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后羿
神话
102民间文化论坛2023 年第 3 期民间文学研究“后羿射日”神话考论叶庆兵 摘要 “后羿射日”神话与“后羿代夏”的历史传说有着密切的关联,它们分别记述的是后羿一族与夏氏族的两次战争。“日”是夏氏族的图腾,“后羿射日”神话指代的是后羿一族曾经打败夏氏族,而与“后羿射日”神话同时流传的后羿除害的事迹,应为后羿一族征服夏氏族后对其残余势力的肃清。此外,“后羿射日”神话又是由自然灾害神话和战争神话牵合而成,而羿氏族与崇日的夏氏族在历史上也非绝然对立的关系。关键词 后羿射日;胤征羲和;后羿代夏 中图分类号 I207.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7214(2023)03-0102-11淮南子 本经训载:逮至尧之时,十日并出,焦禾稼,杀草木,而民无所食。猰貐、凿齿、九婴、大风、封豨、修蛇皆为民害。尧乃使羿诛凿齿于畴华之野,杀九婴于凶水之上,缴大风于青丘之泽,上射十日而下杀猰貐,断修蛇于洞庭,禽封豨于桑林。万民皆喜,置尧以为天子。a对于“后羿射日”的这段神话,学术史上关注的学者很多,从 20 世纪初开始,学者们就从不同角度对这一神话传说进行了考察。其中有代表性的如:茅盾在神话研究中提出用人类学的方法来看待这一神话传说;孙作云后羿传说丛考夏初蛇、鸟、猪、鳖四部族之斗争b对这一传说中的后羿、日、猰貐、凿齿、大风、封豨等事物都作了详细考证,得出许多富有启发性的结论;丁山中国古代宗教与神话考设有“穷奇与虹”一节,运用音韵学等知识,对“后羿射日”神话进行考证,认为“后羿射日的故事,实象征虹霓的弓弧映日成彩”c,并指出“中国古代当有一个纯干纪日的原始历法”d。进入 1980 年代之后,学术界对与这一话题的研究更加充分。有对后羿传说发展演变进行研究的,如聂鸿音关于羿的神话传说的演变(民间文学1980年 7期)、龚维英“羿射九日”神话传说的原始面貌(人文杂志 1982年3期);有对后羿身份开展研究的,如董治安 从上古神话到历史传说谈羿和后羿故事的演变(山东大学学报(社会哲学版)1991 年 3 期)、闫德亮论后羿射日神话 作者简介 叶庆兵,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讲师。a 何宁:淮南子集释,北京:中华书局,1998 年,第 574577 页。b 孙作云此文原载中国学报1944 年第 2 卷第 3、4、5 期,后收入中国古代神话传说研究(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3 年)一书。c 丁山:中国古代宗教与神话考,上海:龙门联合书局,1961 年,第 272 页。d 同上,第 270 页。103的产生与演变(中州学刊2002年 3 期)、李茂荪中国古代的虹霓神和射日神说东君和羿及其关系(求索1989 年 6 期);也有对后羿射日神话的寓意进行研究的,如范毓周中国古代的“十日”传说(江苏社会科学1990 年 5 期)、王钟陵羿神话的蕴意及演化(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年 4 期)等。除此之外,还有对“后羿射日”神话本事进行研究的。这方面的工作,孙作云、丁山等先生已经做过,后来又有一些学者作了进一步的考证和研究,如许兆昌 胤征羲和事实考(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4 年 2 期)、刘世明后羿射日考辨兼论尚书 胤征冤案(河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 年 1 期)等。但问题在于,虽然许多学者对这一神话传说的本事进行过考证,但是得出的结论却不尽相同,如丁山和孙作云的考证结果就不同,许兆昌、刘世明的考证结果又与丁山、孙作云的不同,另外此二人的观点也存在差异。也就是说,对于“后羿射日”的神话传说,考证虽然很多,但是并没有形成一种大家普遍接受的观点,因此还有继续研究的余地和必要。在上古神话中有“后羿射日”,在历史传说中又有“后羿代夏”“胤征羲和”,这些历史传说和“后羿射日”神话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要探讨“后羿射日”神话的含义,就必然要联系它们。