易动机下公共养老金不会替代甚至可能会“挤入”私人转移支付 在养老保险作用下子女转移支付增加可能是为了缓解父母的参保缴费压力也可能是出于互助交换动机回报父母帮助自己照料年幼孙辈 此外家庭代际赡养不仅包括经济转移支付还包括对父母的精神赡养(如时间和情感的投入)一些研究表明新农保提高了老年人独自居住的概率而代际居住模式、子女陪伴可能对其身心健康产生显著影响 由此本文提出以下研究假设:假设: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可能通过改变子女的经济赡养与精神赡养影响农村中老年人的身心健康第三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可能通过改变劳动供给影响农村参保中老年人的身心健康 理论上养老保险可能减少劳动供给但这并不总是得到经验证据的支持 在我国农村地区参保养老保险的农村中老年人由于缴纳费用使得当期收入或财富减少此时在权衡劳动时间与闲暇时间时可能倾向于增加劳动供给 劳动供给能够带来经济收入收入与健康之间的正向关系已被学者证明 同时劳动供给还能够增强自我实现感有利于降低抑郁风险 由此本文提出以下研究假设:假设:城乡居民养老保险通过改变个人劳动供给行为影响农村中老年人的身心健康三、数据来源、模型设定和变量说明(一)数据来源本文使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的数据展开研究 全国基线调查于 年开始覆盖全国 个省区 个县级单位 个村级单位 年最新调查涉及家庭.万户中老年.万人(岁及以上)问卷内容涵盖了教育、健康、保险、就业、收入与消费等主题 本文旨在分析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对农村中老年人的健康效应及其作用机制相关变量的测量来自调查的个人问卷和家庭问卷信息和反馈根据前文所述 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并未更改有关“新农保”的条款因此对于农村居民而言“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仍然属于“新农保”的制度范畴 考虑到新农保的试点县与非试点县存在系统性差异基于新农保全面覆盖以及城乡统筹的背景本文选取 的 年、年和 年三期面板数据考察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对农村中老年人的健康效应及其作用机制 为了避免其他养老保险政策和补贴政策的影响本文剔除了参加老农保、政府机关或事业单位养老保险、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企业年金制度、征地养老保险、商业养老保险、人寿保险、高龄老人养老补贴的观测样本 同时考虑到高龄老年群体的健康状况变异小并且出现测量偏误的可能性大本文最终选取 岁的农村中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二)识别策略.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在分析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对农村中老年人健康的影响效应时需要考虑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变量的内生性问题如风险偏好等不可观测因素可能会同时影响农村中老年人的参保行为和健康结果 双向固定效应模型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纠正不随时间变化的因素导致的回归偏误模型设定如下:()其中 表示第 个受访者 表示第 个家庭 表示调查年份表示农村中老年人的健康状况是本文的关键解释变量表示农村中老年人是否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系数反映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对农村中老年人健康的改善效应是一系列的控制变量包括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医疗保险参与、家庭人均收入、健在的子女数量等个人和家庭特征表示家庭固定效应表示调查年份固定效应为随机扰动项.工具变量法()考虑到农村中老年人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遵循自愿原则农村中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可能反过来影响其参保行为因此由式()呈现的模型中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变量可能是内生的 为了控制潜在的反向因果和无法观测的时变因素产生的回归偏误本文参照文献做法选取村庄参保率()作为工具变量该变量含义为家庭所在村庄除本家庭以外的其他家庭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 村庄参保率反映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政策在当地的普及程度或者政策宣传力度农村中老年人通过社交网络或同辈学习对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有更多的认识从而更有可能参保故村庄参保率往往与个人的参保状态高度相关 同时村庄参保率与中老年人健康状况并无直接关联因此满足工具变量的基本性质本文在上述双向固定效应模型的基础上引入工具变量并使用两阶段最小二乘法()获得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对农村中老年人健康影响的一致估计计量模型设定如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