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八个相统一”视域下建设思政课“金课”的路径探索.pdf
下载文档

ID:2753075

大小:1.21MB

页数:4页

格式:PDF

时间:2023-11-29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八个 统一 视域 建设 思政课 金课 路径 探索
年 月 吕梁教育学院学报 第 卷第 期(总第 期)()【教学改革】收稿日期:基金项目:本文系 年度广东省普通高校特色创新类项目“八个相统一 视域下劳动教育融入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路径研究(课题编号:)”;清远市哲学社会科学 年度规划课题“八个相统一 视域下建设思政课 金课 的路径研究 学习习近平在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重要讲话发表三周年(课题编号:)”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作者简介:王世海(),男,山东五莲人,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赵爱琴(),女,山西兴县人,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教授,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八个相统一”视域下建设思政课“金课”的路径探索王世海,赵爱琴(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广州 ;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广州 )摘要:“金课”就是指这门课程必须具备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建设思政课“金课”,必须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办好思政课的“八个相统一”,深入掌握“八个相统一”的内涵意蕴以及它们之间的逻辑辩证关系。遵循“八个相统一”建设思政课“金课”,需要以学习经典原著为抓手,提高思政课教师理论研究水平;需要以讲活思政课为手段,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思政“金课”;需要以社会大思政为载体,构建“三维一体”思政实践课,使思政课真正做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造就时代新人,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关键词:“八个相统一”;思政课;“金课”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近年来,“金课”一词成为热词。年 月 日,教育部原部长陈宝生同志在全国高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第一次提出“金课”概念。针对目前高校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他强调:“要提升大学生的学业挑战度,合理增加大学本科课程难度、拓展课程深度、扩大课程的可选择性,激发学生的专业志趣和学习动力,真正把 水课 变成有难度、有深度、有挑战度的 金课。”年 月 日,习近平总书记也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深刻阐明了思政课程改革的关键要点,提出了办好思政课的“八个相统一”的要求,这为新时代思政课改革指明了方向,也为思政课“金课”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一、思政课“金课”的内涵及价值蕴意课程是育人的蓝图,很大程度上说,有什么样的课程就培养出什么样的人。培养有理想、有追求、有担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就需要大力建设“金课”。那么,什么是“金课”呢?教育部高教司吴岩司长指出,“金课”必须具备“两性一度”特征,即创新性、高阶性、挑战度。“所谓 创新性,是课程内容反映时代性和前沿性,教学形式呈现互动性和先进性,学习结果具有个性化和探究性。所谓 高阶性,就是知识能力素质的有机融合,是要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和高级思维。所谓 挑战度,是指课程有一定难度,需要跳一跳才能够得着。”而“水课”则是低阶性、陈旧性和不用心的课。概括地说就是:无高阶不“金课”,无创新不“金课”,无挑战不“金课”。思政课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高等学校课程体系中的“关键课程”,一所大学培根铸魂的含金量大小,直接取决于这个学校思政课“金课”建设水平的高低。什么是新时代思政课“金课”?学界迄今还没有一个确切的界定和概念。广东省教育厅原思政处袁本新处长说过,思政课“金课”是以立德树人为课程目标,以有效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为课程价值,以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核心课程内容体系,以开放性多样化平台为课程载体和教学手段,以多维质量评价为课程保障和支撑的大学生“真心喜爱、终生受益”的课程。思政课“金课”既要体现一般意义“金课”的“两性一度”特征,更为重要的是要具有思政课这门“关键课程”的性质。思政课“金课”必须体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性质,完成“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立德树人任务,如果做不到这一点,思政课就连“水课”都算不上;思政课“金课”必须服务于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引导他们珍爱生命、爱党爱国、践行价值、实现梦想,这是“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在思政课教学中的投射和要求,如果偏离了这一点,思政课就只能是自娱自乐;思政课“金课”必须反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如果失去了这一点,思政课就会陷入本本主义、教条主义,贻害学生。建设思政课“金课”,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到课率和抬头率,还能使思政课的教学内容真正入耳、入脑、入心,让学生通过思政课提高价值追求、道德水平、法制观念和思想境界等。因此,建设思政课“金课”是新时代思政课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那么如何建设思政课“金课”?这是摆在每一位思政课教师面前的重要问题。笔者认为,建设思政课“金课”,必须以“八个相统一”为原则,坚持理论学习,做到内容为王,以理服人;坚持课堂形式活泼,做到理论彻底,以事感人;坚持社会实践,做到知行统一,协同育人,使思政课真正做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造就时代新人,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二、“八个相统一”的内涵蕴意与逻辑辩证关系(一)“八个相统一”的内涵蕴意一是“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就是要处理好思政课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的关系,通过科研提升教学理论深度,用深邃学理分析来讲道理,避免程式化政治说教,彰显思政课的真理力量。二是“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就是“要把价值观引导在知识传授当中”。既要避免生搬硬套的价值移植,又不能成为所谓纯学术的秀场。在思政课教学中既要教书,也要育人,要注重把教书与育人相统一。三是“坚持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就是“要传导主流意识形态,敢于直面各类错误思潮和观点”。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看待和分析问题,建设中批判,批判中建设,培养学生在面对纷扰事物的明辨是非能力。