一、夏与日的关系夏和日的关系非常密切,可以说“日”是夏人信奉的神灵,或者说是其图腾。这从以下诸多方面可以见出。第一,从夏人的祖先来看,夏的祖先是帝颛顼高阳,这在史记中有明确的记载。夏禹,名曰文命。禹之父曰鲧,鲧之父曰帝颛顼,颛顼之父曰昌意,昌意之父曰黄帝。禹者,黄帝之玄孙而帝颛顼之孙也。(史记 夏本纪)a而左传 文公十八年“昔高阳氏有才子八人,苍舒、隤岂、檮寅、大临、龙降、庭坚、仲容、叔达,齐圣广渊,明允笃诚,天下之民谓之八恺。”杜预注云:“此即垂、益、禹、皋陶之伦。”b禹为高阳之子还是孙有分歧,但其为帝颛顼高阳之后人当属可信。颛顼又是谁?颛顼就是太阳(神),这又可以从以下几点证据看出:1.颛顼又叫高阳。阳,即太阳。2.颛顼父曰昌意。昌,说文解字“从日从曰,一曰日光也。”c其实,从字形来看,无论是“阳”还是“昌”,在古字形中都含有“日”。“昌”也就是两个日字,颛顼名高阳,其父名昌意,二者与太阳的关系都不一般。3.史记 五帝本纪“黄帝居轩辕之丘,而娶于西陵之女,是为嫘祖。嫘祖为黄帝正妃,生二子,其后皆有天下:其一曰玄嚣,是为青阳,青阳降居江水;其二曰昌意,降居若水。昌意娶蜀山氏女,曰昌仆,生高阳,高阳有圣德焉。黄帝崩,葬桥山。其孙昌意之子高阳立,是为帝颛顼也。”d颛顼之父昌意居若水,a 司马迁:史记,北京:中华书局,1959 年,第 49 页。b 左丘明撰,杜预注,孔颖达正义:春秋左传正义,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年,第 577 页。c 许慎:说文解字,北京:中华书局,2013 年,第 135 页。d 司马迁:史记,第 10 页。“后羿射日”神话考论104民间文化论坛2023 年第 3 期而淮南子 地形训云:“若木在建木西,末有十日,其华照下地。”a山海经 海内经云:“南海之(外),黑水青水之间,有木名曰若木,若水出焉。”b名义考存山海经佚文:“灰野之山有树,青叶赤华,名曰若木,日所入处。”c离骚也云:“折若木以拂日兮,聊逍遥以相羊。”d说文又云“若”作“叒”,“日初出东方汤谷,所登扶桑。叒,木也,象形。”e而山海经 海外东经云:“下有汤谷。汤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黑齿北。居水中,有大木,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f是则,若木生若水上,若水即汤谷,若木即叒木,即扶桑,都是太阳所在之地。从音韵学的角度来说,“若”是日母字,二者读音相近。昌意降居若水,则昌意与太阳之关系更加密切了。实际上,颛顼也曾居若水,吕氏春秋 仲夏纪 古乐云:“帝颛顼生自若水,实处空桑,乃登为帝。”g而且,昌意妻曰昌仆,疑“昌”本昌仆一族之姓氏,“日”本是昌仆一族之图腾或神灵,因古人知母而不知父,颛顼与其母亲一族关系当更密切,因而从母族而信奉“日”。第二,颛顼的后人多尊奉太阳(神)。舜和楚也都是颛顼之后,这在史记中有明确记载:虞舜者,名曰重华。重华父曰瞽叟,瞽叟父曰桥牛,桥牛父曰句望,句望父曰敬康,敬康父曰穷蝉,穷蝉父曰帝颛顼,颛顼父曰昌意:以至舜七世矣。自从穷蝉以至帝舜,皆微为庶人。(史记五帝本纪)h楚之先祖出自帝颛顼高阳。高阳者,黄帝之孙,昌意之子也。(史记 楚世家)i而舜与楚也都和太阳有极其密切的关系。舜与太阳的关系,首先体现在舜的葬地与太阳有关。海内南经载:“苍梧之山,帝舜葬于阳,帝丹朱葬于阴。”j又山海经 大荒南经云:“赤水之东有苍梧之野,舜与叔均之所葬也。”k海内经又云:“南方苍梧之丘,苍梧之渊,其中有九嶷山,舜之所塟,在长沙零陵界中。”l郭璞因此注云:“(苍梧之山)即九疑山也。礼记亦曰,舜葬苍梧之野。”m史记 五帝本纪也说:“(舜)践帝位三十九年,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是为零陵。”n“九嶷”与“九疑”音同字近,二者相通。是则,舜葬于九嶷应该是没有问题的。那么九嶷又是哪里呢?楚辞 九歌 湘君云:“九嶷缤兮并迎,灵之来兮如云”,易重廉九歌释义于此条下云:“九嶷,五帝本纪等均作九疑。二字应相通。若,日母字。疑,疑母字。娘日二纽归泥,若可归入泥。疑母与日母a 何宁:淮南子集释,第 329 页。b 袁珂校注:山海经校注,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4 年,第 376 页。c 易重廉:屈原综论 九歌释义,长沙:岳麓书社,2012 年,第 62 页。d 洪兴祖:楚辞补注,北京:中华书局,1983 年,第 28 页。e 许慎:说文解字,第 123 页。f 袁珂校注:山海经校注,第 231 页。g 张双棣等注译:吕氏春秋译注(修订本),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年,第 119 页。h 司马迁:史记,第 11 页。i 同上,第 1689 页。j 袁珂校注:山海经校注,第 242 页。k 同上,第 310 页。l 同上,第 385 页。m 同上,第 242 页。n 司马迁:史记,第 44 页。105相转,若又可归入疑。疑亦若也。九疑实即九若。”而根据前面的考证,若木就是太阳树,九若必然与太阳又有密切关系。因此易重廉认为:“九若实即九日。九疑为日家族的聚居地。我们知道舜葬九疑。这就是说,舜回到了日家族的聚居地。楚人认为:人死之后,灵魂一定要回到老祖宗的住地。舜是九疑山神,故舜被尊为楚人的日神。”a其次,舜又与帝俊关系密切,与帝俊为同一神的先后神。b而山海经 大荒南经载:“东南海之外,甘水之间,有羲和之国。有女子名曰羲和,方日浴于甘渊。羲和者,帝俊之妻,生十日。”c帝俊是羲和的丈夫,是十日的父亲,帝俊就是舜,然则舜也就是太阳的父亲了。楚人也是帝颛顼的后人d,而楚人与太阳也存在密切关系。首先体现在楚人的先祖世系上,据 史记 楚世家 记载:“楚之先祖出自帝颛顼高阳。高阳者,黄帝之孙,昌意之子也。高阳生称,称生卷章,卷章生重黎。重黎为帝喾高辛居火正,甚有功,能光融天下,帝喾命曰祝融。共工氏作乱,帝喾使重黎诛之而不尽。帝乃以庚寅日诛重黎,而以其弟吴回为重黎后,复居火正,为祝融。”e前已说明,楚人为颛顼后代,而颛顼为太阳(神)。其实,除了颛顼,楚人先祖中的重黎,亦与太阳有密切关系。重黎为谁?重黎是羲和的祖先。尚书尧典 云:“乃命羲、和,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时。”孔安国传云:“重、黎之后,羲氏、和氏世掌天地四时之官。”f尚书 吕刑云:“乃命重、黎,绝地天通,罔有降格。”孔安国传云:“重即羲,黎即和。尧命羲、和世掌天地四时之官,使人神不扰,各得其序,是谓绝地通天。”g或者以重、黎为羲、和之先人,或者直谓重、黎就是羲、和,可见二者之关系非比寻常。重、黎在历史上的身份很复杂,有时候混为一人称“重黎”,有时又判然作两人;羲、和也一样。但是不管羲、和是作一人还是两人,他(们)总是与日有关,或为日母,如山海经 大荒南经“有女子名曰羲和,方日浴于甘渊。羲和者,帝俊之妻,生十日”;或为日御,如离骚云:“吾令羲和弭节兮,望崦嵫而勿迫”h;或为日官,如尚书 尧典云:“乃命羲、和,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时”;或者直接就是太阳,如后汉书 崔骃传云:“氛霓郁以横厉兮,羲和忽以潜晖。”李贤注:“羲和,日也。”i。羲和与日之关系如此紧密,重黎又是羲和之祖先,则重黎与日也有“不解之缘”,而重黎又是楚人之祖先。其次,楚辞 九歌中有东君一篇祭神之歌,“东君”是谁?广雅云:“朱明、曜灵、东君,日也。”j楚辞补注引广雅(作博雅)此条,明陈第屈宋古音义亦云:“东君,日神也。”k可见,东君是楚人对太阳神的称呼,祭祀东君也就是祭祀太阳。楚人果真信奉日为神灵。a 易重廉:屈原综论 九歌释义,第 6263 页。b 详见拙文帝喾、帝尧、帝舜关系新考,史志学刊,2017 年第 6 期。c 袁珂校注:山海经校注,第 323 页。d 对于楚人是否是帝颛顼高阳的后人,史学界有不同看法。张正明认为,楚人祖先不能推到帝颛顼高阳,而只能追溯到祝融,只是由于“楚人的先民曾依附于夏朝,从而接受了夏人的古帝高阳”,可参张正明:楚史,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年,第 15 页。楚人实际上或许不是高阳的后人,但既然接受了夏人的古帝高阳,也就在心理上接受了太阳崇拜,这从楚辞即可见一斑。e 司马迁:史记,第 1689 页。f 孔安国传,孔颖达疏:尚书正义,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年,第 33 页。g 同上,第 635 页。h 洪兴祖:楚辞补注,北京:中华书局,198