四是“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就是要重视思政课理论育人和实践育人的统一,把思政课堂教学小课堂同社会实践教学大课堂结合起来,积极引导学生做到“知行合一”“言行一致”,以大思政格局带动思政课实践教学,做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统一。五是“坚持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统一性就是教材教学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育人目标和思政课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要统一要求,以科学性为支撑引领大学生的价值塑造。同时又要根据不同的地域特点、不同的时代要求、不同的学校层次、不同的学生专业背景,因材施教,突出特色,不拘一格育英才。六是“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就是要充分发挥思政课教学过程中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逐步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真正实现思政课教学教师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的转变,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面临的现实问题。七是“坚持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就是既要承认灌输法在思政课教学中的合理性,同时要认识到启发性的重要地位。既要用灌输法为学生提供知识和价值供给,也要鼓励学生的问题意识,通过启发逐步揭开知识的深井、解开价值观的迷茫,真正通过思政课为学生答疑解惑。八是“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就是要理直气壮开好、办好、讲好思政课。这一理直气壮,既包括目标明确的显性教育,也包括潜移默化的隐性教育;既包括以思政课教师为主体的理论教育者,也包括学校党政干部、学工队伍、教辅人员等群体的教育者;既包括课程育人的显性教育,也包括环境育人、文化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等隐性教育。(二)“八个相统一”蕴含的逻辑辩证关系“八个相统一”既体现了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原则,同时也蕴含着深刻的辩证法原理,体现了守正与创新、共性与个性、认知与行动之间的辩证统一。“守正与创新”的辩证统一从哲学角度看,这“八个相统一”充分体现了“变”与“不变”之间的辩证统一。唯物辩证法认为物质是不断运动的即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在这“八个相统一”中体现了思政课“变”与“不变”之间的辩证统一。“守正”即“不变”,就是思政课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立场原则、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导向“不变”,即“八个相统一”当中的“政治性”“价值性”“建设性”“理论性”“统一性”“主导性”“灌输性”不能变,因为它们是思政课的本质所在。但是思政课在新时代要具有更强的生命力、说服力和感召力就必须“变”即“创新”。随着时代的发展,世情、国情、党情以及学情的变化,思政课必须在继承和发扬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必须结合“后”大学生的特点,结合新形势、新任务和新问题不断创新教学形式、方法和手段,要学会“变”,即“八个相统一”当中的“知识性”“批判性”“实践性”“多样性”“主体性”“启发性”“隐性教育”要变。如果思政课不能主动适应变化了的新形势,不能解决新形势下出现的新问题,还是用传统的老办法、老套路,那么就难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难以与学生同频共振。如果思政课做不到用透彻的学理性和彻底的思想性去回应学生的困惑和质疑,那么思政课教学就缺乏吸引力、针对性和实效性,难以收到好的教学效果,完成不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共性与个性”的辩证统一作为一门给大学生“培根铸魂”的思政课,培养的是能担当起党的千秋伟业事业的人,是全面发展的人。在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学说”中认为:“人是个性化与社会化的统一。”即共性与个性的辩证统一。共性与个性之间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影响。思政课教学的目的就是为了实现学生的个性化与社会化的统一。因此,思政课首先应该遵循人的内在需要,把学生当作成长中的主体来栽培,尊重学生自己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人格完善和个性发展,促进学生个体价值的实现,也就是“个性”即“八个相统一”中的“多样性”“实践性”“主体性”“启发性”。同时,思政课教育也要实现人的社会化需要,要按照社会发展的要求,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道德规范教育、法制教育、爱国爱党爱家教育,培养出具有家国情怀的人,也就是“共性”即“八个相统一”中的“政治性”“价值性”“建设性”“理论性”“统一性”“主导性”。共性与个性之间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既要注重发挥人的主体作用,尊重学生的人格,把学生培养成自尊、自信、自强的人,也要注重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价值和人的社会化。如果过分强调社会共性的要求,没有把学生作为能动的主体,忽视学生个性的发展,思政课就会陷入“假大空”的说教,难以引起学生的共鸣,无法与学生同声共气,那么思政课教学就会缺乏亲和力,也没有实效性,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铸魂育人的任务就无法实现。“认知与行动”的辩证统一人的认知与行动之间不是孤立的两个部分,它们之间是辩证统一的。认知与行动相通相融,实为一体。正如明代著名的哲学家王阳明提出的“知行合一”,一是知中有行,行中有知,即知与行是一回事,不能把两者截然分开,不能转化为行的知不是真正的知,而行中必然包含着知。另一层含义是以知为行,知决定行,体现出认知对行动的指导作用。思政课最终要培养的是知行统一的行为主体。认知与行动的统一是思政课的本质要求,也是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评价标准。在“八个相统一”中“政治性”“价值性”“建设性”“理论性”“主导性”体现了认知层面的指导,“实践性”“批判性”“多样性”“主体性”“启发性”体现了行动方面的要求。当前,思政课最大的问题就是学生知行脱节,言行不一,说得多做得少,说到做不到。因此,要把思政课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结合起来,把思政小课堂有效融入社会大课堂之中去。因为科学的人生价值观,既强调理论认知,更注重实际行动。思政课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能够把爱国之情、强国之志和报国之行转化为自身脚踏实地的奋斗。因此,思政课在注重学生政治、思想、道德等方面的同时,更要强化践行。要把立德树人这一根本育人目标融进文化知识教育、思想道德教育和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促进知行统一。唯有如此,思政课才能接地气,才能把抽象的理论转化为学生的实际行动,才能完成党和国家的育人任务。三、“八个相统一”视域下建设思政课“金课”的实现路径新时代思政课改革创新必须重点研究和深入贯彻“八个相统一”的要求,着力在提升基础理论研究、讲活思政课和用足社会大课堂等方面推动教学改革,努力建设思政课“金课”。(一)以学习经典原著为抓手,提高思政课教师理论研究水平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和主渠道,具有理论属性和政治属性的双重特质,关乎学校“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